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2022-06-09 02:54魯歡歡
海風 2022年2期
關鍵詞:時針分針立體

魯歡歡

數學在小學教學中一直作為一個難點存在。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為數學的特性,使得它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常常陷入難教會的困境。為避免學生聽不懂這類問題的出現,我建議教師在實際的數學講課采取教學聯系生活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小學課堂效率,完成全憑教師講轉變為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的雙向交流的轉變。值得廣大基層小學數學教師借鑒。

一、聯系數學日常應用,不做古板陳述

學習數學的目的應當在于培養學生思維模式,而不應該在于打擊學生的自信。但在實際的基層教學中,不同的教師因為專業水平差異,在傳授知識方面有著明顯迥異的風格。有的教師擅長平鋪直敘的風格,輸出觀點,讓學生自行理解。平心而論,這種教學模式更加適合接受力較強的學生,不適合大部分普通的學生。在小學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更偏向于照顧大部分學生的接受水平,多運用生活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點[1]。在新版的教材中最典型的一課為“學習如何認識時間”,編輯們為了讓孩子們將抽象的時間概念理解,在課本中首先列出了不同時鐘的圖案,讓孩子們對時鐘的整體結構有了大體的認知。等明白了時針與分針的功能作用后,教師們再通過將不同的特殊時間賦予特殊的意義利用時鐘表現出來給孩子們看的方式進行下一步教學。以下是課堂中的實際應用案例: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今天來學習認識時間,時間在我們日常行為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我們早上起床上課都少不了要看時間。那小朋友們,你們會看時鐘認識上面的時間嗎?(循循善誘,切入主題)

學生:不會~

教師:好,那老師今天就教你們初步認識一下鐘上的零件。在我們的鐘表上,那根長長的跑得最快的針是秒針,那根長長的跑得慢的,是分針,這三根針里面最短的跑得最慢的呢,是時針,表示小時。有誰知道中午12點時針和分針要到什么位置上嗎?(結合日常實際,引導學生思考)

學生:我知道~他們都在一個位置上。

老師:對的,這是一種特殊情況,當時時針與分針同時指向12,就是中午12點。

(這種在數學教學中提出特殊的例子能很快地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

最后在課堂上一番小小的討論之后,學生們既了解了時針與分針的用處,又對某些特定的知識點加深了印象。這種結合日常實際的教學方法,在課后還能發動學生與父母共同探討。真正實現了數學知識從課堂內轉移到課堂外的學習。這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提高教學效率都有良好的效果。

二、巧用教具,轉變平面思維

在哲學思維中,有一句經典的話是“人和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在于是否會使用工具”,在數學教學中使用工具可以幫助此階段的學生構造思維空間。五六年級,此階段的學生開始涉及立體圖形的學習。在人教版的課本中,學習立體圖形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先是求表面積,周長,第二階段給出規范的立體圖形進行求體積,第三階段開始對立體圖形進行改變,采用多個立體圖形進行拼接穿插,加強學習的難度。第四階段則是將立體圖形的運用結合生活實際做應用題。在前兩個階段,學生只要掌握教師給的公式定律,就能迅速地解開題[2]。

三、揭開現象看本質,教會轉化思維

在現階段,國家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們的日常學習不局限于學習知識點,更在于學習思維。在小學試卷的試題設計中,兼具填空,選擇,口算,應用,多種類型的題目全方面鍛煉孩子的思維模式。但也由于認知水平的局限性,很多孩子往往一個題目轉個彎就寫不出來。普通的加減法轉化為公交車上上車與下車的問題,就能難倒一片人。數學老師在講解這種題目的時候,不應該在公交車問題上過度的解釋,應該教會學生透過問題的現象,把握公交車上車與下車實質是數量的加減變化的本質。在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哲學思想的灌溉下,學生面對難題時更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四、總結

小學數學的教學不應該拘泥于課堂,執著于數字的加減乘除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當數學走出課堂,應用于實際,學生們對數學的熱情高漲,數學將不再是學生學習途中的攔路虎。

參考文獻:

[1]田慧.淺談合理的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創設情境[J].軟件:電子版,2013(12):251.

[2]唐仁超.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應用[J].速讀(下旬),2018(7):93-94.

猜你喜歡
時針分針立體
怎么做能更好地認識分針和時針運動的聯動關系
鐘面上的數學問題解法
時針和分針的爭吵
Pop—Up Books立體書來了
鐘表上的數學問題
讓你眼花繚亂的3D立體趣圖
幸福在蔥蘢里,在彎腰的鐮上
平面和立體等
立體年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