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文明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策略探析

2022-06-09 05:24周奕杉徐正中
民族文匯 2022年24期
關鍵詞:現代文明

周奕杉 徐正中

摘 要:鄉村文化振興是新時代鄉村現代化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當前我國鄉村文化建設現狀,在培育現代化鄉村文化過程中,有必要引入現代文明成果,同時注意防范和管控現代文明的“副作用”,通過融入現代文明,實現對傳統落后文化因素生存空間的“擠占”,推進鄉村現代化建設和諧有序進行。

關鍵詞:現代文明;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現代化

一、傳統因素下鄉村文化發展的困境

鄉村文化的現代化在鄉村現代化進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充分反映了鄉村現代化的精神內核、文明氣質,是衡量鄉村現代化整體水平的重要標尺。目前,鄉村傳統文化在現代化的壓力下陷入一定的混亂狀態,即鄉村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受到不同力量的沖擊,人們對鄉村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在不同程度地減弱,鄉村傳統文化在逐漸失去以往的優勢地位,但反映時代主題和人民愿望的現代文化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這種尷尬境地充分反映了一個客觀事實,即在鄉村現代化進程中,鄉村現有的文化資源和存在形式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之一就是要實現鄉村的文化振興。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進程中,既要整頓鄉村傳統文化的混亂狀態,從而使其繼續發揮應有作用,又要把建立體現時代主題、時代特色和人民愿望的鄉村現代文化體系作為基本任務。

從本質而言,鄉村振興就是新時代的鄉村現代化,推進鄉村振興,就是要讓傳統型鄉村轉變為現代型鄉村,這一轉變體現在文化層面就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體現。列寧曾經指出,在鄉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的是“消除窮鄉僻壤那種落后、愚昧、粗野、貧困、疾病叢生的狀態”[1]。實際上,列寧所描述的“非現代化”農村狀態與落后的、留存數千年的傳統性因素關系密切,這些傳統因素中一些內容已然荼毒日久,成為了農村現代化的一座“歷史包袱大山”。這些傳統因素主要有如下體現:

第一,落后的農業生產方式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傳統的農業社會里,農業生產是我國農耕文明形成和發展的源頭,同時也是維系鄉土社會關系的載體和紐帶。然而,以自給自足為主要特征的小農經濟或自然經濟先天存在缺陷,其以家庭為單位、牛耕為生產工具,生產規模很小,活動范圍比較狹窄,生產效率低下?,F代社會的農業已經以機械化、電氣化、智能化、規?;癁橹饕卣?,實現了生產效率和生產關系的重大進步。目前,在我國東部欠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廣大農村地區,其農業生產仍然保留大量“小農經濟底色”,這些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基礎使得鄉村文化振興缺少相應的物質基礎。

第二,落后、保守和狹隘的文化觀念。毛澤東曾對久的、過時的思想態度明確,他指出“這些思想對于我們今天的中國不僅不適用而且有害。這樣的東西必須拋棄?!盵2]鄉村文化觀念在過去的千年中,客觀上維持了鄉土社會關系的穩定,但是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小農意識、宗法等級和怪力亂神思想已經不符合當前的歷史潮流,成為了阻礙鄉村振興順利推進的傳統因素。尤其是小農觀念,受到了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人的批判。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部分農民小農觀念強烈“等著別人送小康”[3]。小農觀念中的集體主義淡薄,利已主義等因素是漫長歷史磨難對中國農民階級的客觀塑造,廣泛存在于全國各地,在鄉村文化振興過程中應當予以消除。

第三,是以宗法等級制度為代表的傳統管理模式。傳統封建等級制度仍然在部分鄉村地區發揮影響,其表現為“顯”規制和“潛”規則兩類。許多農村是基于血緣或者親緣關系結成的生活群體,某一姓在村落中不可避免地會掌握更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話語權,某些地區甚至會直接影響基層民主選舉,阻礙社會主義鄉村自治進程。近年來,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不斷有各類“村霸”被查處,他們普遍以宗法等級制度為基礎形成犯罪網絡。宗法等級制度是我們走向鄉村“善治之路”的重要挑戰。

由此可見,以上傳統因素在很多方面制約了鄉村文化走向現代化的進程,應當融入更多的現代文明因素,從而更好地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二、現代文明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策略

傳統與現代之間是一種對立統一關系。這種對立統一既表現為現代對傳統既否定又繼承,又表現為現代從傳統中生發、傳統映射出現代的不足,還表現為不斷革新變化的傳統是現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即現代以漸進方式將傳統融入現代。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直接目的是推動鄉村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即現實鄉村的現代化。

在鄉村振興進程中,一方面,要面對存在著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傳統性因素;另一方面,又要與現代文明打交道,不斷吸收現代文明的優秀成果,以促進鄉村社會的現代化??梢哉f,鄉村社會的傳統性因素和現代性因素既存在于鄉村振興的整個過程,也始終處于矛盾關系之中。在鄉村社會的傳統性因素中,既有“糟粕之類”,也有“精品”;在鄉村社會的現代性因素中,既有“優秀因子”,也有“劣質成分”。從文明的角度來看,這兩種因素代表著兩種文明,即以農耕為特征的傳統文明和以工業化、電氣化、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網絡化為特征的現代文明。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歷來高度重視這兩大文明的重要作用。

總的來說,要實現新時代的鄉村文化振興,必須要有“刮骨療毒”“愚公移山”的氣魄,把消除阻滯鄉村社會健康和諧有序發展的傳統性因素作為重要任務。為了加快這一歷程,需要合理運用現代文明成果推動傳統型鄉村的現代轉型。而自近代工業文明以來,人類社會開啟了現代文明進程。新中國建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現代文明成果在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例如農業農村部指出,2020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7%,科技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4]基于此,鄉村文化振興有必要吸取現代文明成果的優秀因子,將其融入鄉村振興進程之中。

(一)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營造現代文化土壤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農業現代化提出具體要求:“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5]?,F代化農業體系不僅是鄉村振興的基本任務,也是鄉村文化振興的必備土壤??梢酝ㄟ^將農業科技、農業機械等做到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將現代社會創造的發達的生產力如科技、信息、智能等文明成果應用于農業生產,進而推動農業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奠定生產力基礎;其二,將現代社會先進的市場經營模式、方法和經營融入農業生產之中,為農業生產走科學經營管理道路提供動力支撐和方向導引。

(二)利用現代文明成果培育農民的現代文化觀念

現代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必然生成現代的文化觀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的發展以精神文化為內核”[6],現代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必然生成現代的文化觀念。農民要有現代的文化觀念才能適應現代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F代文明成果以科學知識、民主法制觀念、權利意識、現代文化精神等等形態展示,要充分地發揮這些精神形態的現代文明成果的滲透作用、引導作用和培育作用。新時代推進鄉村振興進程,必須把培育廣大農民的現代文化觀念作為基本任務,這是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的基本舉措。

(三)以農村治理現代化催生現代化鄉村文化

為了避免關于城鄉差距的假設“一邊是越來越現代化的城市,一邊卻是越來越蕭條的鄉村,那也不能算是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7]成為現實,要善于將現代文明成果應用于鄉村振興進程中。發達的生產力、便利的交通基礎設施、多樣化的通訊傳媒工具、先進的管理制度、現代的市場體系等優秀成果,這些優秀成果可以廣泛地應用于農村發展,促進農村的現代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市場體系、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設,將農村變成基礎設施完備、公共事業齊全、管理規范、設計合理的現代農村。進而產生與治理水平相適應的現代農村文化。

三、將現代文明融入鄉村文化建設的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的是,在鄉村文化振興過程中注入現代文明因素,需要防止和規避現代文明的風險、弊端、惡果對鄉村發展造成的負面效應?,F代文明既包含著推動人類社會快速發展的優秀因子,也包含著使人類社會陷入異化發展的潛在因素。

資本是現代文明不斷前進的主要“燃料”,工業化社會在本質上是完全為資本增殖而服務的。利用現代文明成果來助推鄉村文化現代化,不可避免地會將一部分現代文明的負面因素引入鄉村,即“資本下鄉”對原有傳統鄉土文化的解構和重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離開現代文明成果是不可能的,而離開資本的參與也是不可能的,鄉鎮企業的發展,鄉村特產的外銷,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都需要社會資金的參與,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了“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8]“吸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9]等思想。合理引導資本下鄉,必須管控和規避資本的逐利性等負面因素對鄉村振興帶來的負面效應。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公司和企業租賃農地,要有嚴格的門檻,租賃的耕地只能種地搞農業,不能改變用途,不能搞旅游度假村、高爾夫球場、農家樂,不能蓋房子搞別墅、私人會所,不能違規搞非農建設?!盵10]

資本逐利本性可能會增加鄉村社會治理的困難、造成鄉村社會的異化發展、沖擊鄉村社會的優秀傳統文化如傳統美德、民族特色文化等。因此要把現代文明成果的優秀因子融入其中,使現代文明成果的優秀因子為其服務,進而成為推動鄉村文化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現代文明沖擊除了“資本下鄉”外,還有對鄉村傳統文化的沖擊。鄉村傳統文化是無數先輩用心血澆筑起來的歷史記憶,其關于鄉村規劃、住宅設計、房屋建造、農耕技術、生態保護、社會治理、水文勘測、治病救人、文化傳承、鄉土工藝制作等方面的經驗和技巧蘊含著偉大智慧,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及不少農民進入城市或城鎮務工就業,這些潛藏在鄉村傳統文化中的智力資源在慢慢流失,傳承和保護這些資源的人越來越少。需要深入發掘這些潛藏在鄉村傳統文化中的智力資源稟賦,讓這些智力資源繼續發揮作用,特別是在鄉村規劃設計、產業發展、生態保護、鄉村治理、文化建設、公共事業服務、道德法制建設等方面發揮應有作用,為建設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繼續貢獻智慧和力量。

四、結語

鄉村振興走什么樣的道路以及鄉村在新時代走什么樣的現代化道路,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可尋。鄉村振興是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鄉村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舉措,旨在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實現鄉村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鄉村的全面振興既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也包括文化振興。文化振興是新時代鄉村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當前我國鄉村地區已經呈現出全新的發展面貌,與此相伴的是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化,農村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提高?;仡欉^往,傳統的城鄉二元體制弊端與三農遺留問題也日漸積累,鄉村文化振興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與減緩,在實踐中無法準確把握鄉村文化振興的發力點。而這一現象隨著農業人口減少、農村老齡化等一系列新挑戰的出現,可能會導致文化傳承中止、傳統文化流失等后果,不利于農村公共文化體系的完善,也與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不相符。所以,以現實為根據用現代文明成果建設和發展現代化鄉村,合理吸收現代文明的優秀成果參與鄉村振興是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 列寧全集(第二版):第 3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7.

[2] 毛澤東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1.

[3]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90

[4]農業農村部:2020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7%(2021-11-20) [EB/OL].https://m.gmw.cn/baijia/2021-11/20/1302686339.html.

[5]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6]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0.

[7]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10.

[8]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46

[9]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38.

[10] 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74.

作者簡介:

周奕杉(1998-),女,山東臨沂人,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徐正中(1981-),男,山東平度人,山東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猜你喜歡
現代文明
風從海上來
現代文明與舞蹈發展的碰撞
芻議計算機數字化傳媒方式的影響及文化意義
現代文明視域下皖江文化的特點概述
現代文明視域下皖江文化的特點概述
增強我國青少年體質的對策研究
楊德昌的影像世界
民族民俗文化對現代城市文化的影響研究
論路遙小說中的教師形象
自然的言者——羅賓遜?杰弗斯的非人類主義哲學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