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此培養孩子們的量感

2022-05-31 04:46齊世花
三悅文摘·教育學刊 2022年10期
關鍵詞:量感體驗實踐

齊世花

關鍵詞:量感; 表象模型 ;實踐; 體驗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教授說過:“數起源于數,量起源于量?!薄傲扛小笔且环N對“量”的直覺、對“量”的敏感性,對“量”的直接反映。量感的構成要素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量的推斷,是不使用測量工具對某個量的大小進行推斷,第二部分為量的區分,是從諸多單位表示的量中選擇出與某個實際物體相吻合的量。

我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將量感培養融于數學實踐活動中,通過讓學生多感官參與、經歷量的產生,建構量的表象,探究量的計量,積累量感經驗,助力學生增強對量的敏感性和對量的直覺思維能力。

一、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協助構建長度單位的表象

《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廣大教師要把落實情感態度的目標作為己任,努力把情感態度目標有機地融合在數學教學過程之中。在設計時,應當經??紤]如下問題:

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如何組織學生探索,鼓勵學生創新?

如何使他們愿意學,喜歡學,對數學感興趣?”

教育情境的情感創設能拉近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距離,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

【片段1】對身高的感知。

在《量一量 比一比》教學導入環節,我設計了“我抱抱你就會知道你的身高大概是多少”的暖心環節:

師:“齊老師有一個小技能,只要和你抱一抱就會知道你的身高大約是多少?”

師:“誰愿意和老師抱一抱?”

生:(孩子們一部分躍躍欲試!一小部分有點靦腆。)

師:“心如,你愿意和老師擁抱嗎?”(心如性格內斂)

生:(心如面帶微笑和我抱了抱)

師:“我猜你的身高是140cm,對嗎?”

生:“嗯?!保ㄐ娜玳_心地點點頭?。?/p>

師:“俊哲,你愿意和老師擁抱嗎?”(俊哲上課注意力容易分散,且渴望與老師親近。)

生:(俊哲開心地和我抱了抱。)

師:“我猜你的身高超過了140cm,但是還沒有150cm,是嗎?”

生:“對,老師,您真厲害!”(俊哲對我豎起了大拇指?。?/p>

……

我沒有直接出示同學的身高,而是用“擁抱”的方式既讓學生了解了140cm、150cm的大概長度(高度)表象,又用這種獨特的方式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將抽象的知識情感化,減弱了孩子的畏難情緒,讓他們愿意跟著我進入知識海洋,攜手啟航、暢游!

二、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構建長度單位的表象模型

學生所感知的生活面較窄,但如果從他們身邊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選取相關學習素材,將生活知識數學化,就會容易激發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讓其全身心投入到數學課堂是那樣自然、親切!

【片段2】感知一搾、一庹、一步的長度。

師:“齊老師沒有用尺子量,為什么猜得這么準呢?”

一個思維轉折將孩子們引入下一個環節:找一找我們身邊現成的尺。

生:“老師,您是不是先量好了140cm、150cm到您胸前大概的位置,然后和同學們比一比,然后就知道這個同學大概的位置了?!?/p>

生:“您用自己的身高作為一把尺,和同學比了比……”

師:“同學們真聰明!其實在我們身上有許多特殊的尺子,誰來給大家找一找?”

生:“一搾、一庹、一步……”

師:“好嘞,那你能比畫一下它們分別有多長嗎?”

生:(逐個比畫、測量。)

師生小結:一拃約長15cm;一庹約長1m20cm;一步約長40cm。

找出自己身邊隨處可見、隨時可取的“尺”有助于孩子們解決更為復雜的問題,有了這些身上的“尺”的幫助,孩子們對抽象的長度單位有了具象的認識,降低了難度,給后面的抽象估算做了很好的鋪墊。

接下來我通過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感知,我說“一拃”,孩子們在腦海里呈現15cm的長度,以此類推,再利用“我來比畫 你來猜”等環節加深15cm、140cm、40cm等這些長度在腦海中表象模型的印象,讓學生多感官參與經歷量的產生,建構量的表象,探究量的計量,積累量感經驗。

【片段3】測量課桌長。

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用這些生活中的尺子去估測一些不太熟悉的物體長度呢?”

生:“想!”

師:“課桌長多少?”

學生用手去丈量。

生:“有6拃長?!?/p>

師:“剛剛我們知道了一拃約長15cm,那6拃長?”

生:“大約1米長?!?/p>

師:“哇,算得這么快,你有什么妙招嗎?”

生:“一拃是15cm,那2拃就是30cm,那6里面有3個2,就有3個30cm,所以大約90cm,而90cm很接近1米,所以我就算出來了?!?/p>

等他說完孩子們和我都不約而同地響起了掌聲!此刻我感知孩子們表象模型正一步一步形成。

因此,在發展低年級孩子的量感時,教師一定要聯系學生已有的經驗與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感知、實踐,鼓勵、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有效實踐的過程,積累活動經驗、展現思考過程、交流收獲體會、激發創造潛能。教師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不要急于求成。

三、估一估,比一比,提煉長度單位的精準模型

數學實踐活動必須觸動思維的內核,積累的是“操作思考”的經驗,而非身體感官的活動印記。讓學生經歷不同的體驗活動,通過觀察、辨析、比較、歸納等,從而收獲從感性向理性飛躍所積淀下來的“經驗”?!墩n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綜合與實踐”的實施是以問題為載體、以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學習活動。它有別于學習具體知識的探索活動,更有別于課堂上教師的直接講授。它是教師通過問題引領、學生全程參與、實踐過程相對完整的學習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應貫穿整個數學課程之中,而小組合作自主探索就是提煉長度單位模型的有效途徑。

在探究環節我設計了小組四人合作的形式利用身上的“尺”來測量出教室的長、走廊長、操場長等。放手讓孩子們親密接觸自己的研究對象,小組內合作、交流、爭論、共識。

【片段4】測量中的注意事項。

師:“同學們,在合作測量之前,你們有沒有要提醒大家的呢?”

生:“所測物體的一端與尺子的‘0’刻度線對齊?!?/p>

師:“嗯,是的?!?/p>

生:“老師,我的尺子前端模糊,那如果從刻度‘2’開始可以嗎?”

“可以”“不可以”孩子們頓時爭論不休。我靜觀他們的爭辯,內心一陣竊喜。我知道我營造的平等課堂已經散發出迷人的光芒。

師:“孩子們,對準刻度‘2’測量其實是可以的,但是讀數的時候要多一個步驟,要用大數減小數才能得出測量結果?!?/p>

(孩子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師:“還有其他叮囑的測量注意事項嗎?”

生:“皮尺或軟尺要拉直,不能斜著看?!?/p>

生:“測力物體時,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p>

師:“孩子們,你們考慮得很周全。相信接下來的合作環節一定會很順利。大家開始吧!”

孩子們通過對教室長與寬、走廊長、操場長等多種多樣體驗活動的參與,按照梯次進行,聯結緊密,張弛有度,有效拓展了自身對長度單位認識的深度與廣度,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親自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不用揚鞭自奮蹄”去學習,一定事半功倍!這才是真正的課堂!

“量感”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一點一滴的生活實踐、活動體驗中感悟而來的?!皩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數學智慧從動手開始?!敝挥袑⒘扛械呐囵B根植于數學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在豐富、有效且貼近生活的數學活動中,填補量感的知識儲備,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從而獲得對 “量”的獨特感受,增強學生“量感”體驗,發展學生定量刻畫的能力,讓學生經常靈活解決與量相關的實際問題,從而啟迪學生實踐創新意識,提升數學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黃慶松,梁杰瑜.基于小學數學實驗的學生“量感”培養實踐策略——以“長度單位”教學為例[J].西藏教育,2021(09):31-33.

[2]朱軍.具身學習,為量感的形成和發展助力——“認識千克”教學設計與思考[J].小學數學教師,2021(Z1):65-67.

猜你喜歡
量感體驗實踐
兼收并蓄
依托教材培養學生量感的新視角
體驗視角下文化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數學教學中“量感”的教學探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靜待“量感”生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