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探究中實現知識的自主生成

2022-06-01 13:32陳琳
數理化解題研究·綜合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合作探究

摘要:為更好的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落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本文以“構造創新數列為例”,嘗試探究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實現知識的自主生成,以便促進學生的學習,切實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合作探究;自主生成;構造新數列;數列求和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2)15-0041-03

收稿日期:2022-02-25

作者簡介:陳琳(1983.1-),女,湖北省黃岡人,碩士,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教學中,與學生交流,學生的感受是數學課能聽懂,課后作業不會做,考試不理想.與同行交流,老師也很無奈,同一個問題反復講解多遍,學生仍然一知半解.究其原因,這個問題的解決不是學生自身構建和生成以后完成的,沒有實現自我思考、領悟和生成的“被告知”“被模仿”的知識,時間久了就會被遺忘,再次碰到還是不會.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是一種主體參與情景的持續構建的過程,學習是作為主體的學生親歷親為的事情,教師講課不能取代學生的學習,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習,維持學習與促進學習.下面是筆者在市教研活動的一節公開課中的實錄與反思,懇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1 教學過程

1.1 拋出問題,回顧舊知,課堂熱身

1.2 例題構建,捕捉自主生成的關鍵點

1.3 課堂小結,方法總結與提煉

2 課后反思

2.1 學生探究——讓知識生成更加流暢

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課堂應該是立足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而成為“思維之樹長青”的課堂,就是要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本節課,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交流,思維上經歷了“直覺——矛盾——思考——論證”的過程,學生不斷的主動思考,交流碰撞,優化思路,一層一層剝開題目隱藏的面紗,在討論交流過程中,不斷的揭示題目的本質問題,在質疑中逐步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很好的鍛煉了學生的“四能”,培養了學生直觀想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等核心素養.同學們經過思考,辨析,交流領悟到的方法印象深刻.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

2.2 教師預設——讓課堂生成更精彩

老師在備課中要弄清本節課要讓學生通過探究透徹掌握什么?怎樣探究?探究這個難點問題需要哪些預備知識?如何分臺階的設置問題?探究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什么困難?在課堂探究的關鍵節點,老師要憑借提問和追問,把控探究方向,逐步深入,讓學生從“云山霧罩”到“豁然開朗”,讓課堂自然生成,水到渠成,知識和方法自然地進行提煉和升華.學會了思考,同學們碰到類似的問題,便敢于去嘗試,敢于去探索.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李云飛.合作探究中實現知識的自主生成——以習題課“構造函數解不等式”為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5(10):37-39.

[3] 孫紅娟.隱身與探究齊飛,生成共素養一色-圓的習題課課堂實錄與反思 [J].數學教學通訊,2019(11下旬):25-27.

[責任編輯:李璟]

猜你喜歡
合作探究
高中語文問題式教學法策略研究之人物傳記的教學
在小學數學中實施探究性活動的教學研究
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
注入活力奏響高中政治課堂美麗的華章
高中政治課“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初探
有效提高農村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學案編寫的一些心得
“等待”讓學生擁有更多的出彩機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