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探究

2022-05-30 16:47丁春輝
求知導刊 2022年19期
關鍵詞:教學優勢互聯網背景初中道德與法治

摘 要:隨著教育與互聯網的融合變得緊密,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有效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成為教師十分關注的課題之一。為了增強互聯網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基于新課改的要求展開教學,并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優化授課方案,從而推動初中生健康成長?;诖?,文章圍繞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展開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優勢

作者簡介:丁春輝(1987—),女,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雞川學校。

從長期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成長發展來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與修養。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對課本內容多通過口頭講述呈現,課堂教學采用“講授—做題—識記”的活動形式,較為枯燥,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下降,其道德與法治修養難以獲得提升。當前,互聯網與教學的融合能使課堂更具吸引力,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依托互聯網精心制作課件,然后用豐富的課件內容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成效。

一、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優勢

(一)讓師生距離變得更近

互聯網背景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能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當前,部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上只采用“教師講,學生學”的模式,導致課堂缺少有效互動,且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對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的重視不足。此外,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將重點放在教學任務的完成上,較少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情把握不足[1]。在這種情況下,師生之間極少進行溝通,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互聯網技術有利于教師改變單一的“灌輸式”授課模式,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拉近師生的距離。

(二)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如果具有較強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更加主動地學習,反之,則十分容易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融入互聯網技術,能有效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如通過音樂、圖片以及視頻的放映,以豐富的形式展現課本中的文字內容,能夠增強對初中生的感官刺激,使之對課程產生興趣,從而表現出更強的課堂積極性和參與性。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加深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

(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教師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還能夠在無形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會覺得傳統、單一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十分乏味,且自己在課本中能夠獲得的信息十分有限。教師應用互聯網技術,在課堂中為學生引入豐富的課外素材內容,讓課程內容接近生活,可以拓展基礎知識的涉及面,開闊初中生的視野,使他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以推動初中生道德素養的提升。

(四)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素質教育深入推進,新課改持續深化的背景下,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十分關鍵的教學目標。教師若想推動初中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就必須以豐富的外在資源對他們進行啟發?;ヂ摼W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促進初中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通過對互聯網資源的科學應用,為初中生構建和睦、寬松的學習環境,繼而借助多元化的信息內容,激發初中生的想象力,促進他們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互聯網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面臨的挑戰

在互聯網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同樣面臨一定的挑戰?;ヂ摼W就像一把雙刃劍,對于教師而言,其可以幫助教師充實課程內容,更新授課模式和方式;對于學生而言,倘若教師沒有正確引導學生使用互聯網,學生的學習效率可能會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互聯網技術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其傳播內容繁雜,傳播方式多樣,傳播門檻低等。具體而言,初中生在運用互聯網期間,容易被多種多樣的網絡內容影響,導致學習效率降低。由于互聯網傳播方式多樣,內容豐富,部分初中生在使用互聯網學習時,可能會過于關注其他內容,從而影響了自身學習目標的完成,如短視頻這種新興傳播形式被應用于教學領域,但部分學生自控力不足,在通過短視頻學習時容易沉浸其中,忽視學習內容。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務必要認識到互聯網的利與弊,在借助互聯網輔助教學時,除了要利用好互聯網的優勢,還要懂得篩選信息,引導學生,以保證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活動的高質量。

三、互聯網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策略

(一)依托互聯網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打造學習平臺

現如今,情境教學法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科教學中,其因自身獨特的優勢和良好的教學效果,得到了教師及學生的青睞。為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依托互聯網技術創設教學情境。鑒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的課程,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應注重將課本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體驗相關情境[2]。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中“多彩的職業”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基本的職業知識,再利用互聯網技術營造不同的職業情境,并且指導學生對這些職業進行分別演繹。在這樣的情境中,初中生能基于自身對職業的認識,通過扮演職業角色,體驗該職業狀態下的生活,實現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從而深化認知,培養實踐能力。此外,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還可以打造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網絡平臺,組織學生通過網絡參與在線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展現自己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解,上傳自己的學習作品,與同學交流互動。教師可以上傳精心設計的微視頻課程,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不再拘泥于單純的室內課堂教學,打造開放式教學環境。

(二)運用互聯網技術優化課前導入環節

在教學活動中,課前導入是十分關鍵的教學環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優化課前導入環節。不同的課前導入形式帶來的效果是不同的,給學生帶來的情感體驗也不同,導入環節的有效性能實現整體教學品質的提升[3]。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運用視頻、圖片、交互軟件等,讓課前導入變得直觀、生動、富有趣味性,以引起初中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提升其對知識的接受度。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創新改變生活”這一課時,在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個視頻短片,讓學生感受近幾年我國取得的讓世界為之贊嘆的成就,利用視頻的直觀畫面,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而后教師就可以做出如下引導:“大家看完視頻后,覺得視頻中哪些地方觸動了你們的心靈?請同學們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吧?!苯處熯\用互聯網技術優化教學導入環節,可以增強導入環節的作用,從而促進教學的高效進行。

(三)借助互聯網豐富教學內容

互聯網是一個知識內容豐富,匯聚了廣泛的素材的大平臺,教師借助互聯網教學,能夠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素材不足與內容單一的問題。借助互聯網,教師可以從全國各地的教學素材庫中挑選符合本班學生學情的內容,不斷補充課程內容,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備課。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學生常用的微博、微信、時事論壇等平臺,挑選當下較受關注的素材以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從多方面進行學習。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中國人中國夢”這一課時,教師若單純依靠教材施教會讓課程內容顯得單薄。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選取當下備受關注的問題,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將其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討論,培養初中生愛國強國的情感,使之樹立個人夢想,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四)通過互聯網技術開展合作學習

在新時代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開展合作學習,從而提升教學成效。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有效激發,學生以合作學習為形式,以自主學習為原則,在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過程中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從而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記憶與掌握,最終獲得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的提升[4]?;诖?,教師可組建學習小組,并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教學。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珍視生命”這一課時,教師可依托互聯網技術,先利用視頻與圖片,讓學生看到消防員在火災中、在地震中救人的場景,并讓他們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而后,教師提出問題:“當遇到災難時,我們應該做什么?”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小組內表達自己的見解,并讓小組內的其他同學進行補充,而后,請各個小組匯總小組意見進行發言。在這樣的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習,學生會自覺思考,并在小組內與其他成員大膽探究,共同學習和提高。

(五)巧用互聯網技術突顯學生的地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以互聯網技術為輔助,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適時更新教學方式,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運用互聯網技術輔助課程活動期間,務必要發揮自身的“引路標”作用,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以保證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提升[5]。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少年的擔當”這一課時,教師需正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思考自己作為青少年應該如何完成自身使命,并引導學生找準自己前進的方向。為了保證初中生的課堂學習實效,教師可以使用問題引導法開展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思考、探究的基礎上,回答“未來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創設直觀的課程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并從旁指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才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當前應學好知識,努力完成自己的學業,從而增強自身實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其討論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見解,助力學生綜合素質的良好發展。

(六)利用互聯網技術精準把握學情

想要提升教育教學的成效,教師還要精準地把握學情。通過互聯網技術,教師可以實現這一目標。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很多便捷的手機軟件、程序能夠協助人們處理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而這些軟件、程序也能夠幫助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可依托互聯網技術,運用一些教學軟件、小程序,通過數據統計與分析,了解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對全班學生的學情有所把控。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網絡生活新空間”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在線調查問卷,設計好相關問題后發給學生,讓學生在線填寫,以了解學生對網絡新空間的了解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堂教學。

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加強對網絡技術的運用,尤其是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教師在進行道德和法治教學時,應借助互聯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豐富課程內容,創新教學形式,以確保初中生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駱玲.“互聯網+”背景下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新思路[J].當代家庭教育,2021(31):145-146.

王佳琪.談“互聯網+”背景下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智慧課堂的必要性[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10):94-95.

宋秀麗.“互聯網+”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1,23(11):237-238.

歐光琴.基于互聯網+背景下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智慧課堂的必要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4):181-182.

吳本香.互聯網+背景下校際聯盟教研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J].中國新通信,2021,23(5):219-220.

猜你喜歡
教學優勢互聯網背景初中道德與法治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金融機構轉型發展分析
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基于學生為中心的線性代數教學探究
信息技術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