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模式構建與實踐

2022-06-12 22:00張存貴張浩瑜
職業技術教育 2022年11期
關鍵詞:中職教師項目驅動

張存貴 張浩瑜

摘 要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是中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和關鍵力量。加強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是落實國家有關政策要求的具體實踐,是促進中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是滿足中職教師專業化發展需求的內在要求,是充分發揮職技高師辦學優勢的重要體現。針對中職教師培養培訓存在的操作標準不明、方式比較單一、內容比較陳舊、機制不夠成熟等問題,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深入開展了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改革探索,形成了“標準引領、項目驅動、平臺支撐、機制協同”的中職教師育訓模式,并從構建中職教師“雙師型”培養培訓相關標準、設計一體化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方法、建設中職教師培養培訓載體、加快打造“政-企-院-?!焙献鞴餐w等方面進行了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

關鍵詞 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模式;標準引領;項目驅動;平臺支撐;機制協同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2)11-0058-04

作者簡介

張存貴(1969- ),男,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副校長,教授(長春,130000);張浩瑜(1998- ),男,吉林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

2020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業態背景下傳統工科專業改造升級路徑研究”,主持人:張存貴

教師隊伍是發展職業教育的第一資源。對于中等職業教育而言,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是其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和關鍵力量。作為培養職教師資的搖籃,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以闡明中職教師培養培訓的必要性為起點,在摸清中職教師培養培訓存在的主要困境及其原因的基礎上,深入開展了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改革探索,形成了“標準引領、項目驅動、平臺支撐、機制協同”的中職教師育訓模式,走出了一條多元一體、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中職教師培養培訓之路。

一、加強中職教師培養培訓的基本邏輯

(一)政策邏輯:是落實國家有關政策要求的具體實踐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將教育和教師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把“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作為新時代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尤其強調要通過“加強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建設”來提高職教教師培養培訓水平。同年,教育部等部門專門制定了《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對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作出了全面規定和具體部署,其中強調“健全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建設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規范教師培養培訓”,最終要打造形成“以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為主體、產教融合的多元培養培訓格局”。作為培養職教師資的主陣地,深入開展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改革探索,恰是落實國家有關政策要求的具體實踐。

(二)現實邏輯:是促進中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方面,教師隊伍是發展職業教育的第一資源,是支撐新時代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力量,在加快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實現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要有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專兼結合、充滿活力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這對加快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改革、提高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水平提出了迫切要求[1]。另一方面,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獲得一定發展,規模顯著增大、質量顯著提升、管理制度逐漸健全,但是目前來看,中職教師隊伍建設仍然存在結構不合理、骨干教師缺乏、“雙師型”教師不足、整體素質不高、教科研能力偏弱等問題,這對加快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改革、提高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水平也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教師邏輯:是滿足中職教師專業化發展需求的內在要求

我國的教師專業化發展始于教師資格制度的實施,該制度的本意是通過嚴格教師準入,促進教師發展逐步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進而走向專業化。但在實踐中,因為針對各類教師未作明確區分,導致中職教師與普通高中教師資格標準幾乎無異,政策實施的結果非但沒有推動中職教師專業化,反而造成了中職教師的“高中化”,削弱了中職教師的專業性。與普通教育相比,中等職業教育除應具備教師專業化的普遍特征外,還有其特殊性,即專業實踐性、教育教學性和學術研究性三性的統一與整合[2]。據調查統計,92.87%的中職教師關注個人發展,但學校、社會提供的研修機會并不多,教師滿意度低[3]??梢?,通過創新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模式,滿足不同中職教師專業發展多樣化需求,才能真正促進中職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及專業化發展。

(四)基礎邏輯:是充分發揮職技高師辦學優勢的重要體現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是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全國第一所專門為職業教育培養培訓專業課師資的全日制本科師范院校。學校始終堅持以職教師資教育為核心功能,以應用型專業教育為主線,形成了職技高師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技術教育“三位一體”,職教教師培養與培訓“雙重支撐”的辦學格局。在辦學特色和內涵建設上,始終突出職業師范教育特色,始終致力于職教師資培養、職教師資培訓;在服務職教全局上,注重發揮職教師資保障、職教科研引領、教育教學示范和職教文化建設四大母機功能[4]。學校擁有完善的職教師資教育專業資源和體系,在此基礎上,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深入開展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改革探索,是充分發揮職技高師辦學優勢、凝練辦學特色的重要體現。

二、中職教師培養培訓面臨的困境

(一)操作標準不明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將中職學校教師培養定位為“雙師型”,這里的“雙師型”有其特定含義,是指既在專業與學科上是專業化的,又在教學上是專業性的,即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首先應取得相關學位,其次要懂得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知識,能夠勝任教學,因此,“標準”中“雙師型”的原意是教師既是職業與學科專家,同時又是教學專家[5]。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各學?;景凑兆约旱睦斫馊ソ缍ā半p師”,“雙師”的內涵和外延都擴大了,“雙職稱”“雙能力”“雙證書”“雙資格”“雙師素質”“雙師結構”[6]等說法不一而足,且彼此間爭議較大,一直沒能形成共識。概念的模糊、操作標準的缺失,導致中職學校教師培養培訓出現了“折衷”:一是培養培訓實踐在“本科”“師范”“職業”之間搖擺,最后陷入“三頭”不靠的尷尬境地,培養出來的師資在理論上不如專業本科生,在教學技巧上不如師范本科生,在實操技術上不如高職生;二是與普通高校教師采用同一標準,傾向于將學歷作為首要考核因素,從而忽視了對實踐技能的考量,限制了以職業教育規律為基礎的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二)方式比較單一

從培養上看,中職學校師資來源有兩個渠道,一是專門的職業師范院校畢業生,他們既有師能,又有技能,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比較得心應手;二是普通理工科高?;蚧A師范高校,他們理論基礎較強但師范能力較弱,或師范能力較強但專業理論功底不足。從培訓上看,當前,中職教師培訓主要由政府支持的高校培訓基地承擔,在培訓方式上,多數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主動參與少,實踐訓練少;企業實訓基地作為培訓主體時,則多沿用企業崗前訓練、參觀等方式,缺乏教育技能訓練。有些培訓基地對中職教師了解不多,對其培訓需求把握不準,培訓方法守舊、單一,往往流于形式,許多中職教師表示,在“幫助解決了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提高了專業操作技能”方面,他們并沒有太多收獲[7]。

(三)內容比較陳舊

目前,中職教師培訓大多依托國家級和省級“中職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項目。這類項目的優點是普遍性強、覆蓋面大,能照顧到國家規定的培訓內容和學員一般性培訓需求,缺點是針對性不強、內容更新慢。就前者來說,中職教師分為文化基礎教育課程教師、專業教育課程教師和實訓課程教師等三大類,不同類別教師職責使命不同、專業背景各異、發展程度千差萬別,培訓目標是謀求在專業性、教育性和學術性三性統一的基礎上,各有所側重地發展,當前千人一面的培訓內容與之明顯不符;就后者來說,當前的中職教師培養培訓課程多為教育類課程和工程技術課程的簡單疊加,基本上屬于“兩段式”課程體系,課程之間缺少邏輯聯系,課程的專業性、教育性、實踐性得不到有效整合。在實踐內容上,各崗位、各行業前沿的新技能、新工藝無法及時進入課堂。

(四)機制不夠成熟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企業、社會作為職業教育重要的辦學主體,參與中職教師培養培訓已是廣泛共識。目前,中職教師實施聯合培養沒有爭議,難點在于多個辦學主體如何建設協同機制,從而實現真正的“有機一體”。機制是所有融合問題的難點。影響機制建設的關鍵點至少有兩個:一是如何確定機制的構成元素,二是如何協調構成機制的不同元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作用”。以此為依據,當前中職教師聯合培養主要難在兩個方面:一是主體責任明確之難。聯合辦學過程中,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企業、社會等多個辦學主體,各自應承擔的培養責任、該有的具體作為,不僅復雜,而且多變,難操控、易走形。二是多個主體間價值取向的協調之難。多個辦學主體處在不同工作領域、位于不同崗位、有著不同的職業身份,彼此之間的價值取向、利益訴求、工作方式存在太多差異,時常出現沖突,不易調和。

三、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針對上述中職教師培養培訓存在的問題,持續深化改革,構建了以“標準引領、項目驅動、平臺支撐、機制協同”為特色的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新模式,見圖1。

(一)標準引領:構建中職教師“雙師型”培養培訓相關標準

針對中職教師培養培訓具體操作標準缺失的問題,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遵循中職教師成長規律,構建了包含入職教師、骨干教師、專家教師三大類別,涵蓋專業性、實踐性、師范性、職業性、研究性5個一級指標,下轄22個二級指標、105個要素的“雙師型”職教師資培訓標準體系;承擔教育部、財政部本科職教師資培養資源開發重大項目,制訂自動化、藝術設計等5個大類的本科職教師資培養標準;根據《職業技術師范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編制了1216門職業師范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出版了中職教師培養系列教材。相關標準的細化和完善,明確了中職教師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養要求,規范了中職師資培養培訓,從源頭上緩解了長期以來中職教師培養培訓無據可依、無章可循、各行其是的局面,為推進中職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參考。

(二)項目驅動:設計一體化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方法

依據中職教師培養培訓具體操作標準,立足學校辦學優勢和特色,充分考慮教師個性化需求,設計一體化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方法。在中職教師培養上,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承接了吉林、新疆兩?。ㄗ灾螀^)職業教育公費師范生培養項目,設計了以職業教育教學實踐需求為導向、以師德素養和教學素養提升為重點、以“學校導師—職業學校導師—企業導師”三導師聯合培養為特色、以“體驗—提升—實踐—反思”教育實踐為支撐的面向職業教育的省屬公費師范生培養模式。在中職教師培訓上,創新開展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國培項目”“省培項目”;圍繞中職教師課程開發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教學評價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等,開發了針對性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和企業實踐項目;基于職業院校、參訓教師培訓需求和反饋信息,設計柔性培訓項目,開發了重點解決培訓教師“工學矛盾”和本科師范生“教育實習”的“置換培訓”項目、“示范校和雙高?!眱群ㄔO訂制項目。

(三)平臺支撐:建設中職教師培養培訓載體

平臺建設有利于整合優質資源,聚集優勢力量,拓寬培養培育渠道。圍繞中職教師“知識-素養-師能-技能”發展需求,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建設了國家、省、校三級培養培訓平臺(基地)。依托中國職業教育博物館,建設中職教師素養提升基地、國家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依托吉林省職教教師教育聯盟、吉林省職業教育研究中心、職業教育研究院,建設中職教師科學研究能力培養基地;依托與中國科學院、吉林省人工智能學會、吉林省通用機械集團等行業企業共建的11個特色產業學院,建設中職教師技能培養培訓和實踐基地;發揮職業教育母機功能,與全省30余所國家級、省級示范校共建師資培訓教學實踐基地。

(四)機制協同:加快打造“政-企-院-?!焙献鞴餐w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以打造“共建共管、共贏共生”的合作共同體為目標,通過與政府合作開展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政策制定,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人才聯合培養,通過與科研機構合作開展中職教師培養培訓標準開發,通過與中職學校合作開展中職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同時通過實施職業院校導師、企業導師、學校導師構成的“三導師制”、職教教師教育協同創新實驗區建設等,找到了合作各方利益契合點,持續深化“?!蟆薄靶!!薄罢!蟆眳f同,打通教育內外系統之間存在的各種障礙,破除多元主體聯合培養培訓過程中的“行政邊界”“人員邊界”和“職責邊界”,初步形成了基于行業企業人才標準需求,由政府引導搭臺、由人才供給方(高校和職業院校)精準培養培訓的“政—企—院—?!比瞬排囵B培訓機制。

參 考 文 獻

[1]教育部等四部門.關于印發《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8-30)[2022-03-03].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469720.htm.

[2]葉紅英.論中職教師專業化發展[J].中國成人教育,2009(15):80-81.

[3]尹玉輝.中職教師隊伍:從業現狀、建設成效與政策建議——基于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師滿意度調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4):88-93.

[4]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EB/OL].(2022-02-25)[2022-03-03].http://www.jlenu.edu.cn/xxgk/xxjj.htm.

[5]涂三廣,何美.基于標準的中職教師專業素質調查:問題與建議[J].職教論壇,2016(30):21-29.

[6][7]劉大軍,等.近5年中職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研究述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7):74-81.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Mode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Taking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Cungui, Zhang Haoyu

Abstract?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s the inherent demand and key for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of unclear operation standards, relatively simple methods, relatively outdated content, and immature mechanisms in the training and train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and training, and has formed a“standard-led, project-driven, platform support, mechanism coordination”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l, an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levant standards for the training and train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double-qualified”, the design of integrated training method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the construc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training and training carriers,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creation of a“government-enterprise-college-school”cooperative community and other aspects. The practice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training mode; standard guidance; project-driven; platform support; mechanism coordination

Author? Zhang Cungui, professor of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Zhang Haoyu, master student of 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猜你喜歡
中職教師項目驅動
項目驅動教學法在機械制造工程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試論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的研究
中職教師自主學習現狀調查研究
以項目驅動為核心的電子技術綜合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
“互聯網+”環境下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
中美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比較研究
依托工作室的軟件工程實踐教學研究
基于物聯網項目驅動的嵌入式系統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基于“紅色之旅”項目驅動的《調酒與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機制探討
試論基于項目驅動的機械制圖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