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實施課程思政探究

2022-06-09 11:38盧冬梅
廣西教育·B版 2022年3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英語教學

【摘要】本文探索在中職護生英語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的途徑,提出合理設定課程目標、充分挖掘教材思政元素、優化教學設計、完善課程評價等教學建議,將價值引領與知識傳授有機結合,以發揮英語課程對中職護理人才的培養作用。

【關鍵詞】中職護理專業 英語教學 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8-0041-03

“課程思政”是一種具有綜合性的教育理念,其目標是立德樹人,其載體是學科課程,以學科教學為融合路徑,搭建多元、全面、科學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放大學科課程的育人功效。護理院校教師須將課程思政融入每一門課程教學當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價值觀、職業道德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優質護理人才。

一、中職護理專業英語課程思政的意義

(一)有利于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中職護理專業教育重專業課輕文化課的背景下,英語課程往往被邊緣化,導致英語教師普遍缺乏職業成就感,無法提升對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積極性,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授課更偏重應試技巧的傳授,忽視對學生開展價值觀等思想教育,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最終導致英語成為學生心目中毫無價值的課程,未能發揮其對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所應具有的作用。而將課程思政融入英語教學,無疑為教師的教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課程思政有助于激發教師深入思考本門課程存在的意義,使其進一步意識到英語課程教學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所肩負的責任和意義,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認識和教學水平。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當代護理工作要求護士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溝通能力及高尚的職業情懷。而英語本身所具有的豐富人文內涵,恰恰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例如英語教材呈現的豐富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理念有利于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跨文化意識;文學熏陶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促進個人內在品質的完善;中西方文化對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文化自信及愛國情懷;教師引導學生克服學習障礙的過程能培養學生攻堅克難的精神和嚴謹態度,等等。同時,英語是中職護生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程,貫穿四個學期,課時量大、時間跨度長,有利于保障課程思政的連貫性和延續性,育人效果顯著。實施英語課程思政對實現中職護理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職護理專業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

(一)合理設定課程目標,定位課程功效

筆者結合中職護理人才培養目標、學生思想現狀和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制訂了英語課程思政目標體系,它包含三個維度:一是學科知識目標,包括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的獲得,幫助學生發展跨文化意識、提升文化修養;二是學科技能目標,包括聽、說、讀、寫、譯各種語言運用基本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掌握,使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未來工作中能夠有效地使用英語,滿足我國護理事業發展和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三是思想教育目標,融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包括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職業素養等。設立這三個維度的目標就是要促使思政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實現價值引領和知識引領的統一。

(二)有效利用教材資源,挖掘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應以教材為基礎,根據教材單元主題選擇與之融合的思政內容,再從各板塊的語言知識點中挖掘思政要點。本研究以外研版英語(修訂版)(基礎模塊)學生用書第二冊為依托,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如下頁表格所示),針對中職護理專業二年級學生開展相關的思政教育。

(三)不斷優化教學設計,提升育人效果

1.針對中職護生的不足加強思政引領

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中職護生在學習方面普遍缺乏主動性和能動性,學習目標具有較強的功利性和短視性,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因為正確的學習觀是學生學習的指導思想,它不僅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態度、狀況和效果,而且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針對學生不重視英語學習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理解學習英語對個人發展和國家建設的意義,一是通過讓學生欣賞精選的英語小故事、英語名著節選、英文歌、影視片段等,使學生明白英語課程有助于我們了解世界優秀文明和文化、陶冶情操;二是通過列舉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英語學習能力的重視程度、今后學歷提升及職稱晉升對英語運用能力的要求等,讓學生了解英語學習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三是利用課間播放由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和英國廣播公司(BBC)聯合攝制的Wild China(美麗中國)紀錄片、深圳女大學生在德國街頭用英語正面對峙“亂港分子”的視頻等,使學生領悟學習英語有助于對外宣傳我國的優秀文明、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等;四是舉例說明全民英語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國家的經濟建設。

針對學生英語學習進步較慢的問題,教師在教學“My English is Improving Fast!”這一單元時,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取得進步的關鍵,并請班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上臺分享有趣、高效的學習方法。同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商討設立平時成績加分機制,讓學生可以通過課后自覺朗讀英語、認真整理筆記、主動開發英語詞匯趣味記憶法、在日常生活中主動說英語、積極參加課堂活動等多途徑獲得平時成績加分,向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灌輸勤能補拙的思想,以此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主動性、養成自覺學習習慣。在各單元詞匯語法講解及翻譯練習過程中,用一些易犯錯案例教育學生要注意語言應用的嚴謹性和準確性,切忌脫離特定的文化背景或語境去理解和運用詞匯和句式,避免造成溝通交流中不必要的誤會,以此培養學生嚴謹的態度。

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服務意識。人文關懷是護理的核心和精髓,人文關懷素養是人文關懷行動的前提,培養具有人文關懷素養的護理人才是護理教育的重要任務。為了避免中職護生因人文知識基礎薄弱、人文素養不高導致在臨床工作中缺乏人文關懷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英語課程教學幫助學生獲得人文關懷認知,如創設特殊情境使學生獲得人文關懷感知,通過口語交流實踐提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關懷能力。例如“My English is Improving Fast!”這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提到,不少中國人因為數字“4”是“死”的諧音認為它是個不吉利的數字而對其百般忌諱,這時教師創設一個護理場景:“一位迷信的患者因為分到了4號病床,情緒消沉,向護士提出要換床位,而病房床位緊張無法調換。假如你是護士的話,該如何跟患者溝通?”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向患者介紹,事實上數字“4”具有許多吉祥寓意,比如“四海升平”指天下太平,“四世同堂”描繪了家中老人長壽、兒孫繞膝、人丁興旺的幸福,因此不必忌諱數字“4”。如此,既拓展了學生的文化知識,又讓學生認識到數字本身并無吉利不吉利之分,是人們主觀賦予了它們特殊寓意。既然是這樣,我們應多挖掘事物的正面意義,讓它們向我們傳遞更多積極的心理暗示,從而使我們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并且感染患者,鼓勵他們戰勝病魔。

最后,教師要增強學生的職業信念和使命擔當。本研究前期對某校中職護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因“崇尚護理事業”而選讀護理專業的學生僅占49.66%,表示“喜歡護理專業”的學生占66.4%??梢?,有超三分之一的學生不喜歡該專業。當前我國護理隊伍面臨著人才緊缺而崗位流失率高的問題,這固然與護理工作強度大、難度高及長期的社會偏見有很大關聯,但護理教育對學生職業信念培養不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對此,教師可以在“What’s Your Dream Job?”單元導入部分發起主題討論,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工作是什么,最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結論:現實中很難找到既輕松有趣又高收入的工作,職業無貴賤,樹立堅定的職業信念是獲得職業成就感的重要保障。教師還將本單元關于會計行業職業素養的對話改編成護理行業職業素養的內容,加深學生對護理職業要求的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充分引入護理人先進事跡、抗疫精神、已參加工作的學長學姐們分享獲得病患認可的喜悅、老百姓的醫療需求和護理行業發展前景等內容,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救死扶傷的使命擔當。

2.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開展思政教育

教學中實施思政教育貴在自然融入,重在嚴謹貼切,采用隱性教學方式將思政教育要點作為課程教學的知識點或者技能點的一部分,設計豐富多彩的單元主題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既避免了主次顛倒造成以思政教育為主而弱化了英語學科能力的培養,又避免了過度說教導致學生產生抵觸心理。

例如,教學“What Do You Think of Fashion?”這一單元,教師可以組織一次服裝秀活動,請一些學生上臺展示同學們日常生活中不同類型的著裝,臺下學生用本單元所學句型點評這些服裝風格。該活動既讓學生鞏固了重點句型和詞匯,又引導學生了解著裝禮儀、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避免不恰當著裝帶來的不良影響。又如教學“Welcome to My Office!”單元時,教師可以組織模擬面試活動,以宿舍為單位推出一名學生參加面試競爭,全宿舍商討如何準備面試材料、如何自我介紹,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同時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行業要求并找出當前自身存在的不足,找準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完善教學評價,重視思政教育效果

對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不能局限于教師知識傳授能力和學生考試分數,還應將師生雙方的態度、價值觀等思政元素考慮在內。對教師的評價方面,考查教師是否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是否對學生起榜樣和示范作用。以生為本的教師不會只以學生的考試成績去評定學生的優劣,而會采取更全面客觀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了打破中職護生學習英語只為應試的不良傳統,教師可以將終結性評價模式轉變為形成性評價模式,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及體驗,將學生是否有積極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的價值觀等都納入考評范圍。

筆者在課程結束后采用問卷和訪談的方式了解課程效果,結果顯示:有91.95%的學生認為“英語語言知識和綜合運用能力有所提高”,87.92%的學生認為“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和具備了自主學習能力”,89.92%的學生認為“提升了人文知識和素養”,84.56%的學生認為“掌握了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81.88%的學生認為“獲取了職業發展的相關知識和能力”。課程效果基本達到了前期調查中學生對英語課程的預期,期末課程評價達到優秀等級。關于課程成績考評方式的轉變,被訪談的學生認為提高平時成績占比、拓寬平時表現加分的渠道,有利于改善同學們的學習態度,即便是潛力生,平時只要態度認真、具有集體精神和團隊精神、努力完成各項任務,也能拿到各種加分,很好地提升了學習主動性。結果表明,在英語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能有效解決中職護生英語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同時促進中職護生人文素質的提高和職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全安,郭洋.核心素養視閾下課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融合探究[J].物理教學,2021(8).

[2]田惠,曹炯.高職公共英語融合課程思政的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8).

[3]谷云鵬,唐艷華.基于提升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的護理禮儀與人際溝通實驗教學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7(23).

[4]樂大杰.中職英語教學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5).

注:本文系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程思政在中職護生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GXZZJG2019B12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盧冬梅(1979— ),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院校英語教育教學研究。

(責編 劉小瑗)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將“課程思政”融于小學英語教學實踐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英語教學設計——詞匯教學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英語教學案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