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療中的效果觀察及護理

2022-05-30 09:12韋燕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2年11期
關鍵詞:護理要點

韋燕

【關鍵詞】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急性呼吸衰竭;護理要點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2)11-0079-04

急性的呼吸衰竭是臨床中較為常見和危急的重大疾病的合并癥,其起病急、病情進展快,且因為直接威脅患者的呼吸功能,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由于臨床上導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眾多,例如組成呼吸系統的氣管、氣道的阻塞以及病變、肺組織自身的病變、肺部的供血血管以及肺循環病變、胸廓結構上的病變以及控制呼吸的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等,因此在臨床上針對急性呼吸衰竭的經濟、便捷、有效、并發癥小且經濟性的治療方案成為研究的熱點。本文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從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因多種原因導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或者是在本院呼吸科內接受診治過程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88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析了對臨床上因多種原因導致的急性的呼吸衰竭的患者,實施基于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器實施的臨床治療和相關配套的護理措施的應用效果和價值。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根據納入排除標準從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之間因多種原因導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就診或者是在本院呼吸科內接受診治過程中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根據其罹患急性呼吸衰竭后的治療過程中有無應用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以及接受相應的系統化的護理措施分為未接受的對照組和接受的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的44名患者中男女性別比例為24:20,患者年齡(55.37±6.36)歲,患者的致病原因分別為:呼吸系統并發癥患者14例、心血管系統并發癥患者9例、外傷所致的疾病并發癥8例、神經系統并發癥患者4例,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9例;納入觀察組的44名患者中,男女性別比例為26:18,患者年為(54.57±7.16)歲,患者的致病原因分別為呼吸系統并發癥患者12例、心血管系統并發癥患者7例、外傷所致的疾病并發癥6例、神經系統并發癥患者8例,其他原因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11例,針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致病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性(P>0.05)。

納入標準:(1)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結合患者的基礎疾病、臨床表現、血氣分析以及血液化驗等指標由呼吸內科具有豐富經驗的醫生診斷為急性呼吸衰竭;(2)納入研究的患者均神智、精神、心理無重大疾病,并對本研究充分的知情理解,了解內容風險后,仍自愿參與該研究。

排除標準:(1)患者未罹患其他多個系統的重大疾病,且這些疾病對納入研究的指標產生影響;(2)隨訪過程中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針對納入研究的對照組的患者,實施如下的治療及護理措施:首先,是一般治療和護理,主要為予患者采取事和患者呼吸的半臥位和高臥位;其次,予患者積極的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主要通過心電血氧監護儀以及護理人員對患者呼吸、脈率以及有無面部潮紅、喘憋等體征,病及時對癥處置;此外,最關鍵的是,為了改善患者的缺氧的癥狀,予患者實施面罩吸氧,吸氧的流量主要為氧6~8L/min;最后,是保障患者的氣道的通暢,主要通過給予患者規律的扣背、刺激環狀軟骨、按壓胸骨交界處等方法幫助咳嗽排痰等,必要的情況下予患者實施基于口鼻通道的物理吸痰等。

針對納入研究的觀察組的患者實施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的治療,具體的操作流程如。(1)在實施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之前、過程中以及之后,要充分的保障無菌操作,避免造成呼吸系統的感染。(2)正確的操作治療儀,并對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實施監控,確保治療儀內的滅菌濕化液的充足,避免造成儀器干燒導致的患者氣道燒傷。(3)指標設置,嚴格的按照醫生的囑托進行氧流量的設置,并針對患者治療后的生命體征的改變情況予醫生及時回報,并做參數的及時調整,尤其重視吸氧的溫度的調整,多設置為37℃,避免造成呼吸道的刺激。(4)重視對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的導管的通常,避免因患者活動等造成的導管的彎折和扭曲。(5)重視對接受治療過程中的患者的相關事宜的宣教和注意事項的提醒,并對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焦慮、陰郁、無望感等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干預。(6)重視整個過程中患者及家屬對接受治療的反饋,并根據反饋進行及時的調整,避免造成醫患矛盾的同時,提高患者及家屬的就診滿意度。

1.3研究指標

本研究的研究指標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的直接臨床作用,主要的指標獲得通過對患者接受治療及護理后的血氣分析以及生命體征查體獲得;另外一方面是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應用對患者臨床治療措施的間接影響,主要通過納入研究的兩組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的過程中因疾病的治療需求每組中進行氣管切開的患者所占的比例。觀察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的情況,其中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呼吸困難緩解時間、臨床氣促消失時間、臨床住院時間、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技術資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X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認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在氣管插管率上的差異性分析

針對納入研究的患者的回顧性資料的整理分析,最終得到在納入研究的對照組的患者中,因為治療需要而進行氣管插管的患者的百分比為21.21% (7/44),而納入研究的觀察組的患者中,因為治療需要進行氣管插管的患者的百分比為12.12%(3/44),兩組患者在氣管插管發生率上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6.354,P<0.001)。

2.2兩組患者在就診期間生命指征上的差異性分析

干預前,兩組在心率、呼吸頻率、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氧飽合度(SPO2)等指標比較上無差異性(P>0.05),干預后,觀察組在心率、呼吸頻率、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SP02等指標比較上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3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在臨床癥狀呼吸困難緩解時間、臨床氣促消失時間、臨床住院時間、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等指標比較上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以及對多系統的多種疾病的認識逐漸加深,對臨床上急性呼吸衰竭的認知也更加的深刻,基于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外傷等導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多致病機制性,針對急性呼吸衰竭的安全、高效、經濟、低并發癥的治療措施的采取至關重要,然而在傳統的治療中,除了我們熟知的基于保障氣道通暢、緩解缺氧癥狀的體位、促進排痰、吸氧等治療之外,低呼氣末正壓通氣以及氣管切開在治療急性呼吸衰竭上均呈現出較為理想的預后,但低呼氣末正壓通氣因為設備的高風險性和特殊性,因此需要在監護室等特殊場所使用,在普通病房的日常應用無法得到保障和實踐。而氣管切開為有創的呼吸功能改善的治療,且因有創性在臨床的應用中容易并發感染、氣道損傷、依賴性強、脫機困難等并發癥,對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以及后續的功能恢復造成較大的威脅,也帶來較大的經濟負擔,因而新的有效的治療方式成為研究的主要熱點,近些年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在臨床中逐漸應用到了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中,并成為一種重要的治療方式。

在本研究中,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方法收集研究對象的相關信息,并設立對照組,最終發現,納入研究的對照組的患者中,因為治療需要而進行氣管插管的患者的百分比為21.21%(7/44),而納入研究的觀察組的患者中,因為治療需要進行氣管插管的患者的百分比為12.12%(3/44),兩組患者在氣管插管發生率上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在心率、呼吸頻率、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SPO2等指標比較上無差異性(P>0.05),干預后,觀察組在心率、呼吸頻率、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SPO2等指標比較上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在臨床癥狀呼吸困難緩解時間、臨床氣促消失時間、臨床住院時間、臨床癥狀緩解時間等指標比較上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罹患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實施聯合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的治療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接受氣管切開治療的風險,并能有效的緩解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導致的臨床癥狀以及優化緩解相關肺功能指標,這與周穎、梁翠柳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考慮這是因為高流量呼吸濕化治療儀的使用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高濃度的氧氣的同時,提供患者氣道所需要的正壓,保證氣道通暢的同時,通過溫度和濕度的調控實現氣道粘毛功能的改善,最終得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鑒于急性呼吸衰竭的高發生率以及高危害性以及致死性,針對其安全、經濟、便捷、危害小的治療方式更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針對臨床上接診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規的傳統治療措施的基礎之上聯合應用高流量的呼吸濕化治療儀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接受氣管切開的風險,并提高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的優化緩解,值得在臨床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的診療中根據病情的實際情況進行應用和推廣。

猜你喜歡
護理要點
硬膜外鎮痛泵在膽囊手術中的應用與護理要點分析
妊娠期糖尿病的產后護理要點的初步研究
原發性高血壓臨床護理要點研究及分析
齊拉西酮不良反應的臨床觀察與護理要點分析
踝關節骨折術后疼痛的護理要點分析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要點研究
微量注射泵在神經外科中的應用
宮外孕并失血性休克的臨床治療方案及護理要點分析
肝癌肝切除術后并發胸腔積液的臨床護理要點分析
經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心房顫動的圍術期護理要點及并發癥的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