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號在視覺語言中的編寫方式研究

2022-05-30 00:33鄧浩斌郭湘黔
設計 2022年16期
關鍵詞:視覺語言符號學平面設計

鄧浩斌 郭湘黔

關鍵詞:視覺語言 平面設計 符號學 符號傳播 修辭符號學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碼:G

文章編號:1003-0069(2022)08-0098-04

引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學習符號學,試圖通過對符號學的學習來拓展思維,設計師也不例外。在對《符號學原理》進行學習和對設計進行思考之后,對于設計有了新的認識?,F在市面上的設計師稱為“美工”更加合適,這么說的理由是現在的“快餐式”學習,不論你是否經過系統的設計方法論的學習,只要進入軟件培訓班并按照提供的模板出圖就能做出受市場歡迎的作品。這樣就導致培訓班出來的“設計師”只是做一些簡單的縫縫補補的工作,而消費者接收到這樣的作品之后,無法對于呈現在眼前的設計作品思考,導致審美的扭曲。這樣不經過思考的設計是否真的好?這篇論文更多介紹感知方面的內容以及如何讓設計作品能引發人們的思考,希望更多能讓觀者以及同行業者思考的作品面向大眾。

一、平面視覺語言符號概述

(一)平面視覺語言的概述

視覺語言是在包豪斯時期被提出來的一個概念,當時在包豪斯學院任教的藝術家們在視覺語言規律方面進行了很多積極的研究和探索。而視覺語言這一詞真正廣泛地被應用在設計類刊物和詞典上是在近十幾年藝術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視覺語言的用途就是用圖形代替文字和語言去傳播思想、記錄信息等,比如古代原始人在地上畫個魚的形態就是表示“魚”這種生物一樣。在現代藝術科技的加持下,視覺語言這一詞包含了更多的意義,也可以說視覺語言支撐著我們的思想體系。在這個物質世界中,這些視覺語言要素無處不在,它存在于所有可視事物中,因此視覺語言也屬于無聲的語言,它是國際性的語言,不分國籍,屬于“自由的語言”。當我們去到國外的機場,需要用到洗手間時,即使語言不通,我們也能準確地分清男女洗手間,這是因為無論哪個國家,對于男女洗手間的標識,都有相同的社會規約在里面,即使形態上會有細微的差別也不會影響我們接受它傳遞的信息。

(二)平面視覺語言的特征

1.視覺語言的基本要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平面設計已經涉及到各個領域,同時也通過簡潔視覺語言完成其信息交流和傳達的任務。作為平面設計的視覺語言需要滿足以下幾個基本要求:

敘事性

敘事性就是把視覺語言像是在講故事一樣呈現在觀者眼前,在有基本的視覺沖擊力的前提下,讓觀眾被我們的故事吸引,因為干燥的信息是無味的,觀者閱讀起來也會覺得無聊,因此在設計時要采用簡練、概括的視覺語言,通過對圖形色彩的創意變化,再配上設計好的故事將枯燥的信息內容表達出來。

識別性

作為信息社會中的視覺語言,要想準確傳達信息,就必須具有識別性。由于各個國家的社會規約不同,因此在設計之前必須要從人們的心理習慣和社會規約出發,體現出人文特征,一旦出現脫離人們的心理習慣和社會規約的視覺語言,那么它的識別性就會降低甚至失去。

深刻性

深刻性就是在觀眾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當視覺語言達到前兩個特征的時候,不論是從敘事上還是識別性上都能給觀者留下深刻印象,在之后的生活中出現類似的圖像、文字或者排版等其他視覺語言符號的時候,能夠引起觀者對視覺形象的注意與長久的印象。

2.平面視覺語言的特點

平面設計中的視覺語言,除了要滿足敘事性、識別性和深刻性的基本要求以外,還應該具有時代性、簡潔性、民族性的特點才能使信息準確的傳達出去。

時代性

時代性也可以稱為歷時性,設計要與時代緊密結合才能得到充分發展。在網絡時代,由于傳播媒介的變化,設計師們對于視覺語言的呈現方式也要變化。

簡潔性

平面設計與其他的視覺藝術不同,它不需要像繪畫藝術一樣具有鮮明的個性,更多是對信息的傳達。它只需要簡明、快速、易懂、易記,因為觀眾在平面設計作品面前停留的時間不會很長,這就要求其在短暫的時間內用視覺語言吸引觀眾的注意。

民族性

民族風格的形成,是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無論在語言、文化、生活方式上都有每個民族鮮明的特征。同樣,不同民族或國家的設計作品,在設計其視覺語言時,都會使用自己民族特有的元素作為視覺語言來進行信息的傳達,越是富有個性的和民族性的設計,越容易引起觀眾的注意。

二、平面視覺語言文本的符號化過程

人的社會、精神甚至整個人類世界,都沉浸在一種很少被人察覺到其存在但又無時無刻都存在的東西里,這種東西稱之為符號。

(一)符號學原理

符號的傳統定義是“可以被感知的存在”,為什么說符號是可以被感知的存在,而不是某一物或者事物。趙衡毅在《符號學原理與推演》是這樣解釋:此說法原為拉丁文Aliquid stat pro aliquo,英譯Something stands for something else。其中的quio和thing,都不是“一物”,而應當是“一個事物”:一場表演、一個眼神、一個夢、一首歌,都不是“物”,而是“事物”,事物可能是符號。符號也可以是非“事物”。符號需要一個被“感知”的符號載體,感知本身卻不是符號。嚴謹的講,符號是載體的感知與這個感知攜帶的意義之間的關系?!胺栞d體”這個術語過于龐大,在日常學術交流中,為了簡便,常常把“符號載體”直接稱作“符號”。

通過對于符號的初步概述,我們對符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那就是:意義必須用符號才能表達,符號的用途是表達意義。反過來說,沒有意義可以不用符號表達,也沒有不表達意義的符號。

1.符號——物的相互轉化

在人類社會中,每一種實用物,或者帶有目的的行為,都會帶上符號意義;反過來,每一種可供使用的物,也可以變成符號載體,這就是物與符號之間的相互轉化。

物向符號轉化分為兩種,一種是只具有實用性的自然物被賦予某種意義被人們感知到;第二種就是人工制造出來的只具有感知意義的純符號。第一種可以是自然事物,比如一塊木頭可能只具有用來做建筑材料的功能,其中有一塊木頭具有漂亮的花紋,被人撿回家洗干凈做收藏,那這塊木頭就具有意義,也就是被符號化。第二種就是我們平常在平面設計中經常用到的,比如畫出某一特殊圖形來指代某物,這個圖形被畫出來就只具有表意功能,這就是被制造出來的純符號。

符號到物的過程稱為“去符號化”或“物化”,即讓符號載體失去意義,降解為使用物。但也不是所有的符號載體都會失去意義,就好像設計師畫的圖形是為了用圖形來表達某種意義,并沒有其他的用途,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存在物化。而當圖形被用作海報的主視覺并打印成紙質海報,紙質的海報有紙本身自攜元語言,當海報的時效性過了之后,就只能作為紙來處理,此時可以看作是物化。當然物化之后也能再次符號化,比如現在流行起來的收集舊海報的潮流,這些失去時效性的舊海報成了收集者眼中的收藏品,可以說是又從不攜帶符號意義的物轉化成了符號。

(二)符號學兩種主要理論體系

索緒爾

對于符號學的研究,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索緒爾對于符號學研究所做的貢獻。索緒爾認為:任意性是語言符號的第一原則,符號與意義之間的連接關系是任意的,索緒爾將這種連接關系稱之為任意性;同時任意性具有社會契約的特征,符號的能指與所指的關系既是社會習俗所約定的,又無需理據的。符號學最基本的一對關鍵術語“能指”與“所指”原是索緒爾語言符號學中的概念,索緒爾將符號視為能指與所指的結合?!澳苤浮笔欠柲鼙蝗烁兄牟糠?,“所指”是能指所指向的那個東西。如圖1,我們通常對事物有這樣一種描述:花園里的花好“鮮艷”。這里的“鮮艷”就是能指,是人們對于花的感知,那么所指就是花園里的花“生機勃勃”。

皮爾斯

相對于索緒爾認為符號與意義之間的關系是靠任意性來連接,符號學家皮爾斯是以邏輯——修辭學模式來進行符號學研究,他認為符號與其“對象”之間的關系是靠理據性來連接,所以在他的體系中的符號需要有一個能夠指向的對象形成某種指稱關系。如圖2,皮爾斯提出的符號意指三分式,即“對象”“再現體”“解釋項”。皮爾斯將符號可感知的部分,稱之為再現體,這相當于索緒爾所說的能指;但是索緒爾的所指在皮爾斯那里分成了兩個部分:符號所替代的是對象,符號所引發的思想稱之為解釋項。

(三)平面視覺語言符號

平面設計中的視覺語言,甚至于人類生活中涉及到的各種知識概念都可以歸到符號范疇來,即現實世界中的每一件事物能被人感知到的事物,都可以符號化。符號的傳達過程見圖3。

平面設計從本質上講就是里面平面媒體來傳達信息,以信息傳達為目的,其視覺形象體系注重信息的傳達和功能的拓展。平面視覺語言傳達過程見圖4。符號是意義感知的載體,可以被人們感知,也可以通過編寫來傳遞信息,因此平面視覺語言的傳播就是符號被人感知的過程。

(四)平面視覺語言

符號及類別符號是“可以被感知的存在”,平面設計作品就是設計師編寫的視覺語言文本,通過視覺語言文本傳播信息或理念。觀眾則通過自身經歷和個人經驗對設計師編寫的文本進行解讀,如果設計師在編寫文本的時候不考慮觀眾語境,那么觀眾就無法對文本做出正確的解讀,該作品也就失去了傳播信息的作用。設計師編寫的文本能否被觀眾準確、快速、有效地接受,就成為設計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

目前平面設計信息傳播活動所利用的符號主要是視覺語言,平面視覺語言符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文字符號,一類是圖形圖像符號。

文字符號

文字是平面設計中重要的視覺語言符號,文字不僅僅是信息的載體,也是情感表達的媒介。聲音傳播的媒介是聲波,它是一個看不到、摸不到的東西,然而當我們用文字將這些流動的聲音記錄下來,它就變成了一種可視的、具有個性的東西,就能更加形象地將信息傳達。在平面設計中的文字不單單只是文字符號,它的形可以當成圖像看待,它的意義作為傳播的主要目的,用形來讓字的意思更好地傳達,使整個平面設計圓滿和完整起來。

圖形符號

相對于文字符號,圖形符號更加注重意的傳達,它所提供的是更加具體的表意形象。在平面設計中,圖形是傳遞信息的輔助工具,設計師和觀者雙方很多情況下會根據圖形符號來進行交流。圖形具有形象生動、富于表達的特點,將圖形與某些意義結合,可能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另外,由于圖形的可創造性強,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帶來的直觀感受,來理解和感受所傳達的意義。

三、平面視覺語言符號的編寫

(一)平面視覺語言文本

符號作為意義表達的時候會與其他符號一起,組成整體合一性質的表意單元或是組合,這個組合單元稱之為“文本”。

在符號學中,“文本”一詞的意義可以相差很大。最窄的意義,與中文中的“文本”相近,指的是文字文本。比較寬的定義是指任何符號表意組合,不管是印刷的、寫作的、編輯出來的文化產品,從手稿檔案到繪畫、樂譜、電影、公式等。文章中想要表達的觀點是“設計是對平面視覺語言符號文本的再次解釋過程”。平面視覺語言中的圖形圖像設計,觀眾從圖形得到某些信息,得出這一信息的過程稱之為對文本的解讀,那就是說圖形設計就是設計師所編寫的文本。

1.伴隨文本

符號文本就是符號組成一個合一表意的單元,也就是符號的集合。那接受者對于文本的感知還需要一個引導因素,這個引導因素就是伴隨著符號文本一道發送給接受者的附加因素,稱之為伴隨文本。

就好比設計需要標題的引導,文本也需要伴隨文本的引導,伴隨文本可以指引觀眾對文本的解釋方向,甚至完全可以改變自身文本原先的意義。但視覺語言文本的伴隨文本不同于設計說明,它是某種社會規約,在這個規約內,你可以按照你的生活經驗產生自己的理解,反之超出這個規約,就無法接受到設計師在文本中編寫的信息。也不是所有的伴隨文本強度都會蓋過自身文本,兩者之間會有一種協調性在里面,不會存在兩者同時強或者弱的情況。它們兩者之間的強弱關系是相對的。

(二)視覺語言文本的編寫和解讀方式

任何一個符號文本,都攜帶了大量社會規約和聯系,這些規約和聯系往往不顯現與文本之中,而只是被文本“隨便”攜帶著。在解釋中,不僅文本本身有意義,文本周圍大量的附加因素也有意義,有的甚至比文本自身有更深刻的意義。應該說,文本與伴隨文本的結合體就是符號文本。這樣結合,使文本不僅是一個物理組合方式,而是一個與充滿社會規約和人文因素的復雜結構??梢韵胂筮@樣一個畫面,一個桌面上放一個干凈的盤子,畫面上沒有任何提示語,光靠觀者自己解讀這個畫面,那么每個人的能力元語言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解釋,但是當在畫面上添加引導語比如:“光盤行動,從我做起”,這樣的話觀者就會把解釋帶入節約糧食的方向,所以伴隨文本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文本的解釋方向。一個文本的表意,不可能單獨出現,都會跟隨有伴隨文本,這種自身文本與伴隨文本相伴表意的狀態稱為全文本性?!叭谋尽本褪俏谋炯由显诮忉寱r不可擺脫的那些伴隨文本而形成的整體。

(三)符號與視覺語言文本間的兩種解釋方式

符號與視覺語言文本之間的雙向推演關系可以從平面視覺主體型和故事主體型中推演,一種是從視覺語言文本內一個符號的感知意義(解釋項)去尋找視覺語言文本外的符號(再現體)進行解釋。另一種是從視覺語言文本外一個符號的感知意義(解釋項)去尋找視覺語言文本內的符號(再現體)進行解釋。

第一種以2002年法國肖蒙學生海報設計大賽金獎海報為例(如圖5),獲得金獎的設計師從吸毒者的角度出發,設計的對象是吸毒者,整個作品的立意就可以看作吸毒者對于毒品的渴望。由此設計師需要從已有的文本外部再去找一個符號來解釋已有的可感知部分即再現體“對毒品的渴望”。這個設計師用到了希臘神話中伊卡洛斯用蜜蠟做的翅膀飛行,由于向往太陽便越飛越高,直到蜜蠟被太陽融化導致自己掉下去而死亡的故事;設計師根據這個故事中伊卡洛斯對太陽的向往來解釋吸毒者對毒品的渴望,通過這樣的解釋能夠讓作品的立意提升為追求毒品就是自取滅亡,在嘲諷中也帶有了法國人的浪漫。

第二種比如云是一種自然物,將其看作是我們設計文本外的一個符號,云的再現體是“白色的、霧狀的、大片的、圓潤的”,對云的解釋項就是“輕飄飄、柔軟的、溫和的”。我們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毛毯、棉被、枕頭等用品經常讓消費者將其與云聯系起來,這正是因為云的感知意義能夠對這些產品進行解釋。在視覺語言里,大塊面積的白色能夠帶給人明快、柔軟的感覺,因此各大床上用品的宣傳海報(如圖6)都會用大面積的白色,以此告訴消費者我家的產品非常舒適。

在上述的例子中,伊卡洛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對希臘文化了解比較少的中國人來說,這樣的視覺語言并不會引起共鳴,中國人對于太陽的神話有很多,比如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話故事都代表了中國人民從古至今對于太陽的態度是征服而不是向往;白色在西方是圣潔的代表,在舉行婚禮的時候都會選用白色,而在中國的喪事都會用到白色;因此在使用這兩種方式的時候要結合當地社會規約和生活壞境,避免造成信息傳達錯誤導致發生不必要的矛盾。

四、平面視覺語言的設計實踐

基于上述對符號與視覺語言符號雙向推演的研究,題主結合當前社會上對安全問題的討論,選取了夜間出行的女生、接放學小孩的大人兩個熱門話題做了一次設計實踐。兩幅海報作品(圖6、7)的主題是《Invisible》,在確保作品的主視覺符合社會的規約和作品識別性的前提下,為作品的對象、再現體找到符合主題的視覺語言符號。畫面以圖形符號為主,分別是著裝時尚的女生背影和大手牽小手的圖形,為了引發觀眾對安全問題的討論,題主在畫面中心添加一只手,這只手在畫面中充當主視覺語言符號的角色,通過上述的符號三分法來解釋,海報的設計對象是手,再現體就是從暗處伸出來的手,那么觀眾得到的解釋項就是來自第三方的危險,這個視覺語言符號對于該作品來說,立意太過直白。為了深化內涵,題主找到文本外的視覺語言符號“破碎的玻璃”來解釋手(如圖8),那就是“伸向他們的一只無形的、破碎的手”,通過這樣一個視覺語言符號來解釋原來的視覺語言符號,原有的解釋項就變成新的解釋項,觀眾對于這個新解釋項能夠有更多設計解讀的角度和體驗,比如“黑夜的危險被擊碎”“伸向家庭的魔爪被擊碎”“對于美好家庭的夢想被擊碎”“遙不可及”等。

通過這個設計方法,對于設計師而言,對平面設計攜帶情感表達帶來了新的道路。對于觀眾而言,視覺語言帶給觀眾的不僅僅只有視覺上的體驗,也為觀眾對于設計的解讀帶來一個新的角度和體驗。

結論

視覺語言源于科學的造型理論,可以用來傳達情感、理念、信息、形象、圖形、色彩等因素,它不受語言系統的規約,是由視覺形式存在的符號與符號系統來傳遞特定的信息和內容。對于平面設計的創作者而言,創作創意的過程不僅考驗創作者對于生活經驗的感知和各個系統規約的了解,還要考驗是否能準確的傳遞信息和內容,當觀眾不能從作品中解讀出作者的意圖或者無法通過自身語境對該作品有一個解讀,那無論作品的視覺效果做得多么出彩,也只是曇花一現。為了給設計創作和解讀提供一個新的視角,文章結合符號學中符號感知和文本的理論知識,對視覺設計與文化內涵進行精密結合,對方法論進行研究并導入設計實踐,探索平面視覺語言表達的新的路徑和思路,也希望為后續研究者們提供一個新的參考。

猜你喜歡
視覺語言符號學平面設計
符號學家重返音樂史
淺議民國月份牌廣告中的視覺語言之美
談安瑟倫基弗作品中的材料應用
平面視覺語言中的藝術創作和形式表達
行走在本土與全球化之間
淺談界面視覺語言的可識別性設計
基于符號學的文化衍生產品設計
張藝謀電影中的構圖和色彩語言研究
符號學理論初探
符號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