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體育教學中“教”與“玩”的有效結合路徑

2022-05-30 23:46許志文
教育界·A 2022年18期
關鍵詞:體育教師教學活動游戲

【摘要】小學階段既是學生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接受義務教育以及學習初級知識的關鍵時期。小學階段的體育課擔負著鍛煉學生身體以及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放松的重要責任,但由于種種原因,小學體育教學一直存在諸多問題,且這些問題大都不利于學生成長。因此,文章以優化小學體育教學方式為出發點,分析如何有效結合“教”與“玩”,幫助學生更好地鍛煉身體。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與“玩”;有效結合

作者簡介:許志文(1978—),男,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陳俊學校。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處在一個非常愛玩的年紀,在學習中更需要享受樂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體育教師應該合理地利用學生的性格特點,達成寓教于樂的目的??茖W家的實驗結果表明,小學生的大腦皮層會因為玩樂而十分活躍,這個時候小學生會更愿意思考問題,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學生的專注度在玩樂的過程中也會得到相應提高,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所以如何創新教學方式,將游戲和教學有效結合,讓學生對體育課程越來越感興趣,成為小學體育教師需要解決的難題。

一、傳統教學模式下教與玩之間的誤區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體育課是他們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節課的時間用來放松的課程,本質上就是用來玩樂的課程,因此學生對體育課程不夠重視,沒有認識到體育課程的意義。學生只顧自己的玩樂,不了解體育項目的動作技巧、體育設施的使用技巧,體育這門課程最終變成學生“課間休息”的課程,導致體育課程無法發揮出原本的價值,體育課程的設置失去了意義。與之相應的,部分教師更偏向于整節課的教學,形成了一種“重學輕玩”的趨勢,原本應該有自由活動時間的課堂變成全程教學,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本就是枯燥乏味,這下體育課反倒成為學生的負擔,體育課原本該有的樂趣消失了。這兩種誤區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體育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反思并優化教學方式,這樣才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二、將“教”與“玩”合理結合的現實意義

(一)提高小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

體育課程比較枯燥,加上學生注意力渙散,很容易讓教學效果直線下降,但是如果將“教”與“玩”合理結合并應用到體育教學當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體育課堂的趣味性以及生動性,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為了達到小學體育教學最初的教學目的,教師要著重關注學生的課堂體驗,落實教學活動中對學生要達到的鍛煉強度以及要具備的體育技能的要求,合理結合“教”與“玩”,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將體育鍛煉與課堂教學相互調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幫助小學生融入集體生活

小學階段的教師不能像幼兒園階段那樣,所有事情都幫學生做好,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完成學習與生活中的事情。教師可以通過開展集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這樣能讓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讓每個學生都意識到集體合作精神以及互幫互助的精神的重要性。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接力賽跑,以分組的形式讓各組之間進行較量,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內心的集體榮譽感。但一切活動都要以安全為主,教師要注重活動期間的安全問題。

(三)發展小學生的智力

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主要以強身健體為主,但是進行體育活動對學生的智力發展也有幫助。比如最常見的喊數抱團活動,活動內容雖然簡單,但考驗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反應力,當教師喊出數字后,學生要立刻根據數字進行抱團。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一開始可以喊簡單的數字,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加大難度,比如喊4+1、5+5等算式,這樣學生們的反應能力能得到提升,學生也能在游戲中提高自身的算術能力。

三、“教”與“玩”結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為了優化教學活動,體育教師要將“教”與“玩”有效結合,且這一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否則無法保證體育教學任務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這樣做也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一)針對性原則

無論是哪個階段或者是哪個課程,教學活動都必須以“教”為主,并且貫徹始終,“玩”雖然起輔助作用但同樣重要,需要教師針對性地開展游戲活動。其中“玩”的內容要設計得十分合理,且要根據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設計,而不是只關注學生是否對課程感興趣,不能一味地遷就學生的喜好。并且教師要將學生的一些現實情況全部考慮進去,比如年齡、身高以及體質等因素,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中,以“玩”的方式將體育知識全部掌握。

(二)輔助性原則

日常的體育教學要以“教”為主,以“玩”為輔,“玩”是輔助“教”的存在,是教學的一部分,而非教學的全部。開展游戲的目的是讓課堂氛圍不會死氣沉沉,且游戲能調動學生的運動神經。實際上體育課程中一些項目或設施的教學對學生來說還是略顯枯燥而且十分費力,如果教師將“玩”的環節直接省略掉,帶著學生直接練習或學習一整節課,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心理,并且無法保持對項目或設施的熱情。但是如果將“玩”作為教學的輔助,能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

(三)創新性原則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外界的事物是十分新奇的,有許多東西他們還沒有見過。學生的好奇心對于提升教學效果十分重要。如果忽略了游戲項目的創新性,即便是學生再喜歡的游戲,學生玩很多次后也會覺得枯燥乏味,最終對它失去興趣,教學效果也會因此受到很大影響。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永遠保持熱情,努力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并挖掘更多新的玩法,讓每一次教學活動都能夠煥發新的光彩,使學生眼前一亮[2]。

(四)趣味性原則

如果學生對課程失去興趣,覺得課程沒有趣味,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課程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將“教”與“玩”結合時要充分考慮課程活動的趣味性。實驗證明,只有富有趣味的活動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教學產生濃厚興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必須嚴格遵循趣味性原則,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當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

四、如何有效結合“教”與“玩”

(一)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

日常教學中,教師集體教學的方式較為常見,大部分教師盡量避免給學生進行二次授課,以此來節省一部分時間。但實際上,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如果教師將注意力全部放在集體教學上,學生很容易會覺得課程內容十分無聊,注意力也會因此渙散。所以,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要將學生聚集起來,將注意事項和一些基礎知識集體傳授給每一名學生,然后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游戲或者集體競賽,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自由活動時間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讓學生進行拔河或者跳繩比賽,獲勝者可以獲得教師提前準備好的小禮品。分組活動的方式能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互動和競爭,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大大增加,如果學生愿意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效率也會因此而得以提高[4]。

(二)設計符合教學內容的小游戲

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上課時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脫離原本的學習狀態,如果只靠教師的引導是無法從真正意義上把學生的注意力移回課堂上的。而體育課程在戶外進行,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東西更多。所以需要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將一些小游戲設計到教學活動中,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玩游戲,這樣既能促進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比如,體育教師可以將老鷹捉小雞以及丟沙包等游戲引入課堂,這些游戲可以順利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回來,且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游戲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5]。

(三)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主體

傳統課堂主要以教師的教學為主,這種教學理念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很容易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小學體育教師應當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學會與其他同學合作探討,一起探索更多的體育知識。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當輔助角色,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方式參與到學習中,并第一時間對學生不懂的問題進行解答。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會受到積極的影響。例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提供給學生不同的游戲方案,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游戲,也可以在分組時讓學生自行分組,但要遵守教師制定的規則,小組成員由學生自己來決定。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體育能力,也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

(四)將課余活動和課堂教學相結合

一般來說,學生課后進行的活動多數和體育脫不開關系,但由于缺乏教師指導,學生在進行一些體育活動時動作不規范。因此,體育教師可以將課余活動與課堂教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課余活動時開展的活動,但在活動的同時要遵守一定的規則,這樣就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教”與“玩”的有效結合。比如,學生平常雖然會在課余時間踢足球,但是并不了解規則,導致踢足球時場面有些混亂。教師在教學足球項目時,可以將一些簡單的規則教給學生,隨后讓學生進行足球比賽,這樣既能讓學生學習知識,又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五)適當加大游戲難度

小學生的自制力一直是令教師頭疼的難題,學生很難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即便教師已經在教學活動中設計了游戲環節,教學依舊存在較多問題。將教學與游戲結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學習知識。教師可以適當加大游戲難度,一旦有了好勝心,學生就會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學效果得以提升。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每個學生的體育水平,合理調整游戲難度,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完成游戲。也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和小組成員一起努力來完成游戲,以提高游戲環節的趣味性。

(六)適當采用競爭機制

為了能讓“教”與“玩”更有效地結合,教師可以適當地將比賽模式引入教學活動中。設立比賽的初衷是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且在同時擁有隊友和對手的情況下,學生的團隊榮譽感也會油然而生,這能讓學生全身心投入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學效果得以提升。所以,教師可以將一些常見的體育項目設計成競賽形式,例如將跳繩活動改成接力跳繩比賽,在進行足球活動時,開展小規模的足球賽。這樣能有效地將“教”與“玩”結合,讓“教”與“玩”煥發出應有的光彩,并不斷地在體育教學中發揮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玩心較重,教師需要給予充分理解,并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才能讓游戲變得更加有意義,這個過程需要體育教師對課程不斷進行探索,并將心得體會融入體育教學中。同時教師也要讓學生處理好學習與玩樂之間的關系,清楚二者的比重,從而在課堂上既能學到知識,也能玩得開心,最終達成強身健體的目的,如何達到這一點是每一個體育教師需要思考的事情。教師要讓學生在教育的最初階段就養成好的習慣與體魄,也要讓學生明白體育課上不僅僅是娛樂,更重要的是學習。

【參考文獻】

[1]潘鯉川.小學體育教學中教與玩的有效結合策略[J].考試周刊,2020(15):119-120.

[2]張天翊.小學體育教學中“教”與“玩”的有效結合[J].教育界,2018(14):28-29.

[3]袁天容.論小學體育教學中“教”與“玩”的結合[J].考試周刊,2018(A4):142.

[4]盧益眾.試論小學體育教學中“教”與“玩”的有效結合[J].新課程(上),2018(05):28.

[5]陳敏.淺談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教”與“玩”的有效結合[J].考試周刊,2019(35):147.

猜你喜歡
體育教師教學活動游戲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數獨游戲
瘋狂的游戲
爆笑游戲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戲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探討
體育教師如何上好室內課
體育教師要重視“聽、說、讀、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