?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2022-05-30 09:32武榮偉李斌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2年8期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教學改革

武榮偉 李斌

摘? 要:城鎮化中后期,空間規劃學科面對著不確定性更高和社會-空間互動性更強的社會經濟發展現實,國土空間規劃應運而生。在國土空間規劃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改革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實驗類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空間規劃技能、提升規劃綜合素養、助推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借助問卷調研與深度訪談,在分析重慶工商大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的發展現狀與未來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改進策略:轉變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指導思想,更加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增強規劃的韌性與柔性;豐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學科體系,促進地理學、城鄉規劃學與公共管理學的深度融合;更新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內容結構,新增“雙評價”等系列內容;完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考核機制。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實驗類課程;教學改革;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23-0137-04

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是推進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舉措,也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目標。2018年,國務院推進部委改革,成立自然資源部。將此前分別歸屬于國土資源部、水利、農林等部門的國土空間管制職責,整合到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司、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與國土空間規劃局。將原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各類空間規劃整合為以國土資源為基礎的國土空間規劃,以求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隨后,自然資源部先后印發了《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指南》(試行)、《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試行)》《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規程》,并制定了國土空間規劃技術標準體系三年行動計劃,成立了國土空間規劃研究中心。

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必然要求多學科深度融合。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統一基于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數據,進行后續工作。三調結果成為規劃的現狀底數和底圖基礎。值得關注的是,《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的編制要求明確指出,必須首先科學評價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根據國土空間規劃所包含的五個層級、不同層次,在三條控制線劃定的具體落實中必須明確各自對應的職責。無論是規劃依托的基礎數據,還是規劃要求的國土空間優化,都要求具備深厚的地理學知識與技術方法。國土空間規劃五級三類中的總體規劃、詳細規劃以及專項規劃,都要求集成地理學、城鄉規劃學以及土地資源管理學的相關內容。當前空間-社會互動不斷增強,人民生活呼喚城市的韌性和柔性,就必然需要進行理論化的研究。城市地理與經濟地理側重理論研究,城鄉規劃學相對強調物質空間規劃與設計的訓練,對相關理論知識及研究能力關注不足,公共管理學科強調管理實踐。在此背景下,多學科深度融合成為構建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必然要求。

實驗課程是推動多學科深度融合的主要手段。國土空間規劃中涉及的重要內容,如前期基礎部分中涉及的科學進行區域“雙評價”的單項評價與集成評價,以及承載能力與適度規模判斷,科學劃定市、縣、鄉的“三區三線”,確定縣域的主體功能等均要求熟練掌握GIS等地理信息科學的相關技術方法。專題研究中可能涉及的交通網絡構建、設施服務區分析,設施優化布局等,都必須考慮居民行為的時空特征,急需整合人文地理學與城市設計的相關內容。新時期,必須培養學生具備國土空間規劃相關技能,增強空間規劃領域的科學素養。上述教學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實驗課程。實驗教學通過可視化、可模擬、可互動、可評價的方式展現,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幫助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深入理解與課程相關的知識,從而深刻理解地理學與城鄉規劃學的具體融合案例[1],幫助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深入理解國土空間規劃。因此,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進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實驗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具有迫切的現實需求。

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空間規劃類專業改革進展分析

近年來國內學術界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空間規劃類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高??臻g規劃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

自20世紀中期以來,空間規劃及規劃學科經歷了生產力布局、城市發展為重點、以生態文明為主導三個階段[2]。城鎮化步入中后期,空間規劃類學科急需轉型,首先,依托空間規劃類學科進行多學科交叉融合;其次,從專注與有形的物質空間設計開始向集成有形與無形的社會空間治理轉型,思維模式發生了變化;最后,從對城鎮化空間現象的具體描述向揭示并利用城鎮化的空間規律探索[3]?;谏鲜霰尘?,國土空間規劃學科體系必須整合城鄉規劃系、地理學、生態學以及人居環境學等,鼓勵更多背景下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探索,不斷推動空間規劃學科理論體系建設,構建內容豐富、結構合理、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4]。

(二)高??臻g規劃類專業實驗課程改革研究

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是相互依賴、互為補充的,通過實驗教學,可以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可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由于國土空間規劃依托底層數據的變更,地理信息技術與方法成為今后空間規劃類專業實驗課程必須掌握的工具[5]。更新空間規劃類專業的實驗課程成為必須破解的重點領域。

綜上所述,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空間規劃類專業在實驗課程改革方面必須突出三個方向:首先,加快各類空間規劃專業學科的融合;其次,全面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知識和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最后,密切把控規劃領域的公共政策要求[3]。在上述轉型背景下,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課程進行針對性的改革極為重要。

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實驗課程改革面臨的現實問題

目前高校在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教學中仍然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一)實驗類課程與時代需求結合不緊密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涉及多領域多維度的內容,同時是屬于具有強烈公共政策屬性的技術工作。若要保證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發展的戰略性與前瞻性,必須進行專業知識更新,與時俱進,準確響應空間規劃領域的公共政策要求,豐富課程體系教學[6]。當前國土空間規劃的技術標準體系正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從已有的評價技術體系發現,“雙評價”、三區三線劃定等內容已成為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性工作[7]。然而,眾多高校仍然未有針對性地開設相應課程,導致學生所學實驗課程與時代需求結合并不緊密。

(二)實驗類課程相對割裂,融合度不足

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空間規劃類的多學科交叉融合成為必然要求。當前,高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中地理學課程實驗內容較少,規劃類實驗課程基本以城市設計為主,與國土空間規劃強調的交叉性、綜合性相距甚遠。通過實驗課程體系建設,在對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深入理解的基礎上,開設以地理信息技術為依托,以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專項規劃中具體內容為應用,以提升學生實踐實驗、創新能力為目的的綜合性、集成類實驗課程就極為重要[8-9]。

(三)實驗類課程的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

與理論課程不同,實驗類課程強調學生實驗技能的掌握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疾榈哪芰εc理論課程存在較大的差異,考核難度也較大。首先,平時考核監控難度較大。實驗類課程平時考核基本形式為課下作業,安排學生課下練習并撰寫實驗報告。由于缺乏有效的監控過程,對學生如何完成實驗報告的過程并不清楚。其次,實驗考核驗收困難。由于實驗操作的正確性結果相對一致,部分學生直接拷貝別人作業上交,教師難以甄別,從而導致實驗成績無法區別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最后,評價體系尚待完善?,F行的考核體系一般包括平時考核、小組考核和期末考核,但對各個考核階段所考查的重點并不明確,考核成績很難反映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也就無法達到課程的培養目標。

三、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實驗類課程改進實踐路徑

(一)轉變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指導思想

當前,社會發展的形勢要求空間規劃要從“開發”為主體轉向“開發”“保護”協同;思維模式從“注重發展”向“底線管控”轉變,學科發展正從以實踐為主,轉向理論與實踐并重。新時期空間規劃指導思想主要包含兩部分:第一,注重生態文明建設,在空間規劃過程中必須注重生態環境的修復與保護,必須考慮城鎮建設與農產品生產的適宜性,必須考慮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必須適合區域的主體功能,體現“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第二,注重人性化,以人民為中心,以滿足人民需求為空間規劃重點。通過文獻研究,深入分析國土空間規劃多級多類出臺的指導文件,根據國土空間規劃時代面臨的新形勢,總結凝練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所要求的指導性思想,從而推動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指導思想的轉變,著重體現當前“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發展思想。

(二)不斷豐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學科體系

國土空間規劃全面整合原有的主體功能區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多類規劃,其基礎的邏輯內涵在于,依托統一的地理空間信息數據庫,實現各類規劃的實施與管控。原有不同類型規劃應對應不同類型學科,如城鄉規劃主要對應城鄉規劃與人文地理學、土地利用規劃對應土地資源管理學等。進入國土空間規劃時代,必須整合多類學科。課題組通過文獻分析、對任課講師進行深度訪談,將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開設的綜合類實驗課程,如地理空間大數據挖掘與應用、區域分析與區域規劃、城鄉規劃計算機輔助制圖、城市規劃綜合實驗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進行整合。綜合應用類實驗課程,必須以地理信息類軟件為主要的軟件平臺,設計綜合性的實驗方案,關注空間要素耦合的認知和分析,強調空間要素集成的再安排,著重體現統一的空間信息平臺對國土空間規劃的支撐作用。

(三)更新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的內容

自然資源部陸續出臺以《省級指南》和《市級指南》為代表的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指南?!妒屑壷改稀繁砻鳎骸半p評價”成為國土空間規劃各類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詳細規劃涉及中心城區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相關要求基本是傳統城鄉規劃核心內容的延續與傳承;市域層面國土空間結構調整與優化、國土空間分區與管控、資源要素的保護與利用及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成了新的要求。因此,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內容結構方面必須進行更新與重構。在新的實驗課程內容結構方面,需要納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主體功能分區、三條控制線劃定,熟悉各類自然(生態空間)、半自然(農業空間)、人工(城鎮空間)的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治理等方式。

通過問卷調研與實地訪談,廣泛征求國土空間規劃領域專家、學者、各級各類規劃公司、規劃勘察院、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政府部門及其他社會人員的意見,從“雙評價”“三區三線劃定”“主體功能區劃”、土地減量和流量模擬、公共品供給外部性測度等角度構建系統全面的實驗課程內容更新,培養應對不確定性的“戰略留白”和“情景方法”等彈性規劃思維,并進一步細化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所需要的核心要素,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四)完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考核機制

為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考核,構建以隨堂評測考核、實驗評測考核、小組項目考核構成的考核體系。其中,隨堂評測考核主要考查學生的GIS類軟件實際操作能力,構建50套考試題庫,考試內容為空間規劃的基本知識點,讓學生隨機抽簽選擇1套在規定的時間內上機完成。實驗評測考核注重實驗的完成度,依托實驗室進行在線測評,實驗內容控制在實驗課程規定的時間完成。小組項目考核的主要方式為,預先構建難度相當的多個小組項目提供給學生,讓其自由決定題目,提前準備、訓練,并最終依托軟件實現。課題組擬通過在線測評這一新的平臺,構建實驗內容數據庫,通過隨機分配的方式,完成實驗類課程考核,從而完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實驗類課程考核機制。

四、結語

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城鎮化進程日新月異,人民對空間的需求日益增多,這一歷史背景為空間規劃類專業技術人員搭建了廣闊的實踐舞臺。

城鎮化的持續推進為空間規劃學科提供了多樣的研究素材,也提供了學科發展必備的實踐對象。當前,隨著中國逐步進入城鎮化的中后期發展階段,城市空間大幅度向外擴張的驅動力逐漸消退,如何調節空間內部高度復雜、動態變化的社會經濟復合系統成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重點。與此同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均涉足“深水區”,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強,空間-社會互動程度日益加深,人民日益呼喚區域發展的彈性與柔性,從而有更強的獲得感、安全感與幸福感[9]。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天然具備的交叉學科優勢,呼應時代變化,在新時期必須突出主動應變,積極求變的思想,將學科發展與中國特色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結合起來,勇于作為,持續有為。針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實驗課程的改革,不僅可以呼應時代變化,培養創新人才,而且可以體現學科發展理論與實踐并重,多元與創新的特征。高校應通過對實驗類課程的綜合改革,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培養的教學課程、科學研究和創新創業體系,從而培養出更多能夠適應空間規劃未來發展需求的一流實踐型和研究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柏祝玲,張曉瑞. GIS空間分析技術在城市規劃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10):371-374.

[2] 黃賢金. 構建新時代國土空間規劃學科體系[J]. 中國土地科學,2020,34(12):105-110.

[3] 陳宏勝,陳浩,肖揚,等. 國土空間規劃時代城鄉規劃學科建設的思考[J]. 規劃師,2020,36(07):22-26.

[4] 黃賢金,張曉玲,于濤方,等. 面向國土空間規劃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筆談[J]. 中國土地科學,2020,34(08):107-114.

[5] 羅小龍,黃賢金. 基于知識需求的高校國土空間規劃人才培養體系改革[J]. 規劃師,2020,36(13):93-98.

[6] 肖穎,申峻霞.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規劃編制人員的知識更新策略[J]. 規劃師,2021,37(12):78-84.

[7] 黃穎敏,鐘志平,陳金泉. 國土空間規劃時代城鄉規劃專業地理學系列課程教改研究[J]. 科技資訊,2021,19(29):139-142.

[8] 張紅娟,尚國琲,于淑會,等. 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城鄉規劃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索[J]. 河北地質大學學報,2021,44(06):143-146.

[9] 陳宏勝,王興平,劉曄,等. 城鎮化與居民主觀福祉關系研究——兼論對城鄉規劃的檢視與啟示[J]. 城市規劃,2020,44(07):18-27+90.

(責任編輯:淳潔)

猜你喜歡
國土空間規劃教學改革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與國土空間規劃關系探析
基于大數據的沈陽國土空間規劃用地適宜性評價探討
村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思考
明確國土空間規劃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縣“多規合一”實現路徑初探
國土空間規劃對重點開發區域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