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園本教研淺析

2022-06-03 01:32孔汛
速讀·下旬 2022年3期
關鍵詞:園本教研幼兒園

孔汛

◆摘? 要:課程的革新與發展促進幼兒園教育發展。幼兒園園本課程是幼兒園課程發展的方向,對幼兒園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過程是幼兒獲得生活經驗、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形成科學育兒觀、提高教育質量的過程。

◆關鍵詞:幼兒園;園本;教研

園本教研是針對幼兒園教育實際問題,保障教師專業素質的一種教學模式。同樣,它對促進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2006年以來,教育部開始實施“構建以幼兒園為基礎的教育體系”工程,全國各地教育部門也開始了推進推進工作。探索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教育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因此,科學、均衡、優質的學前教育發展已成為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實踐證明,良好的幼兒園發展離不開優秀的推進教研活動,這取決于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參與程度。

一、加強幼兒園教研的領導和管理作用

(一)建立和完善園本教研體系

不僅要在國家一級制定相關的法律和政策,如安全保障等,各級政府部門也要更加重視對幼兒園教師的崗位教研形式,各地應結合當地資源和條件,建立相應的學前教師教研體系,在實際調查的基礎上,科學制定教師教研方案。

建立政府主導、科學的幼兒園信息化教研體系。在教育管理的指導下,逐步完善幼兒園信息化教研體系。結合我國幼兒園的現狀,在政府層面上對幼兒園園本教研體系進行了矯正,完善了幼兒園園本教研體系,保證了幼兒園園本教研的科學性。通過與教育管理的對接,明確園區教研體系的規范和標準,包括建立教研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有助于保證園區教研質量,做好后續的監管工作,提高園區教研實施水平。

(二)建立園本教研工作室

政府有關部門負責將大學、研究機構、教育部門、教育專家聯系起來,建立以幼兒園為基礎的政府級教研講習班,科學評價幼兒園早期資源及其發展趨勢,在了解各地區幼兒園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合理配置科學資源和專業資源,制定適宜的與幼兒園相匹配的制度,構建適合幼兒園發展需要的科學、系統的園本教研體系,建立以園區為基礎的特色科學教研模式,組建專業教研團隊以園本教研為基礎。為了滿足教師的需要,加強專家指導,加強一線教師的溝通,制定詳細的專家指導計劃,安排明確的指導項目。最后,成立專門的園本教研監管小組以及配備相應負責項目的教研管理員,加強對教研實施的監督,定期評估教研實施情況。并及時反饋教研結果,調整教研方案,使工作室及時提供支持和幫助。

二、建立以幼兒園為基礎的教研體系,完善管理模式

(一)注重建立多樣化的評價制度

幼兒園園本教研的有效性需要多維度的評價和分析,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幼兒園不僅要注重評價結果,還要注重評價過程,包括對幼兒園教研全過程的綜合評價。同時,要對幼兒教師的教研者、教研方案、教研內容和教研方法進行評價,并通過實踐和調整,制定合理、明確的評價標準。

規范規章制度,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保證教學科研的正常發展。首先,要明確教學研究活動的所有參與者的責任,包括校長、教研員、教研組長和教師。二是明確教學研究的時間和方法,記錄和整理教學研究資料的方法。第三,在建立幼兒園教師獎勵制度時,要保證多元化,充分發揮獎勵機制在鼓勵教師參與教學研究活動中的作用。在建立薪酬體系時,應根據教師的學歷、職稱和日常工作表現來評價教師的能力。其次,根據教師的收入來源分析他們的需求。在公立幼兒園,教師隊伍中有專職工作人員、各種各樣的工作人員和外聘用人員。他們每天做同樣的工作,工作量略有不同,工資和收入來源也不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園本教研活動有不同的態度和熱情。為了有效調動各級教師的積極性,根據教師的能力,必須在“最近發展區”之內給予高度的獎勵。根據教師的不同需要,應采取多種激勵措施,制定獎懲措施。要合理配置人才,確保薪酬機制發揮作用。

(二)完善管理模式,加強后期監督

目前,公立幼兒園主要采用“轉型”模式。每一次的教研都是坐班教師參與,教研后信息交流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幼兒園教研的效果。建立健全的管理模式是保證幼兒園教研效果的關鍵。首先,建立班級教研交流體系。參加教研的每一位教師都需要記錄教研過程的細節。教研結束后,及時與同班教師溝通,確保會議的及時、穩定進行。安排教研內容,填寫會議記錄,撰寫總結報告并歸檔。其次,幼兒園管理部門建立了一個督導小組,定期檢查教師的實施效果,及時了解教師的學習情況,收集教師的反饋意見。最后,如果幼兒園有輪換教師,應縮短輪換時間,選擇適當的輪換周期。同時,科學地分配作業,避免了一個或多個作業的重疊,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教師不能長時間離校。研究表明,大多數教師認為更短的輪換周期更有利于教師的長期專業發展。在保證幼兒園管理模式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幼兒園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教師的時間需求,選擇了最短的教師輪換時間,使教師更好地配合課堂工作。

三、豐富教研內容,提高教研的多樣性和實效性

(一)滿足教師發展需要,協調發展

園本教研內容的選擇是影響教研質量的關鍵因素。園本教研內容應滿足幼兒教師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側重于幼兒的身心特點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同的.幼兒教師的新角色應與當前教育發展趨勢相結合。

首先,從園本教研的主要目的來看,園本教研首先要滿足教師個人發展的需要,并要把它放在重要位置。我們需要對教師的早期需求進行分析,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收集數據,找出實施教師教育最迫切的問題。其次,根據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研內容,以解決不同發展水平教師的教育困惑。同時,針對不同教育領域教師存在的問題,制定了不同的教研主體和內容,補充了教師教研內容的不足。其次,要結合幼兒園的發展趨勢。根據幼兒園文化教育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研內容,保證幼兒園課程建設的質量,促進教學的逐步發展,提高教學水平。幼兒園素質的提高是檢驗幼兒園園本教研有效性的重要指標。第三,教師教研的內容離不開兒童的發展。我們應該滿足兒童的發展需要,關注他們的利益,激發他們的思想。教育內容必須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在園本教研中,還應考慮到兒童發展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在一日生活的教育中被發現,有助于解決兒童日益增長的問題。

(二)結合當地文化創建特色園本教研

幼兒園必須在充分尊重當地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將當地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的教學之中,整合幼兒園資源及發展趨勢,使教師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將本土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不僅可以產生親和力和新鮮感,而且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望,更有利于闡明幼兒園教育的特點。

目前,許多幼兒園將地方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如民歌、民間游戲等內容納入課程。通過不斷的實踐,把幼兒園文化、民間文化有機地融入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包括剪紙、方言、童謠、傳統民間游戲等,提高了幼兒的基本素質,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拓展幼兒園的教研資源。因此,幼兒園園本教研可以具體化為地方傳統文化的教研內容,通過開發文化資源來提高幼兒教師的素質文化素質教育,豐富幼兒園課程資源,體現幼兒教師教研的特點。

(三)構建教師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分離一直是幼兒教師教研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盡管幼兒園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教研為幼兒教師更好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然而,在訪談中發現,許多教師認為他們缺乏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在幼兒園的園本教研中,教師要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否則,無論怎樣好的教研,如果教師不能在實踐中應用,將是徒勞無益的。首先,杜威認為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因為教師對教育理論的應用價值抱有很高的期望,所以容易受到挫折和拋棄。

(四)通過有組織的討論提高長期教研的有效性

小組討論是幼兒園教育研究的一種常見形式。小組討論后,教師做一個思維導圖,派代表教師上臺參與,最后進行總結和評論。在此基礎上,對結構討論的方法進行了優化,重點總結了討論的結果和討論后的應用實踐,以充分發揮討論的最大價值。結構化討論方法是結構化討論過程,根據問題解決的邏輯思維方式,利用適當的結構分析工具,主持人引導大家按照規則分組討論問題,多角度、按流程而進行的研討方法。

1.首先成立教師討論小組,然后根據教師問題確定主題

首先,幼兒園教師分成小組,形成小組討論。每個小組選出一名教師為組長,一名記錄員和一名發言人。此外,一般而言,幼兒園管理者擔任主持人或者由老師自薦,。根據討論情況,及時指導老師進行討論。其次,針對幼兒園教師主體性教研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幼兒園教師主體性教研的來源。在選題初期,管理者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收集意見等方式進行大量的調查。為了保持系統性,我們把這個問題分成幾個小題目。同時,要制定完整的教研計劃,做好教研前的溝通,讓教師第一次了解教研對象,使教師做好教研前的準備,確保教研的有效性。

2.小組討論和教師交流結果

系統的討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問題的梳理,第二階段是教師參與表達意見,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第三階段是結合教學經驗尋找解決方案。首先,參與園本教研活動的幼兒園教師根據教研對象梳理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找出本詞園本教研的主要問題。其次,教師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分析教育問題產生的原因。在討論中,教師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并結合教學環境中的案例進行了分析,解釋了問題的根本原因。同時,教師進行集體討論和分析,總結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每組教師分享結果。每個小組聽取教師的意見,安排小組討論的結果,并交換意見。幼兒園管理者對其進行總結和評價,并引導全體教師參與總結和安排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

四、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和舒適的氛圍

鼓勵教師大膽地說,不同的觀點應該有沖突。在討論過程中,可以激發教師交流思想和智慧,而不是擔心自己是否錯了,調動每一位參與者的積極性。老師們可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問題是如何讓教師大膽發言,愿意說出來,首先要營造平等、民主、合作、寬松的科學氛圍,讓教師參與園本教研活動的主題,積極互動,注意話語順序,給新教師更多的話語機會。在園長參與的情況下,園長的發言也應推遲,新教師應有權在討論中發言。如果上來就是一位有經驗的骨干教師發言,新老師會覺得她是對的,即使是錯的,也不敢或不想反駁,所以就不說話。有效的學習是建立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之上的。在專家的指導下,在平等、民主、寬松的氛圍中,解決了許多困惑和困難,提高了幼兒園教學研究的實效性,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五、總結

總之,園本教研是幼兒園教育的生命質量。幼兒園的園本教研應該是常態的健全的,常態的健全的教研有助于提高幼兒園的質量。幼兒園立足于園本特色、園所文化、師資水平等,因此,開展幼兒園園本教研是提高幼兒教師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施月平.提升園本教研有效性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2021(02):12-13.

[2]譚阿麗.立足園本教研實踐,激發教師自主研究的初探[J].求知導刊,2021(11):93-94.

[3]武雅麗.幼兒園園本教研的實踐策略[J].河北教育(綜合版),2021,59(05):40-41.

猜你喜歡
園本教研幼兒園
實施精準園本培訓 建強培優教師隊伍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園本課程開發的迷失與回歸
愛“上”幼兒園
運用多元智能構建園本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強化學習意識,共建和教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