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芭蕾以跳躍練習為主的舞蹈動作在中小學舞蹈中的應用

2022-06-09 04:29高懿珊
海風 2022年5期
關鍵詞:協調性芭蕾舞蹈

隨著美育教育的不斷發展與落實,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完善,教育工作者們在不斷探求素質教育的新形式。中小學生階段是身體與思維的快速發展時期,藝術類教育對中小學生有關鍵性作用,同時國家也將舞蹈課程納入了義務教育階段??紤]到中小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借助芭蕾舞蹈中的跳躍練習訓練形式在肢體運動中滲透舞蹈元素,對于推進美育教育有探索性意義,基于此,本文主要旨在淺析古典芭蕾以跳躍練習為主的舞蹈動作在中小學舞蹈中的應用,探索應用路徑,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芭蕾舞是歐洲古典舞蹈,作為一種輕盈、飄逸、溫婉的舞蹈,芭蕾舞有很強的觀賞性。芭蕾教學體系科學嚴謹,在歲月的推敲和沉淀之后留下了很多不同規格的動作,相互組合形成了較為系統的練習體系。我國近年著著力強調美育教育,也正在慢慢發掘和開拓中小學舞蹈普及教育,中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中流低柱和發展動力,也應該具有評價美、運用美、創造美的能力。芭蕾是科學嚴謹的舞蹈,是人體動作的藝術,可以與中小學舞蹈敩育部分相結合,取其精華,通過不斷的欣賞與實踐來提高孩子的藝術品鑒能力與運用能力,促進全面發展。跳躍類技能作為人類動作發展的一項有機組成部分,重點是促進人類身體在空間中產生的一種向高向遠的彈射能力。而芭蕾基訓課中的把下的跳躍練習部分是集訓課體系模塊核心,也是最后一部分,可以說慢板的動作為跳躍練習打下基礎。與體育課中的跳躍練習不同,芭蕾中的跳分為小跳、中跳和大跳,在小中大的基礎上又可以分為原地的、帶移動的和帶轉身的。芭蕾部分的跳躍動作更加注重的是空中舞姿的準確優美、避免僵硬,跳躍類練習的上身和腳下的區別很大,上身要盡量柔美,而下半身則要快速變化,在跳躍的同時也要注重遵循芭蕾的規律。

中小學跳躍實踐一般都是通過體育課進行專門的訓練來完成的。體育老師在編寫教材時往往采用運動項目來安排課程時間。這種方式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是忽視了青少年對于動作的開發與理解,中小學生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只是一味的學習動作,內容相對單一。第二是無法結合實際將跳躍類技能的訓練和體育課程中其他教學環節建立關聯,內容脫節,難以形成長期的記憶。

中小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體系的芭蕾舞訓練,所以訓練目的可以更加明確,與體育運動相結合的進行舞蹈動作的編排,訓練重點聚焦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力量素質訓練

芭蕾跳躍練習是需要抵抗重力,力量訓練需強調爆發力和彈跳力的訓練,而芭蕾基礎訓練利用克服自重水獲得肌肉的訓練方式避免了傳統體育運動中的負重造成肌肉增粗,更加利于學生纖細體型的保持,以一位小跳 (Passaute)為例,小跳是所有跳中最簡單的一種,也是學生們學習的第一個跳類的動作。一位小跳主要訓練的是柔物的蹲,膝蓋的外開和身體的協調穩定,同時向上的運動趨勢也可以練到學生腿部肌肉的能力,落地時 蹲(pile)可以起到保護膝蓋,緩沖的作用。

跳躍類技能作為人類動作發展的一項有機組成部分,重點是促使人身體在空間中產生一種向高處或者遠處位移的彈射能力,涉及起跳、騰空空以及落地三個環節,基于中小學的研究背景,結合動作發展研宄的相關內容,學生首先應該了解跳躍類運動中含有的身體彈離地面、著地緩沖以及空中控制等技術知識,逐光培養學生跳躍類技能的實踐能力,在聯系跳躍力量時可以不用太注重學生的腳下外開程度,更加注意學生跳起后腿部的直立和跳躍的高度。

二、協調素質訓練

芭蕾訓練的協調性主要體現在腳下的換腳配合以及手部、頭部、身體的協調,同時還要與音樂相配,因而組合難度較大。因此教學時需同時培養學生身體內各部分動作的協調和動作與音樂節奏的連貫,才能有效提高協調能力。中小學生對于協調性的掌握沒有特別的訓練,以立定跳遠動作的發展情況為例,在學生六歲左右便能夠初步了解立定跳遠的相關知識,要想確保中小學的學生掌握比較穩定的跳躍類技能,教師應該關注學生自身上下兩肢協調能力的培養。而通過芭蕾動作練習可以著重訓練協調性,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

第一種,音樂的律動練習,它是通過不同的音樂動律來進行肢體協調性與節奏性的訓練,把律動訓練安排在準備活動或放松活動的組合里,既能對自己的身體部位進行放松,還可以提高節奏感和協調性,同時可以加在簡單的小跳組合中,通過節奏的切分來訓練協調性。音樂可以選擇芭蕾組合中的音樂相似的鋼琴曲,以此調動學生們做動作的積極性。

第二種,腳部動作的協調,可以通過單腳雙腳,腳的前后左右的切換以及宮延芭蕾舞蹈的舞動步伐水設置動作,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也能鍛煉到學生的大腦思維活躍度。以jete為例,jete本意為“拋,扔”,是雙起單落的跳,可向旁前后三個方向做,可按en face(正面),croise(交叉),efface,和ecarte做,也可帶entournant做,依據jete的做法我們就可以延展出許多具有訓練價值的動作,包括芭蕾的連接動作也可以使用豐富組合。

三、體態直立的訓練

這些年來,我國青少年兒童脊柱側彎問題己經非常嚴重,學生長時間坐在教室里低頭學習,使脊柱難免會有被壓迫的情況。據統計,我國脊柱側彎病人幾乎是在以每年30萬人的速度遞增,其中超過半數為青少年,并且高度集中手10-19歲的年齡段。青少年正處在發育期階段,不能讓發育期的學生過多消耗在座椅子上,要多運動,多放松,因此課間操訓練就成了學生日常鍛煉身體很好的機會,芭蕾對于體念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芭蕾對于體態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以挺拔的姿態完成所有的動作,因此是很好的體態訓練方式。

跳躍類舞蹈技能動作,由上肢動作和下股動作以及軀干動作組成。我們再以小跳 (Passaute)為例,首先在準備小跳的時候我們就會要求學生先站在·-個直立的體念上,對手上身的要求與下身配合的要求較高。身體底部是跳躍的基礎,對跳躍起到關鍵作用,因此應從最底部開始。腳部盡可能地外開,腳部膝蓋大腿并上并夾佳,腳后跟并佳,同時要將整個胸的鎖骨外打開,注意不要打開肋骨,肋骨很自然的收回去,同時也要向上,頭頂有牽拉感。在開始進行跳躍訓練之前,對于身體的體態就要有一定的練習(可以手位練習的方式來訓練后背與肩胛骨以及肩膀的穩定和規范)。跳躍的時候有兩個注意的點,第一個是跳躍的時候不要先要求跳躍身體和蹲的規范,應該讓學生先學會跳躍,正常身體在跳躍的時候就會用pile來保護自己的膝蓋,這是我們人生來就具有的本領。應首先要求學生的高度,通過做游戲,比較的方式促進學生跳的更高。第二就是原地跳躍,小跳是原地起跳的動作,如果在跳躍的時候有移動的話,說明是上身或者重心有一定的偏差,應著重要求。

四、對于中小學生跳躍與芭蕾建立的有效構建

思路,可以做出如下解釋

此次設計的內容,主要目的是間接性普及舞蹈,在以鍛煉身體的同時,促進中小學生身體的延展與肢體的協調,將舞蹈動作與體育動作充分結合,讓學生在課余生活中有一定的體育鍛煉和美育的熏陶。它不是強行植入舞蹈進去,強行加入的話可能會引起兩級分化:很多同學認為芭蕾舞較為困難,自己肯定學不會,受不了,由于內心預設,而導致教學上的困難。第二就是男女分化較為嚴重,女生的接受度會比男生高,許多男孩對于跳舞這件事有一定的抵觸心理,不利于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所以選擇接受度較強的跳躍動作。跳躍動作技巧性較高,中小學生正處于求知好學的年齡,他們思維發散性、求知欲望強,十分活躍。在運動中滲透舞蹈動作容易激起中小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在教授期間,最大限度地將跳躍類技能轉變為動態化的表象展現方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自身的跳躍類技能水平,達到訓練的效果。

教案設計應結合舞蹈,合理運用中小學生自身身體的各個器官,將學生下肢運動能力和身體的協調性發展情況進行深入的優化與提高,結合舞蹈的柔美性與伸展性,有針對性的對中小學普及舞蹈運動,同時講述芭蕾舞蹈的相關歷史知識以及欣賞相關芭蕾舞蹈視頻,結合自身的具體實踐,讓學生們了解舞蹈,提高中小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活動的積極性,進而提高中小學生體育與藝術美學的綜合素質。在舞蹈的不同層面的創新優化,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發展學生綜合素養,促使學生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參考文獻:

[1〕陳志良.中小學(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跳躍類技能教學內容的構建[J].安徽教育科研,2018(11):113-114.

[2〕芭醬基礎訓練在中小學健美操教學與訓練中的運用[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0年現代教育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一).〔出版者不詳 〕,2020:3.

作者簡介:高懿珊(2001.8),女,陜西西安,本科在讀,研穿方向:舞蹈

猜你喜歡
協調性芭蕾舞蹈
因為你的表演,我愛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協調性練習在小學足球訓練中的作用
舞蹈課
不論何處,芭蕾跳起來
各地區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水平協調性分析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語
環境雕塑在共有空間中協調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