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四法”提升學生的班級歸屬感

2022-06-06 22:23陳愛英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58期
關鍵詞:四法班級建設歸屬感

陳愛英

【摘要】班級是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和個性化發展的主要生活場所,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學生的班級歸屬感關系到每一位學生的進步。班主任關心學生的生活,關注他們的學習和心情,引導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同伴關系,做班級的主人翁,能使學生在良好的班級環境中自覺形成尊師守紀、文明有禮、自信向上的品格和行為,從而可以更好地開展班級建設,從而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因此,提升學生的班級歸屬感對班級建設非常重要。

【關鍵詞】班級建設;提升;歸屬感

班級歸屬感是學生在學校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同和信賴,在內心自覺地愿意為學校和班級承擔各種責任和義務,樂于參與學校各種活動的情感體現。班主任要采用各種方法來建立和提升學生的歸屬感,使學生明確自己在班級中所處的位置,形成井然有序、團結向上、勤奮好學的良好班風,才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實踐證明,巧用以下“四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班級歸屬感。

一、開展小組建設,發展良好的同伴關系

同伴關系是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渴望將自己歸于某一集體,感受集體的溫暖,在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獲得自我成長。在班級中開展小組建設是通向孩子合作交流、溝通理解的最佳路徑,有利于良好的同伴關系的建立,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集體當中,促進正常的同伴交往,使他們獲得安全感的重要源泉,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歸屬感。

在小組建設中要營造良好的同伴關系,就要大力倡導合作意識,強化小組團體和個體激勵結合機制。在日常班級工作中,教師既要注重以小組團體的成績作評價,也要鼓勵個人競爭達標和小組合作達標。對學生個人和小組集體,教師在班級中應定期進行表揚和鼓勵,不斷提高小組的凝聚力。我在所帶班級中,每周進行“進步獎”“文明小衛士”“學習小組合作獎”“最佳小組長”等的評選活動,不但提高了學生個人的學習積極性,也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班級歸屬感。

二、加強情感溝通,增強班級凝聚力

一個班級的凝聚力的強弱是提高學生班級歸屬感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班級凝聚力強、學風好,往往會讓學生在班集體感受到快樂和溫暖,良好的情感溝通,則是學生增強集體主義觀念的有效途徑,它們對增強班級凝聚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加強師生情感溝通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班級的歸屬感進一步增強的保證。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在于師生的情感溝通。事實證明,教師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只有采取以情感人的工作方式,以真誠坦率的交流來溝通,以平等的朋友關系相互對待,才會真正和學生增加理解、取得信任。

“沒有尊重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在班級做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如果教師對學生冷面訓斥,就不會有一種輕松、平和、舒適的心理氛圍,學生更多的是內心對教師的戒備、厭惡和抗拒,溝通之門也就無法打開了。只有教師把學生當成獨立的、自主的人看待,給學生足夠的包容,營造寬松的平等氛圍,特別是對缺乏家庭溫暖、有缺陷受人歧視的學生,教師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和愛心,才會讓學生在班集體感到溫暖和快樂,由此產生強烈的歸屬感。

2.引導同學間的情感溝通

學生間的互相尊重和情感溝通,以及互相幫助、關心愛護、共同解決問題,更加能使學生產生班級歸屬感。而在同學之間形成良好的情感溝通氛圍至關重要。有效暢通的溝通渠道能保證同學之間心靈的交流,能促進班級學生彼此之間思維和感情的交流,從而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誤會,把不滿情緒釋放出來。

在班級管理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每周圍繞一個主題開展一次交流,諸如交流周末和假期生活的體會、做家務的感受和旅游的見聞等,在良性的同學關系中,培育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同時,我還定期舉行各種活動,如組織游戲、“美食會”、扳手腕和拔河比賽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促進學生的感情交流,培養團體意識。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感受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每一位學生都在班級中感受到溫暖真誠又充滿正能量的集體氛圍,加強了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提高了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提高集體認同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集體是教育的工具”。良好的班級文化能夠把學生的態度、信念、動機、習慣以及期望等心理凝聚起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群體意識,使學生產生對班級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增強對本班級的認同感、歸屬感和集體感。

要創設良好的班級文化,就是營造積極和諧的班級文化環境,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方面。第一,營造積極的班級物質文化環境,如開辟豐富多彩的學習園地、圖書角、榮譽角、手抄報展覽、作文展覽等,充分展現大家好的一面,展示小組和班級團體活動的積極成果。第二,精神文化環境方面,要在班級大力提倡“互相幫助、為班爭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班集體和小組有明確的學期目標和班級口號,給他們健康向上的愉悅體驗。只有榮辱與共,學生才能真正進入忘我投入班級的狀態,這樣的班級必然會充滿向心力。

四、給予成功的滿足,促進集體向心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p>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獲得成功的體驗。如果老師對學生取得的進步適時的給予贊揚,就能很好給學生鼓舞,催學生奮進,使學生獲得學習滿足感,從而促進學生的班級歸屬感。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積極創造條件,為學生搭建各種展示平臺,給每一個學生以成功的機會,以此激發學生進步的欲望。如,在班上多進行各種比賽,書法美術比賽、體育比賽、講故事比賽、歌唱比賽等,讓學生在比賽積極參與,充分地展示才能,給他們增添更多的欣賞與喝彩的機會,從而增強學生獲取成功的自信心,促使學生在愉悅、高漲的情緒中得到幸福感、自豪感。

總之,學生的歸屬感的培養在班級建設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揮了學校班集體為培養青少年兒童健康發展陣地的主導作用。通過發展學生間良好的同伴關系,加強師生的情感溝通,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給予他們成功的滿足,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了集體認同感和歸屬感。

參考文獻:

[1]司英豪.談如何賞識和激勵學生[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7).

[2]謝國華 鄭芳. 班級文化管理摭談[J].教師教育論壇,2015(1).

猜你喜歡
四法班級建設歸屬感
學校教育中歸屬感培養的思考
歸屬感:班級建設的紐帶
澳大利亞教育研究理事會發布學生歸屬感報告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四法”
互聯網時代的人物報道“四法”
“家文化”班級建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研究生團組織與班級建設相結合的工作探討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圍坐在圓桌旁開會,氣氛更和諧?
突破文言文學習“四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