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2022-06-06 03:59陳美琪
速讀·中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創新路徑思想政治教育時代

陳美琪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教育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對于廣大教育者來說,只有盡快實現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活動的深度融合,才能強化教育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從而更好地滿足我國教育事業現代化發展的實際需要?;诖?,本文主要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具體闡述了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

1引言

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然而,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主要以理論灌輸為主,單一的工作方式不僅限制了教育內容,而且還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F階段,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迎來了全新的機遇,這就要求廣大教育者必須要把握機遇,不斷加強對思政教育模式的創新,促使互聯網技術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從而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

2深入互聯網,進一步加強對思想政治的理解

信息時代的到來就注定在社會各領域的發展中,要加強對“互聯網+”概念的理解,推動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因此在高校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就更應該從對“互聯網+”概念的深入理解,實現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高校應該注重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將其運用到思政教育宣傳的工作當中,通過構建完善的網絡平臺來宣傳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廣大師生能夠通過互聯網深化對思政工作的理解,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高校還需要借助互聯網豐富思政教育內容,及時更新黨政方針政策,促使思政教育內容能夠始終與黨的路線相一致,從而便于師生對黨政方針的正確理解和解讀。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網絡平臺的建立不僅能打破傳統思政課堂教育的局限性,還能利用其便捷的性能滿足師生的互動需要。為此,廣大教育者必須要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優勢,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互動過程中滲透思政教育內容,并引導學生關注一些熱點新聞,將其作為互動的切入點,這樣不僅能夠增強互動效果,而且還能起到宣傳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這對提高思政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效率都是極為有利的。

3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高校和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必須加以改變,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要在思想政治教學中全面實施,但是這并不是要將教師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完全摒棄,只是對傳統的主導思想加以積極的轉變。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師處于主導作用,教師只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學生只是單純的學習知識,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缺乏互動交流,這樣教師也就無法對學生對學習的體驗和感受進行充分的了解。因此,在未來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必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相關的教學活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平等的看待學生,將指導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作為自己必要的職責,這樣教師和學生就成了兩個主體,兩者之間的關系也自然變成了主體之間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方面能夠對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進行更好的維護,另一方面還能夠重視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體驗和感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充分的把握,對于不同學生所具備的獨特的個性要加以重視,并對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的體驗感保持關注,從而能夠更好的進行因材施教。另外,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多鼓勵和關心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專注于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實際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恰好為教師提供了掌握學生興趣需求的便利條件,通過互聯網技術,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思想動態,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育指導,而且還能將學生感興趣的元素融入思政教育工作當中,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思政教育的開展難度。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了解學生的學習體驗,在此基礎上對教育方法和方案進行調整,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與發展需要。

4加強網絡建設的管理力度,凈化網絡教育環境

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學生中,互聯網上豐富的內容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不可避免的也會造成學生無法對其存在的信息進行準確的判斷。因此,高校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也要加強對網絡建設的管理力度。將全新的互聯網技術結合思政教育的工作內容,對要實施的方案進行細化以及系統化的設計,加強管理網絡中的應用數據,同時對數據的完整性和實用性進行重視,這樣才能實現思政教育在網絡技術中的有效作用。[3]與此同時,對于網絡輿論的引導作用,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也要加以重視,對高校的網絡加強管理,并利用建立的相關網絡管理制度進行約束,促使學生能夠自覺規范自身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意識,這樣才能規范網絡教育流程,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政治觀。此外,高校還應該加強對信息共享機制的構建與完善,針對信息資源進行分類和篩選,確保思政教育工作中使用的信息資源都是積極向上的,這樣才能在凈化網絡教育環境的同時,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從而強化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5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諸多的便利條件,對于廣大教育者而言,當務之急就是探索出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路徑,以便更好地實現互聯網技術在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有效應用。當然,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這就要求廣大教育者在肯定其應用價值與優勢的同時,也要看到其帶來的挑戰,廣大教育者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專業素養,才能更好地應對教育困境,從而將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價值體現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陳心怡.“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19,14(02):7-8.

[2]周小躍.“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探析[J].大學,2021,16(32):131-133.

[3]方姝.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策略[J].社科縱橫,2020,9(06):245-246.BEB79DE8-3FCB-4668-A836-FA421F92FA2D

猜你喜歡
創新路徑思想政治教育時代
極致新聞:回歸受眾本位的創新路徑
e時代
e時代
以網絡為載體的政府管理模式創新路徑分析
新形勢下高校安全穩定工作創新路徑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