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茶旅融合的發展模式及優化策略

2022-05-30 18:12章凡華董占波葉子
商場現代化 2022年19期
關鍵詞:策略優化發展模式鄉村振興

章凡華?董占波?葉子

摘 要: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將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與鄉村全面振興上升到全國戰略高度,文件提出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精品線路,完善配套設施的目標任務。茶旅融合對弘揚茶文化,推動鄉村文旅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平陽縣新聯村把茶旅融合發展同鄉村振興工作有機統一起來,確定了“茶旅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主旨工作目標。本文立足于平陽縣新聯村現狀,剖析村內特色優勢資源,分析其茶旅融合的主要模式和提升路徑,以期促進茶產業的轉型升級,為茶旅融合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茶旅融合;策略優化;發展模式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茶旅融合既能夠培育茶產業,又能促進鄉村旅游發展,對美麗鄉村建設起著重要作用。茶旅融合作為近年來一種新興的旅游形式,在傳統茶葉種植的基礎上,實現了與現代旅游業的緊密結合,對催生茶鄉新產業新業態,實現茶業強、茶鄉美、茶農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平陽縣新聯村以“茶”為媒,通過鄉村旅游與三產融合的方式,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加速現代農業與休閑旅游同步發展,助推新聯村經濟綠色轉型升級。但是受制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茶旅融合模式的確立與落實等多個環節仍處于探索階段。本文以新聯村為例,通過系統分析其茶旅產業發展背景與現狀,探討了茶旅產業的實踐案例和發展模式,進而推動茶旅產業融合新業態的升級,實現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

一、新聯村概況

新聯村位于平陽縣水頭鎮朝陽山腹地,屬于偏遠山村,主導產業為農業,茶葉等經濟作物種植為村內村民主要收入來源。2017年前,新聯村無集體經濟收入,農村空心化、農業邊緣化、農民老齡化的趨勢明顯。2018年以來,新聯村以“茶旅融合”為導向實施一系列助推鄉村振興項目,陸續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浙江省AAA級景區村”、獲得“浙江省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黃湯第一村”等榮譽稱號。經過兩年的“平陽黃湯茶博園”創建發展,新聯村實現了從“茶區”到“景區”的飛躍轉變。村內旅游基礎設施日漸完善,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村內特色旅游、餐飲等新業態涌現,平陽黃湯特色茶產業蓬勃發展,返鄉投資創業的村民日益增多,發展氛圍濃厚,村民和村集體的經濟收入水平都有了顯著提升。

二、新聯村的特色優勢資源

1.“乾隆貢品發祥地,中國黃湯第一村”

平陽黃湯茶是中國四大傳統黃茶之一,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乾隆時期被列為朝廷貢品,與蒙頂黃芽、霍山黃芽等知名黃茶齊名。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扶持和平陽茶行業的推動下,“平陽黃湯”茶葉產品質量更加出眾,屢獲得國內外名優茶評比金獎,其產量規模不斷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也不斷提升,2016年新聯村因此茶被原農業部評列為全國“一村一品”(平陽黃湯茶)示范村,新聯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平陽黃湯第一村,2017年“平陽黃湯”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被原國家工商總局核準注冊,平陽黃湯茶葉也成為了新聯村的一張金名片。2018年新聯村共有茶園2000多畝,村內擁有茶葉公司3家,其中縣級茶葉龍頭企業1家、茶葉專業合作社4家、家庭農場9家、茶葉種植大戶11戶,新三板上市公司、平陽黃湯龍頭企業——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生產基地也位于新聯村。

2.生態環境優美,坐擁全國最美茶園

新聯村生態環境優越,屬于市級生態村。這里茶園集中連片,綿延不絕,風光優美,生長在這里的茶樹常以山花為友,清泉為鄰,云霧為伴,幽谷為家,對茶葉優良品質的形成極為有利。該村的天韻茶園2016年入選“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良好生態和最美茶園,是新聯村的第二大特色優勢。

3.畬族特色民族村,文化旅游資源豐富

新聯村少數民族(畬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5%,是水頭鎮唯一的畬族村,村內畬族原真文化保留完整,藝術形式多樣,底蘊深厚,內容豐富,其中服飾、建筑、技藝、餐飲、節日、歌舞等民俗文化極具特色,能夠讓游客處處感受畬族風情的魅力。畬族風情的旅游資源是新聯村的第三大特色。

三、茶旅產業發展模式

1.借助茶產業發展東風,壯大村集體經濟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新聯民族村地處平陽縣水頭鎮朝陽社區,茶葉是村民重要的生活來源,要促進農民增收,就得把茶文章做好做大。經過村兩委、黨員和群眾的共同努力,新聯村借助茶產業發展東風,結合“中國平陽黃湯第一村3A級景區”建設需要,利用閑置校舍、農房、農田,開發和新建“茶葉科技文化培訓基地”及配套設施,并以租賃、住宿、餐飲承包等方式,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水頭鎮成立新聯村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以民間資金和農戶入股的方式,聯合新建游客服務中心、空中木屋、空中棧道、帳篷酒店、茶文化酒店、茶特色餐廳、商務接待中心、茶體驗館等。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增加就業崗位100多個,增加村集體收入50多萬元。

2.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共享發展機遇

為提升茶葉產業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平陽縣各級政府聯合相關行業企業,著力推動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茶農種出高品質的茶青,加工制作出綠色、生態、安全的茶葉;茶園提供采茶制茶品茶的體驗和休閑旅游康養等服務,從上游的生產、中游的加工、再到下游的產業鏈延伸,相互交叉,相互滲透??h鄉政府、企業聯動社會資本、科研院所、種茶農戶等多方力量,依托基地生態、文化、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積極推進“平陽黃湯產業園”建設,產業園以茶葉種植加工功能為基礎,逐步向精深加工、技術示范、教學體驗、觀光旅游、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營銷宣傳等多種功能拓展,不斷拉長茶產業產業鏈,延伸茶產業價值鏈和效益鏈,發展形成一、二、三產業交叉互融的現代茶產業體系。

3.匯聚鄉賢能人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通過不斷探索,新聯村深度催化鄉賢能人作用,形成支部主站、鄉賢助力、黨員示范、群眾參與合力振興的良好氛圍。近年來,新聯村“兩委”認識到,要改變新聯村的發展狀況,一定要干部聚力,黨員帶頭,全面發揮鄉賢作用。在村主任的帶頭下,新聯村成立了鄉村振興共建委員會,建立村能人信息庫23人,并多次召開鄉賢工作座談會,鼓勵和吸引鄉賢參與家鄉黨建和鄉村振興工作。多位鄉賢回鄉投資創業,充分發揮他們親緣、人緣、地緣優勢,為家鄉出實策、鼓實勁、辦實事。鄉賢能人自籌自立資金會35萬元,用于助學助困等慈善。畬族茶餐廳由村集體占51%的股份加鄉賢眾籌的形式49%,每年為新聯村村集體增加收入16萬元。2019年,由多名鄉賢反哺家鄉出資300多萬建設畬族特色的帳篷酒店及畬族民宿,打造最美畬寨,為鄉村振興助力。

四、新聯村“茶旅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1.配套設施建設及產品開發不足

通往旅游景點道路有待進一步拓寬改造,景區道路、食宿條件等配套設施有待進一步建設完善。游客來到園區的逗留時間短,旅游線路及茶旅產品較為單一,吸引游客的方式不夠新穎;茶文化旅游的活動內容和形式也僅限于游園采茶、茶品購物、品茶觀藝等幾個方面,這與我國的茶文化資源優勢甚不協調。

2.缺乏專業的茶旅項目經營主體

除了政府支持下的新聯村作為建設主體外,村內參與茶旅項目建設和運營的企業主要是子久公司,該公司參與了最美茶園、茶餐廳、平陽黃湯古法工坊、體驗車間的建設,因其經營實力較強,帶動發展效應明顯。而其他多是家庭式小作坊(家庭農場)或產值在100萬以下的小型合作社,存在開發意識不足、資金薄弱、運營能力低,成效不突出等問題。

3.茶產業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新聯村茶產業資源豐富,包括茶園、茶廠、茶人、茶科技、文化等,目前景區建設多在有關基礎建設項目上發力,旅游資源與茶產業資源的深度融合做不夠,特色旅游產品單薄。茶園功能比較單一,游客來到平陽黃湯茶博園只是路過型旅游,缺乏體驗深度及新意。未來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企業主體投資和運營特色的茶旅融合項目,提升茶旅項目的差異性與識別性。

五、新聯村茶旅融合發展的優化策略

1.開發產品,豐富茶旅相關產品組合

目前新聯村的茶旅產品和旅游商品開發不足,根據新聯村旅游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區位條件、市場能力等各種要素的綜合考慮,以市場為導向、品牌為引領,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建立新的市場營銷體系,推進茶旅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貫通流通鏈、提升價值鏈,加大宣傳力度,做活第三產業;加強與周邊景區合作,形成具有市場吸引力的茶旅產品組合,提升新聯村茶旅吸引力和競爭力。表1和表2列出了新聯村能開發的旅游項目和旅游商品,可日后供參考。

2.夯實基礎,推動茶旅深度融合發展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村集體和農戶全程參與”的思路,做深做透茶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深入推進茶園生態化改造,推動茶產業結構優化,謀劃一批茶旅融合項目,推進旅游業發展轉型。依照茶旅一體化發展思路,著力打造茶旅融合精品觀光帶,將茶鄉風情游精品線路打造成為茶旅融合的精品、旅游新名片。對茶文化資源、生態旅游資源進行調研,做好產業規劃,促進具體茶旅融合項目的落地和運營,夯實茶旅一體化發展基礎。積極探索集約化發展新思路,組織農戶走集中發展道路,提高茶園產出、茶葉品質和加工能力水平,切實增強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作用,培育壯大茶葉加工企業,推廣名優茶和特色茶,不斷提高茶產業附加值。

3.突出主題,深度挖掘茶文化內涵建設

在深化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內涵中,由專門人員負責挖掘茶文化歷史、詩歌、故事、傳說等資料收集整理,編輯成平陽茶文化圖書,用于營造普及平陽茶文化,營造茶旅文化氛圍。同時提升茶旅產品文化性,打造貢茶文化、“畬鄉茶韻山水情”特色茶文化節以及大中小學茶文化實習實踐基地,整合紅色文化、黨建文化、茶廉文化。將茶文化融入到旅游產品中,通過旅游產品的精神文化來引起游客的內心共鳴,從而為游客帶來“新、奇、美”的享受。與周邊村莊紅色旅游、霧鄉茶海等聯袂攜手,形成旅游線路和網絡,構建一個大的平陽黃湯茶、旅、文和休閑、養生、養老一體化經濟區。

4.立足特色,促進茶文化與畬族風情融合

新聯村少數民族(畬族)人口占總人口的45%,以畬族文化為媒體依托的“民俗舞臺”,展示少數民族不同風情的一面,打造頂尖的畬族文化體現。建設畬族特色民族大舞臺、定期開展畬族特色活動、推進畬族村寨改造提升,使畬族風情與黃湯茶文化的融合發展。景區緊扣黃湯茶文化和畬族風情兩大主題,以子久文化基地、最美茶園為依托,以子久茶葉加工廠、茶文化主題雕塑群、黃湯古茶樹群、茶葉古法工藝展示等特色項目為重點,深入挖掘平陽黃湯文化主題資源,打造“中國黃湯第一村”。

5.科學規劃,完善茶旅一體基礎設施

加快旅游景區和重點茶區道路提質改造,提高道路等級和標準,將茶區景區結點連線成網。加快完成茶旅基礎設施,圍繞景區擴容提質和茶葉標準園、觀光園、精品園等項目建設,全面推進生態茶園改造、景觀打造、游客服務中心、茶園游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茶區景區觀賞性和便捷性。增加景點可觀性,打造“茶中有花、花香茶海、色彩紛呈、四季輝映”的茶園景觀。建設游客購物中心,精選當地農副產品、食品、工藝品上架。根據不同消費群體,打造相關茶旅娛樂項目。加強景區景點、旅游飯店、茶旅市場的規范管理,不斷提升農家樂、茶家樂等旅游服務品質。

6.多方助力,加強茶旅人才培養

搭建“政產研”互助共建平臺,吸引和培養一批茶旅融合發展復合型人才;加強對從業人員尤其是景區工作人員的能力培訓,提升茶旅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依托教科研機構等資源,加強茶旅產業相關人才培養與茶旅服務培訓水平,著力培養一批既懂旅游又懂茶文化的人才隊伍,提升茶旅整體服務水平。通過完善引才措施、拓寬引才渠道、營造引才氛圍等方式,引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吸引高級人才到茶旅產業相關單位工作。進一步加強合作育才,以高校、科研機構等科研單位為平臺,以茶葉企業為載體,培養茶產業需要,茶葉市場短缺的綜合性、技能性人才,探索多方向培養茶產業人才模式,助力茶產業發展。

六、結論

茶旅融合是一個正在興起的旅游形式,圍繞茶主題、依托茶資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旅游體驗為核心內容,將旅游體驗融入茶產業的各個環節,實現“茶業在旅游體驗中增值,旅游在茶業中添彩”的目標。實現茶旅有機融合,要充分尊重旅游市場的發展規律,推動形成集種植、加工、休閑觀光、特色產品銷售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通過茶與文化、教育、研學、觀光等交叉滲透融合,形成以茶為媒的多種消費業態。通過對新聯村茶旅開發研究,探索開發茶旅產品和茶旅路線,有利于茶產業同旅游資源的整合,形成鄉村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

參考文獻:

[1]張星星.美麗鄉村建設下的鄉村生態旅游開發研究——以邯鄲市壽東村為例[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20,25(03): 9-15.

[2]楊艷輝.推進茶旅融合? 促進鄉村經濟發展[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新論),2020,22(03):36-40.

[3]陳華,賴瑞聯,羅旭輝,劉朋虎,應朝陽,陳義挺,張文錦,翁伯琦.優化茶旅結合與茶業綠色振興的思路創新及對策研究[J].茶葉學報,2018,59(03):173-179.

[4]王建榮.我國茶旅融合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茶葉加工,2018(02):5-9.

[5]侯玉霞,代猛.全域旅游視角下民族地區茶旅產業融合發展研究——以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為例[J].旅游論壇,2017, 10(06):120-128.

[6]羅瓊菁.大田縣茶旅融合發展探究[D].福建農林大學, 2017.

作者簡介:章凡華(1993- ),江西撫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基金項目:溫州市科技局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茶旅融合的發展模式及優化策略分析——以平陽縣新聯村為例階段性研究成果(R2020040)

猜你喜歡
策略優化發展模式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探究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優化策略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云環境中數據安全及訪問控制模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