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2-06-02 00:32韋英哲
廣東教育·綜合 2022年5期
關鍵詞:普通高中全省高質量

韋英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必須把握好定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

提高質量,是當前基礎教育發展的主旋律。近年來,《關于推動基礎教育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廣東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陸續出臺,不斷推動廣東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會議暨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廣東省教育廳與21個地市都簽訂了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任務書,要求各地要將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列為“一把手工程”,集中財力資源,狠抓推動落實,確保讓任務書變成成績單。

廣東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和舉措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當前又面臨怎樣的新形勢、新挑戰?將如何實現整體高質量發展?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李璧亮。

優先發展:構建教育發展新格局

《廣東教育》:廣東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是什么?我們要怎么理解“高質量”這個關鍵詞?

李璧亮:我省基礎教育體量大、戰線長、投入多、不平衡,涉及2000多萬師生,幾乎關系到所有家庭。近年來,基礎教育取得巨大發展和進步,通過“改薄”“創強”“推現”一系列行動和舉措,成為全國第六個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覆蓋的省份,成績來之不易。這說明基礎教育雖然體量大、推進難,但也是能變、可變、在變的。在看到成績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省基礎教育發展水平跟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還有差距,也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領跑全國的水平不相匹配。

“高質量”是個發展的概念,可從五個維度衡量:一是教育的規模和普及情況,二是辦學基本條件和保障水平,三是教育公平和發展均衡程度,四是辦學質量和水平,五是治理水平和社會滿意度。

實現高水平普及。義務教育在實現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向學前教育和普通高中兩側延伸,從學前到高中實現全面普及,并將控輟保學工作納入其中。

辦學條件大幅改善。通過實行學前教育擴容提質,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薄弱普通高中辦學條件改善等措施,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各級各類教育辦學條件有大幅改善,教育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發展均衡度明顯提高?;A教育是非競爭性的,更多談的是公平和均衡,要建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和幼兒園,保證每一個孩子公平受教育的權利;要深入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要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高位發展。要保障隨遷子女受教育的權利,要加強特殊教育內涵建設,推進特殊教育公平融合發展,加強專門教育工作,持續改善鄉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結構。

育人質量全面提升。要堅持立德樹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要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學校課程管理,推動學校體育、美育改革,開展特色勞動教育。確?!靶赂呖肌逼椒€落地,深入推進中考改革。要推進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建設覆蓋從小學至高中各學段的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素養評價系統。要建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并積極開展監測結果應用。

治理能力不斷增強。要深化教育治理體系改革,推進基礎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切實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激發學校辦學活力。要強力推進“雙減”,上下聯動、家校協同,整頓治理社會培訓機構,有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家長經濟負擔。要加強招生入學管理。要加強教育督導體制機制建設,健全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深化教育督導結果的運用,推動教育督導“長牙齒”。

《廣東教育》:廣東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有哪些主要舉措?

李璧亮:我省深入貫徹中央關于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基礎教育深化改革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是高度重視基礎教育發展。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在財政收支緊平衡情況下,持續加大教育經費投入,連續4年實現“兩個只增不減”。2021年,全省基礎教育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2751.99億元,比上年增長7.49%。

二是完善基礎教育發展政策體系。近年來,省里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基礎教育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去年,我們進行基礎教育大調研,全面分析全省基礎教育現狀、問題、短板,由此形成調研報告,并推動省政府出臺了《廣東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三是聚焦重點領域實施工作舉措。比如,圍繞“減負提質”全面抓好“雙減”工作,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規范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實施學前教育“5080”攻堅工程和科學保教示范工程,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鞏固公辦民辦同招政策,擴大優質學位供給,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和隨遷子女入學工作指導,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推進普通高中全面提升行動,加強招生入學管理,深入開展普通高中違規招生行為治理,推動普通高中“雙新雙示范”建設和普通高中特色發展,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等等。

《廣東教育》:面向“十四五”,廣東義務教育、學前教育、縣域高中、特殊教育將有哪些重大謀劃?

李璧亮:結合我省實際,我們編制實施《廣東省“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廣東省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實施方案》《廣東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廣東省鄉村教育振興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健全政策體系,并做好文件解讀、任務部署和指導工作。

一是鞏固提升學前教育“5080”攻堅成果。實施學前教育科學保教示范工程和薄弱幼兒園質量提升工程,促進普惠性學前教育擴容提質,支持國有企事業單位、高校、街道等建設公辦幼兒園,增加公辦優質學位供給。

二是繼續深入實施薄弱環節與能力提升項目。努力補齊義務教育發展短板,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差距,以辦好鄉鎮中心幼兒園、中心小學和寄宿制初中為重點推進鄉村教育振興。

三是推動縣域普通高中發展。實施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健全縣中發展提升保障機制,全面提高縣中教育質量,促進縣中與城區普通高中協調發展。

四是實施“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按照拓展、融合、提升、保障總體思路,大力促進特殊教育拓展融合,構建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促進殘疾兒童最大限度的發展。加強特殊教育內涵建設,推動資源教室、資源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特殊教育公平融合發展。

五是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豐富數字教育資源和服務供給,推進區域互聯網環境下教育教學改革和信息化示范培育項目推廣應用。

六是繼續推進集團化辦學。遴選不少于100個省級優質教育集團,充分發揮教育集團輻射帶動作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受益面。

堅定步調:敢啃深化改革“硬骨頭”

《廣東教育》:進入新時代,與人民群眾對美好教育的期盼相呼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步伐更大、步調更堅定。廣東在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李璧亮: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我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綜合改革增活力、添動力。

一是促進幼兒園科學保教。貫徹落實國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編制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實驗區實施方案,組織各地制定實施,減緩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坡度。

二是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方式,注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強化學習方式變革,推進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系。組織開展教學改革試點,探索并構建基于互聯網的自主學習、互動探究、主題拓展的新型教學模式,組織名校、名師開發小學階段學科的體系化課程教學資源。

三是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打造一批現代化標桿學校和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標桿項目,統籌推進建設欠發達地區互聯網環境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落實好全省信息化中心學校和融合創新示范培育推廣項目建設工作。

四是構建教育大資源服務體系。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教育大資源共享計劃,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數字教材應用全覆蓋項目,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課程數字化教材規?;瘧?,實現數字教育資源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

五是推進集團化辦學。為了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和受益面,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我省推動開展集團化辦學工作,出臺《關于推進中小學幼兒園集團化辦學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通過優質學校設立分校區、委托管理薄弱學校、新建學校劃歸優質學校管理等方式組建教育集團,彰顯集團化辦學優勢,提高薄弱學校和新建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目前,全省已成立400多個中小學幼兒園教育集團。

六是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適應高考綜合改革,強化政策支撐,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開展新課程新教材省級培訓。推動各地各校構建行政班與教學班有機結合的班級管理制度,制訂課程實施方案,有序實施選課走班,滿足學生不同發展需要。指導各地各校加強學生發展指導,開設生涯教育課程,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

《廣東教育》:教育綜合改革是大事、難事,教育評價改革更是其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廣東如何建立以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的科學評價體系?

李璧亮:去年,我們成功創建教育評價改革試點省,接下來要以此為契機,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推動教育評價改革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構建形成政府、學校、社會等多元參與的評價體系和共同助力改革的新格局。

我們將以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重點,實施學校評價改革;以推進踐行教書育人使命為重點,實施教師評價改革;以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重點,實施學生評價改革;以樹立正確用人導向為重點,實施用人評價改革。此外,我省將實施黨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評價改革,把有關要求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內容,推動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為師生上思政課,聯系學校制度化、常態化。

廣東“新高考”平穩落地,政策平穩過渡,考試內容改革不斷深化,增強了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增加了學生選擇權,滿足學生專業取向和興趣愛好,逐步打破單純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方式,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高??荚囌猩贫?。深入推進中考改革,廣州、深圳等6市已經開展了中考改革試點,其他地市也已制訂中考改革實施方案。研究制訂學校體育美育評價改革措施和中小學?!皠趧咏逃鍐巍?,支持和鼓勵各地各學校結合實際,開展特色勞動教育。推進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出臺關于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意見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辦法,在全省普通高中和初中學校推廣應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補齊短板:解決均衡發展大難題

《廣東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是解決全省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廣東如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李璧亮:我們提出兩個目標,一個是“十四五”期間的目標——到2025年,全省中小學校長、教師、教研員的培養培訓體系進一步健全,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教學實踐能力、綜合育人能力、自主發展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普遍增強。教師職業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不合理工作負擔進一步減輕,全社會基本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另一個是15年的中長期目標——到2035年,建立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師發展體系,全省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穩居國內先進地區行列。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科學高效,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目標之下,主要圍繞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推動校長隊伍專業化發展、加強骨干教師隊伍培養、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打造高水平教研隊伍、加強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建設、加強管理制度改革創新等方面,實施廣東省“新強師工程”。

我們要求各地不僅要落實責任主體,還要加強組織領導、資金保障和督查檢查。2021—2025年省級財政每年在教育發展專項中安排“新強師工程”資金,用于保障省級項目實施。省將加強對各級政府、學校、教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實施“新強師工程”情況的監督檢查,確保成效。

《廣東教育》: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必由之路。廣東如何加強教師培訓,從而為全省基礎教育強基固本、夯實根基?

李璧亮:近年來,我省出臺《廣東省新時代教師發展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廣東省“新強師工程”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對隊伍建設、學科建設、課程標準、專家智庫、質量監測、平臺機構、項目體系、對口幫扶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搭建了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的“四梁八柱”,構建了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培訓的新態勢,為鍛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師隊伍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條件保障。

一是問題導向,促進教師培訓治理體系現代化。教師培訓長期存在專業內涵不足、效率低下、教師參與意愿低等痼疾,我們堅持問題導向,以推動教師培訓機構與教師培訓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中小學教師培訓課程體系、健全中小學教師培訓質量評價與監測為抓手破解難題,為教師持續近40年的職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支持。

二是精準施訓,打造“五位一體”教師培訓新格局。我們率先出臺“新師范”建設實施方案,科學布局全省教師培訓資源,打造省、市、縣、校、工作室“五位一體”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新格局,實現“統籌規劃、分層分類、分科分段、精準施訓”。

三是團組扶持,推動全省各地教師培訓走向高質量。省教育廳統一部署,珠三角地區地市(區縣)、省內高校與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地市(區縣),構建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幫扶地圍繞培養優秀中小學校校長和名優骨干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能力素質等,對受援地開展“輸血”“造血”的幫扶。

《廣東教育》:“十四五”期間,將如何促進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從而實現整體高質量發展?

李璧亮:我省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在基本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水平、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與珠三角地區存在明顯差距。全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弱項在教師隊伍。推動珠三角地區、高等學校、教研機構支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開展結對幫扶,是加快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基礎教育發展的高效途徑。

我們建立健全全口徑全方位融入式結對幫扶機制,以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含惠州市、江門市、肇慶市的欠發達縣)的縣城和鄉鎮中小學校(含幼兒園)為重點幫扶對象,以提高中小學校長的教育管理能力、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研員的教研科研能力為核心,全面整合珠三角市、縣、教研機構(教師發展機構)和各高等學校的優質資源,開展結對幫扶工作,力爭用3輪幫扶周期,每輪5年,推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基礎教育加快發展,實現全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減負提質:夯實學校教育主陣地

《廣東教育》:“雙減”政策出臺以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去年實施“雙減”政策后,廣東的教育生態發生了哪些變化?

李璧亮:實施“雙減”政策后,教育理念回歸了,教育生態得到重塑,創新了教育治理。

一是聚焦課堂主陣地,實現有質量的“減負”。落實“雙減”,最重要的是夯實學校教育主渠道主陣地,增強校內供給的競爭力和創造力,把學生吸引在校園、吸引在課堂。

二是聚焦校內課后服務,實現有托底的“減負”。我省積極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學校主體、社會參與的課后服務工作模式,建立了公益普惠、政府與家長合理分擔的成本機制,全面落實課后服務“雙覆蓋”。

三是聚焦校外培訓治理,實現回歸育人的“減負”。去年實施“雙減”政策后,省教育廳加強培訓機構集中治理工作,開展了多次全省規模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清理整頓行動,做好分類鑒定工作,校外培訓機構規范辦學水平顯著提高,學生過重校外培訓負擔有效減輕,我省校外培訓治理年度任務如期完成。

四是聚焦家校社協同,實現多方位的“減負”?!半p減”不僅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內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更是教育理念、教育觀念的大變革?!半p減”后,學生家長責任意識和素質教育意識明顯提升,教育觀和成才觀逐步改善,形成了全社會、各領域共同支持“雙減”政策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廣東教育》:去年廣東校外培訓治理年度任務如期完成,今年還將有哪些舉措?

李璧亮:2022年,我省校外培訓治理工作要持續用力,鞏固成果。

首先,要更深入落實“雙減”專門協調機制,協調體育、科技、文旅等部門,推動出臺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設置標準和監管辦法,明確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管理職責分工,完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協調機制。

其次,要落實校外培訓黨建工作、教材管理、從業人員、資金監管等相關政策要求,加強校外培訓執法,實現校外培訓機構審批、監管、處罰全閉環管理,持續整治校外培訓違法違規行為。

第三,要圍繞寒暑假、法定節假日、休息日組織各地開展常態巡查,加大對隱形變異培訓查處力度,鞏固校外培訓治理成果。同時,規范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各類社會競賽活動,增強對風險機構的化解處置力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營造基礎教育的良好生態。

《廣東教育》:接下來將如何進一步落實“雙減”工作?

李璧亮:我們將著重在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重塑基礎教育良好生態方面下功夫,加強政策制度設計、全面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進一步規范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推動“雙減”工作繼續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高里走,扎實推進學校減負提質工作上水平,切切實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大步前進:邁上優質均衡新臺階

《廣東教育》:近年來,基礎教育領域可謂“重大政策多、重大事件多、重要變化多”,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雙減”落地……給基礎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課題?;仡?019年全省教育大會以來,廣東基礎教育發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李璧亮:梳理近幾年的工作,我省基礎教育大踏步前進,邁出堅實步伐。

促進學前教育擴容提質。我省實施了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2020—2021年連續兩年將發展學前教育列入民生實事之首,推動學前教育擴容提質。一是實施學前教育“5080”攻堅工程,增加學前教育公辦學位供給,有效擴大學前教育優質普惠性學位供給,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就近入讀普惠園的需求。二是推進學前教育科學保教示范工程。立項培育135項學前教育“新課程”科學保教示范項目,在實踐中通過“梳理—學習—研究—開發—試點—培育—選用”的工作模式開展課程資源研發共建;成立2個國家級“安吉游戲”實驗區,46個廣東省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建立教育部門、教科研機構和高校、幼兒園聯合開展課程資源共建共享有效機制,通過優質示范項目輻射帶動全省幼兒園提升保教質量。三是提高幼兒教師待遇和素質。實施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幼兒園教師公費定向培養政策,逐步提高幼兒教師待遇;深化幼兒園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將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列入“強師工程”,分層分級分類開展幼兒園教師、園長培訓。

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一是公辦學位不斷增加。2021年,全省新增義務教育學位 41萬個。二是隨遷子女在粵受教育的權利得到保障。目前我省隨遷子女入讀公辦學校比例提高到85%以上,各縣(市、區)均達到“兩為主”要求,即以流入地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三是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印發《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目前,我省已實現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教職工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和“兩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四是全面加強“兩類學?!苯ㄔO,出臺《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韶關、清遠、河源、梅州開展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試點,完成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階段性任務。五是深入推進“改薄提升”工程,持續改善農村學?;巨k學條件和寄宿制條件,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穩步提升學校辦學能力,努力補齊義務教育發展短板,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差距。六是加強控輟保學工作,精準施策,加大勸返力度,確保應返盡返。目前,全省疑似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

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一是普通高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2019—2021年,全省普通高中學校實際招生規模逐年擴大,人民群眾就讀普通高中的愿望不斷得到滿足。二是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各地高中學位資源進一步擴大,56人以上大班額控制在1%以內,薄弱普通高中基礎設施得到更新完善,經費投入水平明顯提高,教師結構性缺額問題得到緩解,滿足了高考綜合改革要求。三是教育教學質量有效提升。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全面實施,國家和省級示范區示范校引領輻射作用顯著;學生選課走班制度全面推行,學生發展指導機制更加完善,適應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育教學改革深入推進;省級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全面推廣應用,科學的教育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基本建立,素質教育深入實施。

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我們要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要勇于擔當、攻堅克難,要乘勢而上、主動作為,全力補短板、強弱項,一仗接著一仗打,一天接著一天干,奮力推動全省教育工作實現量質齊升的新跨越。

數讀

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初步統計為3758.06億元,比上年增長7.56%。全省基礎教育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2751.99億元,比上年增長7.49%,其中,學前教育238.58億元、義務教育2042.87億元、普通高中448.65億元,分別增長15.68%、4.92%、15.63%。(注:以上數據按照隸屬關系統計,不包含中央直屬院校)

數讀

當前我省100%的學校建立了教學基本規程,普遍做到了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注重做好幼小銜接、小初銜接,普遍建立了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制度,保障學生的學業質量。

全省中小學(含教學點)實現寬帶接入率達100%,寬帶接入率超100M達100%,普通課室多媒體配備率超98.3%。

目前,全省已成立中小學幼兒園教育集團400多個,覆蓋三分之一以上城鄉學校。其中,71個教育集團已被確立為首批省級優質教育集團培育對象。

推進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開展新課程新教材省級培訓,遴選首批5個省級示范區和40所省級示范校,強化優質資源培育和示范引領。

開展教育評價改革試點省建設,確定省內9個試點地區、39所試點校、293個試點項目先行先試。

數讀

在2021年新一輪中小學“三名”工作室入室學員遴選時,通過名額傾斜預計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培養超過3000名骨干教師、校(園)長、班主任。 廣東省已完成四輪共1351個省級名教師、名校(園)長、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設,在全省分別遴選200所、80所中小學教師校本研修示范學校、示范培育學校。

全省原有學科類線下培訓機構7630家,學科類線上培訓機構50家。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省學科類線下、線上培訓機構壓減率分別達96%和86%,全省校外培訓機構“營改非”、“備改審”、資金監管比例全部達到100%。

根據教育部“雙減”調查問卷統計數據,我省共有801萬名家長及學生參與了問卷填寫,其中94.93%的家長反映對學校減負提質工作表示滿意,94.72%的學生反映對學校減負提質工作表示滿意。

數讀

學前教育:2020年實現學前教育“5080”普惠目標,2021年全省新增公辦學位28.84萬個,新增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學位42.51萬個。全省建成1所以上規范化公辦鄉鎮中心幼兒園的鄉鎮比例達99.92%,建成規范化村級幼兒園的行政村比例達97.80%。

義務教育:2021年,全省新增義務教育學校83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41萬個。全省累計投入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資金近56億元,累計完成改造達標建設學??倲禐?837所,累計完成改造達標寄宿學位132萬個。累計新增寄宿制學位398042個。全省通過優化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累計減少教學點570個。

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招生規模逐年擴大,2019—2021年招生人數分別為63.94萬人、67.18萬人、70.52萬人。2021年,全省普通高中學校增加41所,新增6.07萬個公辦學位,56人以上大班額從2017年的10.71%下降至0.75%,毛入學率達到97.71%。

猜你喜歡
普通高中全省高質量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直播帶貨 全省第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嘗試、困境與思考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全省齊心協力共打抗洪搶險救災攻堅戰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擇校生
濱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