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高校學科競賽的專業融合型設計工作坊實踐研究

2022-05-30 18:45周楊
藝術科技 2022年10期
關鍵詞:學科競賽實踐教學

摘要:如今,我國高校的工作坊模式為實踐教學和創作研究的深入開展以及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也為實現學科競賽育人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從而備受關注和推廣。同時,學科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專業目標與工作坊制度的完善息息相關,體現了高校教與學在時空上的一種高度契合,包括合作型、自創型、研究型和綜合型的工作坊教學模式,反映了“以人為本”的個性化教育教學管理思路,展現了技能教育與思想教育的融合以及自我學習與團隊管理的融合。文章從工作坊團隊學生視角出發,以團隊所參與的NCDA大賽為例,探討高校專業融合型設計工作坊模式下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途徑以及參與學科競賽的經驗積累等具體問題。

關鍵詞:學生團隊;實踐教學;學科競賽;專業融合;設計工作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0-0-03

如今,現代城市迅猛發展,平面設計、短視頻制作、創意策劃等行業滲透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對高素質復合型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了應對這樣的需求,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設計工作坊模式在目前國內高校得到大力推廣,為解決問題提供了平臺和手段,而參與學科競賽項目也成為鍛煉和檢驗人才的重要途徑,所以工作坊模式和學科競賽相輔相成,成為高校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兩個重要抓手。

1 基本情況介紹

1.1 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榜項目

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是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成果的排行榜,是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專家工作組發布,為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信息,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當下,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都把參與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項目作為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以NCDA大賽為例,2022年就有1600多所高校師生參與,涉及面廣泛,影響力巨大。

1.2 NCDA大賽

NCDA大賽(全稱為“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是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內的競賽項目,也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創新培養的重要競賽項目,始于2012年,每年舉辦一屆,具有規格高、知名度高、專業性強、參與面廣等特點,如今已成為藝術設計專業領域的品牌賽事。大賽秉承“設計為人民服務,培養未來設計師”的理念,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為設計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持。同時,賽事注重公益精神的傳播和社會實踐的開展,得到“學習強國”平臺、中國文明網、中國教育新聞網等媒體的宣傳報道及聯合國機構的稱贊。

1.3 工作坊發展歷程與WY798平面設計團隊

工作坊教學模式起源于包豪斯學院的作坊制,是現代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從1919年開始至今,不斷完善發展,特別是21世紀以來,工作坊教學模式在我國高校蔚然成風,為師生的專業交流提供了合適的平臺,有效融合了社會實踐和課程教學,并營造出獨立而寬松的專業教學氛圍。

筆者被選拔加入所在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WY798平面設計創作室”,兩學期以來,從課程學習到團隊實踐,在多位專業教師的聯合指導下,參加以NCDA大賽為主的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榜賽事項目。團隊所在創作室占地約80平方米,設置35個工位,并配備了圖形工作站、繪圖平板、投影機、畫架、專業圖書資料、無線網絡、打印機、攝影工作臺等相關技術設備,滿足日常創作物質需求,營造了良好的創意環境和氛圍[1]。

主講教師從電腦平面設計、設計創意實踐等課程實踐中選拔來自數字媒體藝術、廣播電視新聞、教育技術等不同專業的綜合素質優異的學生,基于學科競賽參賽目標,指導團隊開展平面設計創作活動,并常年取得優異的成績。

2 工作坊團隊實踐過程探索

基于課程、項目和賽事,學生成員在專業教師的引領下,在工作坊團隊實踐的特殊模式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設計創作活動,深刻感受團隊化合作實踐的優勢以及工作坊教學的個性化和獨立性。工作室團隊具有優秀的傳統,紀律嚴明,師生配合默契,賽事目標明確,各項措施安排科學合理,在良好的創作氛圍中師生都獲得了成長。

2.1 賽事校級學科競賽項目管理制的建立

筆者所在高校教務主管部門對相關專業所對應的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榜賽事進行分類化項目制管理,即由專業教師組建針對某項賽事的項目組,以學年為周期,負責該項賽事的校內宣傳、參賽報名、專業創作指導、項目總結考核等工作。筆者所在團隊的指導教師為校級項目組主要成員,本團隊即為NCDA大賽的專項小組,重點投入該賽事,形成校內專人專項負責的良好參賽紀律。校主管部門所頒布的項目配套政策引導和支持師生認真對照NCDA大賽參賽要求,開展有計劃、有步驟的創作活動。

一年多來,學科競賽項目制穩定推行,對工作坊師生創作起到了極大的支撐作用。從建立項目組到賽事立項,從賽事宣傳到創作指導,從校賽評審選拔到賽事成績整理,各個環節的工作開展得井然有序,逐步形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實踐促進團隊成員培養的良性循環態勢。

2.2 專業融合型梯隊成員的培養

團隊成員主要來自學院數字媒體藝術、教育技術以及廣播電視新聞三個不同專業,真正實現了文、理、藝不同專業的融合,大家經常就NCDA大賽中某個創意主題進行開放式討論和思維碰撞,往往都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創意和靈感,之后再進入任務分配環節,結合各自所掌握的專業技能,對創意的最終呈現給予全方位的技術支撐,以確保作品的高度原創。

同時,學生團隊的構成涵蓋本科生、研究生、外國留學生等不同層次,這樣有利于隊伍的成長和發展,形成跨學科梯隊化培養模式,近似于傳統“傳幫帶”研習方式,前輩、學長、學姐親自傳授理論知識、技術技能、經驗經歷,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這也是團隊保持創意活力并不斷取得專業進步的重要原因[2]。

2.3 多樣化創作和指導模式的探索

隨著現代教育手段的不斷發展,實踐教學方式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在筆者團隊中呈現出多種創作和指導模式的有機融合。有傳統的課堂式教師主講模式,有集體會議商討模式,有學生成員微型小組自由討論模式,有師生一對一現場討論講解模式,也有師生利用聊天軟件“屏幕分享+語音講解”功能的線上研討模式,還有教師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線上自由指導模式等,這種多元化的創作和指導模式可以應對不同人員、不同主題以及不同創作環境的要求[3],真正實現“以人為本”“效率優先”的教學原則。實踐結果證明,這種自由選擇模式能夠確保創作過程的順利推進和最終作品的完美呈現。

2.4 專業表現技法的拓展

為應對賽事要求,提升數字媒體藝術類作品的原創質量,本團隊在指導教師帶領下進行技法的深入探索。依據賽事命題的創意需要,熟練掌握軟件操作技能,學習手繪涂鴉、創意攝影、手工制作,積極探索特殊材料和觀念的表達,比如利用人體作為基礎造型元素,進行地面立體字設計。團隊系列海報作品《綠色夢想》通過手臂構建字體,體現以行動踐行環保理念的創意構思。

同時,大量學習經典作品,研究國內外最前沿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綜合表現技法,為大賽創意主題服務。此外,團隊還赴省內外知名高校設計工作坊和4A公司參觀訪問,與大廠項目老師交流和分享學習工作經驗,并建立好友圈探索最新創意手法。一系列活動給予了每個學生成員開闊專業視野、提升專業水平的機會,真正體現了工作坊團隊實踐小規?;?、自主化探索的優勢。

2.5 NCDA大賽公益命題創作與“課程思政”要求的結合

近年來,每屆NCDA大賽都有公益命題可供參賽選手選擇,賽事主題的社會性、公益性客觀上要求在前期背景考察、資料整理、主題立意等方面都要從全世界、全人類歷史發展的全局考慮,秉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價值觀,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精神追求等融入實踐創作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這恰恰與課程思政的要求不謀而合。

經過一系列公益命題的創作,堅定了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歷史觀,懂得設計為全人類優秀文化傳播服務的重要使命,也真正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學要求。

2.6 NCDA大賽非命題創作與課程專業要求的結合

大賽也包含非命題板塊,這切合了電腦平面設計等課程中涉及的商業文藝類型平面廣告、字體設計、VI視覺包裝等專業學習要求,課程主講教師也是團隊的指導教師,直接將賽事自主命題要求帶入課程和團隊創作中,將參賽目標與教學目標統一起來,學以致用、以賽促教,團隊成員在實踐創作中運用課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技能,把課程學習成果直接轉化為賽事創作成果,實現了實踐學習效能的最優化。

2.7 以賽事項目合作為基礎的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

NCDA大賽的賽制決定了參賽選手可以選擇獨立創作或者聯合組隊創作等多種參賽方式。獨立創作模式要求個人集中注意力,把握創作節奏和狀態,而更為廣泛的小組合作方式則對團隊成員之間的高效協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從前期創意頭腦風暴到主題創意落地,從任務布置分配到各個環節要素配合呼應,再到作品整合,需要每個組員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優勢,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完成整體工作。這對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一次完整的創作流程,對每個人都是一次成長和激勵。

3 總結與反思

在預定方案的指導下參與學科競賽,并在實踐過程中通過成果來檢驗教學改革理論研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真正遵循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用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驗證理論”的科學依據。

3.1 以專業獲獎成績檢驗目標方案

近兩年來,筆者所在“WY798平面設計工作室”累計在NCDA大賽中獲得全國總賽區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賽區一等獎4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3項,同時包括國省級優秀指導教師獎2項和筆者獲得的“陽光使者志愿者”稱號,其他還包括260多項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榜賽事的國省級獲獎榮譽。眾多的專業獲獎成績證明了工作坊團隊實踐教學模式下各項專業教學探索活動的意義,更驗證了其對高校培養高、精、尖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創新人才的實際價值。

3.2 堅持“以師生為本”的團隊實踐教學理念

以學科競賽項目制為基本政策導向,以設計工作坊空間為實踐陣地,以師生團隊實踐創作為基本模式,以梯隊化專業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學科競賽活動為基本抓手,融合不同專業成員的專業特長,尊重個性與能力差異,不斷完善工作坊制度,始終營造和諧團結的創作氛圍,使其成為高校實踐教學創新探索的試驗場,將情感表達與理性管理相結合,將績效獎勵與評獎評優相結合,將思想教育與實踐創新相結合,真正體現“以師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3.3 持續把握專業方向

為應對NCDA大賽等賽事的要求,團隊成員須緊密協作,強化專業核心力,保持專業定力。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時代,要全面整合信息渠道,廣泛搜集整理素材,做好長期專業積累工作,積極參與專業學術交流,挖掘各類型創作主題,把握專業技術革新,關注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賽事動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研究發展趨勢以及國內外高校工作坊團隊合作模式升級,爭取用最高效的方式去解決創作難題,堅持3~5年穩定階段,加強團隊專業實踐和總結,這樣才能打造出更高質量的專業團隊。

3.4 確立制度和物質保障

揚州大學確立的學科競賽項目制管理制度很好地尊重了師生的智力創造價值,充分認識到了實踐教學的規律性、科學性和人性化要求,將藝術創作與科學研究有機融合,將教師教學和學生實踐有機融合,將學生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有機融合。

而工作坊團隊實踐模式則是這個政策能很好地執行下去的有力保障,所以需要校級主管部門在財力、人力和物力以及制度方面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建議將學科競賽成績直接納入評獎評優的重要指標,如學生在NCDA大賽等學科競賽項目中獲得重大獎項可視作推免研究生或者國家獎學金評定的重要參考依據,這將極大地激發和保護師生創作的熱情和信心,從而進一步深入推動教學改革。

4 結語

所有師生都相信,重視工作坊團隊實踐模式的推廣和優化,尊重工作坊團隊在學科競賽中取得的專業成果的現實價值,經過高校各個層面長期的共同努力,一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王勇.高校平面設計工作坊模式下團隊創作指導探索:以大廣賽為例[J].大眾文藝,2017(20):208.

[2] 呂宗禮.工作坊教學模式在高校設計類專業中的應用:以青島農業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為例[J].今傳媒,2021(29):150-152.

[3] 楊洋.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工作坊”教學模式實踐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49-50.

作者簡介:周楊(2003—),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學。

猜你喜歡
學科競賽實踐教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創新創業課程群組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淺談獨立院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與實踐
“學研賽”并重的計算機類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研究型學習在傳熱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高職院校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