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2022-05-30 00:08梁麗梅竇偉元韓娜
科技創新導報 2022年18期
關鍵詞:評價指標體系績效評價

梁麗梅 竇偉元 韓娜

中圖分類號:G644DOI:10.16660/j.cnki.1674-098x.2205-5640-6851

基金項目:北京交通大學軌道車輛運用工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開放課題(項目名稱:依托國際化平臺創新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項目編號:BMRV21KF08)。

作者簡介:梁麗梅(1982—),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韓娜(1995—),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海關管理。

通信作者簡介:竇偉元(1989—),男,博士,研究方向為高速列車流固耦合問題中的數據傳遞算法、結構可靠性分析等。E-mail:weiyuandou@bjtu.edu.cn。

摘要依托高校建立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具備培養高水平國際化人才的天然優勢,但相關探索集中在國際化人才培養途徑和模式方面,對于人才培養績效評價的研究尚待深入。本文面向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改變以培養客體為主、重成果產出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績效評價思路,借鑒平衡記分卡思想,從多參與方、多維度建立了一套全面評估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績效的指標框架體系;并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為科學合理評價人才培養績效提供有效參考,助力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國際化人才培養 ?績效評價 ?評價指標體系

Study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LIANG Limei1 ??DOU Weiyuan2,3* ??HAN Na1

(1. Economics and Trade?College, Hebei Finance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Province, 071051 ?China;?2. School of Mechanical,?Electronic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3. Nationa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Base?for Rail Vehicle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base established by relying on universities, has natural advantages in cultivating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talents. However, the relevant exploration focuses on the ways and modes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Facing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ase, this paper changes the idea of focusing on training object and achievement output, and establishes an index framework system for comprehensively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from multiple participants and dimensions.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ex weight. The paper provides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performance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ases, and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level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base;?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Performance evaluation;?Evaluation index system

隨著人才爭奪戰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國際科技合作培養高水平國際化人才,提升高校和國家的科研競爭力[1]。以高校為載體建立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簡稱“國合基地”)具備培養高水平國際化人才的資源與環境優勢。當前,國合基地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探索仍集中于培養模式與路徑層面,對培養績效的關注度不高。結合國合基地特點,構建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有效診斷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人才培養績效,實現科技創新與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高度融合是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1?高水平國際化人才的內涵與特征

國內學者對于國際化人才的理解大多從所需能力和素質角度出發[2-4],認為國際化人才是具備國際視野、熟悉國際規則、能解決跨文化工作環境中專業問題的復合型人才。在具體實踐中,通常將海外學習工作經歷、專業水平是否具備國際水準作為衡量國際化人才的重要標志。對于高水平、高層次人才,國內雖尚無統一認定標準,但普遍認為高水平、高層次人才是學歷層次較高、專業能力處于前沿且在國內外相關領域有較高影響力的人才。

綜合現有研究與實踐,本文認為,高水平國際化人才是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上高出平均水平的國際化人才,具備國際環境適應性強、創新能力強、專業素養與貢獻性高的特征,學歷層次以研究生為主。具體表現為:熟悉專業前沿,精通外語、專業知識與技術,以及相應領域的國際規則;國際視野寬廣,具有較強的跨文化溝通及環境適應能力、創造性解決問題和持續學習的能力;能尊重和包容差異,有較強心理素質、國際道德和職業操守,能夠為人類社會發展變革作出積極貢獻。受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和行業差異影響,對于高水平國際化人才的需求有差異,其衡量和認定的標準也會有區別。

2?國合基地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模式

依托高校建設的國合基地,既具備國際化人才培養管理工作的經驗和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又有能夠接觸到相應專業領域國際科技發展前沿的平臺。憑借此優勢,國內各類國合基地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展開了積極有益地探索,具體模式主要有4種。

2.1 國際會議與學術講座

國合基地在相關領域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和豐富的國際專家資源,具備組織國際會議和國際學術講座的條件。參加國際會議與學術講座可使參與者在短時間內接觸到專業前沿與熱點,助其拓寬國際視野、了解學術前沿,是國際化人才培養的一個主要途徑。

2.2 短期國際交流

短期國際交流項目通常以寒暑期夏令營或專項科研實踐項目的形式開展。短期國際交流可使參與者感受國外學術氛圍與國內外文化的碰撞,助其拓展國際視野、提升學術能力與外語水平。

2.3 長期國際交流

長期交流項目一般通過一學期以上的境外學習研究,使參與者充分融入境外學習研究環境,培養跨文化溝通與交流能力。中外合作雙方制訂嚴格的學業管理與研究計劃,以保證交流質量。國合基地的境外合作方一般在相應專業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參與者可得到與國際頂尖專家學者深入交流的機會,拓寬視野與學術思維,為后續學習研究提供有力支撐。

2.4 中外聯合培養

此模式要求合作雙方有共同或相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礎,且外方在該領域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國合基地開展中外聯合培養以研究生學歷層次為主,培養對象需在外方完成規定時間內的學習研究工作,由中外兩位導師對其學習與研究工作進行指導和考核。達到雙方畢業、學位要求,可獲得雙方學位。該模式下,參與者可在一流的國際科研環境中拓展思維,提升跨文化適應能力和學術能力,獲得更多科研機會。

3?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績效評價指標的確定

3.1 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

國合基地的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績效評價指標設計也應與高校有差異。對其進行績效評價時,不應僅從是否達到了高水平國際化人才水準的角度評判,要立足于基地發展規劃,從培養主體、培養客體及相關方角度全面衡量培養工作的績效。本文借鑒平衡記分卡考慮短期與長期發展、財務和非財務、組織內外部平衡的思想[5],從財務、內部管理、服務對象和成果成長4個維度建立評價指標體系,以充分發揮國合基地的優勢,引導資源合理配置,提升人才培養績效。

3.1.1 財務維度

財務維度主要從宏觀角度反映培養主體的經費投向和經費投入力度是否滿足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要求,主要包括總量指標、增量指標和水平指標。其中,總量指標反映了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的經費投入情況;增量指標反映經費總量、生均投入經費的增長速度;水平指標從橫向角度對比同類基地,反映其所處的水平。

3.1.2 內部管理維度

內部管理維度主要從微觀角度反映培養主體人力、財力使用管理的規范性和效率效果,具體可從人力資源利用率、管理制度和機制、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等角度評判。其中,人力資源利用率既反映了人力資源的利用程度和人均占有資源的充足度,又反映了人才培養條件;管理制度和機制可反映出內部管理規范性與合理性,具體可從管理制度的完善性、管理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的情況來判斷;管理效率反映資源使用管理過程中的效率,可通過資金到位率、預算執行偏離情況來判斷;管理效果反映預期目標的實現情況,可通過相關參與方對管理工作的滿意度來判斷。

3.1.3 服務對象維度

服務對象維度反映國合基地的“產出”是否達到了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具體可從培養情況、培養效果和培養滿意度方面考慮。其中,培養情況應包含各類人才培養項目的參與者數量,目的是評判國際化人才培養工作是否有戰略性和一定的規模;培養效果應包含聯合培養研究生畢業率、學位授予率、就業率和后續海外深造情況等,目的是評判培養的國際化人才是否達到水準;培養滿意度用來評判國際化人才培養是否達到了相關方的預期目標,可通過用人單位滿意度、參與者學習滿意度和就職滿意度等進行評判。

3.1.4 成果成長維度

成果成長維度反映在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成果、貢獻和可持續發展潛力,具體可從研究成果、基地建設、師資潛力和綜合貢獻考慮。其中,研究成果反映培養對象的科研創新能力,是能否為國際科技合作持續注入新鮮血液的具體表現,可從培養對象主持或參與科研、參賽獲獎、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專利授權、參與編著學術著作等方面評判;國際化師資培育是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具體可從國外合作導師占比、具備海外留學經歷及國際交流經歷的導師情況等評判;綜合貢獻反映項目發展潛力,可從對國外合作機構貢獻度、對依托高校教育教學和科研的貢獻度角度評判。

初步構建的國合基地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由4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和43個三級指標組成。

3.2 指標框架體系的確定

為使構建的指標體系更為合理,面向具備相關經驗的高校管理人員、國合基地專家發放問卷開展了兩輪調研。

第一輪調研主要針對各級指標間的對應關系、二級和三級指標設計是否合理進行,最終回收有效問卷25份。整理問卷發現,對于財務維度指標,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國合基地往往依托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工作,對將“生均投入經費”“生均投入經費增長率”和“與同類基地生均投入經費比”這3項指標列入指標體系持不建議或不確定態度。對于內部管理維度指標,受訪者認為國合基地大多不單設管理機構和專職人員負責人才培養中的管理工作,建議剔除相應指標。此外,受訪者認為部分三級指標設計過細,可適當合并簡化;部分三級指標在反映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的特征上不夠突出,需適當修正。

按照上述意見將二級指標調整為12個、三級指標調整為34個,向第一輪有效受訪者反饋專家意見并再次發放問卷。第二輪反饋的意見中,80%的受訪者對指標體系表示認同,其余受訪者建議將對依托高校教育教學和科研的貢獻度合并。按照反饋意見優化指標體系,最終確定的指標框架體系包含4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33個三級指標。

4 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4.1 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計算指標權重

指標框架體系確定后,需要計算指標權重。上文提出的指標框架中兼含定性、定量指標,加之國合基地建設時間早晚不一,使用客觀賦權法確定權重可能出現參考價值不高的情況。因此,本文綜合考慮專家意見的模糊性和差異性,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計算權重。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4.1.1 模糊判斷矩陣的構造

制定調查問卷并發放給5位高校、國合基地熟悉相關工作的專家?;厥諉柧砗?,按0.1~0.9標度法(見表1)將專家意見轉換為標度值,并利用幾何平均法整合專家意見,得到相應指標兩兩比較的模糊互補判斷矩陣。整理得到的一級指標模糊互補矩陣A為:

4.1.2 一致性檢驗及模糊一致性矩陣的轉換

4.1.4 綜合權重的計算

按照上述方法依次計算出其余各級指標權重后,將指標權重逐級相乘、匯總,得到綜合權重,如表2所示。

4.2 指標權重分析與建議

分析指標權重發現,4個一級指標的權重差異不大,均在20%以上。其中,權重最高的是服務對象,其次是成果成長。權重排在前5位的二級指標依次是培養效果、培養滿意度、培養情況、研究成果、基地建設,對應的一級指標為服務對象和成果成長。由此看出,在國際化人才培養績效中,“產出”被認為是更重要的,能反映當前和未來產出的指標被給予更高關注度。因此,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中應注意產出數據統計,剖析數據中隱含的問題,以量的增長促質的提升。

財務指標權重在一級指標中居第三,對應的3個三級指標綜合權重排在前3位。由此看出,經費投入依然是需要被重點關注的指標。為確保人才培養質量,要切實加強經費保障。

權重最低的一級指標為內部管理,對應的4個二級指標權重處于第6~9位,相應三級指標的權重也不低。這也就要求國合基地在國際化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視內部管理,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優化管理機制,提升管理效率與質量。

5?結語

依托高校建立的國合基地培養高水平國際化人才有一定的特殊性。相應績效評價要從培養主體、培養客體、用人單位、導師等多角度全面衡量。本文基于平衡記分卡思想,從財務、內部管理、服務對象、成果成長4個維度,構建了覆蓋面廣、針對性強的國合基地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國合基地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途徑與模式有差異,在相應指標設計上可視實際情況調整;對于定性指標數據獲取的方法,也需要在實際運用中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確定。

參考文獻

[1]?秦東興.日本國際化研究人才培養策略——以東京農工大學推進“國際化研究人才培育項目”為例[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43(5):104-111.

[2]左祎琦.國際化人才的內涵與界定[J].人力資源管理,2017(10):15-16.

[3]李佳慶.國際化人才的內涵及培養策略[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6(2):94-97.

[4]?方志,劉揚.“雙一流”背景下大學生國際化培養研究——以北京某高校X學院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2):134-142.

[5]王喆,楊國棟.高校博士后科技人才培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基于平衡計分卡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127-133.

[6]王志愿,閆磊磊.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工業設計專業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設計,2022,35(7):100-103.

猜你喜歡
評價指標體系績效評價
翻轉課堂下學習績效評價模型的構建
民辦高職院校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基于BSC的KPI績效評價體系探析
非營利組織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氣象部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初探
公立醫院績效評價體系的思考
績效評價及其政策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