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德育教育中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路徑

2022-05-30 11:09楊芳
校園英語·下旬 2022年6期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基礎教育階段更加需要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不僅是人們語言交際的工具,同時也是知識和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在核心素養目標指導下,小學英語不僅重視語言學習,還應關注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培育學生的道德情操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成為更加全面的個體,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德育教育;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楊芳,浙江省磐安縣實驗小學。

隨著教育理念的升級換代,在基礎教育中更加重視開發英語學科的德育價值,既保障學生基礎能力綜合發展,又借助豐富的德育內容對學生基本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行有效培養。就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而言,部分教師仍舊以基礎理論知識教育為主,在教學中忽視深入探究教材內容體現的德育元素。且教學方法重復性高,難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導致德育教育僅浮于表面,難以深入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情感意識。鑒于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深入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結合核心素養教育目標重構教學內容,完善英語教學各個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優良的學習習慣,發展學生情感認知,并提高學生在實際學習生活中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在此,本文結合小學英語教學實踐,簡要闡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指導下教學創新路徑,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優化英語教學提供積極的參考意見。

一、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英語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實現了對基礎教育的全面覆蓋,以實現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既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又提高學生的語言技巧應用能力,指導著英語教學重點放到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上,通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知識內涵,塑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且小學階段英語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樹立核心素養教育目標既是對基礎知識教學的拓展,又能充實教學過程,讓小學英語教育教學更加具有綜合、趣味性,進而保障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與此同時,核心素養為小學英語創新教學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教育目標,有助于教師構建綜合性、踐行性課堂,將道德和行為規范滲透于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和開朗的性格,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在英語教學中為學生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給予引導,讓學生對自己進行全面的認識。除此之外,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目標,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英語學習,在對比中英文化過程中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文化差異性,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心。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目標是英語教學創新和發展的重要方向,不僅能夠鞏固學生基礎能力,而且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二、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困境

(一)教學重視形式,滲透方法單一

隨著素質教育目標的深入落實,英語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重視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德育和智育目標齊頭并進。但是受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觀念的影響,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仍以理論知識灌輸為主,盡管教師創新增設實踐活動,但知識灌輸的內核沒有變,英語學習活動仍以詞匯記憶和語法認知為主,忽視了發展學生實踐應用能力以及帶領學生深入探究詞匯在不同場景中的實際意義,這導致德育教育浮于課堂表層。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進游戲活動看似增加課堂趣味性,但教師過度重視游戲的組織形式,而忽視了帶領學生深入探究。因此,這些看似效果顯著的課堂活動實際上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二)學生缺乏興趣,課堂創新不足

英語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容易兩極分化,學生在缺乏真實有效的語境中學習英語,難以對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產生興趣,因此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十分薄弱。與此同時,小學階段學生處于思維和認知發展時期,學生難以保持長久且高度集中。因此大多學生都是在初學英語時覺得新鮮,而隨著詞匯、語法知識的增加,教學內容逐漸枯燥,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會逐漸下降,甚至漸漸地放棄了英語學習。這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發展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而核心素養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新方向,多元化教學目標指導下讓英語課堂更具豐富性,同時兼顧學生的學習實際,由此推動英語教學增值提效。

(三)教師水平不一,課業負擔過重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小學階段家庭教育中家長重視培育學生的多種興趣,導致學生課余壓力增加,導致英語學習時間被占據。與此同時,家長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果評價往往與成績掛鉤,且對于教師的高期望和嚴要求,導致教師思想壓力過大。然而部分教師的創新能力不足,因此在成績目標指向下,教師更加傾向于增加書面練習作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這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打擊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長此以往,難以有效地發揮英語學科塑造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價值。

三、小學英語教學落實核心素養目標的策略

(一)優化整合教學內容,增添情感教育項目

英語作為語言工具,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其運用規律,還需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其蘊含的思想文化。且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帶領學生探究相應的文化背景,讓學生以文化為支撐進行語言表達和觀點傳遞,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以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進行單一的聽、說、讀、寫教學活動,且更加側重于讀寫活動,盡管學生有了足夠的語言知識積累,但是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表達的空間不足,難以引導學生發揮自主性體會語音、語調,形成語感,更加難以體會語言蘊含的文化知識。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整合教材內容重構聽說教學構建融合課堂,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規劃,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具體分析,并滲透情感培育內容,提升小學英語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師講解“Let's eat!”一課時,教師可以統一聽說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相應的信息,在聽說練習中發散思維進行語言表達,從而深入理解教材內容中文化信息。如在chicken,hot dog,hamburger,bread等詞匯學習中,教師可以設置辯論活動,引導學生分辨西方美食和中國美食,同時教師可以適當展示事物產生的文化背景,如在成都地區人們喜歡吃辣,是因為當地潮濕環境的影響。由此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增添情感培育內容,既借助趣味文化幫助學生鞏固詞匯記憶,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二)立足基礎知識教學,培育優良學習習慣

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中基礎知識是重點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針對基礎知識進行全面教學,同時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目標。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塑造的關鍵時期,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重,且接受能力較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精準把握學生的興趣,進行適當的知識拓展。由此鍛煉學生的英語高階思維,教授學生正確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建立優良的學習習慣。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進行詞匯展示時可以將詞匯進行分類,引導學生串聯記憶。同時教師可以結合自然拼讀法引導學生通過語音、語調記憶詞匯,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詞匯記憶習慣。教師通過構建融合課堂增加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元認知發展,同時開發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循序漸進地培育學生優良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師講解“Weather”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統一聽說讀寫活動構建融合課堂,同時可以結合英語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教師可以結合語文拼音開展自然拼讀教學,讓學生通過認讀語音、語調,快速記憶詞匯。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詞匯串聯的方法加深學生的記憶。如在講解“What' s the weather like in Harbin? It's cold.”這一句型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地區天氣情況分類展示地點與氣候兩種詞匯,讓學生通過抽取相關詞匯進行造句,既幫助學生掌握這一句型,又鍛煉學生的認讀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引進更加優質、科學的學習方法,在英語學習之初幫助學生建立優良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三)深入解析單元主題,發展實踐應用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落實,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更加需要創新課堂方式構建融合課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材內容的設置更加契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主題設置活動話題,引導學生在話題探究中對所學知識進行自主運用和整理,依托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構建真實語境,運用學生感興趣話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運用和交際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運用中熟練掌握詞匯、語法。并在這一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主題文化,在解析單元主題的過程中了解其文化內涵。由此既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又滲透德育教育,發展學生情感思維。

例如,在“Where did you go”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主題展示相應的新疆地域文化,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運用基礎知識進行跨文化交際。如在學習中教師不僅可以展示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并讓學生運用“Where did you go?It looks like a mule!”談論假期活動。讓學生運用習得知識進行適當的表述,通過了解不同地域文化感知文化多樣性,讓學生正確對待文化差異性,并感知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文化活動的增設構建真實的交際語境,讓學生在交際中鞏固基礎知識,并培育學生文化認同感,增加學生民族文化自信心。

(四)緊扣學生生活熱點,合理拓展課外知識

素質教育的發展對于學生英語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僅針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難以有效地培育學生的思維和情感。而有效的課外拓展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的知識含量和擴大知識范圍,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且英語作為語言運用工具需要在相應的語境中使用和掌握,因此教師在知識講解過程中應融合學生生活實際,構建拓展運用活動,讓學生在真實語境實踐運用中了解基礎知識,在真實的語境中感知語言內在含義,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綜合含量。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單元主題和學生生活實踐,適當地入生活實例并合理地運用繪本內容開展群文閱讀,既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又開闊學生的視野,循序漸進地促進了學生思維品質和文化情感的發展。

例如,在“My favourite season”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帶領學生閱讀教材內容,還可以結合主題指導學生實地考察。且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內容拓展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單元主題,展示相應的繪本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為學生構建更加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語境中理解英語含義和對應語境中的實際意義。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單元主題適當地展示英語教育電影片段,如教師可以展示“Frozen”片段,讓學生在觀看臺詞和對話中進一步加深對詞匯的理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掌握知識。教師結合主題和學生生活實踐進行主題拓展,相比于以往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帶領學生深入探究英語知識的內涵,感知閱讀內容的深厚情感,促進學生基礎知識與思維共同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德育教育目標與基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們對于核心素養培育的關注度逐漸提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深刻地認識到英語核心素養目標對于教學創新的積極作用,并深入了解班級教學實際中的困境,進而針對性地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融合生活實際和創新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真實語境,并構建學生發揮自主性進行實踐探究的空間,在提升學生基礎技能的根基上滲透情感與思維培育,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實際與學生學情有效地滲透德育目標,促進學生思維情感和元認知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燁.核心素養導向下詞匯教學促進學生德育的發展研究[J].吉林教育,2020(31):52-53.

[2]吳鐘琴.挖掘英語德育資源,塑造學生健康人格——談小學英語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有機德育滲透[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16):117-118.

[3]吳苑莉.核心素養導向下在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發展[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8):33-34.

[4]袁婧.核心素養下小學英語學科的多元化德育培養策略[J].校園英語,2019(33):219.

[5]王勤.如何在小學英語德育教育中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J].文教資料,2019(9):237-238.

猜你喜歡
德育教育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趣學理念點亮英語教學課堂探微
英語情境教學中的問題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