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家教,聚焦“六位”,培育時代新人

2022-06-03 15:29趙彪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1期
關鍵詞:時代新人家教

趙彪

摘要: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辈煌募彝⒆拥慕逃怯胁町惖?,父母的生活態度、言談舉止等家庭環境都對孩子的道德觀念、行為準則以及良好習慣的形成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新時代,家長要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按照“四要二不”之“六位”策略做好家教工作,培育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人。

關鍵詞:家教“六位”時代新人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也是促使人逐步社會化的搖籃。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家長和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下面先談一談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然后著重分析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是需要整個家庭共同完成的長期艱巨任務。之所以說艱巨,是因為家庭教育對孩子本人、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影響太大了,稍不注意就會出現閃失或紕漏。

首先,對個人的影響。孩子從出生起,父母便一直陪伴著,成長路上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家庭。但是,如果家庭教育有缺失,對孩子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有些孩子在學校里表面上看起來與平常孩子無異,但他們回家之后父母的不管不顧,或是太嚴厲與太溺愛,都會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失,因為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個性、品質和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家長一定要謹言慎行,處處做表率,時時做榜樣。

其次,對社會的影響。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家庭要承擔很大的責任?,F在有很多高學歷的人,除了會讀書、會考試外,動手能力卻差得一塌糊涂。為什么這種高學歷的“人才”連自理能力都沒有呢?就在于他們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的成績,使孩子逐漸喪失了生活能力。

(二)家庭教育貫穿于胎教到學校。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現在甚至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通過不斷學習、摸索、反省和自我成長的實踐活動,來為孩子創造和諧的成長環境,并且帶著愛的能量陪伴孩子成長為一個真正擁有健康獨立人格的人才,從而使個人、家庭、社會三者之間呈現和諧的狀態。

首先,家庭教育早準備。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家庭教育從胎教就應該開始?,F在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出生到三周歲是兒童智力開發的黃金時期;三到六周歲習慣的養成和日常管理都應走上正軌;六到十二歲是行為習慣鞏固期;十二到十八歲是行為習慣定型期和自覺期。所以說,家庭教育貫穿孩子從出生到幼兒園再到中小學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其次,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提供給孩子們幾乎相同的學習環境和師資,但為什么同一個老師教不同的學生卻有截然不同的發展情況:有的學習能力強,發展較全面;有的學習能力弱,發展不理想。究其原因,往往與家庭教育有著很大的關系?!懊夏溉w”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包括家庭環境),才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所以,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p>

二、聚焦“六位”,有效開展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最長久的教育。下面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從越位、失位、錯位、讓位、補位、歸位等六個方面,分析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不越位,即孩子自己該做的事不包辦代替

孩子已經能拿穩勺子卻依然要大人喂乃至追著喂;上學回家東走西跑,家長喝令并陪著看著才能稍稍安心寫作業;入學時,家長替孩子背著書包到校門口還不放心,總要想方設法把書包放到孩子的座位上才肯離去;孩子與同學發生小摩擦小糾紛,家長就急著找學校找老師找對方理論……這些場景在我們可謂司空見慣。究其原因,基本都是由于父母對孩子能力的不信任不了解不放心。在父母眼中,孩子似乎永遠都是孩子。尤其是幾歲十來歲的孩子,我們總覺得他們這也不行那也不會,啥事都需要我們幫助。其實,事實早已表明,孩子的能力常常是出乎我們想象的,關鍵是我們會不會放手讓他們去做。家長應該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突然有一天孩子就會做我們從沒特意叫他做過的事,于是我們一陣驚喜:他(她)怎么學會的?這就是孩子,只要我們肯放手讓他(她)邁出第一步,他們往往就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驚喜!父母關愛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越位”即超越自己為人父母的職責和地位,但家長不包辦孩子一切的意識一定要早早打牢,因為在越位父母羽翼下長大的孩子,可能較長時間內不知道自己能力的界限,難以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更別說良好地成長了。時下不怎么受待見的“媽寶男”一般就是這樣出現的。

父母要相信孩子,及時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堅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不越位,不代勞。孩子一次做不好,就讓他(她)做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要控制給孩子幫忙的沖動。孩子遇到一些困難,遭受一點挫折,家長不要急于親自去解決,更要欣慰地認識到這些多半是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難能可貴的體驗。

(二)不失位,即父母該履行的責任不能缺失

我們常說,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不失位,就是陪伴。作為家長,總想把最好的教育資源提供給孩子,其實父母的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資源。父母和孩子一起讀課外書,就不用擔心將來孩子寫不好文章、學不好語文;和孩子一起聊天,就可以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怎樣和老師、同學相處,怎樣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孩子;和孩子一起預習新課、復習舊知,就可以了解孩子學習情況,給予他最需要的幫助,而不是等考試成績出來時無端的責罵。

前段時間有位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篇習作《最好的禮物》,很多孩子寫到希望爸爸不看手機,全身心地陪自己一起吃頓晚飯;希望媽媽放下手里的文件,聽自己講講班里的趣事;希望父母能來學校接自己放學,等等。由此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們對洋娃娃、肯德基、游樂場這些物質方面需求逐漸降低,他們更需要父母高質量的陪伴。研究發現,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背后,基本上都存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失位。F0C3FF2E-AF10-4176-B2EA-13349B00E34F

還有的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是老師的事,父母只負責孩子的生活。殊不知,好的家庭教育會讓學校教育事半功倍,如果沒有家庭教育的輔助,學校教育會收效甚微甚至大打折扣。比如我們常說的“5+2=0”現象,即在學校培養了五天的好習慣,到了周末缺少家長的引導與教育會全部歸零,所以有些老師反應周一的課很難上。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因此,父母要陪伴孩子的成長,做孩子心目中永遠最貼心、最溫暖的那個人。

(三)不錯位,即要遵從孩子的成長規律和個性發展

“揠苗助長”的悲劇人人皆知??涩F在很多家長渴望孩子多才多藝,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重視孩子各方面的發展,但過多過雜會弊大于利。有的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報了多個興趣班,周末一刻不停地在趕培訓班,強迫孩子學這學那,美其名曰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其實,這并不科學。這是家庭教育的錯位,既是理念錯位,也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在發展學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時,必須留意每一個學生只會在某一兩方面的智能特別突出。作為家長,我們面對紛繁復雜的興趣班不應該盲從,更應該去發現,發現自己孩子真正感興趣的、發自內心具有熱情的事情并去實現它,發現自己孩子特別突出的智能所在,然后給予培養和引導。

教育家盧梭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焙⒆佑衅渖L的規律,教育要遵循這些規律來循序漸進地助力其發展。如果讓孩子幼小的身心長期處于學習帶來的高負荷狀態,往往會事與愿違。

(四)不讓位,即家長要堅持正確導向

談到家長不越位、不錯位,也許有家長會問:那是不是可以任其生長?這樣的想法也是不對的。孩子就像小樹苗,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更需要不斷地修整培育,才能成長為棟梁之材。即是說,在孩子的教育中,家長不能讓位,而要建立底線,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善于引導。不論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都要教育孩子立志,督促孩子明確自己的奮斗方向和目標。

舉個反面例子。前不久,云南惡霸孫小果作惡二十多年終受法律嚴懲。1997年12月19日《云南法制報》的一則相關報道說,孫的父母對自己兒子所犯罪行表示震驚、憤慨和譴責。但根據2019年5月16日《南方周末》報道發現,孫小果每次犯事之后,都是其母親在背后為其四處奔走。著名歌唱家李雙江之子李天一被判刑,很多網友認為也與家長有很大關系。所以,做父母的要敢于管教孩子、善于管教孩子、嚴于管教孩子。

(五)要補位,即從孩子的問題中看到教育契機

補位是一種化解危機的有效方法。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也要有這種補位意識,在孩子的問題中看到教育契機,及時引導、教育、幫助孩子。

例如,兩三歲的孩子有意無意碰觸了家中的玻璃杯、剪刀、電源插座等危險物品,家長怎么辦?是立即用訓斥、打罵的方式制止,還是冷靜、迅速、安全地隔離孩子?我想多數家長可能是前者,這固然是家長對猝不及防的危險擔憂而做出的本能反應。及時呵止也許必要,但其后的打罵則值得考慮。其實,孩子這些行為往往是出于好奇,而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也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父母冷靜思考后,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對不安全環境進行改造,將可能導致孩子受傷或危險的物品移到孩子不易觸及的地方,并趁機通過講故事、演示、實驗等方式讓孩子明白危險行為可能導致的后果。

父母須知,孩子探索新奇事物無止境,不要過多限制孩子的嘗試和體驗,也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阻礙孩子的認知,而要通過科學而符合孩子心理特征的方式去教育、引導、確認。否則,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懦弱性格,內心深處對家長產生畏懼,不愿跟家長溝通,不愿意與他人交流。

(六)要歸位,即培養孩子的自我教育意識

有人說,在教育路上,家長、老師、學生應各司其職、各就其位,扮演好各自的角色。這是對的。只有父母像父母、老師像老師、學生像學生,教育才是成功的。然而,很多家長從未把孩子看成有人格的主體,孩子始終是“被教育”的對象,處于被動、消極地位,稍有不如意的言行就被看成“逆反”。其實,孩子也是“老師”,他們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大人學習,如他們的朝氣蓬勃、他們的好學好問、他們接受新事物的快、他們的真誠直率,等。有專家告誡教育者,如果孩子的靈沒有被教育者感應到,一切教育都是無用的,教育的本真離我們將越來越遠。誠哉斯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老師和家長開始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使他們能把教育者的要求變為自己努力的目標。同時,加強對學生的賞識教育、感恩教育、認同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讓他們明白學習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他們就能從學習中享受快樂、獲得成就感。

責任編輯:黃大燦F0C3FF2E-AF10-4176-B2EA-13349B00E34F

猜你喜歡
時代新人家教
家教有法
家教“漫”鏡頭
家教“漫”鏡頭
家教“漫”鏡頭
高校共青團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進程中的功能研究
時代新人的成長環境
培育時代新人的三重維度
家教“漫”鏡頭
高等教育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如何讓十九大精神浸潤學子心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