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發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和有效路徑

2022-06-12 04:31陳俊偉
商展經濟·上半月 2022年6期
關鍵詞:普惠金融資源配置大數據技術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完善我國的金融市場體系,擴大民生惠及范圍,提高社會生成動力,推動民眾實現增收,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模式有效轉型。當前,福建省借助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政策,通過大膽實踐探索、持續創新完善,構建起了一系列具有福建顯著特色的金融產品。本文在這一背景下研究了發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和有效路徑,首先,對普惠金融發展的必要性進行闡述;其次,探析福建省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根據問題提出福建省發展普惠金融的改革實踐路徑,旨在利用普惠金融,促進福建實體經濟發展。

關鍵詞:普惠金融;經濟發展;大數據技術;資源配置;實踐探索

本文索引:陳俊偉.<標題>[J].商展經濟,2022(11):-087.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識碼:A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命脈,因此要通過發展普惠金融完善我國的金融市場體系,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和能力,推動我國實體經濟高效發展。隨著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政策的落實,我國金融服務行業開始探尋普惠金融的有效路徑及改革方案。健全的普惠金融發展體系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可以提高創業和就業的水平,同時能夠有效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城鄉可持續發展。在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政策背景下,福建省充分發揮自身經濟優勢和地理優勢,結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以寧德市和龍巖市作為發展普惠金融改革試點地區[1]。相關部門根據政策要求制定區域普惠金融發展戰略方案,該方案規定三年內將完成寧德市和龍巖市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全面覆蓋,提升普惠金融的發展層次,拓寬惠及范圍。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小微企業的貸款能力,降低“三農”和貧困人口的金融服務門檻,重點對城市經濟發展薄弱環節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最終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本文結合福建省普惠金融改革的探索實踐,著重分析發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普惠金融的有效路徑。

1 發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

普惠金融具有門檻低、普及范圍廣、增收效果明顯的優點,充分發展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的社會運轉能力和效率,夯實我國經濟基礎[2]?!捌铡焙汀盎荨眱勺謨群c共同富裕在目標上天然契合,其發展目的是讓更多有金融需求的弱勢群體通過金融服務及產品,達成增收的目的。區域之間的經濟條件存在較大差異,各地區金融發展不均衡不充分問題相對突出,特別是小微企業、農戶、經濟落后地區等領域金融供給短缺,金融服務有待強化。所以,發展普惠金融可以縮小地域領域差距、促進一體化發展的實現。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網絡技術與金融服務體系的融合效果。通過大數據挖掘的方式,可以實現普惠金融數據隨時隨地檢索的目的,極大地提高了普惠金融業務辦理的便捷性,縮短了辦理時限,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3]。普惠金融可有效降低借貸門檻,實現金融供需有效匹配,促進金融服務的便捷獲得和提質擴面。同時,發展普惠金融是構建公平金融環境、推動社會資源合理配置的主要途徑之一。當前,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隨著高效率的經濟發展,容易產生不平衡的發展狀態,因此金融體系在現代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核心作用,可以確保經濟的穩定運行[4]。從宏觀角度看,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化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矛盾的重要途徑。從微觀角度看,普惠金融的目標客戶群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普惠金融的發展促進了金融行業之間的良性競爭,也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務需求側和供給側的匹配度,推動了金融服務和產品的多樣性發展,實現金融自身可持續發展。

2 普惠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普惠金融認知不到位

盡管普惠金融發展已經成為中央政策方針,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特別是在少數基層機構單位,普惠金融的供給和需求都存在不同程度地認知不到位問題。部分普惠金融機構對普惠融資的理解存在較大偏差,將普惠金融視為單純的援助服務,放寬了貸款門檻,忽視了可能存在的金融風險。在普惠金融發展中,部分工作人員高估了風險等級,不愿為所屬群體提供普惠金融服務,從而阻礙了普惠金融的進程。同時,由于普惠金融服務的消費者受限于自身的教育程度和議價能力,缺乏對金融知識和產品服務的了解,造成金融需求和供給的錯配現象,從而制約了普惠金融的發展。

2.2 普惠金融制度設計不完善

近年來,我國日益重視普惠金融發展,通過政策引導和傾斜、資金引流等方式推動其發展[5]。但在具體實施推動過程中,依舊缺乏一個清晰的、系統性的、全局性的、前瞻性的、可操作性的指導性戰略綱領制度,與各單位機構實際發展情況緊密度不夠,從而導致金融機構在發展普惠金融時缺乏主觀能動性,往往滿足于應付上級指標任務攤派,對基層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真正有效的普惠金融服務需求重視不足。

2.3 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

普惠金融重視機會平等,打破了傳統金融商業性和趨利性的桎梏,使小微企業、農民、低收入人群等這些經濟實力較弱、還款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弱勢群體能夠獲得一視同仁的金融服務,消除了金融歧視,但也增加了金融機構的風險。當前,盡管在國內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商業銀行為主、多種金融機構共治的體制,但在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方面還存在普惠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商業銀行的普惠金融服務對象中會存在高風險人群,如果沒有提前進行完備的把控就容易造成較大風險。同時,由于業務滲透度較低、覆蓋面較窄,使得普惠金融服務發展相對滯后,不利于當前普惠金融服務的發展。

2.4 普惠金融產品創新不豐富

當前,普惠金融服務提供者雖然推出許多金融產品,但大多數產品設計創新能力不足,各金融機構開發設計的普惠產品大致雷同,個性化和創新性不足,無法滿足普惠金融客戶的訴求[6]。個別監管部門對產品的監管不到位,未能及時建立健全與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相匹配的監管標準,存在監管空白,容易造成普惠金融產品的市場混亂,例如前些年大火的P2P網貸行業市場,加大了普惠金融風險。5C517A3E-3FFC-4BE7-ABB9-81FA0EECCDE0

3 福建省發展普惠金融的改革實踐

3.1 完善普惠金融服務政策體系

在國家大力實施普惠金融戰略的大背景下,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普惠金融發展工作,“十四五”開局之年,就相繼出臺了《福建省加快金融業發展更好服務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若干措施》《福建省促進金融業加快發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圍繞普惠金融、民生領域金融服務等領域強化政策配套、做出重點安排,推動構建多層次、廣覆蓋、適度競爭的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機構聚焦民生發展,給予小微和民營企業信貸傾斜和融資支持;引導主要涉農金融機構下沉服務重心,賦能鄉村振興,協同推進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此外,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金融監管部門通過創設直達工具、出臺支持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新冠疫情對一大批小微企業的影響。

3.2 加強普惠金融產品創新供給

3.2.1 創建普惠金融產品“惠林卡”

龍巖市在全國率先推出用林權證直接抵押貸款的普惠金融產品“惠林卡”,針對地方特色產業,創新開發符合產業鏈要求的農林信貸產品,著力暢通“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的通道。普惠金融產品“惠林卡”為林農、林業小微企業主及林下經濟種養戶、經營者提供“一卡直貸”專項貸款,免評估、免擔保,享受省級財政3%、市級財政1%的貼息,破解了林農、林企擔保難、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例如,龍巖市武平縣捷文村合作社4名林農通過申請惠林卡貸款,投入近百萬元建立“興林靈芝基地”,將靈芝做成產業,走上致富路。截至2020年底,龍巖市累計發卡2.6萬張、授信22.58億元,全市林業專項貸款貼息698萬元,直接為林農節省貸款利息、年費、林權評估等費用超過5000萬元。

3.2.2 制定“漁排養殖貸”

“漁排養殖貸”是由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提供擔保,海洋漁業部門辦理水域灘涂養殖證,將漁排設施抵押備案作為反擔保措施,為水產養殖戶及企業提供生產經營周轉流動資金貸款。寧德市通過實現漁排和“養殖權”確權、登記、抵押、流轉,破解漁業養殖融資難問題,實現了增收目標。

3.2.3 推廣農信“福海貸”

農信“福海貸”是由寧德市農信系統推出的一款貸款期限靈活、額度高、利率低,有效激活海洋要素,解決海洋經濟擔保難、貸款難等問題的金融服務產品。通過將現有涉海信貸產品整合到“福海貸”統一品牌下,有效解決了沿海信用行社的海洋信貸產品“各自為戰”問題。截至2020年末,累計發放“福海貸”4.19萬戶、金額43.9億元,累計創建“海上信用漁區”10個。在此基礎上,寧德市繼續深化拓展各類農村產權及農業設施市場化流轉平臺,將該信貸模式延伸推廣到農業生產更多領域,“菇棚貸”“茶園果園貸”等全新惠民貸款產品得到基層群眾歡迎和贊揚。

3.3 提高金融科技服務質效

3.3.1 構建“擔保云”線上平臺

“擔保云”是由寧德市探索建立的,運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科技手段,對信貸流程和技術進行再造,以此覆蓋市、縣兩級的線上擔保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現代金融服務。該平臺接入市、縣兩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對接政府數據和市場數據,建立“政、銀、擔、企”四方信息共享機制,擔保機構經依法授權可調取相關政府部門共享信息,結合銀行提交的客戶生產經營信息,更精準地為小微企業、農戶等市場主體“畫像”?!皳T啤本€上平臺業務實行全流程線上審批,申貸主體足不出戶即可申請,最快只需一個工作日便可完成業務送審、放款手續,可實現“見貸即?!迸繉徟?。該系統上線以來,已服務“三農”、小微企業客戶1.6萬人次,對外擔保11.03億元。

3.3.2 設計抵押物自評估系統

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和大數據挖掘技術對寧德市和龍巖市的銀行機構抵押物評估系統進行創新升級,大力發展電子化的高效動產質押登記系統,實現押品線上評估智能估值,并推廣房產及林權抵押貸款自評估,小微企業通過各銀行機構微信公眾號即可進入評估系統,完成抵押物評估,顯著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加快了企業獲得資金的速度。截至2020年底,龍巖、寧德兩地已實現銀行機構自評估系統全覆蓋,累計節約融資成本950萬元。

3.4 建立風險分擔補償機制

強化對薄弱區域、重點人群的金融服務支撐,著力解決金融機構普惠金融產品風險不易控制問題。例如,龍巖市在全國首創“供銷社+銀行”供銷助農貸款模式,牽頭省、市、縣三級供銷合作社聯合設立“供銷助農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合作方銀行向農戶提供低成本、無抵押、簡便快捷的貸款,供銷合作社全程參與服務生產、管理、組織銷售,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若出現不良貸款,“供銷助農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將為銀行貸款提供部分風險補償,大幅降低銀行信貸風險、支持涉農信貸投放。截至2020年底,共完成助農貸款7.77億元,助農增加2.37億元。同時,全力打造“三農”綜合保險升級版,建立“一產業一信貸一保險”模式,推動中央和省級財政補貼型、地方財政補貼型政策性農業保險在全市1760個村全覆蓋,成為全國首個“三農”綜合保險全覆蓋的地級市。

3.5 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持續優化普惠金融生態環境,既激發農戶守信意識,又防控普惠授信風險,形成信用信貸良性互促,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確保普惠金融根深葉茂。例如,寧德市開展信用村鎮評定工作,由市政府為信用村鎮統一授牌,引導金融機構實行貸款優先審批、加大整村授信額度、給予適當利率優惠。同時,對評定工作實行動態管理,建立信用警示和退出、過度授信預警等機制,有效解決了原有金融部門各自為政、信用評定標準不一、動態管理存在短板等問題。至2020年底,寧德市共評出163個信用村鎮,發放信用貸款5.56億元,惠及4.17萬農戶,充分實現了讓糾紛預防在源頭、化解在萌芽、解決在訴前的目的,有效防范了地方金融風險。

4 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普惠金融被人們所關注,其發揮的效能是無法估計的,科學的普惠金融改革可以極大程度促進和提高福建省經濟的快速發展。通過完善普惠金融服務政策體系,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加強普惠金融產品創新供給和提高金融科技服務質效,促進資源有效分配;建立風險分擔補償機制,減少貸款的壁壘,推動普惠金融服務和產品快速發展;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最終實現公平的普惠金融競爭環境。

參考文獻

龐艷賓.數字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J].人民論壇,2020(1):98-99.

楊寧寧.普惠金融背景下完善再貸款政策的思考[J].區域金融研究,2019(9):51-52+83.

李雪林,唐青生,袁天昂.對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問題的幾點思考[J].時代金融,2019(19):89-92.

李佳.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0(8):111-112+115.

張全興.以普惠金融改革推進共同富裕[J].中國金融,2021(17):26-27.5C517A3E-3FFC-4BE7-ABB9-81FA0EECCDE0

猜你喜歡
普惠金融資源配置大數據技術
如何發揮企業家精神推動經濟增長
中國僵尸企業現象的經濟學分析
欠發達縣域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大數據技術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探討
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分析
農村普惠金融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