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美術教學游戲架起小學低年級學生與美術教育間的橋梁

2022-05-30 03:04許紅康
求知導刊 2022年17期
關鍵詞:教學游戲寓教于樂小學美術

許紅康?

摘 要:小學生天性愛玩,好奇心強。很多學科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都將這一點納入考慮范圍,小學低年級的美術教師也不例外。游戲和課堂結合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金鑰匙”。美術教師合理運用游戲為學生與美術教育搭建溝通的橋梁,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文章對游戲與小學美術課堂的結合展開討論,提出提高小學美術游戲教學質量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幫助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游戲中學到學習方法,提升其動手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游戲;寓教于樂

作者簡介:許紅康(1966—),女,江蘇省興化市戴南中心小學。

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的相關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枯燥乏味的課堂會使學生更容易走神,導致其課堂參與度降低。在美術課堂中融入游戲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不僅能為課堂增添樂趣,變“苦學”為“樂學”,還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師生關系的良好發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放松精神、集中注意力、掌握技能、勇于創造、表達自我,在玩中求知,在樂中求真。

游戲教學是連接小學低年級學生和美術學科教學的橋梁,是實現小學美術教育改革目標的重要方式,其能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求知欲以及動手創作的能力。美術教師利用游戲教學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把理論知識生活化、實踐化,促使學生在課堂中自覺學習和創造。

一、當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現狀

美術教學游戲通常采用看、說、畫、做等形式,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美術的興趣,掌握美術史和繪畫技法等基礎知識,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以及培養其審美水平[1]。美術教學游戲除了能夠強化課堂教學效果,還能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共進、小組協作等能力。但是,部分美術教師在課堂中運用游戲策略時會出現如下誤區。一是為了完成課堂教學目標,部分教師將游戲和課堂教學、知識講解混為一談,導致學生無法“玩好”,教師的課也沒有“講好”。二是部分學校和教師不重視音樂、美術等副科的教學,為了游戲而游戲,忽略了知識傳授、技能訓練與游戲教育的結合,未能做到寓教于樂,使游戲教學流于形式。三是有的教師課堂管控能力欠缺,比較遷就小學低年級學生,將課堂時間都用于游戲,且難以維持紀律,導致課堂效率低下。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容易導致美術課程教學難度提高,增加教師的工作壓力。因此,教師需要重視教學游戲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作用,并找出科學合理的方式將二者完美結合起來,為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不斷努力。

二、美術游戲教學的積極意義

(一)強化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的認識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處于發展階段,其對美術基礎知識的了解、學習、掌握和運用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美術教師通過游戲教學能夠創造良好的美術游戲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美術知識并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以培養學生對藝術和美的敏感認知。藝術具有抽象朦朧的特點,因此,美術教師需要利用游戲使美術知識和美術作品變得更加直觀具體,讓學生能看得懂、聽得明白、易于接受。

例如,在“色彩的明度”一課中,色彩的明度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教師僅憑借語言描述是難以讓學生理解這一概念的,需要用顏料或其他教具來演示。因此,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色彩的明度,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繪制色卡的游戲[2]。首先,教師需要準備水桶、水、顏料、調色盤、水彩筆、卡紙等。然后,在游戲開始前,教師要讓學生自主選擇一種色系,如紅色、藍色等,引導學生利用水和顏料調出不同明度的顏色,如深紅、絳紅、赤紅、粉紅等不同明度的紅色,并進行排列。最后,學生可將成果風干后制成色卡或書簽,在班級中展示。如果覺得課堂趣味性不夠,教師還可以采取小組比賽的形式,即將學生制作好的色卡打亂順序和色號分發給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根據自己拿到的色卡對其明度進行排列。在繪制色卡的游戲中,學生不僅深入了解了明度的概念和水彩顏料的調色方式,還提升了捕捉色彩及利用色彩進行創造的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需要學生通力合作才能順利完成任務的游戲,是美術教師進行游戲教學的首選,這樣的游戲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還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其在游戲中通過競爭和合作了解美術基礎知識并進行藝術創作。為了達到鍛煉學生合作能力的目的,教師可選擇群體性的游戲[3],使學生根據任務進行分組合作。

例如,教師在講解完“拼貼添畫”的作畫技巧后,在黑板上寫下幾組主題或元素,如風、火元素,沙漠、天空主題等,或讓學生自動分組后自行討論創作主題,而后讓各個小組在確定好拼貼畫的主題和要素之后,收集和整理拼貼材料,要求小組成員對作品進行商議并完成草圖的定稿。這個環節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商議和修改中不斷打破自己的思維局限。最后,學生根據草圖和構想將各種材料拼貼到一起,完成拼貼畫的創作。在合作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拼貼畫的創作技巧,提升了自身的藝術創造力,還在溝通交流中勇敢表達、互幫互助,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4]。

(三)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

現代教育提倡核心素養的培養,以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主動學習的能力[5]。為此,現階段的小學美術教師在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繪畫技巧的同時,還要注重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著重培養其對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和教師的帶領下,主動探索,發現創造美的方式與技巧,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完畫人像的要點和技巧后,可以讓學生畫同班同學的人像,同時提醒學生在畫人像時要放大特點。此任務的畫風不限、色彩不限、作畫材料不限,旨在讓學生自由發揮。學生完成繪畫后可讓其他同學根據畫作尋找“畫中人”。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線條控制能力和繪畫技巧不夠成熟,其畫出的人像往往難以辨認,因此教師可以增加作品自述環節,充分調動課堂氣氛。在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述后,教師和其他同學可以對其作品進行點評和補充,通過及時的評價反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以及優勢,從而在下一次繪畫中做出改進。畫人像的游戲教學讓每一個同學都有效參與課堂,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人像畫的要點和方式,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體驗能力,使其積累創作的經驗。

(四)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感受藝術

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生活形態的凝練,而不純粹是美術史上的一部部恢弘巨制。藝術是鮮活有生命力的,是永續的。美術是一種對動手創造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具有較高要求的藝術形式,因此,創造能力較差的學生會在美術創作時感到困難,不敢創造、不敢表達。教師需要做的是將藝術回歸生活,拉近學生和藝術的距離,在日常美術教育中融入生活元素,選擇一些生活化的游戲,使學生將游戲視為一種放松的美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生活化的課堂氛圍中,重新審視藝術[6]。

例如,教師在講解“簡筆畫”時,可以和學生玩“畫聲音”的游戲。這個游戲互動性較強,需要一名學生模仿動物或物體發出的聲音,而另外幾名學生要在黑板或紙張上畫出相應的圖案。教師可以對畫得最像的學生進行獎勵,例如獎勵蠟筆、水粉顏料等;而對于畫錯或是差異較大的學生,教師可要求其進行單人或團體的才藝表演,活躍課堂氣氛。

(五)提升學生的審美、想象和創造能力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一個分支,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偏理論化,缺少實踐與鍛煉,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創造能力[7]。美術游戲教學改變了以往只單純鑒賞美術作品的課堂模式,讓學生在游戲中調動所有感官,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對美產生更深層次的感悟。

不難發現,上述的游戲化教學都有一個核心——以學生為本?;诖?,現代美術教師要將應試教育觀念轉變為素質教育觀念,在傳授美術知識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是否獲得繪畫、手工、制作等美術能力的鍛煉。在課堂教學和游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尤其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要多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幫助其沖破思維的束縛,同時還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正確引導學生美術學習的方向。

三、在美術課堂中融入游戲的策略

(一)創設游戲情境,建立素材形象庫

小學中低年級的美術教材內容大部分由現實形象組成,其目的在于讓學生認識生活進而在生活的基礎上認識藝術,進而捕捉到現實中動態的人或物的形象[8]。教師在進行美術游戲教學時,除了注重游戲與美術基礎知識講解的融合,還應該觀察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是如何審美進行再創造實踐的。對于素材形象庫的建立,教師可開展戶外寫生,使學生近距離觀察景物和人物,看到動態和靜態下不同事物的變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其觀察能力。素材庫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積累豐富的素材能為學生的繪畫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教師在進行美術知識和技巧的講解和訓練時不能忽視素材庫的建立。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創設具體的情境。例如,教師在講解剪紙藝術時,可利用圖文、視頻等形式介紹剪紙藝術的歷史,并展示相應的名家作品,歸納剪紙步驟和要點,以減少學生學習剪紙的難度并使其保持實踐積極性。

(二)臨摹繪畫作品,鍛煉藝術創造能力

雖然小學低年級美術課程的相關學科知識難度不大,但是教師只憑借語言描述、作品欣賞是難以促進學生繪畫水平的進步的[9]。臨摹和模仿雖是傳統美術教學常用的手段,但是也有美中不足之處——束縛學生的創造力。這個缺陷可以在課堂游戲教學中得到解決。臨摹側重于基礎技巧、點線面組合與色彩的運用,美術游戲教學側重于發現和創造藝術與美,這些技能是創作優秀的藝術作品不可或缺的條件。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兩種活動結合,激發學生的藝術想象力。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名畫與附帶的素材,例如張大千的《壽桃》,讓學生臨摹自己擅長或覺得容易模仿的部分,然后再與另一名同學交換畫作,替對方繼續創作,最后將二人的風格組合在一起。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基本的繪畫能力,而且充分發揮了學生對藝術作品進行二次創作的想象力,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創新思維培養都具有積極作用。

(三)課前導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紀尚小,容易受他人的影響,難以在課堂開始前的幾分鐘或十幾分鐘內集中注意力。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導入環節的互動激發低年級小學生的興趣,使課程順利開展。另外,部分教師在授課時,不知道如何安排游戲時間,其實課前導入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教師利用游戲作為課堂導入,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集中注意力[10]。

游戲和藝術能讓人們得到精神和審美上的滿足。教師將游戲應用于現代教育中,能夠在寓教于樂中挖掘學生的潛力。

[參考文獻]

[1]華菡文.寓教于樂:探索游戲中的小學美術教育[J].智力,2021(24):38-39.

[2]周唯一.美術教學游戲:為小學低年級美術教育架設一座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4):134-135.

[3]宗穎.美術教學游戲:為小學低年級美術教育架設一座橋[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十四).[出版者不詳],2021:858-862.

[4]鐘偉華.論美術教育對小學低年級段學生的影響[J].新課程,2020(43):96.

[5]張寧.讓游戲成為小學低年級美術教育的橋梁[J].智力,2020(23):11-12.

[6]申昕.小學低年級美術教育中游戲的巧妙整合分析[J].中國文藝家,2019(4):228.

[7]金晶.讓美術教學游戲為小學低年級美術教育架設一座橋[J].科普童話,2017(25):65,67.

[8]劉園園.美術教學游戲:為小學低年級美術教育架設一座橋[J].美術教育研究,2016(18):147.

[9]惠娜.美術教學游戲:為小學低年級美術教育架設一座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2):55.

[10]吳超華.在不一樣的“玩”中積淀美術核心素養:以《手形的聯想》一課教學為例[J]. 中國美術教育,2018(3):75-77.

猜你喜歡
教學游戲寓教于樂小學美術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語文課堂
“寓教于樂”理念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有效應用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論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巧用教學游戲,打造小學數學趣味課堂
小班幼兒趣味數學教學初探
巧用教學游戲,打造小學數學趣味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