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擴張通道微創系統下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效果

2022-05-30 10:48孫緒寶孫振亞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2年11期
關鍵詞:融合術椎間節段

孫緒寶 孫振亞

【關鍵詞】擴張通道微創系統下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

【中圖分類號】R681.5+7.R6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11-0007-04

腰椎管狹窄癥是指由于先天發育或者是后天事件而導致的腰椎管、椎孔間狹窄并引發相關臨床癥狀的情況,患者因神經根受壓導致血運功能異常,引發諸如肢體疼痛及各種對應的神經功能癥狀?;颊咧詴霈F腰椎管狹窄癥的問題,不僅有先天發育的原因,后天因素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對腰椎管狹窄癥患者當前有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兩種,雖然部分患者傾向于選擇保守治療干預,但療程較長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同時對病情嚴重者用保守治療效果較差。在手術治療方式中,通常情況下在治療此類疾病的過程中會采用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的方式,但是從臨床的角度來看,效果十分有限。而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擴張通道微創系統下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開始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其具有減壓效果明顯、療效顯著、并發癥少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腰椎不穩、腰椎滑脫等疾病患者中?;诖?,本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從本院選取80例腰椎管狹窄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研究了擴張通道微創系統下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82例確診腰椎管狹窄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字表方式將患者均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41例中男性20例,女性21例,患者年齡25~70(47.6±2.9)歲;病程2~9(4.11±0.62)年;發病節段為20例在L4~5間隙,13例在L5、S1間隙,8例在L4~S1雙階段。觀察組41例男性、女性患者分別有22例、19例,患者年齡24~68(47.4±3.1)歲;病程1~10(4.17±0.59)年;發病節段為23例在L4~5間隙,12例在L5、S1間隙,6例在L4~S1雙階段。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核磁共振成像診斷或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診斷為單側節段腰椎管狹窄癥者;經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耐受手術者;無臨床資料缺失情況;均取得知情同意者。

排除標準:既往有腰部外傷及手術史者;伴有嚴重腰椎畸形者;多神經根受累者;伴有雙側神經癥狀者;伴有嚴重心、肺、腎、肝等功能不全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合并蛛網膜炎或者感染性疾病;伴有糖尿病者;合并中央管或者側隱窩狹窄者;伴有腰椎不穩、滑脫或病理性疾病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中心點選擇在責任椎體椎間盤位置,在患者的皮膚位置設置切口,切口長度為8~12cm,切口方向為縱向,在此基礎上,將患者發生病變的椎板、棘突、椎間關節暴露出來,范圍需要包含需要進行融合節段的橫突。

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先將椎弓根螺釘置入患者健康一側的椎體椎弓根投影外側位置,整個過程需要在C形臂機透視下進行,與此同時,將其與縱行鈦棒連接到一起。按照順序將患者的皮膚位置、皮下位置、腰背的筋膜位置切開,切口設置為3cm左右,切口方向為縱向,將可擴張通道系統固定在患者最長肌以及多裂肌的間隙位置,置入可擴張通道(Quadtant通道)系統并確認固定妥當。借助冷光源,將上下關節突的關節暴露出來后固定椎弓根螺釘。在此基礎上,使用咬骨鉗以及骨骼,將患者病變節段的關節突出位置去除,如有必要可將部分椎板、對側增生黃韌帶切除,進行側隱窩減壓處理,達到為椎管、神經根減壓的目的。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予以比較分析;其次,分析兩組患者后期的康復情況;兩組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變化比較,采用視覺疼痛模擬法(VAS),0~10分,分數越高說明情況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5.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實施t檢驗。當P<0.05則說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手術臨床情況對比

觀察組手術情況各項指標較對照組均顯著較短或較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的康復質量整體優于對照組患者,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2.68%、78.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術后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比

較觀察組手術完成1、3個月后較對照組患者疼痛評分顯著較低(P<0.05),見表3。

3討論

腰椎管狹窄癥多發于老年群體,其發生率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而對應增加,其發病原因有很多,不僅存在患者自身遺傳因素的原因,同時也包含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的原因,而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此類疾病的發病逐漸呈現出了年輕化的趨勢,患者常有腰腿疼痛、間歇性跛行等臨床癥狀,不僅不利于患者身體健康,同時對其活動范圍、生活自理等方面都造成了嚴重影響[2]。在患者病情相對較輕的情況下,通常情況下會對患者采用保守治療的方式,但考慮到保守治療療程較長,老年患者身體機能衰退且合并多種慢性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可能會引發其他嚴重后果,因此對保守治療采取時間應該有明確限制,而在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則會選擇手術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針對腰椎管狹窄癥的主要治療方式,而以往,在通過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會給患者的機體帶來較大的損傷,考慮到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對手術侵襲的應激耐受程度明顯衰退,因此有部分患者因為難以承受侵襲性操作而在術后出現各種相關并發癥,進而影響患者的后期康復。

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進步,新型微創手術器械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蓴U張通道下TLIF手術屬于微創手術之一,其優點可分為多種,包括安全性高、創傷小以及患者恢復快等。在應用微創可擴張通道TLIF手術對患者實施疾病治療時,能夠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和需求調整手術通道大小,具備手術操作精確、手術視野清晰、操作空間大等多種優勢,且規避了軟組織過多暴露的問題,降低了腰背肌的損傷,從而降低腰背肌疼痛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情況各項指標較對照組均顯著較短或較少(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的康復質量整體優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手術完成1、3個月后較對照組患者疼痛評分顯著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在對腰椎管狹窄癥患者實施治療期間,應用擴張通道微創系統下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可發揮突出作用效果,手術時間快,術中出血量少,術后疼痛緩解程度好,在促進患者后期康復方面有著更加積極的現實意義。

Quadrant微創通道系統是基于椎間盤鏡系統基礎進行優化完善而來,能夠在通道條件下進行手術直視操作,將椎間盤完整切除,同時關于神經根松解、釘棒固定、椎管減壓、椎間融合等操作也避免了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過程的盲目性風險,置入通道的時候需要對多裂肌束進行鈍性分離處理,該處理措施的目的在于更準確的到達目標節段,通過Wlitse入路完成相關操作,可以防止手術期間椎旁肌產生明顯的剝離、撐開風險,降低椎旁肌受損的概率以及程度,盡量保留椎旁肌附著點并神經支配、棘突、肌腱韌帶等張力帶結構,同時在手術過程中配合冷光源輔助,能夠在小切口環境下得到更廣闊的手術視野以及操作空間,綜合各種情況分析可知擴張通道微創系統下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對于腰椎管狹窄癥患者無論是療效或者安全性都能更好的滿足臨床需求,特別是針對老年患者群體而言,縮短術后康復時間,降低術后不適感都對于康復質量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對收治腰椎管狹窄癥患者應用擴張通道微創系統下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相對于傳統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間融合術,手術操作并不復雜,且微創切口及可控制術中流血量等為其術后鎮痛、康復等奠定良好基礎,縮短術后康復時間,防止各種風險發生,但術者對患者應用該術式治療時應該嚴格掌握相關適應癥、禁忌癥,全面保障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猜你喜歡
融合術椎間節段
頂進節段法最終接頭底部滑行系統綜合研究
經斜側方入路椎體間融合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應用
脊柱椎間孔鏡治療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價值
椎管減壓并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腰椎滑脫癥的療效分析
經皮對側椎間孔入路全脊柱內鏡椎間盤切除治療游離型腰椎間盤突出癥
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和關節融合術治療Lisfranc損傷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單側和雙側內固定聯合髓核摘除椎間融合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比較
脊髓型頸椎病前路減壓融合術的預后因素分析
橋梁預制節段拼裝施工技術發展概述
預制節段拼裝橋墩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