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元整體規劃 讓學習更好發生

2022-06-10 01:40邱惠娟
中學理科園地 2022年3期

邱惠娟

摘? ?要:新的教育改革的指向以學生發展為本,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知識的形成、應用與遷移。為了讓學習更好地發生,對單元知識進行整體規劃,能幫助學生更順暢地學習相關內容,并形成完整知識體系。具體有構建單元目標——分解課時目標——調整單元結構——設置多元評價四個方面。

關鍵詞:單元;整體規劃;知識結構化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教師的教學行為從知識為本的直接傳授逐步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深度學習,這已經慢慢成為一線教師的共識。但學生的知識體系受到原有經驗、認知水平的限制,及長期以來按課時學習的習慣影響普遍呈現碎片化特征,難以有效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形成有效的網狀知識脈絡。此外由于許多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長期按課時備課,單一化、碎片化的教學十分普遍,缺少對單元進行整體解讀與規劃,對單元教學中學生能力的發展沒有一個持續的培養策略,在實際教學中,這樣的教學既降低了課堂的實施效率也限制了學生能力的發展。

物理學科作為一門自然學科,涉及很多實驗與物理原理,知識具有很強的結構性和整體性。結構化的學習致力于尋找新知識與舊知識的承接、理論知識與生活經驗的關聯,將碎片化的點狀知識轉化為相互聯系的網狀知識系統,讓學生整體性地經歷學習進程、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有整體觀念,能夠基于學生現有能力主動地將離散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與整合,讓知識呈現整體結構和體系。為了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發展整體學習能力,進而更好理解物理,愛上物理,在實際備課與授課中如何進行結構化解讀與實施,以義務教育滬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與第七章“力與運動”為例,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1? 著眼整體,基于課程標準構建單元目標

單元是基于一定目標和內容構成的學習模塊,由若干具有內在聯系的學習內容組成。教師在《課程標準》與《教學基本要求》的指導下,通過對教材或其他學習材料的解讀才能更加到位。課程標準的學習有助于教師把握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并且為了實現多維的教學目標采取了多樣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學生原有的知識與不同階段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不同,需對單元知識進行些微的調整,構建更加清晰的單元目標,讓學生在生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時能更加順利。

例如“熟悉而陌生的力”和“力與運動”兩個自然單元在課程標準中的表達(如表1),其中內容要求即為這兩單元的教學目標,由此可以發現,從知識目標來看分了解和知道兩個層次,從能力目標來看大部分知識都需要通過實驗或生活實例來獲得。由此教師對生活實例的歸類,對實驗器材的選擇,對實驗的設計、開展與評估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讓知識的呈現像樹狀結構,由主桿到分枝再到樹葉,脈絡清晰。兩個自然單元知識存在緊密聯系,內容學習具有一致性和遞進性,為了保證學生學習的系統性建議進行連續教學或重組為一個大單元進行教學。

通過解讀與對比后,確立了單元知識發展目標與能力發展目標:(1)通過實驗或生活經驗、實例建立力的初步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相互作用。了解彈力、重力、摩擦力,會用力的示意圖描述力。(2)知道彈簧測力計原理并經歷實際操作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彈力、重力、摩擦力。學會轉換、控制變量、等效替代的實驗方法并形成思想。(3)以伽利略理想實驗為基礎,通過實驗、推理、論證認識牛頓第一定律并能解釋自然或生活中的慣性現象。(4)會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總結力與運動的關系,形成網狀的知識結構。初步具備將結構化的知識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的能力。

2? 著眼局部,基于知識特點分解課時目標

教師通過《課程標準》與《教學基本要求》的解讀分析了模塊結構,研讀了課程內容,設立了單元目標。在此基礎上研讀教材,分析教材編寫意圖及課時編寫特點。

由表2中“熟悉而陌生的力”與“力與運動”這兩章內容在教材中的順序安排及目標要求來分析,力的初步概念形成之后,按照力的性質可分為彈力、重力、摩擦力。要更進一步了解這三種性質的力應從力的三要素著手,在力的大小這一要素上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是會測量力的大小。由最初對彈簧的彈性形變的感性認識過渡過到定量分析彈簧所受拉力與彈簧形變量的關系,通過描點作圖、分析圖象得出規律,并因此制造了彈簧測力計這種測量工具。但是在重力與摩擦力的測量上,并不能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量。由于施力物體的特殊性,如地球,如相互作用的另一物體的接觸面,需要利用二力平衡的原理來間接測量。而二力平衡又是力的合成之合力為零時的狀態,并通過實驗、分析各分力之間的關系總結得出二力平衡的條件。牛頓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大量實驗基礎上進行合乎邏輯的科學推理。之所以不能單純由實驗得到結論,是因為摩擦力的存在,所以需要將實驗條件理想化,使物體不受力或合力為零。到這里,知識呈樹狀往外拓展,并且相互交叉盤枝錯節。同時同步建構力與運動的知識體系,教材結構的編排對學生學習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部分前期知識體系尚未厘清的學生難以進行后序的學習。我又對比了人教版與其他教材,進行了查閱,均存在相同問題。

3? 著眼聯系,基于學生能力調整單元結構

基于對物理學科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水平特點的考慮,將兩個自然單元的學習內容重新進行了編排,調整單元結構將兩個自然單元合并為一個大單元,形成了新的單元規劃,如圖1所示。

調整后的單元規劃,意在幫助學生更順暢地學習相關內容,讓學生在建立相關概念的模型時更加清晰。遵循物理學科整體性建構的本質課程進行單元規劃,有助于教師在設置課時目標時既關注到每一節課的知識聯系,又關注到每一節課學生的能力發展,表3為新的課時目標。

4? 著眼效度,基于實施效果設置多元評價

從課時上對比,單元整體規劃節約了授課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我們還可以在每一節課剩余時間及單元剩余課時中設置多元性的評價策略,以求更好地提升學習效果。單元設計中的評價設計是有針對性的,并且多維度的能夠反饋教學的各層次的目標。評價活動可以是傳統的紙筆測試,也可以讓學生設計實驗,或者進行一場辯論,繪制本單元思維導圖等。通過學生反饋的學習成果診斷教師教學目標的完成度,修正教學活動的方向,使教學活動有序地、堅定地指向設定的目標。

通過單元整體解讀與規劃,教師提升了教材整體解讀能力,能有效組織單元教學,提高教學的效率,與此同時很多教師慢慢轉變教學觀念,養成了關注學生能力持續發展的整體教學觀。而學生不僅完成了知識的網狀學習,各項能力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養成了結構化學習的習慣,并逐步將結構化思想應用到了生活與其他科目的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6.991DD1D4-41A3-4A7F-B3D8-6A2A4DBC981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