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融合視角下宏觀經濟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教育的實踐探究*
——以消費理論課程教學為例

2022-06-17 14:37張建華陳卓淳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宏觀批判性經濟學

姚 遂 張建華 陳卓淳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①Ennis R,“ 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A Proposed Basis for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32(1962), pp.81-111.,是國際高等教育公認的一種學習和學術技能,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核心要素。國際教育領域興起的21世紀技能運動提出“4C”核心技能,即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交流(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以及創造力(Creativity),其中將批判性思維放置于首位。批判性思維教育和研究在中國雖然起步較晚②參見董毓、溫才妃:《批判性思維素質:因何缺乏, 如何補足》,《中國科學報》2020年9月15日,第5版;龔放、呂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學習參與差異的研究——基于南京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問卷調查》,《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9期。,但隨著近年來教育發展的需要,中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教育與實踐日漸獲得重視。2022年,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強調要以批判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為高水平科研創新培養高水平復合型人才。①《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2022年1月29日,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202/t20220211_598706.html,訪問時間:2022年3月12日。

關于如何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目前,國內外學者認為批判性思維教育可通過單獨教學、綜合式教學以及課程融合教學(既單獨開列批判性思維專項課程,又在具體專業課程教學中大力推進批判性思維教育)三種基本模式來實現。②陳振華:《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模式之爭及其啟示》,《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第9期。第一種模式堅持認為批判性思維的教育與傳統學科課程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主張建設一門獨立的、有別于其他學科的課程,即實現批判性思維課程的獨立化。第二種模式強調背景知識對特定領域或學科的思維邏輯之形成至關重要,脫離相關領域知識的思考和分析,批判性思維技能必定是紙上談兵,因此,應把批判性思維的教學理念有效地融入不同學科的實際教學過程之中,從而實現對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策略、技能和態度的培養。第三種方式強調批判性思維本身的體系性教學需要以專門課程予以保障,而課程融合則可以更好地將批判性思維結合到具體問題上來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21世紀以來,批判性思維教育的意義逐漸被國內教育界所重視。特別是高等學校的教育改革中,批判性思維教育更是一個重要領域。從當前國內批判性思維教育實踐來看,雖然部分高校開設了專門的批判性思維課,但無論是從師資力量、資金及配套設施,還是從學生課時安排等多方面來考量,基于獨立教學的批判性思維教育存在諸多限制因素。同時,在教學實踐中,單獨的批判性思維教育課程,也面臨著和專業課程教育如何結合的難題。傳統講授方式更強調老師在既有的知識體系中對學生進行知識傳遞,較少采用學習者思維訓練為主體的講授方式;而單獨進行批判性思維課程訓練的學生,在其熟練和自覺應用批判性思維的方式來進行專業課學習時,還存在一個轉換的困難。因此,要實現培養和提高中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目標,課程融合教學是當前最為有效的途徑。③張青根、沈紅:《中國大學教育能提高本科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嗎——基于“2016全國本科生能力測評”的實證研究》,《中國高教研究》2018年第6期。

文獻梳理表明,國內學者對批判性思維的學術和教學探討在哲學④參見董毓:《再談邏輯和批判性思維的關系》,《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第3期;徐飛 :《批判性思維的人性視角考察及教育啟示》,《江蘇社會科學》 2019 年第6期;晉榮東:《規則、判斷力與批判性思維》,《社會科學》2019年第5期。、教育學⑤參見劉智、吳偉、姜倩:《問題式學習對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影響研究——基于國內外31項研究的 元分析》,《高教探索》2020年第3期;鐘啟泉:《批判性思維:概念界定與教學方略》,《全球教育展望》2020年第1期。、語言學、心理學、醫學①參見李正栓、李迎新:《中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教育實施的策略研究》,《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 年第3期。以及工科②參見蘇華:《工程基礎課程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探析》,《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期。等多個學科領域中都得以展開,經濟學領域③參見權利霞:《西方經濟學教材之批判性思維啟示》,《中華讀書報》2011年11月16日,第21版;靳衛萍:《批判性思維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思考》,《高教學刊》2017年第17期。也不例外。但如何從課程融合的角度更好地進行批判性思維教育,仍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和討論。

因此,本文將以宏觀經濟學理論教學中課程融合方式為具體對象,探索如何貫徹批判性思維教育,以展示宏觀經濟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融合的內在邏輯、實現融合的要素以及具體的教學實踐安排。

一、批判性思維的特質

按照恩尼斯(Ennis)④Ennis R,“ 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A Proposed Basis for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32(1962), pp.81-111.的觀點,批判性思維被認為是一種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它是構成行為人決定自己要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思辨決策架構,其目的在于決定人們的信念和行動。

大體來講,批判性思維通過理解、質疑、辨析、推演的思辨過程,依據客觀事實和標準進行嚴謹的思維活動,從而實現超越事物表象,探尋本質、追求真理的目標。因此,批判性思維具有批判性(懷疑性)、合理性(邏輯性)、反思性(創新性)的基本特征。它不僅包括發現錯誤或不足,同時包括對肯定正確的觀點進行理性審查或證實;它包括質疑和否定,但不意味著隨意的或含負面的否定。因此,盡管批判性思維常常表現為否定或懷疑的形式,但本質上不是在批判,而是理性地評估,目標是在于實現新的建構和創造。

雖然文獻表述不同,但經過梳理和整合可以發現,學者們普遍認同,批判性思維的基本理論構成包括兩個維度:一是批判性思維傾向,即涉及人的情感特質,體現批判性思維的精神、習性和態度;二是批判性思維的技能,即認知技能,體現批判性思維的工具性。大學生批判性思維教育不僅僅是技術層次的獲取,培養學生自我批判、開放理性、求真實踐、謹慎細致、辯證包容、創新發展的品德精神和思維習性是批判性思維的首要標準。

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技能和傾向相互作用并不斷融合和提高的過程,學者們認為這個過程包含基本要素和相應要思考的問題,從而形成不同步驟或要目表。要目表中的要目表示的不是一種固定的或線性的序列。針對一個問題,批判性思維的過程可以跨步驟,也可能需要回跨,進行反復多次的思辨,因此,一些要目可能會多次反復使用,最后才能形成比較全面綜合的判斷和結論。結合對戴維·希契柯克①參見戴維·希契柯克:《批判性思維教育理念》,張亦凡、周文慧譯,《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 11期。和 Dekke②Dekker . T.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Engagement with Multiplicity,”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37(2020), pp.24-32.相關研究的文獻梳理,下文以識別問題,澄清意義,分析、論證與評估,考慮其他相關信息,推論與延展,綜合判斷與做出結論等6個基本要素構成分析的簡化要目表(見表1),嘗試將批判性思維融入宏觀經濟學具體的教學過程中。

表1 批判性思維過程要目表

二、宏觀經濟學與批判性思維教學融合的內在邏輯性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學科中極具思辨性和演進性的課程。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引發“凱恩斯革命”,凱恩斯通過對古典經濟學市場出清的宏觀思想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張進行質疑、否定,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觀點和政府干預經濟的政策主張,形成了現代宏觀經濟學。而在二戰以后,每一次的經濟(金融)危機和全球性的沖擊事件,都會引發經濟學家們對現有主流宏觀經濟理論及其主張的再一次質疑乃至否定,正是在這樣不斷的反思和批判中,宏觀經濟學理論得到了不斷的創新和發展。20世紀70年代發生的石油危機,讓凱恩斯理論的支持者開始在繼承的同時反思并不斷吸納新的觀點,形成了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與此同時,也有一批經濟學家通過繼承和發展古典經濟學,質疑和批判凱恩斯理論,最終發展出了新古典宏觀經濟學。這種宏觀經濟學不同學派在理論上的爭論、觀點分歧和政策主張對立共存的情形長期存在,并由此形成了多種思想和方法兼容并蓄、相互競爭而又互為補充、共同發展的趨勢。

正是由于宏觀經濟學發展所具有的開放性、思辨性、包容性,其非常適合導入批判性思維教育。當我們這樣去探索和嘗試時,并非簡單取代單獨的批判性思維課程,而是想達成兩個目標:(1)按照批判性思維的訓練架構來設計宏觀經濟學的內容講授方案,以促進宏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提升;(2)通過蘊含完整批判性思維訓練方式的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來進一步增加學生對于專業理論的掌握和對批判性思維的接受。在這里,專業教師對批判性思維教育具有相當程度的熟悉是一個重要前提,惟其如此,才能按照科學的批判性思維教育來設計宏觀經濟學講授方案;而依據這一方案認真組織教學并達到效果,是保證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能夠體會批判性思維訓練魅力的關鍵。

在我們看來,在宏觀經濟學理論的教學中融入批判性思維,首先能更好地讓學生知道(在什么條件下)該相信什么。因為引入批判性思維的教育理念,能夠幫助學生在前人的爭論和批判中,學會帶著質疑的態度、包容和開放的心態,辯證地看待事物和所學觀點,從而更好地理解前人對同一問題提出的不同理論的多元性、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進而對所學理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形成更為理性的評估。 同時,宏觀經濟學是以解釋經濟現象、解決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為目標的,而現實經濟運行和發展一直處于變動中,本質上具有波動性和不確定性,這意味著新現象和新問題隨時可能出現。因此,宏觀經濟學的理論發展具有現實性、應用性和持續的革新性等內在要求,這一點與批判性思維強調的理性、求真、實踐和創造性目標具有內在的一致性。

因此,在宏觀經濟學的教學中融入批判性思維,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更好地學習和嘗試理論延展性應用;在探究和實證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知道課程學習后能做什么、要做什么,以及該如何做。

綜上,批判性思維強調質疑現狀、剖析問題和探究真相,要求思維主體具有獨立思考、邏輯推演、公正無偏、開放兼容和突破創新的品質。宏觀經濟學課堂正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習性的一個得天獨厚的試驗場。

具體而言,在宏觀經濟學教學中融合批判性思維教育可表現為三個層面。

一是講授和強調宏觀經濟學理論本身的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即在理論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幫助學生在了解經典理論產生的背景、假設條件、爭議和不同論點的過程中,體會經濟學家們提出其理論的過程中是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的,培養學生養成質疑、開放、開明、包容的批判性思維的態度和習性。

二是強調已有宏觀經濟學理論假設及其結論與現實的偏離或吻合度。在這一過程中理解理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即在評價和辨析專業知識與觀點中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進一步幫助學生明白,思考需要依據假設或情景條件的變化而靈活變通,知道自己應該相信什么。

三是突出運用批判性思維審視宏觀經濟學有關理論對中國的實際經濟問題的適用性?,F代宏觀經濟學的形成基礎是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雖然其分析和討論中必然會涉及現代市場經濟運行的一些共性和本質性因素,但是,相關理論無法也不能完全照搬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經濟運行的分析中去。這是所有從事中國經濟研究和教學的人員應該知道,也必須貫徹的一個研究原則。因此,在具體結合中國宏觀經濟研究應用時,無論是研究者還是教學者,應對既有觀點、假說、論證等持審慎批判的態度。這一層面上的融合就需要更為強調專業知識的拓展應用和創新,引導學生進行現實的觀察,利用文獻資料的收集和分析來挖掘隱含的假設和新的結論,從而通過自主學習來實現對宏觀經濟學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更新,同時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素養。

總之,在宏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環節中,如何促進學生在認識不同觀點和理論中進行思辨,形成對現代西方經濟理論發展更系統的掌握;如何從理論思辨走向現實檢驗,形成對中國現實經濟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合理的實踐應用,成為這門課程導入批判性思維訓練的關鍵契合點。

三、宏觀經濟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融合——以消費理論為例①凱恩斯的消費函數理論本身是解釋消費與現期收入之間的函數關系,但作為國民收入決定論中的核心構成部分,它同時是乘數理論的基礎。邊際消費傾向的大小直接與投資和財政政策乘數相關。因此可以說,消費函數理論是凱恩斯主義理論和政策處方的關鍵所在。其他的消費函數理論既是對凱恩斯主義消費函數的一種攻擊,同時也是對政策作用的一種質疑。因為如果暫時性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很小,那么財政政策對均衡收入的影響,將比許多凱恩斯主義者相信的那樣小得多。但因篇幅,本文僅圍繞理論中關于消費和收入關系的分析,不涉及消費函數與乘數效應和財政政策效應的討論。

宏觀經濟學中的諸多理論分析和應用都適合展開批判性思維融合的教學實踐,如不同學者或流派提出的消費理論、利率理論、貨幣理論、總供給理論、菲利普斯曲線,以及不同流派的政策主張分析,等等。本文中,我們將選取消費理論課堂教學作為切入口,具體探討宏觀經濟學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引入的問題。之所以會選取該理論作為對象,主要是基于四個方面的考量。

其一,從理論產生發展來看,消費理論是宏觀經濟學理論的基礎之一。這種消費理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經濟學者馬爾薩斯;同時,有關消費與生產對于宏觀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勢必會涉及對薩伊定律的討論。因此,它具有相當廣泛的理論源流??梢哉f,消費將是學生在宏觀經濟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有多元化觀點和邏輯分析的理論。

其二,從理論教學來看,消費不僅與每個家庭息息相關,更是國民支出的重要構成部分,對一國產出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增長具有關鍵作用。同時,消費還會影響儲蓄,從而影響投資,特別是邊際消費傾向還直接會影響到投資乘數,這對政府的政策制定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一論題將會有著廣泛的討論和延展空間。

其三,從現實重要性來看,消費在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中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998年,我國正式提出了擴大內需戰略,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市場發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①《“十四五”,擴大內需怎么擴》,2021年3月10日,http://www.people.com.cn/n1/2021/0310/c32306-32047844.html,訪問時間:2022年1月10日。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兩年突破40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尤其是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②《“十四五”,擴大內需怎么擴》,2021年3月10日,http://www.people.com.cn/n1/2021/0310/c32306-32047844.html,訪問時間:2022年1月10日。當前新發展格局和后疫情時代背景下,雙循環戰略的提出,對消費提振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消費問題的重大現實意義,更能吸引學生從中國實際和中國視角來思辨宏觀經濟學的已有消費理論。

其四,從教學實施來看,與消費相關的基礎性宏觀數據比較容易收集整理,便于學生進行簡單的分析、實證判斷和推理。

因此,消費理論的學習和應用具有極強的理論意義、政策意義和實證意義。這一部分的教學對于批判性思維引入將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所以,本文以消費理論課堂教學為對象,具體展示如何按照表1的基本要求,在課程融合中實現批判性思維教育。

(1)課程基本目標。讓學生理解消費在國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清晰地掌握不同的消費理論形成的背景及其理論邏輯;理解影響消費的決定因素和其他主要因素;以及進行消費理論在中國消費和經濟發展中的應用研究。

(2)課程教學方式。導入批判性思維訓練,貫徹問題解決式教學模式,將“啟發式”教學與“參與式”學習相結合,結合案例教學法、文獻研究法、范例學習法,建立對話式互動;并將學生的參與程度和表現計入平時成績,以此激勵學生。

(3)教學實踐實施過程。為更好地做到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批判性思維教育,我們將按照批判性思維教育的要求,將傳統的消費理論的教學過程分解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理論分析——消費理論的批判性和多元性;第二部分:理論與現實分析——消費理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第三部分:理論與應用——中國的消費發展及影響因素討論。通過逐步遞進的形式來進行課程融合下的批判性思維訓練。

在理論分析——消費理論的批判性和多元性部分,教師需要在概念復習的基礎上,通過課前所準備的世界主要經濟體消費占GDP比重的變化數據,讓學生認識到消費在國民收入中的重要地位,并主動識別焦點問題:消費是否與收入相關以及如何相關。在此基礎上,再貫徹澄清意義教學環節:通過導入凱恩斯消費理論的基本介紹,引導學生認識凱恩斯的消費理論所建立的前提、所展開的分析邏輯,以及所得到的相關結論。教師進而按照分析論證和評估的要求,引導學生思考凱恩斯消費理論是否正確。在這一環節,通過引入消費函數之謎(又稱“凱恩斯-庫茲涅茨悖論”)的相關概念,向學生展現凱恩斯消費理論本身所面臨的現實挑戰,并進一步引導學生考慮其他相關信息,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消費函數之謎。同時,貫徹推論和延展的要求,通過引入當代經濟學中其他有代表性的收入—消費理論,培養學生開放包容的知識接受態度。

在理論與現實分析——消費理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部分,教師主要通過引導學生考慮其他相關信息,展開新一輪的批判性思維活動。主要以提問式和引導式等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基于平時對家庭和人們日常生活及消費的認知,提出看法,結合實例解釋理由,然后與學生一同整理出認同的一系列影響消費的因素及其基本關系,如收入差距、價格水平、消費習慣、利率水平,等等。特別是,可以鼓勵學生結合現實中的新技術(如金融工具創新、互聯網技術)或新沖擊(如新冠肺炎疫情),討論人們消費方式、消費需求發生的新變化。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和學生都可借助線下線上多種信息資源來舉例佐證觀點和結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討論消費理論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在理論與應用——中國的消費發展及影響因素討論部分,教師主要貫徹推論及延展要目要求,通過進一步的分析論證和評估,更深一步貫徹批判性思維訓練。本部分教學通過結合上兩個環節的學習和討論,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思考消費理論在中國的應用,分析新的推論,評估新的研究論點,實現知識的拓展和更新。教師可以以主題討論的形式,通過構造如近幾十年中國的消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國的平均消費傾向具有什么特征,如何看待刺激消費與投資拉動的密切關系等識別性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開放式討論。學生以小組形式,圍繞確定的識別性問題來進行分析論證和評估,可以以課堂報告或者文獻綜述的形式提交文字材料來完成。無論是小組課程報告還是文獻綜述,教師都應該著重培養學生對中國消費問題的認知,并訓練學生對已有研究進行分析和評估的能力。

(4)教學效果分析。課程融合式的教學效果評估,主要圍繞學科知識教學效果分析和融合教學效果分析兩個層面。

從學科知識教學效果看,上述三個環節中,教師通過按照批判性思維要目表來組織教學,較好地實現了知識教育的目的。通過這種遞進式的批判性思維訓練,學生更能夠被問題所驅動,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理論分析環節的批判性思維訓練,很好地從理論層面認識到凱恩斯消費理論的合理性和內在缺陷,也能理解為什么會存在眾多具有代表性的消費理論;通過理論與現實分析環節的批判性思維訓練,學生可以較好地掌握影響消費的多因素分析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凱恩斯消費理論局限性的理解(凱恩斯的消費理論是在假定其他影響因素既定的條件下,僅僅分析了消費與收入的關系);在理論與應用環節的批判性思維訓練,可使學生清晰認識到,消費理論的應用和實踐不能脫離一國的特定國情和經濟的實際發展情況。

從融合教學效果看,通過在消費理論教學中導入批判性思維訓練,教師向學生展現一個重要觀點:宏觀經濟學理論的建立和發展顯著體現了批判性思維方法,即批判性思維的本質不在于批判,而在于建構與創造。借由經濟學家們的“敢質疑”“重實證”“講邏輯”,教師向學生傳達“求真”“審慎”“理性”的批判性思維習性;通過觀點的矛盾分析和理論互補論證,教師向學生傳遞“創新”“包容”“開放”的思辨特質。同時,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教師也向學生表達一個重要立場:理論的學習不能脫離事實或現實基礎。特別是中國學生,應該清醒認識到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需要運用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實踐來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融合。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具體的現實數據或材料,來分析、思考、理解和評判理論及實踐,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5)啟示及建議。應該看到,在實際教學中融合的效果,會受到課時分配、學生的層次與配合意愿,以及教師自身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素材的選擇和課堂的把控程度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而且批判性思維,尤其是思維習性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需要通過反復訓練來漸進積累的過程,因此,不能期望一次課或一門課就能實現學生在這個方面質的提升或飛躍。由此,對宏觀經濟學中的融合教學,我們進一步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第一,宏觀經濟學課程非常適合應用批判性思維進行課程融合教學。教師無須每次必須完成批判性思維要目表中的所有步驟,可根據教學內容,兼顧課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將部分要目合理融入教學過程。但教師需要根據每一次的開展情況,及時做總結,合理地調整教學方法和實施決策,優化教學效果。

第二,鑒于單一課程對學生批判性思維提升的局限性,可以根據不同專業,開展課程群設計,進而在多門密切關聯的課程教學中同步引入批判性思維的教學實踐。課程群建設便于有效利用有限的課時,避免知識點在不同課程中的重復講解,同時可以更好地整合內容,將相關的專業知識系統化。宏(微)觀經濟學是經管類專業的基礎平臺課,與很多專業主干課在內容上有交叉、重合(如與政治經濟學、經濟思想史①參見王艷萍:《西方經濟學課程群改革實踐探索——以太原師范學院為例》,《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年第18期。,以及與金融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學①參見謝文武、韓瑾:《課程群建設中課程內容的融合——以金融核心課程群為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增刊。),在研究方法或分析工具上互補(如與計量經濟學、微積分和統計學②參見李博:《“計量經濟學”課程群建設的思考》,《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0年第7期。),可以組成不同的課程群。這為批判性思維引入留出了更多的課時,提供了更完備的專業知識背景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對于如何有效地將批判性思維融入教學,課程群內的多個教師可以基于各自的經歷和經驗相互探討和學習,集思廣益,取長補短,這樣不僅利于教師的批判性思維素養的提升,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維融合實踐的展開。

結 語

由前述,我們可以看到:批判性思維作為一種總體的思維觀,在高等教育中依托具體課程來進行沉浸式的教學,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教師事前的精心設計,事中的循循善誘,以及事后的總結和評點,可以使學生較好地接受批判性思維訓練,并且最終轉化到自身學習活動中。這種基于課程融合的教學方式,在我們看來,能夠兼顧批判性思維培養和專業課程學習。

教育工作承載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關鍵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③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5頁。。建立和發展中國經濟學是新時代中國經濟學界的時代擔當?!罢軐W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④《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2022年4月25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2-04/25/c_1128595417.htm,訪問時間:2022年4月26日。,在此大背景下,作為高校經濟學專業的教師,通過主動應用批判性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中國意識、中國視角、中國立場,尤顯必要。在專業教學中通過批判性思維訓練的導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西方經濟學中關于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性規律,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到中國經濟發展自身的特殊性,從而為學生從中國發展的特殊性角度出發,在中國經濟運行中理解和具體應用現代市場經濟的一般性規律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也是我們對于通過課程融合來實踐批判性思維訓練的一個根本遵循。

但也需要看到,實施課程融合的批判性思維教育,對教師、學生以及高校的教學和管理組織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而言,它要求其自身應該具備較為系統的批判性思維的思考方式;同時,也要求教師需要對現有的課程知識要點,能夠按照批判性思維教育的方式來重新設計和進行教學實踐;更進一步,它還要求在整個專業教育中,各門課程需要基于共同的知識模塊或者知識基礎來打通統籌,因此,課程群建設勢在必行。

對學生而言,課程融合中的批判性思維教育,需要學生改變傳統被動的單向接受式學習模式,要從自我學習、主動學習和創新學習方面來逐步培養批判性思維素質。具體而言,課程融合下的批判性思維教育,需要學生在課前按照教師的布置做好相應的背景資料搜集和準備工作;在課程學習和課程討論中,學生需要在開放性條件下進行知識的學習和參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開放性問題的討論,尤其要注意在討論中按照批判性思維的科學思辨架構來組織觀點表達和觀點交鋒。

上述課程融合下批判性思維教育的導入,對學校的教學組織和教學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由于教學形式的變化和調整,對于課程的課時設置是一個挑戰,從我們的實踐來看,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模塊的批判性思維的教育形式,比傳統的老師教授為主的教學形式需要更多的課時支撐,這需要學校從課程群的角度保障共同知識模塊的課時;另外,課程融合下批判性思維教育的有效展開,也離不開教學設施和場所的提升和改進,高校需要針對大班制和小班制的班級設置,來配置不同的智慧教室,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互動。

總之,如何更為有效地將批判性思維的理念從研究視角更多地落實到教育實踐中,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責任。無論是課程融合還是課程群融合,為了全面性地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需要更多的教師努力提高自身批判性思維素養,嘗試和摸索在不同的學科中,將應試教育體制下崇尚的“一元邏輯”的“記憶型教學”,改變為高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多元邏輯”的“思維型教學”的方法、途徑和模式;更需要高校系統和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的批判性思維教育真正重視起來,為促進批判性思維教學及其跨學科融合教學,培養具有思辨性的師資力量,提供必要的教學條件、制度環境和社會氛圍。這都需要更多的學術探討和實踐。

猜你喜歡
宏觀批判性經濟學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明清史宏觀研究的問題意識
宏觀經濟學雙語教學的改革和實踐
簡明經濟學
思辨讀寫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不懈質疑 在批判性閱讀中提升思維品質——以《鴻門宴》閱讀教學為例
基于歷史判斷三個層次的批判性思維教學——以《新文化運動》一課為例
思辨讀寫促進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送餐的巫術經濟學 精讀
經濟學的優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