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中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研究與實踐

2022-06-09 02:04古麗克孜·買買提
海風 2022年5期
關鍵詞:詞句中學語文中學生

古麗克孜·買買提

隨著新課標研究的推進,中小學教育教學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除傳統的應試教育要求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之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視度也在不斷提升,且已經逐漸發展為一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實際教學情況總結來看,中學語文在教學中仍然未將學生課外閱讀養成習慣,作為重要的教學要點,并未認識到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對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習深度的強化起到的促進作用。需要盡早明確此類問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幫助學生養成對于優美詞句的分析及掌握,從而提升閱讀質量,強化寫作水平,從基礎上提升中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中學是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此時,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逐漸上升,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強,閱讀作為語文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模式,相關新課程標準中對于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要求也更為細化明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實際工作進行時,教師需要做到能夠將閱讀內容進行充分傳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化,進而獲得更為優質的閱讀效果以及閱讀質量。

一、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品詞評句習慣的重要性

步入中學學習階段后,學生的學習科目有所增加。語文作為學生從小接觸的科目,會導致學生對其的學習興趣有所下降,很多中學生忽視了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語文閱讀學習的強化,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也是其他各科目學習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部分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中的態度并不端正,并未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以及分析中,對于優質詞句的品評能力較差,很難通過閱讀來對整個文章內容以及文章內各類場景、人物的表達進行充分的理解,對于情感的體會也較為淺顯,不利于學生對于整個文章思想以及所表達內容的充分理解和接受[1]。中學時期的閱讀要求、閱讀內容以及閱讀方向,與小學相比有明顯遞進式增長,中學生若未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影響其對于各類文章思想內容的總結以及體會,僅能夠依賴教師的指導來完成。整體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水平均會明顯降低。比如,在《秋天的懷念》一文學習時,學生如閱讀能力較差,在閱讀分析時便難以體會出母親對于兒子的關心,無法感受到母愛的深沉,比如該文中第1次出現看菊時,母親的原話是“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而發展到第2次看菊時,母親的原話變成了“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通過對不同時期母親帶兒子去看看菊的語言表達分析來看,母親的態度以及心境也是發生了非常大變化的,就實際品詞評句可見,第1次母親的心情更多的是難過以及理解,而發展至第2次,母親的心情更為沉重,更多的是對兒子的關切以及懇求[2]。學生如果能夠具備較強的閱讀分析能力,在進行文章閱讀時,便能夠對諸如此類的語句進行進一步的評析以及思考,從而真正體會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母愛之情,對于整個文章的情感體會以及分析將會更加準確和全面。

(二)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標記習慣的重要性

中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根據閱讀情況及時進行標記。對閱讀質量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學生的學習知識量仍然較為有限,閱讀能力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文章閱讀時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以及困惑,此時應及時進行標記之后繼續閱讀,結合全文的情感,對標記部分進一步分析。如果學生并未養成這一良好習慣,可能會導致學生長時間卡在自己不能理解的范圍,或者在后續閱讀時對于不理解區域的內容忘記,不會再進行進一步的探究和分析,對于學生對整個文章的理解也是非常不利的[3]。

(三)培養聯系上下文閱讀習慣的重要性

上下文內容的銜接以及相互的呼應是幫助學生理解閱讀內容的重要方法。大部分中學生在實際閱讀時并未能夠養成這一良好的閱讀習慣,導致學生對于課文的把握程度不足[4]。雖然不同文章的段落和章節完全不同,但是均存在相互關聯和聯系的情況,中學生在閱讀時需要聯系上下文進行閱讀和理解,如此才能夠正確了解某一段落所表達的邏輯以及情感關系,從整體上對整個文章的思路進行進一步的明確,對于學生閱讀內容的深入理解以及中心思想的總結均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師需要提升對學生上下文聯系閱讀習慣的培養。

二、中學語文教學中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策略

(一)培養學生品詞評句的習慣

中學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平臺以及展示機會,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優秀詞句品評之中,養成良好的詞句品評習慣。文章的作者大多會通過文字的描寫以及語言的渲染,實現對情感的表達以及事件的闡述,幫助中學生養成良好的詞句品評習慣,能夠促進其更深入地掌握文章的情感表達以及感情思路,是提升學生對課文理解的重要途徑[5]。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指導學生對關鍵詞、關鍵句進行重點標注并且獨立進行思考,或者分組與同學進行討論,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更深入地體會文章的表達內容,此時教師應注意切不可強行對學生進行分析結果的灌輸,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結合具體問題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詞句分析習慣,從而促進其在未來文章閱讀中能夠自然而然地對重點詞句進行重點分析[6]。同樣以《秋天的懷念》一文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設定來幫助學生進行重點詞句品評習慣的養成。比如,可以詢問學生本篇文章在三次看菊時,前兩次作者的回復是怎樣的,是以什么態度進行回復的,通過對此類問題的提問,能夠幫助學生明確文章重點部分,從而進行重點語句的查找以及分析,通過母親與兒子對話的變化來進一步了解兒子的態度,在后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繼續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來思考,母親在這一記錄中是如何對兒子進行愛護的,從而讓學生能夠切實體會到母愛的偉大以及堅持。

(二)培養學生邊閱讀、邊標記的習慣

中學閱讀教學中需要幫助學生養成邊閱讀、邊標記的良好閱讀習慣。由于大部分學生均不具備這一能力,主要是由于教師并未進行針對性地引導,因此教師需要從自身做起,提升對于閱讀習慣養成的重視,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標記,前期可以通過布置任務的方式來讓學生進行被動的標記,在標記過程中需要進行思考,養成習慣之后便能夠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標記以及分析。比如,在《貓》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在閱讀之前告知學生,將自己難以理解的詞句進行劃橫線標記,而覺得描寫的非常優秀的詞句可通過波浪線的方式進行標記,久而久之便能夠幫助學生養成邊讀邊動手的好習慣,對于學生后期閱讀質量的提升以及優秀閱讀習慣的養成均非常有利的[7]。

(三)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閱讀的習慣

中學教師在閱讀習慣中的上下文聯系的培養也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在教師教學中需要明確教學路徑,將教學路徑以及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融合,可以針對某一段內容提出其與整體內容和整體思想之間的關聯,進而進行細節的分析及閱讀,促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上下文的聯系。比如,在《背影》課文學習時,教師首先需安排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通讀,讓學生首先對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所了解,感受到父子情深,對基礎情調有所掌握之后,便能夠進一步分析文內的各段意思,可以按照層次劃分的方式來讓學生對故事進行簡單概括,并且聯系上下文,進行準確的分析,通過4次背景的描寫內容進行文章思路的進一步理順,通過細節配合整體的方式,促進中學生語文閱讀學習水平的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中學生語文閱讀工作的開展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掌握高效快捷的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質量。因此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中學生的實際特點,重視各類閱讀方式養成的措施,在課堂上進行優質閱讀習慣的滲透及鍛煉,久而久之幫助學生能夠自主進行閱讀工作的強化從而促進學生閱讀水平以及寫作能力的提升,為語文學習以及其他學科的學習強化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穆培喜.抓好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J].讀與寫:上旬,2019(11):1.

[2]羅愛忠,羅立忠.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淺談中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 2019(A02):1.

[3]徐以忠.核心素養理念下中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0):1.

[4]王淑珍.加強語文課外閱讀指導,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J].讀與寫:上旬,2019(9):1.

[5]高成亮.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與閱讀習慣的培養策略[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9(3):2.

[6]張曉亮.核心素養下中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5):1.

[7]鄧環.效指導中學語文課外閱讀的策略研究[C].2019年中小學素質教育創新研究大會論文集,2019.

猜你喜歡
詞句中學語文中學生
紀錄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走出經驗主義、拿來主義迷津——蘇寧峰《表現論視野下中學語文的批判性解讀》序
走出經驗主義、拿來主義迷津——蘇寧峰《表現論視野下中學語文的批判性解讀》序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中學生原創作文精選
字詞句訓練
字詞句訓練
字詞句訓練
字詞句訓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