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對話力”的實踐與探索

2022-05-30 05:59蔣玉平
求知導刊 2022年15期
關鍵詞:探索兒童數學

摘 要: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都比較強,兒童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面臨一定的困難。因此,培養兒童的數學核心素養,需要教師應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兒童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對話力”,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文章從小學數學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內涵、特征入手,分析“對話力”對兒童成長的價值和對話式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的作用,探討對話式教學提升小學生“對話力”的路徑。

關鍵詞:兒童;數學;對話力;探索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和潤課堂視角下提升兒童數學學習‘對話力的實踐與研究”(FJJkXB20-485)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蔣玉平(1978—),女,福建省寧德市華僑小學。

一般而言,小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生涯的啟蒙期,影響著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并且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此外,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偏小,讓其集中注意力比較困難,而且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對話力”。這需要教師在課堂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進行密切的溝通,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課堂互動也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心,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使用對話式教學,能突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加符合新課標的相關要求,有效培養學生的“對話力”。

一、小學數學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內涵

數學是小學課程中的基礎學科,數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素養。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何種教學方法,怎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以及如何挖掘學生主觀能動性就非常重要。在傳統教學當中,小學數學課堂往往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然而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需求,也無法有效實現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尤其是學生的“對話力”的目標。目前,我國小學階段的數學課堂中,學生的班級座位排布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如馬蹄式、環式等,這些多樣化的座位排布方式給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此外,教師可以立足于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等,選擇合適的教學工具,如板書、多媒體等,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對話式教學需要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從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傾聽能力、配合能力、邏輯能力、自學能力等,這樣不僅能發揮出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對話力”。綜上,對話式教學不僅能加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對培養學生的“對話力”也有重要意義[1]。

二、小學數學課堂對話式教學的特征

(一)層次性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在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同時,也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成長。在小學數學課堂采用對話式教學模式,教師能夠在與學生對話溝通過程中,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需求、學習方法、個人喜好等,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課、授課。在此基礎上,教師就能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情,拋出多層次的教學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并且表達自我,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

(二)和諧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往往具有表現欲旺盛、好奇心強且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對話式教學模式能夠充分滿足學生的表現欲,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的平臺。就數學學科而言,抽象、邏輯性強是其基本特點,而小學生普遍對數學學科具有畏懼感,但如果數學課堂能滿足學生的愛好和需求,那么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就會消退,甚至會覺得數學很有趣。對話式教學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改變了傳統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的對立性,能夠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穩定。在開展對話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養成時間意識,也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學生經過自學,會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讓學生的課堂表達有中心、有目的、有思想,從而提升學生的“對話力”[2]。

三、“對話力”對兒童的價值

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傳統課堂能培養學生的傾聽力和表達力,那么培養學生“對話力”是否會造成教學重復,是否會耗費過多的教學時間,會不會對教學任務進度和質量產生影響呢?從細節來看,“對話力”并不是傾聽力和表達力的簡單相加,學生能表達、傾聽,并不意味著學生就能夠圍繞著一個核心問題進行高質量的對話,所以教師有必要在日常教學中采用對話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對話力”。培養學生的“對話力”雖然會在前期花費一定的時間,但學生一旦具備一定的對話力,他們未來的課堂學習效率將會有質的飛躍。

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兒童需要被尊重、被需要。分享是人類的本性,而對話式教學能讓兒童盡情地討論、分享,進而充分表達自我,與身邊的人共同進步,從而在學習中感受到獲得感、成就感等。在傳統教學中,小學生經常出現“能聽懂但做不對”的現象,這是因為傳統教學方式是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各種信息,其在教學活動中不具備主體性,僅僅是“信號接收器”,在學習中是游離于課堂之外的。而對話式教學模式能夠突顯師生之間的人格平等,促成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育的意義在于促進人們健康、全面地成長,對話式教學能夠避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思想誤區、偏見等,還能讓學生形成反思能力,也能夠為師生創造民主、和諧、尊重、寬容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3]。

四、對話式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的作用

(一)豐富教學方式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采用對話式教學,不僅能優化教學效果,也能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對話式教學中利用各種教學工具有效調動學生的教學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展開問題情景;利用各種道具,讓學生感受不同圖形的特點;讓學生通過折紙深入了解各種圖形的組合方式等等。教師還可以重新排布座位,引入小組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開展小組討論前,要讓學生先自學,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觀點等進入小組討論,在討論中進行思維碰撞,調動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利用對話式教學,在鍛煉學生對話能力的同時,還能夠豐富課堂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質量[4]。

(二)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熱情

小學階段中,很多學生不會歸納所學的知識,造成知識零散地堆積在其腦中,不成體系,他們既不能準確、快速地調取相應知識,也容易混淆、遺忘所學知識,導致學習困難,教師也感覺自己的教學事倍功半,師生雙方都失去熱情。采用對話式教學則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對話,學生可以不斷地了解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同時,教師在對話當中也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遇到的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給出問題解決策略。對話式教學不僅給師生提供了平等溝通的平臺,也塑造了積極向上且能夠讓人自由表達的課堂氛圍,充分激發出教師和學生的熱情,在鍛煉學生“對話力”的同時也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等[5]。

(三)豐富課堂內容

傳統的教學方式較為枯燥單一,學生在其中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教育需求。隨著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教師和學生的課堂交流逐漸增多,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也從主導者轉變為引導者,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但這種變化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在日常教學中,要求教師能夠合理應用問題串,提出的課堂教學問題要有梯度、有層次,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討論、對話當中,并且學到知識。教師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要明確學生層次,了解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把握好教學問題的難易程度,避免因為問題難度設置失衡,學生形成眼高手低的不良習慣。問題難度要讓學生有“踮起腳尖”的感覺,這樣才能發揮問題應有的效果。對話式教學的應用,能讓課堂內容更加豐富,信息量更大,提升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和效果,有效培養學生的“對話力”[6]。

五、對話式教學提升小學生“對話力”路徑

(一)課前鼓勵學生自學,提煉對話核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人們關注的重點不再僅是學生的分數,還有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潛力、個體差異。因此,教師要走近學生,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自學、預習,帶著問題開展課堂學習。例如,對于小學數學教材中《百分數的認識》這一單元,教師在正式講解之前,需要讓學生自學或者預習教材內容,鼓勵學生自我總結,看看哪部分內容能夠利用以前學的知識自行了解,哪部分內容沒看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自我總結,針對學生存在的疑問進行詳略得當的教學,并布置相應的習題引導學生消化知識,將知識點分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學生而言,通過預習或者自學教材內容,他們能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學習薄弱點,帶著自己的觀念與問題參與課堂討論與發言,從而鍛煉對話,提升“對話力”[7]。

(二)課中拓展問題,鍛煉學生“對話力”

目前,我國小學階段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而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往往需要學生通過課后作業進行練習和鞏固。在對話式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使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重點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演繹發散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布置“找規律”練習,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探究問題的規律,進而聯系生活中的問題,鍛煉思維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然會和同學、教師產生對話,進而在對話中思考,鍛煉“對話力”。

(三)引導學生積極反思,挖掘學生“對話力”

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已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還包括讓學生反思課堂所學,利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具體問題,等等。人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都存在數學知識,所以教師在講授完新知識后,要積極引導學生立足于已學知識進行反思,查找自己的知識漏洞。教師要通過對話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或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反思、對話的過程中充分掌握知識,有效挖掘學生的“對話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8]。例如,教師可以提出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小明去買衣服,店里有5種上衣和6種褲子,那么小明買一套衣服有幾種選擇?這些問題涉及學生生活,學生并不陌生,而且這些問題也具有比較強的趣味性,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會和身邊的同學一同討論、交流,實現對知識的反思,挖掘自己的“對話力”。

結語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對話力”,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數學成績和教學效率,還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目標從追求學生得出正確答案逐漸轉為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而對話式教學通過交流溝通,構建師生、生生之間的思維平臺,讓學生在這一平臺中鍛煉“對話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等能力。

[參考文獻]

杜衛新.對話式教學,打造數學生態課堂[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8):86-87.

林永希,靖俊蘭.對話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20,40(6):117-120.

孫彥瑾.小學數學教學中對話教學的價值及實踐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284.

禹寶玉.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資訊,2020,18(13):184,186.

李斌.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才智,2020(9):160.

伊娜.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探究[J].才智,2019(21):11.

馬嵐嵐.對話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華夏教師,2019(3):52.

張香.生態課堂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4(9):206-207.

猜你喜歡
探索兒童數學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錯在哪里
“六·一”——我們過年啦!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