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生態安全視域下內蒙古自治區實現綠色發展

2022-06-10 15:30孟蕾高雨
公關世界 2022年9期
關鍵詞:生態安全綠色發展內蒙古

孟蕾 高雨

摘要:生態文明思想意韻深遠,內涵豐富,生態安全建設事關國家總體安全關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構成,更是我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重要的理論指導[1]。內蒙古自治區區域位置特殊,生態環境復雜,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關系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更關系到祖國邊疆地區生態安全以及國家總體安全,意義十分重大。因此,應積極運用生態文明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維護生態安全,針對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分析當前內蒙古自治區的生態文明建設仍存在著的生態系統脆弱,環保問題突出,制度體系不全,生態意識薄弱等諸多問題進行梳理與總結,以期為內蒙古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安全 內蒙古 綠色發展 困境

內蒙古自治區位于中國的北部邊疆,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由東北向西南狹長分布,生態類型多樣。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了農業、畜牧業、工業、服務業多種產業,形成了以“羊、煤、土、氣”為特色的發展路徑。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工業的穩步前進,但是還存在著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環境惡化,經濟發展后勁不足等突出問題。在“十四五”規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中國經濟實現提質降速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強烈,特別是對碧水藍天、綠水青山的生存環境極為看重。因此,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關注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對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強化了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明確了政策導向,指出了實施路徑[ 1 ]。

一、內蒙古自治區綠色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

近年來,內蒙古依托得天獨厚的能源優勢以及西部大開發等戰略機遇,實現了經濟連續多年的快速增長,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是全區的工業增長主要是依靠鋼鐵、煤炭、稀土等傳統產業,能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等問題較為突出,自然環境承載壓力大幅增加,生態環境問題成為制約內蒙古自治區綠色發展的主要問題。

1.生態環境復雜多樣,生態系統相對脆弱

內蒙古地域遼闊而狹長,是典型的高原地貌,礦產資源存儲量豐富且種類齊全多樣,轄區內森林、草原廣泛分布,森林面積和草原面積居于全國首位,擁有我國最大的草原牧區,轄區內除草原還有沙漠、濕地、林地等多種地貌[ 2 ]。根據2019年內蒙古統計年鑒,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森林覆蓋率為22.1%,仍低于全國水平(22.96%),草原沙化、草場退化、土地鹽漬化的現象仍然存在,總面積約占70%。內蒙古屬于生態脆弱地區,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3 ]。生態環境指數(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dex)是用來反映被評價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的一系列指數的綜合分析,主要分析生物豐度、植物覆蓋率、水體網絡密度、土地脅迫指數、污染負荷指數以及環境限制指數等指標。根據《2018年內蒙古環境統計公報》中的相關數據進行測算,2018年內蒙古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dex)約為44,評價等級為一般。

2.環境保護問題復雜,環境修復工作艱巨

參考2019年內蒙古統計年鑒數據可以發現,內蒙古自治區各盟市產業結構存在著一定差距,鄂爾多斯市,烏海市,阿拉善盟等西部盟市第二產業的比重均在50%以上;東部的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第一產業的比重較高,分別為20.8%,32.6%,21.5%。不同的產業發展模式,帶來的環境問題不盡相同,西部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由于煤炭,稀土資源的開采,形成了一定的地下采空區,有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同時還會產生廢棄物堆放等問題,減少了土地的使用面積,廢棄物的后期處理也影響空氣質量和水資源的質量;而東部地區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染、農業污染、畜禽業污染,影響了整體的生態環境質量。概括說來內蒙古自治區環保問題復雜多樣,環境修復工作難度很大。

3.生態安全意識薄弱,制度體系亟待健全

由于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主體對利益的追求,部分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重效益、輕生態”情況。政府在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關系問題是時態度不夠堅決、手段不夠有力[4]。對于污染企業的整改工作重視不夠,整改責任落實不到位、打折扣。從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的“回頭看”通報結果中可以看到,部分領導思想觀念還未得到根本性轉變,在發展經濟和環境保護中仍然片面追求發展成果,忽視環境保護。筆者通過對廣大牧區、農村的走訪發現,部分地區的農牧民環境保護的意識還很缺乏,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觀念還存在著不理解、不在意情況,一定程度上還在存在漠視生態環境的過度放牧、過度墾殖的現象。

另外,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尚不健全,相關法律體系亟待完善,一些具備地方特色且行之有效的生態環境治理做法尚停留在政策甚至經驗層面,尚未上升為法律法規。各盟市缺乏部門協同聯動機制,盟市區域間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缺乏協調機制,跨盟市的生態功能區環境法律欠缺,缺乏統一管理,跨盟市環保合作難以開展,更缺乏法律保障[5]。

4.產業布局亟待升級,生產要素相對分散

由于內蒙古獨特的地理位置與狹長的行政區域,生產要素相對分散,加之傳統的產業布局影響,使東西部形成了不同的側重的產業結構布局。例如向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布局主要以第二產業為主,形成了以工業產業為主導的區域發展模式,不利于內蒙古整體性產業結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相對緩慢。

二、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指導與實踐路徑

近年來,內蒙古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生態環境在不斷改善,但是由于地理、資源、歷史等原因,生態脆弱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內蒙古地域狹長,西部地區具有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近年來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西部地區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但同時在這些資源富集的區域,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矛盾依然存在,生態安全建設面臨的任務依然繁重。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勢必影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換取經濟社會發展將來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72232DEF-F64D-401B-8CE7-D6C5B9B553A3

1.戰略定位——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內蒙古是我國北疆戰略要地,轄區內生態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脆弱,生態文明建設意義不言而喻?!爸挝覈狈街匾鷳B安全屏障”是對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總要求,同時也將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戰略高度,指明了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位。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不能再單純依靠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來發展經濟,高污染、高能耗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已經嚴重制約了內蒙古自治區高質量發展。這在頂層設計上為內蒙古自治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具體實踐路徑,更是內蒙古自治區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目”。

2.具體路徑——推動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

伴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推進,內蒙古依靠傳統和現代相結合的發展方式取得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但是傳統的粗放式的發展方式、新興的資源型的產業結構也衍生了氣候干旱化,土地沙漠化,草場退化等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黨中央對內蒙古生態環境十分關心,也對內蒙古經濟轉型發展十分關注,早在2014年就指出要將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相結合,將轉變發展方式與延長資源型產業鏈相結合,注重運用創新驅動,全面考慮節能減排,以及利用全面深化改革等契機推動轉變方式與之相結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框架下要牢固樹立正確的生態觀,認真貫徹綠色發展新理念已成為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積極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戰略定位、體現內蒙古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3.底線思維——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定力

一個時期以來,經過內蒙古全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內蒙古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突破性、整體性變化。從全局上看,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局部地區出現向好態勢,生態安全得到提升,但整體性生態系統脆弱基本屬性仍未根本改變。內蒙古各族群眾干部應該牢固樹立底線思維,樹立長遠發展目標,提升政治站位,切實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守好生態紅線;要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要求下高度重視內蒙古生態安全的重要性;要統籌安排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既要考慮到當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要考慮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需要,合理進行產業規劃升級和產業結構合理調整,確保生態環境得以持續改善、生態功能逐步穩定提升。

綜上所述,內蒙古自治區在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生態安全維護的實踐中存在著良好的機遇也面臨著多方面的考驗,應該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生態環境存在的具體問題為導向,進一步研究新時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新部署,深入領會維護祖國北疆生態安全的極端重要性,指導生態建設實踐,努力形成生態環境治理的多方合力,結合內蒙古自治區生態建設實際,腳踏實地走出適合內蒙古自治區的具有地方特色、發揮地方優勢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進一步豐富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的實踐路徑。

(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茖W研究項目“總體國家安全觀視域下內蒙古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路徑研究”;項目編號:NJSZZX2206。)

【參?考?文?獻】

[1]顧海良.新發展理念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意蘊[J].中囯高校社會學,2016(01)

[2]鞏芳,李婷.內蒙古城鎮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30(09)

[3]黃志斌,姚燦,王新.綠色發展理論基本概念及其相互關系辨析[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5,(08)

[4]揚子江.內蒙古工業綠色發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6

[5]郝真旎.內蒙古草原荒漠化治理政府責任問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9

(責任編輯:姜秀靚)72232DEF-F64D-401B-8CE7-D6C5B9B553A3

猜你喜歡
生態安全綠色發展內蒙古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閆錫聰
新常態下以生態和質量安全為導向的遼寧省農業政策的研究
喀納斯生態安全評價研究
基于綠色發展觀視角關于產業轉型路徑的思考
內蒙古大草原
云南林下經濟模式中生態安全問題探析
關于環境法中的生態安全觀分析
書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