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增強學生節奏感

2022-06-15 00:22楊柳橋
求知導刊 2022年8期
關鍵詞:節奏感音樂教學小學音樂

楊柳橋

摘 要:音樂是一門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屬于學校藝術教育的基礎課程。音樂教育蘊含著大量的美育教學內容,可以幫助孩子逐漸從具象思維向著抽象思維過渡,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節奏是音樂最重要的基礎,也是音樂旋律的“骨架”。音樂教師應采用恰當的方式來打破傳統的音樂教育理念,優化教學路徑,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把握學生的個性特征,夯實其音樂基礎,提高其感悟和表現能力。

關鍵詞:節奏感;音樂教學;小學音樂

一、前言

音樂是一門藝術,聆聽音樂可讓大家獲得美的體驗。音樂教育能增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認知能力,使其擁有良好的節奏感。旋律是音樂的血肉,節奏是音樂的靈魂。音樂的實質、核心、構架屬于節奏,良好的節奏感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也是音樂教育的前提,培養學生節奏感可以進一步增強其鑒賞能力和審美創新能力[1]。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加強小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訓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學音樂教師需要合理統籌發展,立足實際,創新教學方式,奠定基礎。音樂可以沒有特定的曲調或固定的表現形式,所以音樂初級階段的教學都是以音樂鑒賞為主[2]。教師只有落實學生節奏感的培養,才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提升學生的表現與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二、小學音樂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節奏感

(一)設計游戲環節,激發學生對節奏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年齡和認知不足,音樂基礎偏低,在學習音樂之前,需要以興趣為導向,才可以提高其學習質量。同時,小學音樂教師也需要根據小學生的發展特點,在教學中融入一些小游戲,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節奏感。教師需要優化教學方式,以游戲為刺激點,幫助學生掌握節奏感,達到節奏感訓練的目的。喜歡游戲活動是小學生的共性,融入游戲的音樂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加深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落實重點和難點教學。教師合理地將游戲和節奏深度融合到一起,將抽象的音樂內容轉變為具有活力的知識點,達到節奏訓練的主要目的。例如,在學習《愉快的夢》這一課時,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小學生的特點為基礎,將有關蒲公英的歌曲呈現給大家[3],讓小學生根據節奏和規律,進行肢體運動。教師還需要及時地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合理地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每個小組都選擇屬于自己的節拍,可以拍手,也可以跺腳,但是需要保持節奏的整體統一性,節奏把握得最好的小組獲得勝利,并且得到對應的獎勵[4]。再如,教師可以將學生按十個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分組,每個小組圍成一個圓圈,跟隨“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嗆、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嗆……”的節奏做游戲[5],如果到了“嗆”這個節奏點上,所有的學生就需要坐到位置上。學生只有精確地把握節奏,才可以按照節奏精確地坐到位置上,這類游戲有助于增強學生對節奏的敏感度。

(二)利用生活元素,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藝術來源于生活,因而音樂教學也與生活緊密相關。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可以從實際生活入手,提高小學生對音樂內容的理解。一般情況下,小學生年齡較小,其智力發展還不成熟,不足以滿足現實的發展需要。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轉變思維,增加其生活經驗。小學生對節奏訓練的興趣不足,教師需要將生活化的內容和音樂節奏感的培養結合起來,明確學習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還需要有效地營造學習氛圍,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保證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把難懂的教學內容轉化以符合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學生理解其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在心目中建立屬于自己的音樂符號。例如在學習“小鼓響咚咚”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可以使用多媒體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生活中過節時敲鼓”的視頻,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可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學生跟著鼓聲一起搖擺,能增強律動性[6]。又如在學習《但愿人長久》的時候,教師可將蘇軾的《水調歌頭》通過音樂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感受其旋律的舒緩。學生需要注意聽伴奏的節奏,感受其規律。此外,教師要滿足學生形象化視覺需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外婆的澎湖灣》一課的教學需立足實際,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其節奏感?!锻馄诺呐旌场返囊魳芬曨l播放以后,大家不僅可以在視頻中感受到歌唱的細膩,還能體會這首歌曲的古典韻味。這首歌曲的第一部分,從低音區緩緩引導,曲調保持穩定;第三小節,卻出現了六度跳,展現了動感的一面[7]。通過歌手細膩的演唱和音樂視頻環境,學生能自主分析歌曲特點,找到節奏,增強節奏感。

(三)通過即興表演,增強學生的節奏感

對于小學生來說,雖然其對社會的認知不足,但是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想象力十分豐富,很多時候可以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即興表演。音樂是一門具有創新性的學科,在音樂學習中,學生一方面需要達到眼睛和耳朵的配合,另一方面需要達到四肢的配合,以把握音樂的節奏感。教師還需要根據現實的需要,了解節奏的類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創新環境,這樣學生才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大膽地編創,即興表演。例如在學習著名舞劇《天鵝湖》第二幕中的舞曲《四小天鵝舞曲》的時候,學生就需要根據舞曲對應的風格內容,保持音樂節奏的干凈利索。也就是說,學生需要根據八分音符節奏類型,將活潑跳躍的感覺表現出來,并且落實二重奏的形式,體現樂句的輕快。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只有把握了其中的節奏感,才可以將小天鵝天真可愛的形象表達出來。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可以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扮演小天鵝,以舞蹈的方式將活潑、歡快、跳躍的節奏感表達出來[8]。在游戲中,通過肢體配合,學生將抽象的節奏感轉化為具象的肢體動作,增強自己的記憶力,為以后的節奏感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生肖樂園”中《十二生肖歌》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加強小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保持歌曲內容的節奏感,引導學生表演,使其掌握其中的動作。學生可以扮演自己喜歡的生肖,在演唱的時候,需要根據生肖的特點做出相關的節奏動作,將生肖的特點表現出來,這一活動能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其律動感。

(四)通過身體動作表現節奏

音樂其中一種表達方法就是律動,學生可以使用簡單肢體語言表現律動。不同頻率、強度的感知節奏可引導兒童參與其中,令兒童利用肢體動作提高音樂律動感。學生先進行模仿,之后需要深入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可將肢體動作與節奏相結合,給學生展示充滿節奏感的音樂,在互動中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節奏。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示范,起到帶頭作用,提高學生的掌握能力,還可以把打擊樂器引進課堂,讓學生更易于接受。在教師合理的引導下,學生能在循序漸進中提升對節奏的理解。正確的示范和演示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巧妙地使用肢體語言,能合理地降低學習難度,提升學生的節奏感,增強其藝術表現能力。例如在學習《滑雪歌》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現實的需求使用肢體語言,加強歌曲的節奏感。節奏感氛圍的營造,不僅需要教師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還需要讓學生根據歌曲采取跺腳、點頭、擺手、下蹲等不同的肢體動作,對歌曲做出合理的解讀[9]。

(五)利用打擊樂器,培養學生合奏的能力

在傳統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接觸樂器的機會不多,更不用說節奏感的訓練。音樂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每種打擊樂器演奏的過程中,都會發出清脆的聲音,這些聲音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打擊樂器是強化節奏訓練的重要工具,可以牢牢抓住學生視覺、聽覺和觸覺,教師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打擊樂器觀察、實踐機會。學生也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使用打擊樂器自主創造節奏、感受節奏、練習聲部節奏等,不僅是為了進一步提升節奏感,也是為了培養團結精神與合作精神。只有切實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才能真正落實素質教育,提高向心力,滿足現代化的發展需求。例如《明天會更好》一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科學分組,使用打擊樂器三角鐵合奏,調動兒童參與其中。小組每組三個人,組員可從快板、沙球、三角鐵等樂器中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進行合奏,訓練對節奏的掌控能力。例如在學習《巧嘴巴》的時候,教師需要合理根據“數鴨子”相關內容,有效地統籌規劃,使用快板和三角鐵等加強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拓展小學生的音樂節奏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學生輪流按照音樂節奏準確敲擊,體驗歌曲的節奏,為以后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六)強化聽力訓練,增強節奏感的掌握

人類的語言具有豐富和生動的節奏,需要融入實踐中才更加容易被大家所接受。教師指導學生聆聽音樂伴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一首完整的音樂伴奏通常包括前奏、間奏與尾奏三個部分。小學音樂任課教師應發揮好自己的引導作用,通過訓練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音樂聽覺和速度節奏感受能力。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其比較重視的就是旋律,教師需要根據他們的學習特點選擇伴奏的類型,并且根據學生的特點落實需求和指導。例如在學習《春來了》的時候,教師可以先播放伴奏,在播放的過程中使用2/4拍和3/4拍,增強音樂的節奏感和強度[10]。緊接著,學生需要根據相應感受,分析3拍的韻律,保持節奏感。教師引導學生一邊聆聽,一邊演唱,讓學生保持一定的音樂節奏感,掌握最為基本的音樂技能。例如,《雙節棍》是一首音樂感和律動感較強的歌曲,學生可以通過其中的節奏掌握更多的音樂常識性知識。奧爾夫教學法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教學方法,教師可以使用此種方式將學生合理分組,讓學生使用拍手、跺腳、搖晃等動作來感受節奏,體驗節奏,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感知能力,健康成長。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鍛煉品性、塑造人格。音樂教師需要重視這些內容,明確培養學生節奏感的重要性,通過不斷實踐對音樂教學進行革新和發展。

三、總結

音樂節奏感是人類的一種高級感知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音樂素養。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表達,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此外,培養音樂節奏感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起點,教師可以創建趣味性的節奏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各種互動中潛移默化地掌握音樂節奏。

[參考文獻]

王璇,王科靈.蘇北欠發達區域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及發展路徑研究:以邳州地區為例[J].參花,2021(4):131-132.

孫紅梅.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音樂教學實施策略:小學音樂學科在落實課程目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小學生(中旬刊),2021(6):22.

周友良,徐珍紅.協同創新 共建多贏:《地方高校音樂院系服務中小學音樂教育雙贏模式研究》項目研究報告[J].北方音樂,2014(12):165-166.

林媛.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小學音樂師資問題研究:基于《戰時全國中小學音樂教學情形調查摘要》的分析[J].人民音樂,2011(8):66-68.

張俊梅,孫紅成.一種返璞歸真的音樂課程哲學實踐:評王安國教授《中小學音樂教學備選素材》(上、下)[J].人民音樂,2019(6):90-92.

蔣珊.非洲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實際運用:如何運用非洲鼓與教學相結合提升學生節奏感[J].黃河之聲,2020(10):112-113,15.

楊柳青青,金玲,王偉,等.微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與分析:以《冬天的節日》一課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7):63-65.

冷七艷.江西省農村小學音樂教學水平調查研究個案:九江市修水縣黃龍鄉小莊完小[J].北方音樂,2019(1):209,211.

賀亞平.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研究:以信陽市游河鄉中心小學為例[J].北方音樂,2015(9):75-76.

洪藝玲.基于進城務工隨遷子女占多數情況下的城市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研究與對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18(8):109-110.

猜你喜歡
節奏感音樂教學小學音樂
《節奏的美感》教學設計
《節奏的美感》教學設計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中等專業學校音樂欣賞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