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科教影視的科學美

2022-05-30 10:48扈青萍黨正
攝影與攝像 2022年5期

扈青萍 黨正

關鍵詞:科教影視;科學美;科學與人文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第一代科教電影導演對科教片姓“科”還是姓“影”展開了爭論,其本質是對科教影視審美的探討。幾十年來,在為數不多的研究中,科學美被公認為科教影視美學的核心,但還缺少系統詳盡的闡述,本文在嘗試闡述之前,須先界定科教影視的范疇。

科教影視是以傳播科技知識與方法,弘揚科學思想與科學精神為主要功能的影片??平逃耙曇彩菑碾娪伴_始的,在新中國成立前稱教育片,1953-1964年間,上??茖W教育電影制片廠、北京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與中國農業科教電影制片廠先后成立,科學教育電影簡稱科教片。自1978年以來,伴隨科教電視節目的興起,科教片一詞也在電視節目中廣泛使用并延續至今,同時,“科教影視”的說法越來越普遍,直至現在的融媒體時代??平唐c科教影視的內涵與本質是一樣的,只是稱謂不同,相比而言,似乎科教片更側重于電影,而科教影視則傾向于電視與視頻,因此,本文使用“科教影視”一詞。中國傳媒大學宋家玲教授認為:按用途可分為科普類、教學類和研究類。因此,本文把科教影視按用途分為:科普片、科學紀錄片、科幻片、教學片、技術推廣片、科學研究片等。

1.科學美的客觀存在

什么是美呢?這個問題也是美的本質問題。中國傳統美學認為“美在意象”,意思是說“審美活動是在物理世界之外,構建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敝旃鉂撆c宗白華就吸取了關于“意象”的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他們認為美在意象,是審美活動中“情”“景”相生的產物,是一個創造?!霸率枪枢l明”所表現的詩中的月亮不完全是現實的存在,而是一個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它充滿了感性色彩,其中既有追憶和留戀,又有惆悵和惋惜,這種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就是美,人們也稱它為審美意象,它不能脫離人們的審美活動而存在的。美與美感是同一的,美感是一種體驗,在審美活動中,人們超越了自我,在內心深處產生了幸福感和滿足感,似乎回歸到萬物一體的人生家園,似乎能融入整個宇宙,甚至能產生共鳴和顫動。

科學美存在于人類創造性的科學發明與發現活動中。古今中外,科學家對科學美的論述層出不窮。法國科學家彭加勒指出,科學美是一種內在的(深奧的)美,它來自各部分的和諧秩序,并能為純粹的理智所領會。他說:“數學上的雅致感是一種令人滿意的快感,它僅僅來自所得的解決與我們精神上的要求相一致?!泵栏性诳茖W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愛因斯坦說:“美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給我新的勇氣??释吹竭@種和諧,是無窮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認為科學美在于統一性和簡單性,繁多的現象被簡單的數學形式統一,由此產生了科學美,使人獲得激動人心的美感。

科學美是客觀存在的,它是在人類審美心理與意識達到較高發展階段,理論思維與審美意識交融而產生的。主要包括:一是科學作為審美客體具有規律性的和諧美。如顯微鏡下的染色體,昆蟲的獨特行為,科學家從假說到實驗,通過歸納、演繹與邏輯,最后形成和諧簡潔的科學理論。二是人作為審美主體在科學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美感。

2.科教影視的科學美

科學美是科教影視美學的核心。不過,科教影視的科學美不等于現實存在的科學美。

2.1編導再現與探尋科學美的過程

在科教影視創作過程中,編導等創作主體以客觀現實生活中的科學為創作對象,運用影視藝術手段創造新的審美意象,是創作者在科學家指導下再現、探尋科學美的過程。

鄭板橋有一首畫竹詩,從“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解釋了觀察生活,醞釀構思、藝術表現的創作三步驟,科教影視的創作過程也是如此?!把壑兄瘛笔侵脯F實中的竹給人的印象,科教影視編導看到的“竹”往往是科學研究的內容與科研活動的過程等,是系統而復雜的,很難在短時間內看清并理清邏輯,不像自然中的竹那么簡單?!靶刂兄瘛笔侵脯F實中竹的形象與藝術家思想感情相結合而形成的意象,它不同于生活表象與原型。編導根據自己的閱歷經驗、受眾與審美能力等,在復雜的科學內容中,通過邏輯自洽形成“胸中之竹”。即由于受時長、受眾需求、創作規律等條件制約,編導對現實的“竹”(科學內容)進行篩選、重組,找到既符合科學內容邏輯也符合影視創作規律與受眾需求的邏輯結構,并結合創作者的人生感悟形成的意象?!笆种兄瘛笔侵附涍^藝術技巧把胸中的意象物化為典型的藝術形象,形成具體作品。編導的“手中之竹”就是利用影視創作規律與技巧,把胸中關于科學的意象表現出來,呈現科學的審美價值,因此,編導等創作主體決定了科學美在科教影視中的呈現。與其他影視作品相比,科教影視在表現“手中之竹”時有獨特之處。

2.2特殊拍攝等高科技手段與敘事理性

在科教影視中,運用特殊拍攝等高科技攝制手段達到震撼的畫面效果,可謂獨具特色。人類的視覺有很多局限,而有了特殊拍攝等高科技手段,使更多的新現象和新規律被人們看見,它們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是人類前所未見的形象美。如《膽結石的奧秘》將醫療器械——光導纖維內窺鏡接到攝像機上,拍攝蛔蟲在人體內的行為,令人嘆為觀止。放大與顯微攝影、延時逐格與快速攝影、模型制作與模型拍攝、水箱與水下等手段,早在上世紀就應用于科教影視中?,F在,唇膏大小的小型攝像機可以附在鳥的身上,隨鳥類一起飛翔,從而拍攝到鳥的飛翔視野;利用軍事級波音系統,來探測金鼴的神秘行蹤;利用潛水機器人可以潛入深海的特性,來拍攝深海的景觀;熱能攝像機可以在深夜拍攝動物的行蹤等。特殊拍攝等高科技手段把這些奇妙的情景展現在畫面上,讓觀眾窺見從沒見過的新奇大自然,洞悉深層奧秘,體驗科學之美。

在科教影視中,盡管科學美是在感性形式中呈現出來,但它離不開邏輯與推理,是在理性認知、思考的基礎上產生的美感。因此,科教影視在反映科學美的過程中,其敘事必定帶有較強的理性色彩。韓韋在《地殼運動》片中,通過實驗表明,地殼的運動力來源于地球在宇宙空間不??炻惶娴淖赞D而產生的離心力及其慣性所致,從而形成地球表面的褶皺??平屉娪啊蹲兣牡厍颉穬热轀蚀_科學、邏輯清晰,引用了大量事實。例如,珠穆朗瑪峰北坡的冰川正在迅速融化,用近百年來的氣候溫度變化數據證明了地球變暖這一科學結論。顯然,科教影視敘事中的理性是鮮明的,這種理性蘊含著思考,引導人們通過理性的認知,領悟科學的奧秘或發現新規律,它能強烈地感染和啟迪觀眾,品評出其中的理性光輝。

2.3新奇驚喜與頓悟震撼的美感

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說:“一旦發現自己窺測到自然界異常美麗的內部時,感到狂喜,幾乎快要暈眩了”。這種強烈的美感體驗在科教影視中是否也能感受到呢?

楊力在書中寫道:“一位搞沼氣生化的科研工作者看完科教片《沼氣發酵》后說:‘我看了覺得很新奇,這種科學內容還能拍出影片來!”?!白蚜G{的花序既大且美、五顏六色,姿態各異,對絕大數人都是陌生的。在科教片《籽粒莧》的首尾兩處,分別安排了十幾個各色多姿的花序長短鏡頭,對觀眾產生了新穎感和驚奇作用?!薄翱吹竭@里,我被這生動而奇趣的形象震住了,同時,也被影片所揭示的科學道理所啟迪,多么令人信服的科學內核!”。當受眾在科教影視中窺見科學形象、洞察科學奧秘時,受眾會感到新奇甚至驚喜,產生一種頓悟震撼的感覺?!都t與蜂》講述了長城腳下保護生態的故事:科技人員發現用紅色可以引誘一種扁蜂,但昆蟲學家對此產生質疑,因為昆蟲與人類不一樣,它們幾乎看不到紅色,當通過演示波長的動畫講清楚這個問題時,受眾往往先感到頓悟,瞬間明白之后是震撼般的驚喜?!妒中g兩百年》中血液循環系統的演示等,帶給了受眾震撼的科學美感。感受科學之美的征服力與震撼力,正是科教影視科學美的奧秘和創作靈感永不衰竭的源泉。

3.科教影視的科學美與實用性

勞動創造了美,美起源于實用,它符合“真善美”中的善,彭加勒把善的關系歸結為利害關系,善就是有用??萍加脤嵱眯栽旄H祟?,科教影視靠實用性為受眾實現物質或利益的需求,

《科學養雞》攝制于1983年,編導在采訪中了解到農民養雞的困惑:“籠養好是好,買雞籠要花幾千元!”于是,先介紹了有的地方農民制作木制雞籠、手編雞籠等情況,農民們非常高興,有的回家就動手編雞籠。編導接著就介紹了農戶籠養的幾種方法,這樣介紹,就使大雞場才能利用的技術,在農戶家落了腳。影院放映時,適逢暴雨,但農民仍不斷涌來,影院爆滿,影院破例允許晚到的農民站著觀看影片。21世紀,面對霧霾這一困擾公眾的環境問題,柴靜在《穹頂之下》說:“如果你在5公里內范圍出行,試試乘坐公交、騎自行車或拼車。在路上看到冒黑煙的柴油車,試試撥打12369電話舉報,柴油車的黑尾巴含有大量的PM2.5,危害公眾健康?!?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科教影視為普及疫情防控知識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此看出,科教影視的實用性對指導生活生產可發揮雪中送炭的作用。

“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是教學片與技術推廣片的創作理念,這充分顯示了科教影視的實用性。實用性建立在受眾需求的基礎上,講究對口對路,受眾往往懷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來看這種影片,當受眾跟隨視頻學會了技術與知識后,也會產生無比喜悅的科學美與滿足感,科研過程產生的科學美通過受眾的學習實踐得以復制延伸,也是科教影視以科學美為核心的審美特征。

4.科教影視的科學美與人文性

近代,科學與人文發生分裂、對立,在此思潮及其他原因影響下,我國有許多科教影視節目出現了忽視人文性的誤區,片中見物不見人,過度注重科學知識,忽略了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平逃耙暪ぷ髡邞叱隹茖W與人文的對立,認識科學美的深層含義。

“為了解決科學與人文的分裂問題,我們應該倡導科學文化的傳播與普及。它包括以人文的立場來看待科學,也包括從科學的立場來看待社會文化問題”。要實現兩種文化的融合,關鍵要構建一種人文化的科學觀。其核心是,科學與人文文化具有同一性,也包括形而上之“魂”和形而下之“體”兩個層面??茖W的精神、思想、理想和價值觀屬于科學文化的形而上層面,是科學文化之“魂”;而科學知識與方法等技術、實證、數學或邏輯的東西屬于科學文化的形而下層面,是科學文化之“體”。因此,科教影視的人文性主要來自科學精神與科學思想等形而上之“魂”。除此之外,社會、歷史和文化作為科學活動的背景,也是科教影視人文性的組成部分??茖W與文化活動一樣,也是一項人類的歷史活動,也會受歷史、時代、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制約影響,科教影視注重從人文背景的角度表現科學,可給觀眾更深刻的內涵與廣闊視野,加強對科學的社會意義的審視,作為背景的社會歷史文化與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相互作用、相互滲透,共同構建了科教影視的人文性,拓展了科教影視科學美的內涵。在審美領域,存在著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技術美和科學美等形式??平逃耙曋?,作為科學活動背景的時代、歷史、文化往往呈現出社會美、自然美等,教學類影片往往呈現出技術美,它們以科學美為核心互相交織,互相交錯,互相影響,共同存在于人們的審美活動中。

近年來,出現了一些多見科學精神及人文性,少見甚至不見科學知識的影片,片中很難體驗到新奇驚喜、頓悟震撼的科學美感。這與多見知識少見人和精神的傳統影片形成強烈對比,這兩種影片似乎為科教影視的創作劃出了兩極:一極是包含大量社會、歷史與文化的背景,以人文性為主;另一極是以科技知識等為主。這兩極內容的取舍也是兩種文化的融合,具體應根據受眾需求與影片功能而定,片中的科學與人文應一脈相承,實現魂與體的統一,缺少科學內容的支撐,科學精神與思想就顯得蒼白空洞,容易陷入科學家明星化英雄化的僵化模式。伴隨我國對科普的重視,大量科普資金成為科技人員的另一種項目經費,自然科學類的科教影視精品依然稀缺,尤其是科教電影難以走出“終結論”的陰影,究其原因:美學理論薄弱,精品創作人才稀缺,產業路徑不明,評價體系缺失,缺少投資與政府支持等。希望該文能為改變這一現狀貢獻綿薄之力,為我國科教影視的繁榮發展,促進向市場化轉型有借鑒之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