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型資助育人體系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幫扶對策研究

2022-05-30 01:54劉斌余俊渠楊光群謝銳凌
關鍵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劉斌 余俊渠 楊光群 謝銳凌

摘? 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高校里需要給予重點關注的特殊學生群體,其經濟方面的壓力加上自卑和內向的性格特點給高校就業工作帶來一定的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幫扶工作,對國家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推動高校素質教育良性發展以及促進學生個人成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立足于成長型資助育人體系的視角,分析新形勢下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和存在問題,從政府、學校、個人三個層面入手切實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幫扶工作,從而全方位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能力,幫助他們實現充分高質量就業。

關鍵詞:成長型資助育人體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幫扶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作為高校里特殊的學生群體,除了在經濟方面承受較大壓力之外,心理方面同樣承受著巨大的負擔。強化資助育人,推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充分高質量就業是高校的重要育人使命。資助育人政策除了保障物質扶貧的同時,更要促進智力扶貧和精神扶貧的雙重效應疊加,探索打造“扶智、扶志、強能、提質、育心”成長型資助育人體系,以此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期間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使其在畢業之際能夠順利實現就業并用感恩之心回報學?;仞伾鐣?。

一、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高質量就業的意義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重要使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一直是國家和高校重點關注的特殊學生群體。構建成長型資助育人體系能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和幫扶,對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引導學生成長成才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大部分來自于農村,他們想要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家庭幸福,也間接影響國家脫貧攻堅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八一學??疾鞎r指出:“要推進教育精準脫貧,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畢業之后如果能夠實現很好的就業,對他們的家庭擺脫經濟困難以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甚至在避免家庭返貧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幫助。此外,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來以此幫助他們實現充分高質量的就業,可以為鄉村振興和人才強國戰略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人才資源。

(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障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受到心理素質、家庭期望、社會資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屬于大學生就業大軍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弱勢群體。假如他們在畢業之際或者畢業之后都不能找到心儀的工作或者沒有合適的就業崗位提供,這部分群體就會面臨就業困難甚至出現慢就業、等就業這些極端情況[1]。這樣不僅沒有將學生在校學到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促使其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身價值,也沒有給其家庭帶來經濟效益創造幸福,繼而引發一系列的個人心理和社會矛盾問題。因此,高校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就業方面要采取有效的針對措施,實行群策群力或者一生一策來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并做好就業幫扶指導服務,從而為構建和諧校園促進社會穩定做出貢獻。

(三)引導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手段

強化資助育人構建成長型資助育人體系,不僅是要通過多種資助方法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求學期間在經濟上的困難,幫助他們將更多精力投入學習,更要在精神方面幫助他們實現脫貧,即不僅要“扶貧”,更是要“扶志”和“扶智”,達到智力扶貧和精神扶貧的雙重效應,從而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引導其立志講奉獻、做大事,成為國家的可用之才。將在校期間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工作崗位的實踐當中,鍛煉和磨礪自己,學以致用樹立自信,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能夠為自身的家庭帶來經濟效益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更是為自己未來的發展成才提供良好的基礎[2]。

二、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從當前形勢來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并不樂觀。大部分人好高騖遠不能正確看待就業形勢,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傮w來說,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普遍對職業期望過高

大多數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成長環境并不是很優越。個別學生執著“知識改變命運”的說法,認為只要順利畢業拿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就一定可以找到錢多事少、單位體面的好工作。這就導致他們出現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情況。同時,也有部分學生畢業后不愿再回到經濟落后的家鄉,認為留在大城市才有更多的發展機會?,F實的就業情況卻是過高的期望與殘酷的現實形成巨大落差,這使得部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畢業后出現暫緩就業、觀望就業,甚至拒不就業的情況。此外,相關調研數據顯示,很多已經就業的經濟困難大學生對于目前的就業情況并不滿意,有跳槽追求更好的工作的想法。這反映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期望過高心理和挑剔心理。

(二)職業選擇與專業不對口

眾所周知,部分就業崗位對專業會有要求甚至是嚴格的限制,所以某一崗位的需求量并不能覆蓋到所有的此專業的畢業生。很多大學畢業生要想找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就出現了激烈的競爭,對于不占優勢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來說壓力就更大。另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職業選擇時會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約,如有想快速減輕父母經濟負擔的家庭原因、想找到一份高薪體面工作的個人因素等。這就導致那些持觀望態度的學生錯過更多的就業機會,要么匆忙就業要么持續觀望,更多的是準備不充足、思考不充分的情況下導致他們在職場中不能獲得適合自己專業的崗位,從而出現專業不對口的情況。

(三)就業選擇與市場需求不對稱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就業選擇越來越多,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對應聘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目前形勢來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選擇出現單一化趨勢比較明顯,與市場需求不對稱情況突出。部分家庭困難學生覺得公務員、事業單位、央企國企才是鐵飯碗,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扎堆去考試,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沒有用發散性的思維考慮就業問題,更加沒有將自己在學校學到的東西應用到企業崗位當中去發光發熱。也有部分畢業生不愿意回到自己貧窮的家鄉就業,更有甚者認為大城市工作節奏太快,過于辛苦和勞累,愿意去到小城市就業。這就造成了就業選擇存在巨大局限性。

三、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難點分析

大學生的就業能力直接關系到他們就業質量的高低,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v觀那些在校期間綜合素質較高的大學生,一般來說就業過程都很順利,而且職業選擇和就業質量也都很好,反之亦然。如上文所說,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出現就業期望過高、專業不對口、不能適應社會需求等問題,總體分析下來存在著個人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人就業實力相對偏弱

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而言,就業困難的個人因素主要表現在受心理問題和能力問題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從心理因素層面來說,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到原生家庭的經濟能力和生活的影響較大。這就導致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性格比較內向和自卑,對于就業的心理預期也遠比普通學生低。另外,多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鄉比較偏遠,他們沒有面臨過激烈的就業競爭或者說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這一定程度上導致他們產生自卑、抑郁、焦慮甚至是有自殺傾向的心理問題,從而導致他們形成消極的人格,最終結果就是他們無論在擇業還是就業過程中都缺乏自信和勇氣,不能全方位地將自己的優勢展現出來,承受挫折能力又較弱。而這就使他們變得被動,陷入就業困難的情形中。從能力因素層面來說,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除了受到家庭經濟困難的影響,也缺乏其他適應的能力。即使有部分困難學生會有校內校外兼職,但是兼職并沒有給他們帶來過多的素質能力鍛煉,只是滿足了他們經濟方面的需求。這就導致他們在就業時缺乏核心競爭力。

(二)資助育人工作存在短板

高等學校的資助育人應充分做到經濟資助與精神資助的有效結合,將有償資助與無償資助、顯性資助與隱性資助相結合,在首先保障物質扶貧的同時,更要促進智力扶貧和精神扶貧的雙重效應疊加,探索形成“扶智、扶志、強能、提質、育心”成長型資助育人體系,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3]。但是從當前現實情況來看,很多高校在資助育人工作上是存在明顯短板的,部分高校只是簡單地把資助育人工作簡單地理解為完成家庭經濟困難生的認定、獎助學金的發放等程序性工作,對資助育人的認識不夠深入,也對資助育人的要求執行不夠到位,出現資助與育人相分離的局面。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育人觀念與發展的理念不足,只注重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經濟上的簡單扶持,忽視了對學生自強觀念與就業能力的培養。二是部分高校經費投入不足直接限制了資助育人工作的開展,也間接限制了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引導和教育。三是對普通資助項目開發和挖掘不夠深入,將資助項目轉化為育人項目的成果還不夠明顯。

(三)社會就業形勢嚴峻復雜

社會因素主要指的是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同地域經濟的差異和部分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缺失等方面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帶來的影響。首先是嚴峻的就業形勢。近些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擴大招生,大學入學人數逐年急速增長,畢業生人數也連年激增,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就業崗位有限且競爭激烈,尤其“后疫情時代”的就業形勢更是愈加嚴峻。這就導致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面臨就業形勢和個人因素雙重壓力。其次是不同地域經濟的差異,十四五時期國家推行東北再振興,西部大開發,中部快崛起,東部現代化的區域協調發展布局,希冀通過區域全面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然而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仍然存在巨大差異,因此許多來自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出于大城市就業機會多、薪資高、發展好的考慮,不愿意再回到家鄉發展或者不想到其他經濟欠發達地區就業。這也就出現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扎堆在大城市就業的現象,進一步加劇了就業的競爭程度。

四、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幫扶對策建議

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適時進行針對性的就業幫扶,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畢業之際使他們順利就業、高質量就業,,是成長型資助育人體系的其中一環,也是應有之義。這不僅可以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更是消除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代際貧困傳遞的重要方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指導幫扶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貫穿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這就需要政府、學校、學生三者形成合力,助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打通就業最后一公里,順利實現高質量就業。

(一)提升自身素質和求職就業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打鐵還需自身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首先要學會自我規劃職業生涯,在低年級的時候通過學校開設的系列就業課程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提前進行就業或者創業方向選擇,并及時與任課老師或者負責就業的老師溝通找到自己的優缺點來對就業目標和方向適當調整。其次,在享受國家和學校的資助政策解決了經濟困難之后,要努力做到智力脫貧,著重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積極參與校院的文體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自身的能力,發現自身的不足,努力彌補差距,尤其要主動地磨煉心理素質及人際交往能力等,不斷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最后,要認清“后疫情時代”的嚴峻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合理確定就業期望,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眼高手低,要明白“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就業步驟,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就業道路。

(二)構建全方位成長型資助育人體系

高校在原有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就業創業課程基礎之上,應根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摸底情況,建立一生一策,加強他們在應聘和就業方面的技巧輔導提升。其次,在現有的物資資助之外建立起完善的心理輔導制度。如前文所說,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響,極易在應聘和就業過程中產生心理障礙甚至是心理疾病,而心理健康則是他們實現順利就業的精神根源和保障。學??梢愿鶕咝<彝ソ洕щy學生的特殊情況,建立起“資助育人中心—心理輔導教師—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一體的聯動機制[4]。及時做好心理危機預警工作,從而精準地了解到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情況、就業意向、創業意向、就業情況等,以此為他們提供精準的心理幫扶和就業幫扶。最后,負責就業的老師及輔導員可以利用微信、易班、微博等新媒體媒介,及時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情況與就業心理,遇到特殊情況及時跟進,幫助他們消除負面情緒,形成積極健康的就業心理[5]。

(三)貫徹新時代資助育人發展新理念

政府應在現有的資助模式上,引導高校轉換資助理念,使其將工作中心逐漸轉移到培養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能力上去。首先,政府要架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將高校的育人優勢和企業的實踐平臺有機結合,推進產學研一體化落地生根,為企業輸送優秀人才,也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和擇業機會。同時,政府可以適當給予提供就業機會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企業在貸款和稅收方面相關優惠政策,實現政校企共贏的局面。其次,偏遠地區的政府部門應當充分挖掘當地的社會資源,結合本地經濟發展情況,設置更多的公益性崗位和保障性崗位,有效激勵走出去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畢業后回家就業,使其更好地服務家鄉、發展家鄉。最后,政府要完善就業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就業市場秩序。運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對企業招聘進行監管,進一步減少不公平就業的情況,創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更多就業保障。

參考文獻:

[1]黃永斌.大學畢業生“慢就業”現象透視及引導[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04):14-15.

[2]肖鳳翔,俸曉玲.高校貧困生精準資助的宗旨、原則和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20(03):22-23.

[3]陳博旺,晉家洪.高校學生貧困資助的政策邏輯、實踐困境及其突破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86-88.

[4]肖慧.基于協同思維的高校學生資助育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8):55-57.

[5]余俊渠.易班平臺在高校大思政建設中的功能與路徑探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1):41-43.

作者簡介:劉斌,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交通與土木建筑學院講師;余俊渠,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生工作部研究員;楊光群,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生工作部助理研究員;謝銳凌,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生工作部助理研究員。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以激發內生動力為導向,構建成長型資助育人體系”(項目編號:77);廣東省2021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德育專項)項目“信息時代高校輿情監測與引導長效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21JKDY031)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高職院校輔導員如何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現狀及應對方式研究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思想現狀及對策研究
淺析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基于實證分析的數據挖掘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識別過程中的應用探索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公益服務意識培養研究
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主體意識培育和激發模式研究
搭建高校發展性資助平臺的實踐與思考
淺析新常態下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
中華傳統文化與資助育人的“四化一體”融合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