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勞動教育的滲透

2022-06-16 03:20肖永基
快樂學習報·教育周刊 2022年20期
關鍵詞:勞動教育道德與法治小學

肖永基

摘? 要:人類的歷史不僅呈現了人類進化與發展的進程,同時也呈現了生產勞動發展的進程,可以說,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輝煌的歷史,勞動是人類發展的基礎。小學階段開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所包含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將勞動教育滲透到道德與法治課程,讓學生對勞動有更深刻的理解,幫助學生提升生活能力,是當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試圖對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進行探討,期望能夠為相關教育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勞動教育;小學

勞動是人類所應當掌握的生存技能之一,當前小學開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中,包含了一定的勞動教育。通過讓學生接受勞動教育,在實踐中體會勞動,能夠使他們明白勞動者的不容易,進而學會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同時,讓學生參加勞動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手與腦得到了鍛煉,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能夠起到促進作用。在針對勞動教育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從教材與實踐出發,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獲得勞動技能的提升。

一、小學階段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

一個人沒有辦法永遠依賴別人。小學生作為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獨立個體,不論在當前這個階段如何依賴父母,最終都需要獨自面對這個社會,因此,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養成一定的勞動技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有利于塑造學生良好的品德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都沒接觸過太多社會,思想如同一張白紙,可塑性是非常強的。在小學階段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習慣是最容易實現也是影響最深遠的。當前社會環境非常復雜,互聯網的存在讓小學生接觸外界思想的方式變得簡單,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缺乏分辨力,在面對繁雜的信息時,很難不受到錯誤思想的誘導。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抓住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勞動教育作為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教育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明白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并逐步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二)有助于促進學生大腦的發育

學生參與勞動需要同時使用手與大腦,這就意味著開展勞動能夠提升手與大腦的配合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因為學習導致的疲勞狀態得到改善。同時,手與腦的配合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等也都能得到較好的訓練??梢哉f,讓學生參與一些簡單的勞動對于學生的成長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二、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的途徑

(一)樹立正確勞動觀,讓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勞動的意義沒有清楚的認知,很可能會因為周圍環境的影響而認為勞動是令人感到煩惱的事情,作為教師應當及時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例如在學習“我們是班級的主人”一課的內容時,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明白班委在班級中應該承擔的責任、所要完成的日常工作。教師在課堂開始前可以先讓學生分享自己認為的班委應該是什么樣子的。一些學生會回答班委要為大家服務,但也有一些學生對于班委的看法是:班委會受到其他學生的尊重、當班委就能讓別人幫助自己做事等等,這是錯誤的觀點,作為教師,應當抓住這次教育的機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一下,如果班委在班級中總是讓別人服從自己的命令,總是指使被人,這樣的班委會不會受到大家的喜歡?那么什么樣的班委才能受到大家的喜歡?什么樣的班委才能算是一個負責的班委?通過一步步的引導,教師能夠讓學生明白:班委要想受到大家的尊敬,就需要付出勞動。

由于學生的背景各不相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一些學生在看待值日生要打掃班級衛生這個問題時,會認為值日耽誤了放學的時間,因此在值日的時候草草了事,這種現象是比較普遍的。教師要做的便是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引導學生明白:大家能夠坐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中學習,是每個值日生用勞動換來的,他們的勞動是值得大家尊重的。具體做法參考如下:教師在課堂開始前,夸贊班級的衛生工作做得非常好,并讓當天值日的學生站起來,給予表揚,再邀請其他學生共同給予掌聲。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明白值日是非常光榮的事情,在以后值日時,就不會有應付的心理了。同時,學生在意識到勞動能夠獲得掌聲、是值得尊敬的一項工作時,就會逐漸形成正確的勞動觀。

(二)分享勞動技巧,提升基本勞動能力

由于每個學生所處的家庭都是不同的,學生在家里所掌握的勞動技能也都是不一樣的。但是作為家庭中的一位成員,通過自己的勞動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一件可行的事情。除此之外,學生總有一天需要獨自面對生活,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技巧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時,可以讓大家互相分享勞動的技巧,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

例如在開展“這些事我來做”的課程時,教師可以讓大家分享一下在家里都會做什么家務,并讓其中一部分學生分享如何更好地完成這些家務。在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開展一次家務比賽,讓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幫助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并在下一次課上,讓學生分享自己所做的家務以及相關的感想。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一些學生在家中從來沒有做過家務,面對家務時會不知所措。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提供一些建議,例如:如果家務做不好,可以請教爸爸媽媽,讓爸爸媽媽教自己做一次;小伙伴們之間可以相互分享,哪些家務用什么方法會做得好等等。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充分的溝通,讓家長在學生做家務的過程中,多給予鼓勵,使學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勞動技能。這些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逐步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還能讓學生提升動手能力,為以后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結

綜上,讓學生從思想上意識到勞動的價值,需要教師充分把握每一個教育的機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讓勞動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提升勞動技能,為未來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燕云.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的策略[J]. 語文課內外,2021(9):233.

[2]陳軍. 小學道德與法治滲透勞動教育的探索[J]. 讀與寫,2021,18(12):34,43.

猜你喜歡
勞動教育道德與法治小學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