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統招“專升本”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索

2022-06-12 04:26張迎梅
民族文匯 2022年28期
關鍵詞:專升本大學英語思政

張迎梅

摘要:統招“專升本”背景下,高等外語教育被賦予新的任務和新的要求,肩負著為國家戰略發展培養高素質、國際化人才的歷史使命,“關系到高等人才的培養質量,關系到中國同世界各國的交流互鑒,更關系到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建設”。作為大多數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和核心通識課程,大學英語教學必須與時俱進,承擔時代重托,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高職;大學英語;思政

一、分級教學,分類拓展,服務校本特色

大學英語教學應服務于學校的辦學目標、院系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趯W校辦學特色開展個性化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

(一)分級教學、分類拓展

學校結合校本實際,按照辦學層次、英語水平、學習特點對學生進行分級、分類。普通類分為三個級別,最高級別為校級實驗班,第二學年開設高級英語課程,助力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單設藝體類、視障類、聽障類,根據學生特點開展教學。例如:根據聽障類學生的學習特點,開發“聽障大學生英語”慕課,實踐混合式教學,激發眼動、腦動、手動,增強學習效果。分級教學、分類拓展初步地解決了多元化、差異化的學習需求問題,為服務校本特色專業奠定了基礎。

(二)多途徑服務校本特色

聯合特色專業的專家團隊,建設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是最為直接有效的途徑。例如:第一種途徑是與學校國家級一流專業—軟件工程專業團隊合作,在人工智能專家李德毅院士的指導下,共同建設人工智能英語方向的微課系列和兩門慕課(上線中國大學MOOC平臺),開發三本教材(已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同時,團隊在線下開設人工智能英語選修課,開展混合式教學,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應用能力,助力學生在國際專業比賽中運用英語并獲得大獎。第二種途徑是結合特色專業的第二課堂活動,如開展專題學習周、英語專項競賽、讀書學習活動等,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內運用英語的能力。針對師范生特點,開展“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用專業講好專業知識”教學實踐展示、優秀學生當小老師帶讀英語經典等活動,在提升學生英語水平的同時,提升教師基本功,為未來當教師打下基礎。第三種途徑是參與專業知識的國際化傳播或專業課程的開發,如為“北京學”學科翻譯非遺系列叢書,參與商務專業的“跨境電商”線上線下課程和教材建設等。通過多維途徑的融入,大學英語團隊與各校區、各學院建立了緊密的聯系,為特色專業的人才培養注入了更強的外語力量。

(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模式

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給大學英語教學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在疫情和后疫情時代,影響更為深遠更為廣泛?!靶聲r代高教40條”指出要推動課堂教學革命,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也倡導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學生朝著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方向發展。早在2014年,學校大學英語團隊就開始致力于開發優質在線教學資源共享與線下教學實踐相融合,研究并實踐“有效輸入—人機交互—翻轉課堂—過程考核”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經過連續多年不間斷的建設,成體系建成了“校本自建課程資源+以國家精品教材為本的配套資源+教師自主補充英語學習資源”的立體資源,含19門在線課程和248個微課,既解決了國家精品教材校本化的使用問題,也解決了多校區辦學的資源共享問題,滿足不同水平、不同類別、不同專業的學生群體的個性化需求,確保了“有效輸入”。以外語專業教學平臺和慕課平臺為技術環境,實現“人機交互”“翻轉課堂”,豐富線上線下考核內容,細化“過程考核”,改變了以講授為主、學生被動輸入、課堂互動不足的傳統模式,使教學更加個性化、精細化、科學化。這一教學模式獲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并獲批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新時代大學英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二、思政教育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功能定位明確、育人功能突出、教材內容與時俱進,為推動新文科建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2020年10月發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在“課程定位與性質”部分明確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應主動融入學校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使之在高等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大學英語教材充分考慮了時代發展和新一代大學生的特點,選材富有時代氣息,主題多樣,涵蓋社會、歷史、經濟、哲學、科技、文化等不同領域,注重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結合,培養學生以多元視角看待個人、社會和世界。豐富的主題及鮮活的文本十分有利于教師挖掘素材,將思政教育巧妙地、有機地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他們成為一個既有國際視野,又有家國情懷,有責任擔當,有仁愛之心,有扎實學識的新型人才。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從文化、情感維度設定思政教育的目標,提煉教材中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尋找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通過微課輸入等相關素材,要求學生課前登錄大學英語智慧教育云平臺,學習微課、預習課文及相關拓展資料(包括精選的思政數字課程材料),針對視頻講解、資料學習等做好筆記,完成(進階)作業,提出問題或分享感興趣的主題。通過線上教學,教師在語言知識的傳授、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融入理想信念的指引,做到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

三、線上線下教學高度混融

線上學習與線下教學的高度混融,需明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加強線上與線下教學內容與方法之間的銜接力、轉化力與生成力,凸顯雙線混融教學的“通融”與“共生”。首先,教學團隊需根據大學英語教學指南的要求,基于課本,充分挖掘和整合素材,按照語言知識、文化背景、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四個維度設計和制作微課;其次,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設計導學案,要求學生在線學習若干微課,先對相關知識進行自我消化,借助平臺完成課文的預習,小組內的每個學生都要求提出一到兩個問題或幫同學解決一到兩個問題;最后,各小組長將未解決的問題匯總,教師根據小組長的問題匯總及教育云平臺上學生的分享與提問,設計線下教學活動,既要避免線上學習與線下教學的割裂狀態,又要杜絕“炒舊飯”的現象發生,將線上學習內容原封不動地再次灌輸給學生。這種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混融與共生有賴于教學過程中的有效管理?;谠诰€學習的大數據,教師需及時了解學生線上學習的總體情況及個體情況,對其學習風格及學習效果進行分析與評價,一方面是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的監督和管理,另一方面是便于教師有針對性地設計線下教學活動,尤其是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任務選擇。因此,教師需考慮學生的個體化差異,無論是在線上學習、任務布置,還是課堂活動設置中,都需提供“必修項”和“選修項”,幫助每一個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從而促進和發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共生還有賴于雙線混融教學評估模式的建構。根據線上教學的優勢,教師需建構一套注重過程性評估的多元評估模式,充分利用教育云平臺的大數據,記錄和管理學生線上學習的點滴,讓學生在得到即時學習獲得感的同時,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和其他同學在學習上的差距,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

四、結束語

通過研究統招“專升本”的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的創新實踐,希望能夠為新時代外語課程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英語教學會不斷地面臨新的課題。惟有識變、應變、求變,踏準時代節拍,攻堅克難,才能順應時代的要求,發揮好大學英語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職人才的培養質量。通過為學生創建支持性的學習環境,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設計有層次的問題情景和建立多元的課程評價方式,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水平,采用恰當的學習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主動探索。與此同時,針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尤其是理、工、農、醫科專業的學生,教師要充分發揮大學英語課程性質的作用,將語言知識傳授、英語應用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三者融為一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完善自我認知能力,培養合作精神,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其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甘曉麗.基于在線直播課的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9,(11):79-87.

[2]李巖松.虛擬學習環境支持的課程教學設計及應用成效研究[J].外語界,2019,(2):119-122.

[3]李小梅.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共促一流外語學科發展[J].現代教育技術,2020,(3):2-6.

[4]劉曄.新型混合式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的探究——以北京化工大學為例[J].教育學術月刊,2020,(11):100-106.

猜你喜歡
專升本大學英語思政
評價賦能: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必然向度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山西省2019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現代漢語
2017年-2018年專升本院校錄取分數線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大學語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專升本考生體格檢查表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