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內監督制度的百年演進與時代展望

2022-06-09 02:04付振華李盈盈趙治怡佘婧帆
海風 2022年5期
關鍵詞:監督制度法規監督

付振華 李盈盈 趙治怡 佘婧帆

中國共產黨建黨已有百年,黨內監督體系經過百年演變與發展后,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制度。

一、演變過程

(一)法規制定

1.雛形初具階段

《中國共產黨綱領》第一次將黨內監督納入法律體系,相關文件對黨內巡視等制度做出規定??谷諔馉幒徒夥艖馉帟r期,依據《關于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系的決定》等法規,黨著重完善了民主集中制與統一領導制度。此階段有效提高了黨初期的監督和領導水平,保證了黨的先進性與純潔性[1]。

2.艱難探索階段

新中國成立初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內監督法規主要圍繞黨的檢查委員會建設展開。1949年黨中央通過《關于成立中央及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決定》[2]。1955年進一步完善了紀律檢查機構的設置,注重各級干部的監督。20世紀六七十年代,黨內監察委員會被撤銷。十一大后,逐漸恢復了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設置。

3.恢復重建階段

2004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頒布,確定了中央紀律檢察委員會的根本任務。十三大至十六大期間,《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制度規定了黨員領導干部紀律。至十八大時期,建立了巡視制度,嚴格黨員干部任用及工作。

4.深化創新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監督法規建設進入新階段。黨中央頒布了一系列加強黨內監督的條例與法規:2016年正式設立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出臺推動了黨內監督在紀檢監察體制方面的改革[3]。

(二)思想理念

馬克思和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始者,在黨的發展過程中注重黨章黨規的建設。列寧則提出加快黨內民主集中制的建設和依法行政。我國黨內監督思想產生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經過幾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實踐得到了豐富和發展。

毛澤東首先提出黨內法規概念,要求加強黨內民主教育,堅持“黨要管黨”思想。并將黨內監督作為打擊腐敗現象的重要手段,推進各項政策的調整。

鄧小平發展了毛澤東的黨內監督思想,提出注重干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揚黨內民主;改革開放以后,黨建工作的重心在于提高黨的先進性和領導能力。為促進黨內監督制度的恢復與發展,鄧小平提出要加快完善黨規黨紀,擴大紀委監察機構的權限,突出黨內監督制度的重要性[4]。

江澤民要求突出黨內監督的核心,強調在抓好黨員干部監督考察的同時拓寬監督渠道,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的黨內監督氛圍,以此完善黨內監督的長效機制[5]。

胡錦濤強調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提出黨風廉政建設與反腐敗建設的關鍵在于加快黨內監督制度的發展,在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拓寬黨內監督的領域與渠道,重視巡視機構、制度的設立與完善[6]。

習近平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黨內監督理論,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上,強化問責制度、巡視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設,推進紀檢監察隊伍的完善。嚴厲打擊腐敗問題,黨內監督制度朝著“法治化”與“科學化”的方向發展[7]。

(三)監督主體

黨成立初期黨內監督權由各級執行委員會直接行使。中共五大后,第一個中央黨內監督機構即中央監察委員會成立。20世紀六七十年代,黨內監督權變為由黨內專門監督機構獨立完整行使后黨內監督權逐漸歸各級黨委會所有。中共七大后,黨內監督權由各級委員會通過專門監督機構行使的機制得以確立和延展。

新中國成立后,紀律檢查機構在中央和省市逐步建立。1955年,紀律檢查委員會改組監察委員會。黨的八大擴大主體范圍,監察委員會的設立從中央擴展到地方縣以上。紀檢監察機關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廢除。文革結束后,黨建監督機構逐漸恢復,并選舉產生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改革開放后,紀律檢查委員會在全國縣級以上的黨委普遍建立,與此同時,重點建設中央紀委派駐機構。2003年,中央組織部巡視組正式成立并于2009年改名為中央巡視組。新時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統一設立派駐機構,實現派駐機構中央全覆蓋。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在黨內監督方面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四)手段方式

黨內監督的手段方式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不斷創新發展。毛澤東最先關注到加強黨內紀律的重要性,指出要配備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同時強調建立紀律檢查機關的必要性以及發揮新聞媒介等輿論監督的重要作用。

在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鄧小平一方面恢復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被廢除的黨內監督制度,另一方面在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深化了黨內監督的范圍,提高了民主黨派的監督地位。江澤民注重黨內監督制度的建設與完善,明確提出建立巡視制度,并拓寬監督渠道,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胡錦濤時期將巡視制度以法規正式確立下來,明確強調要科學合理地將信息技術運用到黨內監督中。

習近平進一步強化巡視制度地位,發揮派駐機構和監察委員會的作用。強調互聯網及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效用。此外,更要注重人民群眾的監督主體作用。

二、演變的內在機理

黨內監督是在黨中央領導下占主導地位的監督,是確保黨內民主的重要手段,是保證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效途徑。通過對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制度演變過程的梳理與分析,得出我國黨內監督制度形成了“精準、民主、高效、全面”的制度體系,黨內監督的演進呈現頂層設計系統化、監督主體整體化、思想理念科學化、手段方式創新化等特征。

(一)頂層設計系統化

1.人治到法治

在黨內監督制度設立之初,尚未形成較為完善的法律制度,往往以黨員領導干部監督下級以及黨員自我監督為主。在歷史經驗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檢驗,黨內監督實現了從對領導干部的權威服從到依靠法治的跨越,兼顧法治與科學。

2.零散到體系

黨內監督法規的制定經歷了由單一碎片化到全方位立體化的轉變,從黨章對黨內監督的籠統概略,到具體法律、規章和制度對其多層次、各領域的發展,黨內監督得到了體系化、程序化的完善。

3.結果導向到過程導向

黨內監督制度的發展對保證權力正確行使有著重要意義。這一過程中,監督的重點由對黨員群體的事前威懾與事后問責的結果導向,轉移到事前預防與行為監控的過程導向。從而實現了黨內監督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的頂層設計系統化。

(二)監督主體整體化

1.監督主體

黨內監督主體由最初的紀委等單一機構發展到如今橫縱聯動的結構。從橫向上看,監督主體包括紀委、監察委等紀律檢查機構以及黨員個人、社會組織與群眾等多維度的橫向監督主體;從縱向上看,包括中央及各級地方監督機構。近年來,中央巡視組在黨內監督的地位更加突出。

2.監督對象

十八大前,黨內監督對不同對象的打擊力度不均衡;十八大之后,習近平強調“老虎、蒼蠅一起打”。除對基層領導干部、小微權力的監督之外,更加大到高級領導干部等位高權重者的監督,實現黨內監督對象的無差別平等化,讓人民群眾看到了中央反腐決心。

(三)思想理念科學化

我國黨內監督思想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與時俱進,立足黨情、國情,在歷代領導集體思想的基礎上進行豐富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黨內監督的重要論述,推動黨內監督走上制度化、體系化的道路,反映了黨內監督思想理念的先進性與科學性。

(四)手段方式創新化

黨的領導人最先關注到監督機構和輿論監督的重要性。改革開放后,巡視制度應運而生,逐漸強化中央對地方的監督。新時期,為適應時代發展浪潮,黨內監督創新手段方式,在大數據時代下,依托數字化信息手段,利用完備的大數據治理系統與思維模式,全面提升黨內監督效能。手段方式的不斷創新為黨內監督制度提供了先進的技術保障。

三、未來展望

縱觀黨內監督百年歷程,其曲折的實踐與歷史經驗表明,黨內監督的發展任重而道遠。新時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應深入探索黨內監督效力提升的方法?;诖?,黨內監督體系建設可以依靠中心——四周“聚輻”模式。

(一)堅持黨中央領導,發展民主集中制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卑l揮黨的風向標作用,全面貫徹黨內監督的思想方針,準確落實黨中央的各項決策要求。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因此黨內監督必然要以民主集中制為中心,既要避免不講集中的民主,又要避免不講民主的集中,確保黨內監督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二)完善黨內法規,全面從嚴治黨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黨內法規制度納為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建立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涵蓋黨內組織生活制度、選人用人法規制度、專門法規制定的黨內法規體系[8]。力圖實現數量擴充、質量提升,使黨內監督相關法律法規從獨立到體系、籠統到具體。并且要貫徹落實“有膽量、講真實、重持續”的全面從嚴治黨部署。

(三)注重思想教育,增強主體意識

黨內監督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土壤的培育,要形成獨特穩定的監督文化,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切實結合正面引導與反面警示教育[9],加強培育領導干部的黨性與思政素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黨內監督體系。加強監督主體的責任意識與義務擔當,落實監督角色的內在驅動力。完善構筑監督機構,提升監督主體問責能力。

(四)整合黨內外監督,形成各方合力

歷史經驗表明,輿論監督、網絡監督等方式的黨外監督是黨內監督的有效補充,要注重推進自律與他律切實結合。尤其要發揮人民力量,推進建立群眾、社會、輿論等監督一體化格局。創新黨內監督方式,拓寬黨外監督渠道,切實提高黨內外監督的協同能力,形成各方合力、各司其職的新局面。

(五)重視大數據運用,強化協同配合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數字信息技術在組織管理中起到提質增效的作用,在黨內監督體系中同樣舉足輕重。要借助大數據工具,創新監督方式,建立網絡監督平臺,打造現代化新窗口,實現透明化、便利化、智能化監督。強化數據協同配合,著力攻克黨內監督痛點、難點,優化監督流程,提升治理效能,發揮潛在價值。

四、結束語

對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的演變和發展進行深入研究,探索黨內監督制度的發展歷程及其演變的內在規律。并對新時代黨內監督制度的完善和發展提出合理建議與展望,以豐富黨史研究、打造廉潔奉公、執政為民的政黨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張明龍.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以涉及黨內監督的黨內法規與規范性文件為研究樣本[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20,13(6):114-122.

[2]王珈榕.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研究[D].吉林大學,2021.

[3]張玉玲.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21.

[4]成芳芳.鄧小平的黨內監督思想及當代啟示[J].蘭臺世界,2017(1):124-128.

[5]耿慶彪.論江澤民同志關于加強黨內監督思想[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06(1):41-44[7]

[6]饒浩洲.胡錦濤黨內監督思想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1,18(3):5-9.

[7]王喜滿,蘇莉佳.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思想的演進與意義[J].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評論,2017(2):104-112.

[8]王翠芳.新時代黨內監督的創新發展[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20(3):97-102

[9]滕明政.十八大以來黨內監督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J].理論與改革,2017(6):122-136

猜你喜歡
監督制度法規監督
2020年《理財》《財經審計法規選編》征訂單
什么是四個監督?
2020年《理財》《財經審計法規選編》征訂單
健全農村集體財務監督體系 夯實農村經濟發展根基
關于我國保險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論我國政府采購監督制度
基層會計工作規范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落實依法監督、科學監督、高效監督
奇怪的法規
閱讀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