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PCK)轉化的影響因素

2022-05-30 01:38劉永欣
關鍵詞:學科教學知識英語教師教學效果

劉永欣

摘 要:學科教學知識(PCK)是教師必備的基本能力,要求教師有能力將自身所擁有的理論性知識轉化為易于學生接受的知識。明確學科教學知識轉化的影響因素,對提高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轉化能力至關重要。本文將對學科教學知識(PCK)的內涵進行闡述,從教師、學生以及環境三個方面探討影響英語教師PCK轉化的因素,并嘗試提出促進轉化的措施,以期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PCK);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2)07-0112-04

20世紀80年代,學術界開始對什么是最有效教學這一問題進行討論。一種觀點堅持認為學科知識最為重要,另一種觀點則更看重一般教學法知識。早在1986年美國學者舒爾曼在對教師知識進行系統分類的基礎上提出了學科教學知識的概念,這是教師教學經驗與學科內容知識及一般教學法知識的結合。舒爾曼認為PCK是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興趣與能力,將學科內容、知識加以調整而進行教學的一種知識。學科教學知識是一種靜態化知識,英語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教學實踐將這種靜態化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容易接受的知識。在研究教師PCK轉化過程中必須要考慮教學中各種因素可能對其產生的影響。本文將從教師、學生以及環境三個方面探討影響英語教師PCK轉化的因素。

一、影響英語教師PCK轉化的教師因素

教師既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也是課堂的主導者。英語教師的個性特點、基本素質以及對課程的把握對其PCK轉化有著重要影響。

(一)英語教師應發展獨特的教學個性

新課程改革強調要培養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個性的教師,才能造就有個性的教育,因此培養教師的教學個性對其專業成長至關重要。教學個性體現在教師能夠將教學規律和自身特點相結合,對課堂活動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并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較為獨特的教學特色。英語教師的個性特征與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風格、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也是影響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因素。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必須通過學生的吸收才能轉化,所以教學個性要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中心。選擇合適的、富有個性的教學方式,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充分的機會和良好的氛圍。教師的個性一旦被學生認可,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認同到內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進行創新,讓課堂充滿活力,給學生營造一個大膽假設、敢于質疑、努力尋求解決辦法的教學氛圍。

英語教師還應培養深受學習喜愛的豁達幽默、坦誠隨和的個性,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心理情感狀態,用真誠、和藹、公平公正的態度讓學生在心里建立對老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從而與學生建立具有凝聚力的人際關系。英語教師應通過認識規律、發揮個人優勢進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鮮明個性的教學風格,展開與眾不同的教學活動,并利用自己獨特而富有魅力的教書育人的特質讓知識傳授的過程變得富有生機和活力。

(二)英語教師應打造扎實的專業素養

促進英語教師PCK轉化還應提升教師自身的基本素質。在新的課程體系下,英語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自身角色的轉變,把學生放在核心位置,教學中更好的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維能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學會學習。英語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已有知識能力和情感特征,用正確的態度和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做學生健康人格和優秀品質養成的促進者。其次,豐富的教學知識是教師PCK轉化的基礎,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正確認識教學知識本質、掌握重點難點、把握好教學的方式。在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將靜態的知識轉化到動態的教學實踐中來。最后,英語教師需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具備精準把握大綱要求、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設計優質的教學活動和進行合理的教學評價的能力。在設計教學活動中,英語教師要對課程內容知識做到全面掌握,在充分考慮教學目的、學生特點、文化背景、學生的先前知識及經驗的基礎之上選取恰當的教學策略,將其轉化為學生所能理解的知識。

(三)英語教師應深度理解和把握課程

英語教師對課程的理解、把握程度與教學效果密切相關。課程是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獲取的重要來源。求學階段的學科知識、教學知識等課程為英語教師的PCK轉化提供了良好的知識儲備。入職培訓的課程對教師了解自己的工作崗位和職責、樹立未來的職業理想和目標起到重要作用。英語教師所教課程日常教學使用的教材內容的編排與呈現方式、教材內容的復雜性與難易程度等因素對英語教師PCK轉化具有重要影響。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和操作者,英語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與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知識、特長等因素相關,決定著課程實施的深度和廣度。因此,職前英語教師在求學期間應該培養學科素養和教學能力,豐富英語國家語言文化知識,培養跨文化意識和能力;英語教師在教授一門課之前應深刻把握所教課程在本學科的地位和作用,充分掌握課程知識的整體結構,深入了解教材各章節編排的邏輯。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選擇合適的課程資源,充分理解并創造性地利用教材,把握好課程的目標及關鍵思想。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情況和知識基礎,在實現大綱要求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編排,根據自身特點和課堂實際選取教學內容,優化課程設計。課堂上要擺脫照本宣科,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在新的課程理念下,英語教師應善于利于教材中的語言材料,挖掘其中蘊含的語言和文化知識,并以教材為中心多方面收集相關的文化背景、文學藝術和風土人情方面的材料作為教學補充,讓英語課堂變得豐富有趣。同時,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必然要求,英語教師還應提高自己的教育信息技術素養,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應用到自己的課程中來,改變傳統的課程模式,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二、影響英語教師PCK轉化的學生因素

學生是影響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轉化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不同學生的特點和可能存在的差異。不同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程度存在著明顯差異,年齡增長給學生身體以及智力和思維能力帶來很大的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接受新知識與復雜事物的能力、自我認知的能力以及在課堂上自我管控的能力都得到提高,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漸形成。英語教師對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了解也對PCK轉化有影響。同一年齡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觀察能力差別并不大,但在學習興趣、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別,有的學生缺乏學習目標,存在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這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此英語教師應予以重視并合理引導。

(一)激發學生興趣,促進知識轉化

在教學中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將知識進行有效轉化和傳遞。英語教師在授課前必須要明確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相關的已有知識以及對該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實踐活動和選擇教學策略。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熟悉的情景、激活學生已有知識,幫助學生建立與新舊知識的聯系,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促進其知識體系的形成。一般來說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小測驗、作業等方式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獲取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同時,英語教師在平時還可以多創造與學生和家長交流的機會,從學習生活各方面全方位了解自己的學生。只有在教學中更好的了解學生學習特點、把握學生學習水平,英語教師才能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自身的PCK轉化。

(二)交流溝通,建構多樣化課堂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有意識、有情感的個體,因此英語教師需對學生的情感特征進行深入了解,應該對學生心理狀態有一個清晰的把握。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只有內部動機才是最持續和強有力的學習推動力。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具體特點和興趣來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高效率地接收課堂知識。

除了課程知識內容的教學,英語教師還應注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在時間管理、人際溝通、個性化學習策略的培養等方面給學生予以幫助??傊?,英語教師要努力掌握傳達情感、知覺、觀念、技能的方法,了解學生心理、學生的情感特征,并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符合學生特點和認知方式的形式開展教學。

三、影響英語教師PCK轉化的環境因素

從環境因素來看,良好的工作氛圍和人際關系以及學校為提升教師素養而開展的活動能夠有效促進英語教師PCK轉化。

(一)注重交流,深化教學認知

良好的工作氛圍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是英語教師做好教學工作的重要保障。通過與優秀教師的溝通和交流,英語教師可以吸取他人好的經驗、彌補自身的不足。正如范良火教授所說:教師在PCK發展過程中,要多反思,勤交流。在與同事交流、探討和互相交流教學經驗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PCK儲備。小組集體備課,共同討論課程設計和評價方案等活動可以加深英語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再認識、提高英語教師教學決策的能力。新學期開始前,同頭課英語教師可以一起探討課程教學目標的科學制定、教學內容的優化選取、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教學評價方式的制定。深度挖掘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讓集體備課的過程變成英語教師教學思想的厘清和升級的過程。此外,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與學生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了解學生,用一視同仁的愛心贏得學生的熱愛,用扎實的教學功底獲得學生的敬慕,用公平民主的管理獲得學生的認可。

(二)以賽促教,提升教學能力

學校應盡可能多地給英語教師創造交流切磋經驗的平臺,并開展全方位的培訓工作,組織教學研討、教學觀摩、教學競賽等活動。通過參加各類教學競賽,英語教師可以轉變教學理念,增強創新意識,在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特色、課程思政、教姿教態等方面獲得自我提升。英語教學競賽為青年教師搭建了展示自我和學習交流的平臺,對于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引導教師加強教學基本功訓練,提升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學科教學知識(PCK)是影響英語教師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的重要知識,是英語教師為適應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學生將學科知識轉化為有效教學形式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英語教師應注重學科教學知識PCK的轉化及其轉化效果,并充分考慮影響PCK轉化的教師、學生以及環境等因素。

——————————

參考文獻:

〔1〕Shulman, L. S.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6.

〔2〕Shulman, L. S.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 of new reform [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87.

〔3〕Grossman, P. L. The making of a teacher: Teacher knowledge and teacher education [M]. New York: Teachers Knowledge Press, 1990.

〔4〕Cochran, De Rtuter & King.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n integrative model for teacher-preparation. [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93.

〔5〕范良火.教師教學知識發展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王芳.美國學科教學知識(PCK)的研究:意義、問題領域及啟示[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4.

〔7〕解書,馬云鵬,李秀玲.國外學科教學知識內涵研究的分析與思考[J].外國教育研究,2013(06):59-68.

〔8〕王燕榮,韓龍淑.職前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現狀及提升路徑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22):31-35.

〔9〕黃曉茜,程良宏,李蓉榮.國內教師學科教學知識(PCK)研究:現狀審視與未來展望——基于2005—2019年CNKI文獻計量分析[J].當代教育與文化,2020(01).

(責任編輯 徐陽)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Transformation in English Teachers

LIU Yong-xin

(Faculty of Foreign Chinese,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bbreviated as PCK, is a necessary basic ability for teachers, which requires teachers to be able to transform their own theoretical teaching knowledge into knowledge that is easily accepted by students in classroom teaching. 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English teaching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decision-making and actions of the English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in clas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larif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CK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will first explain the connotation of PCK and then discus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CK transformation of English teachers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eachers, students and environment, and then try to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ir PCK transform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of the English class.

Keywords: English Teacher;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Teaching Effect

猜你喜歡
學科教學知識英語教師教學效果
建構學科教學知識,指導任務閱讀課型
基于PCK的高中化學教學實錄和反思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抓好課的結束部分 深化體育教學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