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自治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消防安全情況調研分析

2022-05-30 10:48馬柏燃
消防界 2022年13期
關鍵詞:調研分析消防安全

馬柏燃

摘要:易地扶貧搬遷是指將生活在缺乏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搬遷安置到其他地區,并通過改善安置區的生產生活條件,調整經濟結構和拓展增收渠道,幫助搬遷人口逐步脫貧致富。做好安置點火災防控工作,防止廣大脫貧群眾因火災致貧返貧工作尤為重要。按照應急管理部黨委決策部署和消防救援局要求,筆者牽頭對內蒙古自治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消防安全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工作對策建議。

關鍵詞:消防安全;易地搬遷;安置點;調研分析

一、基本情況

通過各地反饋數據并與自治區發改委提供臺賬進行核對,全區共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1135個,共安置貧困戶5.84萬戶,安置人口總數13.72萬人。全區安置點主要分布在除烏海市以外的11個盟市。按人口規模來看,烏蘭察布市、赤峰市兩個盟市安置點數量和安置人數較多,分別占總數的44.41%和17.10%,安置人數分別占總數的39.3%和26.78%;全區37.12%的貧困戶在城鎮,62.88%的貧困戶在農村牧區;安置人數在3000人以上的安置點(區)有2個,均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安置人數在1000人以上的有8個均在烏蘭察布市。

(一)建筑類別

全區共有設置在高層住宅建筑內的安置點7處,共有11層小高層建筑14棟,總建筑面積13.67萬m2;共有設置在多層建筑內的安置點71處,共有2至7層建筑173棟,總建筑面積216.44萬m2;總計安置4.43萬人,占總安置人數的45.87%。其他設置在農村牧區的安置點比較有安置特色的為烏蘭浩特市有9個安置點為設施農業產業園區,科右前旗有28處為幸福院和39處連體房,赤峰市林西縣統部鎮有20處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安置點;其他在農村的安置點過于分散未做詳細統計。

(二)建筑消防安全條件

全區共有187棟多層及小高層建筑,未辦理過消防備案手續的有61棟,占總數的32.62%;從物業管理情況來看,15處安置點未入駐物業服務企業,2處由政府托管,占總數的21.79%,1處安置點消防設施未移交物業公司管理;55處安置點未設置電動自行車充電樁,23處安置點設置了1313個充電樁,數量嚴重不足;50處安置點未設置微型消防站,占總數的64.10%。

(三)存在火災隱患情況

通過檢查共發現火災隱患135條,主要為住宅小區未規劃消防車通道、未設置室外消火栓、小區內車輛停放占用消防車通道、電動自行車在樓道內停放充電或采用飛線充電、小區樓道及陽臺堆放雜物的現象較多,有的小高層建筑內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未保持完好有效,有的消防設施因未進行消防驗收備案未移交物業公司進行管理,物業公司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較低,安置人員火災防范意識差。

二、存在消防安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消防設施不完善

由于易地搬遷安置點建設任務重,時間緊迫,少部分在城鎮的安置點建設項目是邊規劃邊設計、邊施工。消防站點布局、消防車道、消火栓建設等公共消防基礎設施方面未及時納入規劃建設項目,或者有的雖然納入了規劃內容,但與安置點建設項目不同步,導致易地搬遷安置點的公共消防基礎設施不完善,部分安置點未同步設置電動自行車充電樁。

(二)消防監管不到位

易地搬遷安置點多數在農村牧區或者其他蘇木鄉鎮。在日常的管理中,沒有專職人員負責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大多是由易地搬遷安置點社區工作人員兼顧,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較低,而且由于扶貧工作任務繁重,工作重心多為黨建、公共服務、就業培訓、社會保障等方面,日常消防安全管理易出現空白區。

(三)災害處置難度大

易地搬遷安置點多數在蘇木鄉鎮或農村牧區,離旗縣級消防救援站較遠。從15分鐘消防最佳救援時間來看,大部分安置點均不在現有消防站保護半徑之內。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就會出現“遠水不能救近火”的現象,安置點又沒有微型消防站,沒有人員和器材處置初起火災,易造成小火亡人和財產損失。

(四)居民消防意識淡薄

易地搬遷安置點搬遷入住的群體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之青壯年外出打工,居民多為孤寡老人、殘疾人和留守兒童。這類人群的消防安全意識淡薄,自救能力較差。搬遷入住后,農牧民的傳統生活方式難以很快更改,傳統生活方式與現狀居住方式不相適應,會出現在樓道停放電動車,堆放破舊家具、紙箱、農具等情況,甚至有的擅自挪用和破壞消防設施。

三、下一步工作對策及建議

(一)明確消防安全責任

首先,要落實屬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消防工作責任,重點明確蘇木、鄉鎮兩級政府,嘎查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和綜治、公安、住建、應急等部門的消防安全責任,加強監督管理、隱患治理和源頭把關,有效防范化解突出火災風險;其次,要壓實安置點日常管理責任,對有物業的安置點,要明確物業管理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對沒有物業的安置點,要明確屬地蘇木、鄉鎮,街道辦事處,嘎查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消防安全責任,或由其委托或聘請專門單位負責安置點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二)實施分類精準治理

首先,對于存在先天性隱患的安置點,對消防安全先天條件嚴重不符合要求的既有安置點建筑,當地政府要提請劃撥專項經費,盡快完善改造;其次,對于動態火災隱患的治理,各級政府要落實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責任,規范防火檢查巡查,及時消除動態火災隱患;轄區安監辦、公安派出所、網格員、消防志愿者等基層網格力量落實群防群治,做好基層治理。

(三)加強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各級政府要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中發〔2021〕2號)為依據,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要求,大力推進農村公共消防實施、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管理組織建設,改善農村消防安全條件,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其次,要認真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文件,將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安置點消防規劃進行調整,納入當地“十四五”總體規劃和鄉村振興專項規劃,加強消防安全體系建設,做好消防安全隱患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應急處置。

(四)加強滅火救援力量建設

首先,要建強蘇木、鄉鎮政府專職隊,發揮滅火救援隊和滅火戰斗員、防火巡查員、消防宣傳員“一隊三員”作用,加強人員配置、培訓演練,落實保障措施,切實發揮“防滅一體”基層消防工作組織的作用;其次,不符合組建專職隊的,要在嘎查村及安置點設置微型消防站或志愿消防隊,集中配發必要器材裝備,指導做好日常訓練和針對性滅火救援演練,滿足自防自救基本需要,及時撲救農村牧區、居民小區初起火災。

(五)針對性開展宣傳教育培訓

各地廣播電視、新媒體要結合安置點人群特點,開展常識性、警示性、經常性宣傳。首先,要強化警示宣傳,針對近期“小火亡人”案例,制作警示教育片,利用主流媒體、新媒體和居民小區樓宇視頻,農村牧區廣播站,廣泛刊播宣傳,以案說法、以案明責、以案警示,引導大學生消防志愿者深入安置點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文明實踐活動,提高安置點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和逃生自救能力;其次,要加強教育培訓,各地要加大對安置區域內蘇木鄉鎮街道政府人員、嘎查(村)兩委、企業負責人、個體經營者的消防安全培訓力度,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等方式,重點講解火災風險、安全責任、隱患排查及應急措施等,提升組織開展消防安全工作的能力。

猜你喜歡
調研分析消防安全
關于女大學生就業性別歧視調研分析
論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構筑火災“防控網”
淺析高職院校消防安全保衛工作重要性的思考
“一戶一表”改造給老舊住宅小區消防安全管理帶來的影響及其對策
江西省贛州衛生學校2012—2014屆藥學畢業生就業狀況調研分析
2014賽季與2015賽季廣州富力隊中超聯賽調研分析
大數據時代下“被直播”問題現狀調研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