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覺醒年代》為例,探索未來重大主題內容創作方法論

2022-06-09 04:57楚磊
海風 2022年6期
關鍵詞:覺醒年代創作歷史

楚磊

主旋律影視作品長期以來一直都是我國影視題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類作品在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以及意識形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不論是小熒屏還是大銀幕,都有大量獻禮百年的影視作品推出,其中不少主旋律作品成為年度“爆款”以及“出圈”佳作,如在上海電視節斬獲白玉蘭獎中的“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三個重要獎項的近代歷史劇——《覺醒年代》,不僅僅為廣大觀眾展現了具有感染力的歷史人物和情節,更是在無形中為主旋律內容創作樹立了新的范本和標桿??紤]到未來十四五規劃的各個重要節點,主旋律題材仍會是影視創作的剛需。因此本文將以《覺醒年代》作為參考對象,從人物塑造、戲劇結構以及情感鏈接三個方面探索未來重大主題內容創作方法論。

電視劇《覺醒年代》選取了1915年《青年雜志》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這段歷史時期,描繪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毛澤東、鄧中夏、趙世炎等一群為人所熟知的先驅革命者,全景式地展現了百年前青年知識分子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追求真理”的過程[1]。劇集播出后好評不斷,尤其是得到了年輕群體的追捧,豆瓣評分高達9.3,不僅讓當代年輕人在百年后也仿佛切身體驗到了那段激情澎湃、燃燒理想的崢嶸歲月,更是讓觀眾通過歷史人物的視角,明白了中國為什么選擇馬克思主義這一歷史問題。真正發揮了一部優秀的主旋律影視作品該有的作用,既滿足了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又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作品中深刻哲理的影響[2]。

優秀的主旋律作品一直是影視行業創作者的追求,下面本文就以《覺醒年代》為例,從人物塑造、戲劇沖突以及情感鏈接三個方面,探索未來重大主題的內容創作方法論。

一、用想象和揭秘的手法塑造“三維立體人物”

影視作品創作中,多維度的人物塑造是關鍵,人物過于片面會使得觀眾難以代入,無法產生共情。隨著影視創作的日益成熟,人物塑造的重點也在發生著變化,從過去觀念純粹和性格單一的扁平人物,轉變為思想深度和美學價值更為突出的圓形人物轉變[3]。正如黑格爾所說:“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又有生氣的人,而不是某種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盵4]對于主旋律作品來說,立體的人物塑造就更為重要。因為涉及大量歷史書中存在的真實人物,過于豐富人物會顯得避重就輕,讓人物形象掩蓋住了歷史事實的嚴謹性,所以大部分的主旋律作品會將創作重點更傾向于整個歷史事實,強調人物做了些什么,而不是在人物本身,這就導致人物形象過于片面和單一,僅僅是作為某個歷史節點的展現者,而非整個歷史階段的參與者。因而為了避免歷史人物這種“概念化”“標簽化”的重現,主旋律作品應該要以事實的支撐為基礎上,利用創作者大膽的想象,直面人性的多面,將歷史人物的復雜性、多樣性統一在人物性格的內在一致中,既彰顯其高光時刻,也不避諱其家庭生活和性格瑕疵,從而塑造了一幅真實、生動、飽滿、鮮活的時代人物圖譜[5],使每個角色都能夠擁有“內在生命力”。

對于主旋律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覺醒年代》就是一個成功的典范。劇中的革命先驅們既有登高臺慷慨陳詞之大義,也有生活中各種煩惱之小節,更加契合人物原型的時代特征,顯得真實可信。例如,陳獨秀的形象就突破了歷史課本里的刻板人物介紹,劇中用了多個維度來豐滿其背后的人性:作為父親,他會親自偷偷為兒子炒愛吃的南瓜子,即使不贊成兒子的政治主張,也會假裝順路來支持兒子的“無政府主義實驗”,而不是一味站在絕對高度去反對;作為丈夫,在門外他可以毫無芥蒂對所有人大喊自己是偽君子,為了“尋路”可以拋棄一切,但進門后面對著妻子的背影滿心愧疚;作為同事,他既是《新青年》同人編輯中的主心骨,日常向魯迅等人催稿,又是同事們戲稱的“封建大家長”;作為師長,他為監獄里慷慨赴死的學生感動,也為飄零時代下為國獻身的學生哭泣??梢哉f,《覺醒年代》復活了百年前的陳獨秀,讓當代觀眾真切感受到,他不再僅僅是歷史書上的革命先驅,更是一個有血有肉普通又偉大的人。又比如說李大釗,在過去的影視作品中,他往往是以“在中國揮起馬克思主義大旗的第一人”形象出現,觀眾能夠記住他推動歷史的重要性,但對人物本身沒有更多的認識,而在《覺醒年代》中,李大釗的形象更多層次展現在觀眾面前,他是會因為沒有兌現吃涮羊肉的承諾,而給孩子講“歪理”的幽默父親,也是會幫妻子捏肩捶背,自稱“憨坨”的體貼丈夫等等,這些帶有普通煙火氣形象的塑造,給了歷史書中的人物喜怒哀樂,讓人物有了溫度,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情,革命先驅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們以血肉之軀做出普通人難以做到的選擇,在普通的鋪墊下,偉大就會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二、從人物性格與人物關系出發,構造戲劇沖突

對于主旋律題材來說,戲劇沖突的構造是重點也是難點。由于特殊歷史背景的局限,大部分主旋律影視作品的情節發展和戲劇沖突都難免集中在民族對立和政黨對立。對人物性格沒有做更深入的刻畫,也沒有構建人物關系,而是在需要的時候按照歷史記載,簡單直接地交代每個人的歷史行為,但他們行為的成因并未展現,所以觀眾很難從單薄的行為和樣板化的形象來理解這些歷史人物以及人物的所作所為,導致劇情進展沒有新意,陳詞濫調式的對立以及千篇一律的矛盾也無法讓觀眾帶入戲劇性高潮。例如,在過去的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中,嚴刑拷打俘虜的情節幾乎是必備,毫無人性的反派和寧死不屈的正派形象形成了尖銳的對比,通過這種強烈的畫面引起觀眾的注意,強行展現戲劇沖突,但是這種矛盾必然是片面的,沒有細節支撐的矛盾很難讓觀眾真正對歷史產生深刻的認知和體悟。因而相較于絕對的正反派對立,主旋律作品中情節發展與戲劇沖突更應該從人物性格出發,圍繞人物關系來設計,即一種合理性與另一種合理性的沖突,從而讓觀眾與這些歷史人物一起痛苦、一起焦慮、一起選擇,深刻體會矛盾存在的必然性,站在當時人物的角度思考歷史,而不是站在已知結果的上帝角度。

《覺醒年代》就是在外憂內患的大背景下,利用不同思想、不同政治理念的人物,選擇不同的尋路方法,來推動情節發展和構造戲劇沖突,不是絕對的對與錯,只是當下不同人物的不同選擇。比如,面對是否革新時新舊論戰的矛盾沖突,以辜鴻銘、黃侃為代表的守舊派,他們留著形式主義的長辮,穿著長袍,守成又孤傲,守著傳統文化的根,必然堅決反對激進的新文化運動,而陳獨秀和李大釗有著出國留學的經歷,身上有書生的曠達與傲然,這就決定著他們最先從文化啟蒙走向思想覺醒,這看似絕對的正反兩面,卻在北大包容性的學風建設和辜鴻銘一場“中國人的精神”演講下被打破,觀眾也看到了守舊主義存在的原因和價值,守舊還是革新不再是對與錯的沖突,而是更具有戲劇性的思想碰撞。進一步在刻畫新文化運動的三人先鋒小組時,劇中同樣采用了人物性格與人物關系的推進手法,陳獨秀、李大釗、胡適三人均為“新文化運動”思想改革的領路人,但陳獨秀和李大釗經過通察民情,切身實踐后,認為改革要從底層民眾開啟,選擇借鑒俄國革命的方式,走向暴力革命下社會主義的救國道路,而性格軟糯、留美歸來的胡適始終不改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思想底色,認為改革要從精英開啟,堅持上層改革思想的救國路徑,君子和而不同,三人日后的分道揚鑣早在思想層面就露出端倪。觀眾也隨著三人相識、相知到分道揚鑣,逐漸理解人物每個選擇背后的深層原因。又比如說陳延年和陳喬年堅持的無政府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沖突,學生們過于理想化的認知讓他們對無政府主義抱有希望,身為父親和革命家雙重身份下的陳獨秀,雖然不看好但也默默支持學生們的實驗,隨著一步步探索,父子間的矛盾在思想沖突的外殼下逐漸被化解,加強父子牽絆的同時,也讓觀眾更加深刻理解了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三、構建宏大歷史背景和當代人的情感鏈接與精神認同

影視作品作為滿足當代大眾精神需求的主要渠道,影響大眾的同時,也需要貼近當代大眾審美,在內容創作上要與現實社會產生情感鏈接與精神認同。作為主旋律作品,更是肩負著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觀眾的情感認知、思想認識緊密契合的重任[6],由于主旋律題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采用一般的敘述方式,很難把抽象的蘊涵主流意識形態的主題具體化地展現出來,為了避免過于生硬的說教,應該“讓動機通過情節發展本身生動活潑地仿佛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不僅僅要講述國家、集體等大型歷史事件,更要展現個人命運和情感的抉擇,從而激起觀眾共鳴和思考。

如何將百年前的情感精神與當代人連接起來,《覺醒年代》也做出了優秀的示范。

(一)作為宏大主題的輸出者,《覺醒年代》中并沒有過多“抽象式”的說教臺詞,而是將宏大敘事和日常敘事相結合,用人物的生活來展現國家民族的命運,以此拉近和觀眾的心理距離

例如,毛澤東雨中奔跑的出場情節,劇中在這里沒有設置一句臺詞,只是借助人物的視角,展現了那個時代下最真實的樣子——餓殍遍野,水深火熱,雖然沒有臺詞或獨白來說明人物此刻的內心,但是觀眾從后續人物的所作所為能深刻明白,正是因為“他來了,看到了,記下了”,所以他一生都在為之改變而努力,這樣的出場拉近了觀眾與時代的距離,更容易與人物產生共情;同樣魯迅的出場也含有深意,劇中用魯迅先生的文章——《藥》中“人血饅頭”的情節展現當下黑暗的時代環境,愚昧的群眾與悲哀的革命者,用普通人物的命運突出國家民族革新的迫切性。

(二)《覺醒年代》以信仰為精神內核,將創作落實到每個革命者的人生道路抉擇、思想碰撞、救國使命感中,與當代人價值觀建立、愛國情懷等都能進行相互映照,實現與當代人的情感與價值共鳴

例如,劇中在面對五四運動發生犧牲流血事件時,是“繼續”還是“放棄”,正是映射了當下年輕人面對阻礙時是堅持還是改變思路重新開始的選擇;再比如說劇中最火的一張表情包——魯迅的“不干了”,精準擊中了年輕人“打工人”的熱門話題,再結合工人運動追求的八小時工作制,也和當下反對“996”的現狀產生了價值共鳴;同時劇中李大釗與趙紉蘭的夫妻關系也深入人心,和當代人追求的平等、互相支持、共進退的婚姻生活產生價值認同;還有北大的包容性學風建設,有辜鴻銘、黃侃堅守傳統文化的頑固派,也有陳獨秀、錢玄同主張開創新文化的改革派,兩個派別和而不同、思想碰撞,而當代人多元價值觀的完善正是傳承于這種包容性、辯證性的文化發展;劇中每一個有志青年都在為中華崛起而努力,正如魯迅所說,“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蟲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強烈地拉近了兩個時代的距離,加強了情感鏈接,完完全全將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從“觀看者”轉變為“參與者”,在劇中看到了當下的影子,并產生了強烈的思想認同。

除此之外,《覺醒年代》制作團隊對細節的高要求也是作品成功的關鍵,劇本打磨了6年,每一句臺詞都經過斟酌和考量,每一幀畫面都經過嚴格考證,在細節處追求真實,主創團隊搭建了340多個場景,1:1.2重建了5層的北大紅樓,用800多噸的土還原百年前塵土飛揚的老北京等等,真正做到用心交出一份優秀答卷。題材不變,歷史不變,但是時代背景在變,受眾審美在變,創作需要有人去突破,《覺醒年代》正是重大歷史題材劇作的一次創新和突破,為未來的重大主題內容創作提供一定的啟示[7]。重大歷史題材影視創作始終肩負著價值引領的使命,將歷史與藝術相結合,創作出更多的上乘之作是我們樂于見到的,期待更多優秀的主旋律影視作品“出圈”。

參考文獻:

[1]馬昆鵬.讓歷史鮮活地走進當代:重大歷史題材劇《覺醒年代》創作談[J].視聽,2021(12):67-68.

[2]石玲玉.主旋律影視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0.

[3]楊洪濤.新世紀諜戰劇中人物塑造之十年流變[J].中國電視,2013(9):48-52.

[4]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2015:444,638

[5]趙路平,周晗,王婷.《覺醒年代》的多重審美維度分析[J].現代視聽,2021(2):23-27.

[6]張磊.新時代獻禮劇的情感召喚和價值認同:以《覺醒年代》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1(10):89-91.

[7]陳強.《覺醒年代》:新時代主旋律電視劇的創新表達[J].視聽,2022(1):58-60.

猜你喜歡
覺醒年代創作歷史
Jazz
《覺醒年代》:直叫人上頭的主旋律
《覺醒年代》里的紅色地標
史詩巨制《覺醒年代》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創作失敗
關于《翔》的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