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關于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要論述的三維闡釋

2022-06-02 05:02鄧勇王鳳祥
學理論·下 2022年2期
關鍵詞:時代意義

鄧勇 王鳳祥

摘 要:全人類共同價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條件下的理論創新,也是世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美好世界的價值指引。首先,全人類共同價值體現了應然與實然的統一。其次,全人類共同價值體現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最后,全人類共同價值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關鍵詞:全人類共同價值;提出緣由;哲學基礎;時代意義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2)02-0001-04

2015年9月,習近平同志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講話時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盵1]此后,習近平同志多次在國際國內重要場合闡述共同價值。2021年7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時再一次向世界鄭重宣告:“中國共產黨將繼續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盵2]全人類共同價值從根本上回應了全球化時代世界人民的普遍利益需求和價值訴求,契合了世界各國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廣泛價值愿景。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一種思想理論,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的重要內容。為了更深刻地理解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科學內涵,有必要對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提出緣由、哲學基礎和現實意義進行理論闡釋。因此,將全人類共同價值置于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在闡明其提出緣由和哲學基礎的前提下,進一步探析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現實意義,能夠彰顯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一種思想理論的真理性和價值性。

一、提出緣由:應然與實然

(一)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眾所周知,從哲學社會科學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而言,哲學社會科學是必不可少的。2016年5月,習近平同志在北京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時指出:“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盵3]針對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太相稱等問題,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盵3]同時,習近平同志指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在三方面實現突破。一是體現繼承性、民族性。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充分繼承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以及批判性地吸收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通過解決好民族性問題為世界性問題的解決貢獻智慧和方案。二是體現原創性、時代性。首先,原創性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遵循,必須牢牢把握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這一根本原則。其次,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成果要以回應時代發展所遇到的重大問題為落腳點。三是體現系統性、專業性。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

(二)中國國際話語優勢尚不明顯

事實已經充分證明并將繼續證明,中國始終以自身的發展助推世界的發展,為實現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但在西方國家的“誤讀”和“抹黑”下,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還沒有完全轉化為國際層面的話語優勢。放眼全球,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由于在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擁有世界領先的實力,因此牢牢掌握著諸多國際問題的話語權和決策權。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美國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象,頻繁對中國進行“冷嘲熱諷”“潑臟水”等。西方國家在全球范圍內極力主張的所謂“普世價值”,導致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非資本主義國家長期處于西方話語的籠罩之下。自20世紀90年代起,西方就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士單方面鼓吹“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中國無用論”等故意抹黑中國的言論,試圖通過“言語攻擊”的途徑給中國制造內部矛盾,進而運用所謂“和平”的方式破壞中國的發展,以及顛覆中國在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然而,在面對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制度體系、發展道路、發展成就等的歪曲和誤讀時,我們卻缺乏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等進行闡釋的信心和能力。從價值觀維度看,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沒有形成能夠讓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念。因此,進一步凸顯中國的國際話語優勢需要既充分“反映中國人民為人類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的言說方式,也具有展示人類文明發展的話語特質”的理論概念走上世界舞臺[4]。

(三)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

自蘇聯走向解體,美蘇“冷戰”結束以后,世界局勢逐漸由“兩極世界”轉變為“一超多強”。從戰爭到“冷戰”,再到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時至今日,人類社會追求和平與發展的目標依舊未變,越發堅不可摧。當前,在經濟全球化的深層次影響下,世界各國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日益加深。因而,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突破了傳統界限從而在整個世界范圍內相互來往。由于全人類在同一個“地球村”里朝夕相處,有著大體相似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進而對于某些事物有著共同的認識,通過實踐的深度檢驗后成為一種普遍意識。尤其是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問題面前,世界各國日益認識到唯有合作才能共贏,唯有發展才能進步[5]。對于和平與發展而言,其對于人類社會的重要性毫無疑問。進一步而言,在維護世界和平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實現發展是全人類的永恒愿望。雖然局部沖突時有發生,但是總體而言,國際局勢仍處于和平的狀態,維護和平與實現發展是世界人民共同奮斗的目標導向。然而,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今天,全球性問題的頻繁爆發以及全球治理處于失序,這成為人類社會追求和平與發展路上的絆腳石。問題總是在發展中得到相應的解決,解決諸多問題才能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在命運共同體時代,追求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并非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國家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世界各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攜手推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在此過程中,對于世界各國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價值觀層面達成一致,唯有價值觀一致,目標和行動才會一致。

二、哲學基礎:世界觀與方法論

(一)全人類共同價值彰顯了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統一

辯證唯物主義所闡明的世界物質性原理,從思維和行動上時刻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尋求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統一。正如有學者所言,價值作為意識的范疇,是客觀物質和世界萬物及其功效在主觀精神世界的能動反映[6]?!昂推?、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這一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并不是憑空捏造的抽象概念,而是對人類社會長期以來的利益需求和價值訴求的高度概括?;赝祟惿鐣穆L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不同國家的人民共同奮斗,其目標就是為了實現以“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為核心的價值追求。然而,由于全球化時代的出現及迅速發展,這種原本被地域限制的實踐活動以及價值認識所具有的世界通約性逐漸升華為一種突出表象。進而,“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成為全人類的普遍現實需要,在價值層面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雖然由于文化多樣化促成了價值多元化,但是人類依然可以通過達成價值共識進而尋求價值觀念的最大公約數,這種價值共識能夠惠及世界上所有人。

從時代發展大勢維度而言,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提出順應了全球化時代繼續向前發展的現實需求。一百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使用“世界市場”“世界歷史”“世界生產”“全球生產”等提法,最早論述了以世界市場為特征的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7]。那么,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所達成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這一價值共識,可謂是人類社會在經濟全球化引領的全球化時代,社會實踐不斷融合,共同利益不斷增強,價值標準不斷統一的必然產物。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形成深刻印證了“人類的一切社會實踐、社會運動與社會變革都是以一定的價值觀為導向的,全球化也不例外”[8]。首先,全球化將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緊緊聯系在一起,地區與地區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人員交流和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導致世界各國在全球化時代的共同利益也隨之不斷增強。其次,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以往全球治理、貿易往來等的絕對界限轉換為相對界限,為世界各國跨越國界進行共同實踐創造了條件和平臺。最后,隨著全球化向縱深發展,各種文化和思潮也都能夠自由地、迅速地在全球范圍內傳播、交流和互鑒,最終將會構筑起人類所共同認可的共同價值這一價值標準。

(二)全人類共同價值運用了矛盾共性與個性關系原理

辯證唯物主義揭示出,事物發展的動力來源于同一事物內部或者不同事物之間矛盾的運動變化??傮w而言,矛盾具有共性和個性,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在當今命運共同體時代,全球性問題頻繁爆發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避免全球性問題帶來的侵襲和困擾。但是,不同國家受到同一全球性問題的影響程度有差異。只有合理解決阻礙人類社會發展的全球性問題,才能更好地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這也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但是,不同國家在思考這一問題時往往觀點各異,處理這一問題時往往路徑各異。矛盾的共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矛盾的個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9]。因此,在思考和處理事關人類社會發展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上,世界各國需要克服差異,進而走向合作。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形成一種價值觀念可以顧及各方利益,能夠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共識。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誕生,可以說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一問題。一方面,全人類共同價值并不是以某個民族、國家或者地區作為價值主體,而是將全人類作為價值主體,具有價值主體層面的廣泛性。另一方面,全人類共同價值不只是中國人民創造和享用的價值,而是世界各國人民攜手創造和共同享用的價值,具有功能效用層面的普遍性。強調全人類共同價值具有價值主體層面的廣泛性以及功能效用層面的普遍性,并不意味著全人類共同價值是永恒不變、封閉僵化的價值觀念。這是因為,全人類共同價值在不同的民族、國家和地區會呈現多種表現形式和實踐路徑。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人類共同價值對于中華民族而言所呈現的具體價值形式。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中華民族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方向指引,相反,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不斷賦予全人類共同價值以新的內涵,兩者總是處于辯證統一的關系。

(三)全人類共同價值詮釋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歷史唯物主義明確指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也從本質上道出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人民性。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中國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進程中誕生的創新性理論成果,其立場、觀點和目標與馬克思主義之間是高度契合的。那么,就全人類共同價值而言,其始終站在人類道義的制高點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始終秉承實現和維護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等特質體現了極強的人民性。正如有學者認為,全人類共同價值回應了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深刻表達了世界人民共同的價值訴求,充分反映了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的需要[10]。全人類共同價值不但重新定義和明確了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且指明了實現這種目標的可行路徑。

立足全球化發展這一現實境遇,在維護國際秩序和平穩定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程度、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發展是世界各國追求的重要目標。然而,發展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等,最終都必須回到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之上,這也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終極目標。這是因為,“價值以人為主體、以人為標準,一切價值包括一切價值創造活動,最終都是為了人,為了滿足人的需要”,進而實現人的發展[11]。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通過現實的歷史的發展過程。事實充分證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一追求在現實中會遭遇多方的挑戰,因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之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認識來源于實踐,也是實踐的先導。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一奮斗過程需要有科學的價值觀念作為指導,否則難以戰勝現實中的各種困難與挑戰。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當代價值觀念,既來自人類的實踐,又指導人類的實踐。一方面,全人類共同價值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自身從理論走向現實的根本路徑,因而它是世界各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基礎。另一方面,世界各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行動的追求,因而它又是世界各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目標。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全人類共同價值都是以現實的人為邏輯起點,以共同參與為邏輯中介,以實現人的發展為邏輯終點。因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實現全人類共同價值都是由世界人民參與的現實活動,深刻詮釋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三、時代意義:理論與實踐

(一)全人類共同價值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成果示范

習近平同志強調:“世界上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盵3]因此,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應當與時代的發展同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全人類共同價值這一理論概念是作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示范性成果而被提出的。原因在于,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中國在全球化發展邁向新階段的關鍵時期倡導的價值觀念,內含著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等本質特征。首先,全人類共同價值體現了繼承性、民族性。一是全人類共同價值不僅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如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世界歷史理論、歷史合力論等,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等,而且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進自身的敘事方式,如“天下為公”“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等文化理念,體現出了繼承性。二是全人類共同價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世界性表達,其生命力、感召力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體現出了民族性。其次,全人類共同價值體現了原創性、時代性。一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第一次將“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抽象概念科學化、具體化,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具體的實踐,體現出了原創性。二是全人類共同價值立足于人類在全球化時代的共同利益這一重要基點,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體現出了時代性。

(二)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不斷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話語鋪墊

全人類共同價值回應了“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創新對外宣傳方式,加強話語體系建設”的重要要求,是“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有助于中國在國際舞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進而“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12]。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能夠牢牢掌握諸多國際問題的話語權和決策權,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這些國家擁有經過長時間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所積淀的思想文化,并且擁有強大的經濟基礎和科技實力作為支撐。因而,通過西方發達國家精美包裝后的“普世價值”能夠在國際社會盛行,吸引了大量的追隨者。然而,當揭開西方“普世價值”虛偽的神秘面紗后,剩下的只是國際社會所嗤之以鼻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如今,中國已經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同時,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在統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緊要關頭,必須將中國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偉大成就和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而做出的重大貢獻轉化為國際話語優勢,不斷增強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站在歷史發展的新時期,中國需要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建“一帶一路”作為橋梁紐帶,用引領全球治理的生動實踐推進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廣泛傳播,以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話語鋪墊逐步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積極為自身的和平與發展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不斷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

(三)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世界各國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價值導向

當前,對于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其復雜性和嚴峻性導致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自解決,也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在發展機遇與困難挑戰并存的現實面前,走出困境的關鍵就在于世界各國攜起手來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價值導向積極變革全球治理體系。全人類共同價值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主張通過共商、共建、共享等途徑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在全球化向縱深發展的今天,任何“關起門來搞建設”“各家自掃門前雪”等行為都是逆潮流而動,并不能達到全球治理的目的,只會給全球治理的高效開展設置障礙。世界各國唯有努力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積極變革全球治理體系才是通往人類社會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同繁榮的康莊大道。有學者指出當前全球治理存在的普遍問題是三個“大于”,即傲慢大于敬畏,觀念大于事實,政治大于法律[13]。同時,也指出了當前全球治理惡化的深層次原因是四個“化”,即嚴重兩極分化,社會內部群體矛盾激化,全球新舊格局的變化,政治的極化[13]。然而,總的來說,由西方國家主導的以追求西方利益為終點的國際秩序,推動的以轉嫁國內矛盾為終點的全球治理已經陷入陳腐,從而,重構以實現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價值追求的新型全球治理體系已經迫在眉睫。

(四)全人類共同價值是世界各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基礎

全球化時代,“世界人民的普遍交往,促進了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與共同進步,把人類凝聚成一個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14]。世界各國已經從追求自身利益向實現共同利益轉變,從而催生出了世界各國通過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實現和維護共同利益的普遍愿望和必然趨勢。然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在現實實踐中卻遇到了來自文化多樣化、價值多元化的困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本身就蘊含世界各國至少要在價值觀念、奮斗目標、實踐路徑等方面達成一致,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價值觀念的共通性。習近平同志立足世界各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語境和現實提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其終極目標就是要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順利構建提供根本性價值支撐。不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決定著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合法性,而是有全人類共同價值這一合法性普遍價值的客觀存在,倒逼世界各國為了追求彼此的共同利益,實現在世界層面具有廣泛性的共同價值,必須齊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本質上之所以是真實的共同體,是因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高度的理論自覺和行動自覺,始終將維護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實現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自己的使命和任務。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世界各國集體參與、共同構建和共同受益,也就是攜手創造、權責共擔、優勢互補和利益共享。然而,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價值約束,進而將世界各國的思維和行動框定在合理的區間內運行。換言之,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一種國家與國家之間達成的廣泛契約,它可以最大限度消除隔閡,凝聚力量,增強世界各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認同感、歸屬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9-29(2).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2).

[3]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2).

[4]張國啟.論習近平全人類共同價值思想的話語特質及其意義[J].學術論壇,2018(3).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趙學琳.人類共同價值的生成邏輯及其內在維度[J].理論與改革,2020(2).

[7]趙金元,等.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貢獻[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

[8]向延仲.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7:182.

[9]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9.

[10]李學勇,林伯海.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對“普世價值”的回擊與超越[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19(3).

[11]曾繁亮.科學發展的理論基石及其范式轉換[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309.

[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85.

[13]何哲.全球治理的困境與出路[J].南京社會科學,2021(1).

[14]李包庚.世界普遍交往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J].中國社會科學,2020(4).

猜你喜歡
時代意義
《聊齋志異》中癡情男子形象書寫
關于推進基層黨校建設的思考
中央蘇區廉政建設的發展及時代意義
新課程下傳統文化教育與初中語文教學
關于西柏坡精神的內涵以及其具有的時代精神的意義探討
喧鬧深處有寂靜
世紀末的贊歌——比亞茲萊插畫藝術風格分析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意義
培養幼兒閱讀興趣的時代意義及其有效措施
論當代中小學教師核心價值觀的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