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三江侗繡文化創新探索與創意利用研究

2022-05-30 16:45羅彥昊
客聯 2022年8期
關鍵詞:創新探索

羅彥昊

摘 要:當前,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廣西三江侗繡文化,成為我們探討的重要問題。在互聯網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背景下,賦予侗繡新的內涵具有重要意義。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結合時代潮流,將侗繡技藝與現代文化相融合,既可保持侗繡的民族特色,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亦可增強民族文化之間的互動性。本文旨在探討廣西三江侗繡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創新途徑,探索新方式、新手段,以期為侗繡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做一些理論探索。

關鍵詞:廣西三江侗繡文化;創新探索;創意利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包h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2]?!傲暯皆诟=疾炱陂g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3]。我國文化聚力、文化張力、文化實力的提升,有一個重要的標志是:廣大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逐步樹立起來的文化自信,將使中國文化自信更加完整、底氣更足。故本文旨在探討新時代背景下傳承和弘揚廣西三江侗繡文化的創新途徑,以期為侗繡的傳承和發展做一些理論探索。

一、廣西三江侗繡文化的發展現狀與研究意義

廣西三江縣的侗族刺繡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集剪紙、刺繡和印染為一體的傳統少數民族手工技藝。侗繡是用一針一線在印染好的侗布上繡出來的,迄今已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唐宋時期就以其精美的樣式而被人們賞識,其刺繡工藝具有極高的實用性、藝術性以及較高的審美價值,是侗族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侗族繡娘們會根據她們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等,精心設計出各種刺繡圖案,搭配豐富的顏色,運用不同的針法,創造出極具侗族特色的侗繡,并代代相傳。侗繡多繡于衣服的袖口、襟邊和各種日常生活用品上,例如:鞋子、背帶、頭帕,侗繡圖案一般以花卉、花鳥、魚蟲為主,也有人物、祥云、吉祥物等。如今,三江侗繡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圖案樣式,在刺繡圖案設計上融入了更多現代文化的氣息,出現了現代建筑、多種多樣的幾何圖形等富有時尚元素的圖案。這表明侗繡在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同時促進自身的發展。

“為保護和傳承三江侗族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政府積極培育侗繡傳承人,并且與傳承人韋清花于2004年創立了三江侗繡博物館和侗繡服飾文化傳承與創新基地”[4]。為響應黨中央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號召,三江縣政府積極投入到侗繡的保護和傳承中,通過舉辦一系列培訓班,采取理論知識講解與實操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侗繡培訓,提高侗繡從業者的刺繡水平,進一步增強村民的就業技能,拓寬繡娘們的就業渠道,推動侗族刺繡技藝的保護和傳承?!盀閷崿F鄉村振興,政府發掘了侗繡的獨特藝術和文化價值,制定了多項優惠政策鼓勵發展侗繡文化”[4],引導更多的當地人留在家鄉創業、就業,促進鄉村文旅融合發展。進一步提高了村民們的生活水平,增強了他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實現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如今,生產、加工和出售侗繡產品已成為廣西三江侗族人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目前,人們對侗繡文化的認同感和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有了明顯提高,但侗繡的保護與傳承仍存在不足。通過調研,筆者發現侗繡文化資源豐富,但利用不足,體現在侗繡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壓力:侗繡產品的制作過程復雜,精細圖案的制作大多需要手工生產,制作時間長、生產數量有限,效率不高,且手工制品相比于市場上同類產品其價格偏高。

此外,三江侗繡服飾的圖案和顏色仍比較單一,大多源于老一輩刺繡、剪紙手藝人將自身的手藝及剪紙樣式傳承給下一輩的繡娘,年輕的繡娘們再根據自身的理解和審美進行二次設計和加工。有部分紋樣是從長輩的教學中傳承下來的,也有部分紋樣是年輕一輩根據所見所聞和喜愛的圖案形象中汲取新思路創造出來的,這些紋樣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和審美標準,但顯現不夠成熟的特性??偟膩碚f,侗繡具有特殊創作內涵的圖案不多,多以花、草、魚、蟲、鳥、獸為主,大部分背景圖案來源于繡娘們從日常生活中獲得的創作靈感,而迸發出的刺繡思路,其創作的初心并非想展示自身的藝術天賦和造詣。侗繡產品所繡圖案和紋樣風格的種類相對而言并不算多,與市場上形式多樣的現代服飾相比不具有競爭優勢。

從傳承現狀來看,現代工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傳統手工業產生極大的沖擊,由于現代年輕人生活方式發生改變,傳統的手工刺繡工藝復雜繁瑣,現在很多侗族年輕人不愿意跟隨長輩學習侗繡手藝,當地大量的年輕人外出務工、藝人老齡化和技藝邊緣化,造成侗繡手工技藝創作主體的缺失,許多傳統的針法和刺繡絕活面臨失傳的危機,直接影響到侗繡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再者,侗繡傳承人多為中年以上婦女,在各領域上的創新與發展并沒有過多的研究?;诖?,如何擴大侗繡的市場,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讓侗繡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成為一個急需我們研究解決的命題。

二、廣西三江侗繡文化創新創意發展的趨勢

(一)結合現代裝飾藝術,創新侗繡產品的設計

1.侗繡圖案的創意

侗繡圖案記載著侗族的發展歷史,蘊含著民族情感,凝聚著其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精神。當下,應根據現代人的審美標準,結合時尚的發展,立足時代審美和時尚走向,積極吸收市場和客戶的意見,創新圖案樣式、印染工藝及針法,突出時尚審美的同時保持侗族獨特的民族風范,從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尋找創新的靈感,在變與不變中把握好侗繡圖案設計的方向。

2.創新侗繡的載體

目前侗繡的載體不再局限于服飾,市面上出現了很多附加侗族刺繡的文化創意產品,如挎包、扇子、枕頭套、明信片等。通過研究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可得出結論,“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新的值得探索和發展的方向,二者的融合發展有助于三江侗族與侗繡紋樣可持續發展與傳播推廣”[5]。未來可以繼續擴大侗繡文創產品的種類,衍生到包裝材料等領域,不斷創新更多的產品。

“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對侗繡紋樣的制作工藝技法在傳承和發展上都有著重要的推動和保護作用,其發展與傳承有利于帶動傳統特色文化的傳播和弘揚民族特色文化發展,增強三江侗族民族自信”[5]。例如: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下,將三江侗繡與文創產品相結合,同時將東盟國家的特色文化與侗繡文創產品相融合,推出以侗繡為主題的高端禮品,助力侗繡文創產品走出國門,有利于推動侗繡在文創產品市場中的設計與應用。并通過“一帶一路”政策向各東盟國家積極地宣傳廣西三江侗繡文化,進一步加強東盟國家與我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3.打造“侗繡聯名產品”

“侗繡聯名產品”指各大品牌推出的具有侗族刺繡元素又有品牌特征的特色產品。侗繡可以和知名服飾品牌聯合推出有侗繡元素的系列服飾,也可以與深受年輕人喜愛的配飾品牌及生活中耳熟能詳的日常用品品牌合作?;ヂ摼W時代,通過市場分析和用戶分析,打造侗繡與知名IP聯名產品,可以提升侗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年輕群體的關注,促進消費者消費,從而提高侗繡產品的銷量。

(二)侗繡文化走進區內高校課堂

“通過建設線上線下文化美育公共課程,構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美育平臺”[6],如:在區內各高校開設侗繡文化相關的公共選修課程,在開設服裝設計等專業的院校設置侗繡技藝課程。像這樣,以課程為基礎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深入高校校園的傳承模式,可以為三江侗繡文化源源不斷地注入新鮮的生命力。同時,建設高校侗繡文化資源共享平臺,方便學生通過線上學習的方式,感受三江侗族特色民族文化的魅力,亦可增加高校老師、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三)建立全新的數字化侗繡文化傳播平臺

1.推出應用于侗繡文化推廣的交互式APP

借助互聯網交互平臺,開發多元化數字文化產品,向用戶展示侗繡文化的魅力?!巴ㄟ^詳細分析侗族刺繡的工藝和歷史文化背景,多次對傳承人進行訪問調研,實地體驗廣西侗族刺繡的工藝流程”[7],把用戶體驗感放在首位,力求打造一個沉浸式交互平臺,方便用戶沉浸了解侗繡文化,體驗侗繡制作、參與侗繡設計、與三江侗繡手工藝人交流等,利用互聯網促進侗繡文化的傳播,從而達到保護與傳承侗繡的目的。

2.構建侗繡數字化動態數據庫

網絡傳播有利于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構建侗繡文化數字化動態數據庫,對現有的三江侗繡歷史文化和刺繡技藝以數字化的形式記錄和呈現,更全面、詳細地記載侗繡文化,同時為侗繡技藝傳承人以及對侗繡感興趣的人群提供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3.建立全新的侗繡融媒體平臺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鮮為人知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不占有傳播優勢。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給三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侗繡帶來了全新的傳播方式和技術手段。當地政府可以利用融媒體技術將侗繡進行數字化轉化,建立全新的侗繡融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對于提高三江侗繡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目前,“侗繡無論是從技藝的傳播程度,還是侗繡文化的知名度都還沒有達到較高的水平。技藝的傳播和文化的宣傳仍有較大的可提升空間”[8]。

“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對侗繡技藝的技術要素、配色方案、刺繡過程、刺繡題材進行整理加工,制作成可視的數字化影像,利用交互技術制作增加用戶體驗的侗繡技藝體驗小程序等”[6]。通過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利用數字活化建設,讓更多的人了解侗繡文化;“通過網絡共享平臺和線上選修課學習,感悟傳統技藝的美,擴大文化美育的傳播”[6],讓更多的人感悟侗族傳統技藝的美,同時擴大侗繡文化的傳播范圍、提升傳播效果。

(四)在當地利用電商直播帶貨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短視頻已成為當下最受歡迎的傳播形態之一。鼓勵侗繡傳承人、侗繡產品生產廠家開設短視頻平臺賬號,有針對性地發布具有三江侗繡特色的原創圖文、短視頻內容,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進行網絡傳播。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背景下,可以在三江當地建立直播中心,通過“直播+電商+網紅帶貨”的商業模式,打造縣域鄉村電商直播帶貨的商業消費新場景,幫助當地侗繡產業從業者通過直播等方式拓展銷售渠道,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與升級,助力侗繡的產業振興。通過抖音、快手、b站等多個社交平臺發布短視頻、直播等方式宣傳三江侗繡文化的獨特魅力,營造富有侗族民族特色的文化氛圍,擴大侗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開拓侗繡產品的銷售市場。打造流量營銷體系,吸引流量帶動侗繡產品的銷售。通過電商直播帶貨,抖音櫥窗、微信商城出售等方式幫助當地村民生財,促進侗繡產品質量的有效提升,帶動侗繡產品生產行業、當地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提高村民的收益,促進三江地區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三、結語

在互聯網數字經濟快速興起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探索創新的侗繡文化傳承和發展方式、手段,賦予侗繡新的內涵具有重要意義。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結合時代潮流,將侗繡技藝與現代文化相融合,既可保持侗繡文化的民族特色,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文化,亦可增強民族文化之間的互動性。保護侗繡技藝和文化,形成批量化的生產線,同時為三江侗族人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解決鄉村閑置勞動力問題,大力發展少數民族特色優勢產業,激發鄉村振興的文化力量,振興侗繡的相關產業,服務鄉村振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與推進“兩彈文化”建設之我見[J].今日科苑,2017(12):64-71.

[2]本刊評論員.核心價值觀 文化軟實力 強國硬道理[J].智慧中國,2021(Z1):4-7.

[3]薛慶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典范——毛澤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J].統一戰線學研究,2021,5(05):1-18.

[4]王綺,朱翠玲.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三江侗族刺繡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現狀調查研究[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04):10-13.

[5]楊晉銘.“一帶一路”背景下侗繡紋樣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D].廣西師范大學,2021.

[6]陳煒,王艷暉.美育視角下民族傳統技藝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徑——以廣西三江侗繡技藝為例[J].紡織服裝教育,2020,35(03):197-200.

[7]黃天瑤.基于用戶體驗的侗族刺繡APP交互設計研究[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03):81-84.

[8]田非.從廣西三江侗繡基地發展現狀看民族工藝的傳承與保護[J].傳承,2015(09):150-151.

猜你喜歡
創新探索
管理會計的變遷管理與創新探索
漫談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水墨畫教學
現代遠程教育制度文化建設實踐的創新探索
論初中美術中國畫教學方法創新之路
基于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創新探索
新常態下人事檔案的創新管理探索
三年制??泼佬g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探索
基層刑事技術的現狀與創新探索
視覺傳達設計中視覺思維模式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