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影的造型特征與傳承創新

2022-05-30 17:17陸曉云莊紫荊
藝術科技 2022年8期
關鍵詞:傳承創新

陸曉云 莊紫荊

摘要:華縣皮影作為民間美術與戲曲相結合的藝術產物,有著獨樹一幟的語言表達方式。文章從藝術的角度引出華縣皮影,分析華縣皮影的人物造型、裝飾語言、雕刻工藝、染色工藝,在掌握傳統皮影藝術的基礎上,探討更好地傳承和發展華縣皮影藝術的策略。在現代設計中,甚至是新興的文化產業中,加入華縣皮影元素,既能幫助設計師打破靈感的壁壘,提供新思路,也能達到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目的。

關鍵詞:華縣皮影;造型特征;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J5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8-0-03

1 華縣皮影的藝術淵源

華縣,位于陜西省渭南市,在古代稱為華州,坐落于秦嶺北麓,渭河南岸。經考證,華縣于新石器時代就產生了氏族村落,是中華民族發源地之一,這為皮影藝術的產生、發展和傳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皮影又稱為傀儡戲、燈戲,最早可追溯到漢代。

《漢書》記載,西漢文帝劉恒有一幼子被封為太子,自小交給一名宮女照顧,有一天他哭鬧不休,于是這名宮女便用梧桐樹葉剪出各種人的形狀,捏在手中舞動,一邊借著紗窗的日光,一邊哼著小曲,很快太子便被吸引轉啼為笑。根據史料可知,北宋時期才開始出現影戲,興盛于唐宋,在唐朝時,皮影原是宮廷戲,因安史之亂開始流入民間,與各地方戲劇、民俗觀念相互融合成為人民的藝術,于明清時期達到鼎盛。自此,中國皮影開始在各地生花,其中以陜西華縣為最。

由于華縣地處偏僻,藏于大山之中,而皮影演出靈活方便,正與華縣特殊的地理位置契合?!拔迦税嗌?,小車一推,背簍一背”[1],皮影戲僅需五人操作便可開演,五人各司其職,主要是演唱和對白,其中演唱選用碗碗腔,生、旦、凈、末、丑均由一人完成,另外還有挑線、二胡、月琴、碗、鑼、鼓、嗩吶等,每人都要負責四五種樂器,都有很強的表演功底和團隊合作精神。

華縣皮影的演出劇目多以歷史戲、神怪戲最受當地百姓的歡迎,其演出對象是當地廟會、節令習俗和百姓的紅白喜事,多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內容也以驅邪祈福為主。在清末時期,華縣有一出劇目《白蛇傳》深受人們喜愛,劇中人物多為海怪,正是水漫金山時白蛇請來的救兵。這些海怪姿態各異,雖說是來自東海龍宮,但蟹和魚是淡水產,還有蛤蟆之類的淡水動物。因陜西地處西北,遠離海洋,所以皮影藝人們便以淡水動物來塑造海怪,表達對海洋的想象。經過千百年來的發展,皮影戲已經與當地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審美觀念密不可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民的藝術。

2 華縣皮影的造型特征

2.1 特征鮮明的人物形象

華縣皮影戲是以戲曲人物為主的平面藝術活動,具有夸張、變形、鄉土特色等基本特征。在造型上,皮影人物做工細膩,多表現在側面曲線上,身長一般不會超過30厘米,觀賞者距離舞臺幕布會非常近,目光也自然而然地落在人物頭部。因此,皮影人的頭部和表情的制作刻畫就顯得非常重要。也正因如此,華縣皮影人物的頭身比例并不寫實,而是采用1︰5的比例,這樣就有富余的空間對頭部進行精細的刻畫,也方便表演時有最佳的視覺表現,即使觀眾與舞臺有一段距離,也可以將人物看得很清楚。

皮影人物根據角色的不同,派生為生、旦、凈、末、丑五種類別。生角影人眉毛平直,獨在眼部仔細雕琢,刻畫眼球,目光炯炯有神,整體形象渾厚飽滿,體現出男性的陽剛之氣。旦角多為溫文爾雅的形象,額頭線條飽滿高挑,鼻梁線條高挺纖細,嘴唇線條輕薄,神態微抿,配合光影的表現,呈現出玉顏麗質的色調,眉目如畫,淋漓盡致地體現出女性嫵媚動人的形象,獨有一番風味。凈角在影戲中又被稱為“花臉”,多為神話傳說人物或是英姿颯爽的大將軍,在人物塑造上線條大膽,高額頭,蒜頭鼻,不怒自威,盡顯驍勇善戰、豪壯暴躁的人物形象。對比生角、旦角的白凈斯文,丑角則有意思得多,眉毛吊高,雙目圓睜,鼻孔沖天,齜牙咧嘴,以半張口表現其滑稽有趣的一面,雖然面目丑陋,但不會讓人心生厭惡。另外,根據劇目的需要,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擬人化的鬼怪、妖精形象,有的是動物的頭部、人類的身體,有的雖然面目五官和人類極為相似,卻又是怪物的造型,極為鮮活。

2.2 質樸天真的裝飾語言

華縣皮影與其他皮影相比,更注重圖案紋樣的使用,圖案裝性效果強是華縣皮影最大的特點。用簡潔干練的實線去勾勒身段特征,再用虛線去表達服裝中紋樣的變化,強調簡繁對比、節奏韻律。皮影人物的肢體服裝,即“身段夾子”,款式與戲曲服裝配飾如出一轍,主要以人物的身份、性別為出發點,不同人物的發飾有嚴格的規定,不同人物的服裝紋樣代表的意義也有所不同。

例如,少女的形象必然為大發辮,少婦則是挽起的發髻,男性的官帽一定是戴在頭上而不是“放”在頭上,強調視覺上的和諧以及“形”與“意”的完美結合。再如,貧民服裝紋樣簡單質樸,突出貧民窮困但整潔、井然有序的特點,主要包括幾何紋、花草紋等。其他有一定地位的角色在服裝上會雕刻繁華復雜的花紋,樣式瑰麗多彩,有龍紋、鳳紋等,這些花紋基本用于皇帝和后宮妃嬪的服飾紋樣。此外,虎紋、水紋等圖案多用于男性角色;云紋、花草紋的裝飾紋樣多用于女性角色;“?!弊?、“壽”字及“祿”意圖案紋樣多用于老髯的服飾造型。

以旦角楊玉環為例,影人面部輪廓線條簡練,額頭高聳,一點朱唇,下巴微翹,眉毛纖細上挑形成完美的弧形,與眼角相交于耳際,于鬢角和梅花頭飾下遮蓋,凸顯女性的嫵媚。人物身著紅橙兩色“羅帔衫”,肩披粉綠兩色綃,手執香扇,袒露頸胸,神態盡顯婀娜。服裝上以飛舞的五彩鳳凰為主,以盛開的牡丹作零星點綴,豐姿綽約,明艷動人,發飾奢華,璀璨奪目,鳳冠、金玉發簪一應俱全,極具裝飾效果。

2.3 鏤空有度的雕刻工藝

雕刻是皮影藝術中最具特色的手法之一,具有極強創造性的雕刻手法形成了鏤空藝術的特殊韻味。華縣皮影選用動物真皮材質,多使用驢皮與牛皮,經手工藝人精心雕刻而成。華縣皮影的雕刻藝人們對技術要求十分精湛,出色的雕刻手藝如同書法家揮毫成作的筆法,藝人以刀代筆,通過刻、剔、推、轉等手法,將雕刻技藝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雕刻華縣皮影時,一般配有十余把大小不同的刀,根據雕刻內容的不同,分為平刀、圓刀、鑿刀、斜口刀、三角刀等。藝人在雕刻時刀法流暢、犀利、彎曲有度,充分體現出各種刀法的特點,形成了一套程序化的完整雕工技法。

根據不同的皮影造型,華縣皮影藝人會使用不同的刀法。生角為男性各年齡人物,對應的皮影雕法要求線條平和,雕工要求刀法穩健;旦角為女性形象,對應雕工要求刀法婉轉,以保證所刻線條柔和細膩;凈角則要求刀法干脆利落,所刻線條粗獷大氣。造型的雕刻需要花費藝人們巨大的心力,但也因此賦予了皮影人物充沛的生命力,這恰恰是影雕藝術美的體現。皮影造型中的鏤空藝術給人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加上光線照射和陰影相配合,又增添了朦朧的厚重感與層次感,使人在平面造型中體會到立體感與空間感,這正是皮影造型雕刻藝術的奇妙之處。

2.4 漸變統一的染色工藝

皮影所使用的紅、黃、青、綠、黑五種顏色[2],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美術五行色。老藝人在制作皮影時用色講究,大多以傳統手段將紫銅、普蘭、銀朱等天然物質炮制出大紅、杏黃、大綠等顏色的顏料再進行著色。其中最常用的多數為較艷麗的色彩,主要通過工筆畫上色,這種著色方式在皮影中使用率最高。而在上色過程中,皮影藝人們都遵循一定的上色法則:色彩一般互不調色,利用色彩原本的亮色使畫面保持清晰,同時分深淺色區,由淺到深,整個過程一般多次染色,達到分層效果,從而使皮影的視覺沖擊力更強。

顏色上好之后,還要進行加熱處理,目的是讓顏料經過高溫后能夠滲入皮質內,這樣的皮影色澤鮮美,且不容易褪色,能夠一直呈現明亮的色彩效果。另外,皮子的膠質在高溫下融化可以封住皮子的毛孔,使做好的皮影不會出現變形扭曲。加熱這一工序可使用的方法有很多:有的用棉布包裹皮影的部件,使用熨斗熨燙;有的使用磚塊搭成人字形,下面使用麥秸燒熱,壓平皮影保持其原有的形態,再使皮影脫水。值得注意的是,加熱的溫度不高,皮影會卷曲翹起,溫度過高則會烤焦皮影,因此火候掌控必須恰到好處。這是藝人們從長期的實踐中得來的不傳之秘。

3 華縣皮影的傳承創新

3.1 表現多樣的民間劇目

皮影戲來源于民間,它的題材內容都是基于百姓的生活、審美、信仰而產生的,內容廣泛,具有地方性的鄉土氣息。華縣皮影也是如此,華縣當地的人們愛看歷史戲、神怪戲,由此產生了大量的優秀劇目,如《大鬧天宮》《白蛇傳》《武松打虎》等。這些故事的取材大多分兩種情況:一是直接取材于發生在民間的故事,以影戲的方式編寫;二是根據歷史流傳下來的神靈鬼怪故事進行編寫。在這些劇目中,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個性鮮明,地域特點突出。除此以外,劇目還存在一定的結構框架形式。這些框架結構大體一致,情節少有差異,具體有兩種形式。一是每個劇目當中定有一個山大王的形象存在,通過這個形象直接抒發作者的情感,并從側面表達對現實的不滿;二是每個劇目當中一定有神仙下凡、妖魔作亂,然后雙方斗法,最終神仙取勝,以此來表達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即邪不壓正,惡不勝善。但是受到時代的限制,有些劇目的思想必須摒棄,如對下層民眾的鄙視、對愚忠愚孝的肯定、對女性的歧視、對低級趣味的迎合等。華縣皮影戲是華縣民眾獲得文化知識的通俗教材,所以絕大多數劇目的思想和情節還是積極向上的。

基于對華縣皮影戲傳統劇目的繼承,編劇可以吸取其中優秀的文化內涵,以傳統皮影戲為基礎,選擇恰當的主題與內容,編寫符合當代審美的現代皮影戲,深化情感,增強底蘊,激發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2 風格時尚的造型變化

華縣皮影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創造出了許多生動有趣的形象。人物造型整體簡潔、精致,在統一的外輪廓線內刻畫了精細、復雜的圖案。小生形象背部挺拔,頭部上揚,表現封建知識分子儒雅清高的傳統形象;小旦形象通常梳發髻、戴發飾、掛珠串,體現傳統女性端莊、柔美的形象;武將形象勇猛,著戰甲、戴盔頭、佩寶劍,身背大旗,皺眉瞪眼,盡顯正義之氣。

傳統皮影角色造型多變,元素豐富,對現代造型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因此在研究傳統皮影人物造型的基礎上,可以嘗試設計出皮影現代人物造型。如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抵抗侵略者的紅軍戰士;為解決糧食問題而在田間辛勤耕耘、甘于奉獻的工程院院士;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攻堅戰中勇當先鋒的醫務人員等。只有不斷豐富皮影角色造型,賦予其一定的時代內涵,不斷創新,為其找到新的發展方向與生機,才能避免皮影藝術在時代潮流中落幕。

3.3 多元范疇的現代皮影

皮影作為一種民間美術,蘊含著豐富的視覺元素,無論是平面造型、不同意味的裝飾圖案,還是其鮮明的雕刻、鏤空特色,都為現代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例如,皮影通過光和影的方式搭建了場景的立體感,另外還有戲曲唱腔的加持,形成了多維度的視聽舞臺。在當前,可以將這種元素融入平面設計中,在靜態的作品中加入動態元素,讓人們能在獲得視覺享受的同時實現聽覺互動,增強作品的趣味性,也由此形成一種多維度的表達方式,為之后的平面設計提供新的靈感與可能。

再如,文創產業與平面設計緊密相關,都是以視覺傳達為基礎賦予文化創意實體形態,最后產出包含文化理念的藝術衍生品[3]。在進行與皮影相關的文創設計時,可以保留皮影的原材料,即各種皮質,這樣能夠為產品帶來傳統氣息與時代觸感。然后提取皮影中具有視覺性的主體圖案,將其印在絲巾、文具、冰箱帖、書簽等產品中,讓傳統文化變得具象化,有助于使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包含的歷史積淀與文化內涵產生興趣和共鳴。此外,還可以利用皮影的相關技術,提取其鏤空特點并呈現在文創產品中,如在燈具的相關設計中,將皮影放置于燈的外壁或者內嵌在燈具中,在使用時既可以增強產品的趣味性,也能達到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目的。

4 結語

在歲月長河中,民間藝術經過藝人們的不斷創新,呈現出精彩多樣的視覺盛宴。皮影作為一種傳統曲藝形式,體現了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與勞動人民的審美觀念。因此,應當深入挖掘皮影藝術的文化內涵,由表及里,由內而外,從內涵到形式,從傳統到現代。

文章從華縣皮影入手,深刻分析了皮影這一傳統藝術的淵源與造型特征,了解到皮影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受眾少、傳播難等困境,同時論述了要在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中找到能相互鏈接的橋梁。要用辯證的思維挖掘出不同傳統藝術中契合現代人審美的元素,探究其可以展現的藝術形態和歷史文化,并運用在平面設計中。這樣的現代平面設計才會具有民族和歷史的氣息,而皮影藝術乃至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才能擁有更好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 魏力群.中國皮影藝術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318.

[2] 賈楠.皮影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6(1):157-158.

[3] 榮躍明.論文化生產的價值形態及其特征[J].社會科學,2009(10):13.

作者簡介:陸曉云(1971—),女,江蘇南通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裝飾藝術設計。

莊紫荊(1997—),女,江蘇宿遷人,碩士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猜你喜歡
傳承創新
融通道侗文化傳承創新創客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學校優質特色發展需要校園文化的浸潤*
基于智慧城市的傳統文化傳承創新路徑研究
傳統民俗文化與民間游戲在幼師課堂的傳承與創新
關于大學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