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故里鄒城摩崖石刻文化遺產價值及保護利用策略探析

2022-06-13 00:23鄧慶猛趙蓓蓓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7期
關鍵詞:保護利用品牌建設價值

鄧慶猛 趙蓓蓓

摘 要:鐵山、崗山等代表的鄒城摩崖石刻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價值,但目前其知名度與影響力偏低,與其應有的價值地位極不相稱。通過介紹鄒城摩崖石刻價值及現狀問題,文章針對鄒城摩崖石刻保護利用工作提出了夯實理論基礎、健全體制機制、提高服務水平、增強品牌效應等四個路徑。

關鍵詞:摩崖石刻;價值;保護利用;品牌建設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7.008

南北朝時期佛教思想盛行,造像、石窟寺、摩崖石刻成為其重要的傳播載體。其中,摩崖石刻在山東境內尤以泰山、東平洪頂山和鄒城鐵山、崗山等摩崖石刻最具有代表性。鄒城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鐵山、崗山、葛山和嶧山之上,是南北朝時期著名僧人安道壹于北齊、北周年間主持鐫刻的《大集經·穿菩提品》《佛說觀無量壽經》《入楞伽經》《維摩詰所說經》《文殊般若經》等佛教經文及頌文、題名等內容的珍貴石刻文化遺產(圖1~圖3)。1988年,鐵山、崗山摩崖石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葛山和嶧山摩崖石刻并入鐵山、崗山摩崖石刻,總稱“鐵山、崗山摩崖石刻”。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石窟寺及石刻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孫春蘭副總理多次實地考察全國石窟寺保護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對新時期石窟寺及石刻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但由于種種原因,鄒城摩崖石刻與山東乃至全國相關地區同期摩崖石刻相比,其知名度和影響力明顯偏低,與其應有的價值地位極不相稱,且無法滿足社會大眾觀賞、研習的文化與精神需求,值得引起足夠的重視。

1 鄒城摩崖石刻價值概述

1.1 歷史價值:以山為地,傳播宗教思想

鄒城南北朝摩崖石刻將佛教經文鐫刻于山石之上,“托以高山,永留不絕”,以求長久保存,廣傳佛法,反映了北魏太武、周武等歷史時期佛教興滅運動的歷史以及佛門信徒刻經于石、頌佛傳教的不懈努力,為研究地方思想文化發展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同時也佐證了同時期齊魯地區乃至中國的佛教發展歷史。北齊、北周時期佛僧安道壹偕眾徒、委名工,先后擇選嶧山、尖山(20世紀60年代被毀)、鐵山、崗山、葛山等佳石雕刻經文,集中體現了這位佛教僧人致力于傳教布道的宗教精神和藝術追求,同時也反映了王室、官吏及平民眾生信佛求法、捐資修行的心理愿望和社會風氣。

1.2 科學價值:以石為媒,展現精湛技藝

鄒城鐵山、崗山等摩崖石刻選用當地花崗巖、聘請精工良匠完成,體現了當地悠久的刻石傳統和高超的雕刻技藝。在選址和雕刻時,充分衡量了山體環境、雕刻條件、字體結構、內容布局等因素,體現了較高的科學性、藝術性。鄒城北朝摩崖石刻上承漢代畫像藝術,下啟唐宋及以后摩崖造像及碑刻技藝,將書法之字體與刻工之刀法緊密結合,將宗教經文的“思如實法”“自在三昧”等內容與古代“玄”“儒”等社會思潮意趣緊密結合,展現了書刻一體、思境相諧、美美與共的藝術效果,在山東乃至全國摩崖石刻中占有重要地位。

1.3 藝術價值:以書為體,彰顯藝術風格

鄒城摩崖石刻往往隨山就勢,篇章宏大,字體豐碩,氣韻厚重,風格獨到,造就了“通隸楷,備方圓”的書體風格,既反映了漢魏以來由篆到隸的文字發展史,在書法藝術及審美層面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從章體結構看,空間疏密分明,橫畫平正含蓄,而字勢寬博舒展,舒長的筆畫使其意態飽滿沉雄,也形成了“安氏”風格,鐵山石頌稱其“清跨羲誕妙越英繇,如龍蟠霧似鳳騰霄”,可以說對書者安道壹給予高度評價。從書體形式看,刻經內容多為辟窠大字,佛號、佛名更是呈現巨壯之姿、驚人之勢,字體以隸為主,兼具篆楷之意,用筆以圓為主,線條粗細相間,極富動感,“不論在隸書的推陳出新上,還是在大字榜書氣勢的探索上”①都體現了較高的成就。從審美形式看,摩崖石刻將外來佛經與中國書法、雕刻等傳統文化技藝深度結合,融合創造了既渾圓含蓄又舒展虛靈的摩崖石刻藝術,這也與佛教所崇尚的空寂、莊嚴的審美理念融為一體,彰顯了個性鮮明、形式感強、兼收并蓄、繼往開來的藝術風格,對新時代形勢下發掘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具有重要意義。

1.4 社會價值:物人相化,豐富人文形態

鄒城摩崖石刻刻鑿于或垂直或斜緩的石面上,加之置于其中的山林風景,使人可觀、可感、可研、可修,是一處絕佳的文化體驗之地。

作為時代歷史的實物見證,鄒城摩崖石刻昌起于宗教信徒,推波于官宦雅士,興衰于國情民力,見證了古代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的歷史變遷,是一部開展國情市情教育的生動教科書,也是新形勢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政德教育,倡樹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價值取向的重要思想陣地。作為一處宗教文化遺產,那一處處巨大的巖石崖壁,一幅幅碩大的經文字句,散于天地之間,立于肉身之前,何等高大神圣、渾厚肅穆,令人生畏,而其隱于山林,看似超脫,實則收納困于生活、避之劫難的民眾之心,是一處進行心靈靜修的理想之地。作為一處書刻藝術珍品,那一個個橫豎鮮明的筆畫,一個個張弛有度的結構,儼然一幅幅生動有聲的自然和藝術畫卷,令人向往,是一處開展書畫、雕刻等技藝研究傳承與研學教育的理想場所。

2 鄒城摩崖石刻保護利用工作現狀

以南北朝摩崖石刻為代表的鄒城摩崖石刻是鄒城除“三孟”等儒家文化品牌以外的重要特色文化遺產,也在山東乃至全國石刻遺產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圍繞摩崖石刻保護利用工作,鄒城文物部門編制完成了《鐵山、崗山摩崖石刻(含葛山和嶧山摩崖)保護規劃》,相繼實施了鐵山、崗山摩崖石刻安防工程和葛山摩崖石刻本體保護工程,啟動了數字化勘察項目及鐵山摩崖石刻本體保護前期勘察研究,為切實改善文物保護利用條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同時應看到,相較于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和宣傳成效,近年來鄒城摩崖石刻保護雖然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但目前而言,在新時期文旅融合層面,特別是與泰山石刻及龍門石窟等知名度較高的石窟寺石刻品牌來講,鄒城摩崖石刻的知名度、文化影響力明顯不高。

依筆者所見,目前鄒城摩崖石刻保護利用工作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2.1 資源點狀分布,保護管理較為分散

鄒城摩崖石刻呈點狀分布四座山體之上,因位置不同而分屬不同鎮街、單位管轄,導致其保護、管理、使用等工作相對分散。但作為文物保護單位,鄒城摩崖石刻由鄒城市文旅部門依法承擔監管職責,現已委托專業單位完成了《鐵山、崗山摩崖石刻保護規劃》編制和審批,針對摩崖石刻文物本體啟動了安防、本體維修及前期勘察研究等項目,但針對與石刻文物相遺存的環境整治、展示利用等關聯性工作,目前尚未形成相應的方案并付諸實施。

2.2 力量整合欠缺,體制機制亟待完善

因歸屬不同的轄域、部門,鄒城摩崖石刻保護管理、研究宣傳、展示利用等工作體制機制尚不完善,尚未形成應有的合力。如鐵山、崗山摩崖石刻現由文物部門看管,但其所處的山體或公園由住建部門下屬單位使用管理,與山體現存的山石風光、墓葬及祭祀文化等相關資源未能統籌利用,與孟子文化宣傳與政德教育等工作未能有效銜接。此外,因涉及佛教經文、雕刻技藝、書法藝術等專業知識,摩崖石刻研究、保護等專業技術人才十分欠缺。

2.3 配套設施不齊,展示利用嚴重不足

鄒城摩崖石刻由于地處山體之上,缺少相應的游覽道路、游客中心及解說、標識、導引系統等配套設施與設備,無法有效展示應有的價值。尤其是崗山摩崖石刻地處山谷地帶,交通條件相對不便,目前尚未達到對公眾開放的條件。同時受制于展示條件,游客無法對摩崖書刻文字、書體進行近距離的觀覽,特別是缺乏數字化、互聯網等新技術支持,無法實現與文物的互動體驗,也影響了石刻文化的廣泛傳播。雖然鄒城市文旅部門組織策劃了“書法研學游”主題線路,但往往局限于書法愛好者,未納入全市旅游線路,摩崖石刻的開放程度、受眾關注度極其有限,無法帶來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4 品牌意識不強,石刻文化影響偏低

鄒城摩崖石刻早在宋代便受到金石學者的關注,清代黃易和近現代康有為、郭沫若等金石文化大家也相繼尋訪或題贊,20世紀80代還相繼舉辦了鄒城摩崖石刻學術研究專題研討會,出版了論文集,摩崖石刻文化一度成為“熱點”。近年來,鄒城市主打“孟子文化品牌”,在文化旅游宣傳中常常以孟子思想、母教文化等儒家文化為主要內容,以“三孟”等文物景區為主要線路,而忽視了對摩崖石刻的價值挖掘和品牌培塑,導致鄒城摩崖石刻文化影響力幾近衰微。單就嶧山而言,其宣傳推介中曾相繼提出了“怪石第一山”“儒家文化第一山”“道教名山”等多種主題口號,但始終沒有把摩崖石刻納入嶧山文化品牌建設內容,進而影響了嶧山石刻文化品牌的形成,最終也不利于鄒城摩崖石刻文旅線路及品牌的打造。

3 鄒城摩崖石刻保護利用策略探析

3.1 加強調查研究,夯實保護利用的理論基礎

以文物調查研究為重點,著眼深化對石刻價值的認知和闡釋,深入開展鄒城摩崖石刻及相關資源專題調查,掌握其保存、管理、保護、展示、利用等實際狀況,有針對性地制訂專項規劃和設計方案。立足石刻資源現狀及社會群眾精神文化實際需求,制訂帶動文旅與教育、科技等行業產業融合發展的計劃方案和推進措施,為有序實施摩崖石刻保護利用等系列工作提供科學指導。加強對館藏古籍文獻、圖書檔案中保存的摩崖石刻記錄、舊拓等資料的專項整理,系統梳理石刻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宗教思想精華、雕刻與書法技藝,形成部分研究成果,進一步探討摩崖石刻與孟子思想等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新時代價值的文化關聯,為實施石刻文物保護利用、助力孟子故里文化復興和文化強市提供更多的理論與智力支持。

3.2 立足融合發展,健全安全保護的體制機制

各相關鎮街、單位應進一步增強文物保護意識,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落實各級政府主體責任,依法保護利用,積極把轄域內的石刻資源納入國土生態資源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城鄉規劃建設中,加大對摩崖石刻資源的保護管理、調查研究和展示利用等各項工作的扶持力度,積極推動摩崖石刻融入當地經濟社會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一體謀劃和實施。堅持深化改革和系統理念,積極整合文物、文化、旅游等專業技術人員力量,統籌開展摩崖石刻研究闡釋和保護利用系列工作,同時積極調動院校、企事業等相關專業學者、文化愛好者、志愿者等各界力量,圍繞摩崖石刻研究與利用經常性開展交流或研討,努力推動形成一支專業支持、社會參與、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健全由文化和旅游、公安、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聯合開展的安全監管和執法工作機制,確保摩崖石刻保護利用等系列工作安全有序,扎實推進文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鄒城摩崖石刻保護利用提供堅強的體制保障。

3.3 圍繞展示利用,提高石刻資源的服務水平

面對珍貴的石刻文物,如何在新時代形勢下進行有效展示利用,重點是要妥善解決目前存在的瓶頸問題。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完善基礎配套服務,結合摩崖石刻所在山體的生態、交通、旅游等規劃布局,實施觀覽道路、標志標識、語音導游等系統建設,適地適時建設摩崖石刻專題場館,大力改善鄒城摩崖石刻落后的交通與觀覽條件,提高為民服務水平,進一步帶動游人近距離駐足觀覽和賞鑒研究。二是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改進展陳形式,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鄒城摩崖石刻進行數字化掃描、識別、修復或存儲,對其歷史場景及周邊環境進行修復再現、融合再造,同時借助網絡媒介開展網上宣傳展示,著力推動摩崖石刻由單純的、靜止的文化景觀邁向“藝術文化、文化體驗和視覺呈現”②等方式的融合與體驗。如借助科技手段,將摩崖石刻營造成佛經所稱頌的“皆寶香林”“日月光輝”的理想之境,那滿布經文的幢幢巨石宛如一尊尊威嚴而慈心的圣者,語重心長地訴說著他的歷史與光輝,給觀者開啟親身體驗諸如“百千妙香一時流布,百千妙音一時俱發”“二種無我究竟通達”的奇妙之旅。

3.4 著眼主題定位,增強文化品牌的影響效應

強化品牌意識,進一步明確鄒城摩崖石刻文化宣傳主題定位,積極打造特色線路和品牌。一是圍繞價值研究與傳承,積極開辟以摩崖石刻拓技傳習、書法研學、文化交流等主題的研學游、研訓班,定期舉辦學術交流和研討會,創新開展摩崖石刻文物及文化資源的文創產品設計與研發,著力凸顯摩崖石刻的“文化主題”,帶動支持摩崖石刻擴大知名度。二是著眼資源整合與體驗,將摩崖石刻與其緊密相連的山水、鄉村、農林等地域資源進行統籌策劃、一體利用,活化開展“山”“石”與“文”“旅”資源和產業融合發展文章,著力打造以文化觀光、鄉村采摘等內容相結合的休閑游,以運動探險、修身養性等內容相結合的健康體驗游,強力打造鄒城摩崖石刻“旅游主題”特色線路。三是“推進石刻文化植入工程”③,將摩崖石刻文化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黨政干部政德教育及城市建設、鄉村振興、公共文化“六進”服務等工作內容,切實推進鄒城摩崖石刻保護利用融入城鄉建設發展、融入學校教育及文化培訓、融入經濟社會生活,全力推動摩崖石刻融入鄒城“強市”戰略。

4 結語

鄒城摩崖石刻是孟子故里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與以孟子思想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儒家文化相得益彰。新時代形勢下,如何深化開展摩崖石刻價值研究闡釋,創新實施摩崖石刻文化保護與傳承,是基層文物工作者面臨的實際難題,但也是難以推卸的歷史責任。而究其關鍵,應在調查研究基礎上,立足融合發展,圍繞展示利用,明確主題定位,穩步推進摩崖石刻保護利用各項工作,真正將鄒城摩崖石刻價值品牌宣傳出去,讓鄒城摩崖石刻用出效果、展出色彩,為推動孟子故里文物及文化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注釋

①楊愛國.山東古代石刻資源及其保護利用[J].人文天下,2021(7):82.

③柳媛.淺議大足石刻文化品牌建設策略[J].藝術市場,2020(10):100.

③大足石刻文化與新時代領導干部教育研究課題組.取大足石刻文化之精華 開干部政德教育之生面[J].重慶行政,2021,22(1):95.

猜你喜歡
保護利用品牌建設價值
一粒米的價值
廣東省古村落現狀與保護利用模式研究
“給”的價值
唯品會的品牌塑造研究
關于博物館產業發展路徑的探索
小黑羊的價值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