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實踐前沿的《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

2022-06-18 14:32李潤發周桂鳳張娜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19期
關鍵詞:管理實踐管理學課程思政

李潤發 周桂鳳 張娜

摘要:由于管理環境的動態變化和管理前沿問題的復雜性,面向實踐前沿的《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是培養德才兼備應用型經管類本科人才的必經之路。管理學課程思政教育面臨著師資培養、教學方法創新等問題。亟須從明確教育目標、培育師資隊伍、設置課程思政專題和強化校企協同育人等方面著手,全面推進面向管理實踐前沿的《管理學》課程思政教育。

關鍵詞:管理學;課程思政;管理實踐

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統一,是全程、全面育人的內存要求,也是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1-3]。我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進一步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陡叩葘W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強調“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要著力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加強經管類專業學生課程思政建設,是培養德才兼備經管人才的必經之路。其中《管理學》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加強其課程思政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課程思政教育成效顯著,但一些關鍵問題尚未解決。例如,注重專業教育而輕視課程思政教育的現狀仍然存在,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難[4-5]。又如,教師的認識不足,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6]。學者們從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加強課程思政教育的建議,祝丹丹從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提高教師思政素養、改進教學方法及加強實踐教學等角度提出了課程思政建設策略[7]。陳英梅認為需要加強師資建設、課程思政內容要貫穿教學活動所有環節[8]。唐芳提出要優化教學大綱、豐富教學資源庫,強化實踐教學和創新考核手段[9];陳少霞提出實現知行合一的教學思路,從完善教學內容、實施混合式教學和推進教學方式創新等角度提出了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的建議[10]。針對青年學生管理經驗缺乏等問題,趙海月提出“大管理”教育,即超越具體管理實務問題,側重于管理哲學、管理倫理和中國特色管理思想等教育[11]。

學者們對管理學課程思政的廣泛研究為筆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鑒。但是,在管理環境動態變化、管理理論難以跟上管理實踐前沿問題的背景下,針對管理實踐前沿的課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久缺。為此,筆者結合廣州工商學院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經驗,探討面向管理實踐前沿的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一、《管理學》課程思政面向實踐前沿的必要性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決定了課程思政須面向管理前沿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畢業生定位于各行各業的應用型工作。管理實踐中面臨大量義與利、創新與風險權衡等難題,如企業決策時社會利益、經濟利益之協調,又如激勵實踐中的公平與效率統一。為此,需要大量德才兼備的管理者,以便分析并解決這些管理難題,避免個體與集體、企業與國家和社會利益失衡,實現個人提升、企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繁榮昌盛相互促進。課程思政教育直面管理實踐前沿難題,讓學生在專業理論學習和技能養成的同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統一。

(二)面向實踐前沿的課程思政是滿足管理環境變化的需要

課程思政直接面向管理實踐前沿,培養適應環境變化的德才兼備管理者。我國正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管理實踐工作面臨動態變化的環境,如社會文化變遷、科技革命沖擊、全球化曲折中推進。在此背景下,新的思想政治問題考驗管理者。面向實踐前沿的課程思政直面管理環境的變化,讓學生接觸管理實踐前沿的熱點、難點思政問題,是培養適應管理環境變化的德才兼備管理者的必經之路。例如,筆者針對新冠疫情下遠程辦公增加帶來的問題設置了課程思政專題,將私人時空與工作時空的協調、新型控制技術應用的侵權等問題設為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在管理中不僅從企業的效率角度考慮問題,而是要考慮社會效應,將問題置于法律爭議前沿、新型工作文化調適等動態環境背景下,并分析問題,提出基于多元目標協調的解決方案。

(三)以強化面向管理前沿的課程思政教育為突破口,提高課程思政教育水平

當前,管理學課程思政教育面臨著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難、師資水平有待提升、教學方法創新難度大等問題。面向實踐前沿問題的課程思政,更是管理學課程思政教育的難中之難、重中之重。以師資為例,受到實踐問題理論化、出版時間長等因素影響,管理理論創新往往跟不上管理實踐前沿的變化,缺乏實踐經驗的老師覺得難以把管理前沿相關的思政問題講清楚。換言之,學者們經常討論的管理學課程思政師資問題,集中體現在缺少熟悉管理前沿問題并將其思政化的教師。為此,亟須以加強面向實踐前沿問題的課程思政教育為切入點,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全面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水平。

二、《管理學》課程思政面向實踐前沿面臨的問題

(一)實踐前沿問題的跨學科性

管理實踐前沿問題的解決,需要綜合各學科的知識提出并執行解決方案,這給課程思政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鐚W科性提高了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難度,一方面,給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知識面廣,有分析相關管理前沿問題的各學科知識;掌握思政教育要點,找到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點,能夠高度仿真地設置思政專題。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缺乏管理實踐經驗,欠缺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給理解實踐中的思政難題帶來了困難。例如,印度作為經濟發展較快的新興市場國家,吸引了各國企業的大量投資,如中國的小米公司、美國的蘋果公司。但是,筆者課堂問及學生有關印度的問題時,大多的學生對印度的印象停留在媒體報道層面,如犯罪問題、污染問題,欠缺全面分析和思考印度問題的能力。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及主要海外投資國之一,但由于各國的經濟社會文化差異性、國際政經格局的變化性和復雜性,全球化企業管理問題多。為此,教師有必要針對管理全球化問題設置課程思政專題,專題教育涉及國際關系、文化差異、法律制度、愛國主義等諸多領域的知識,此類專題對教師和學生都是挑戰。F7D68F79-B54F-4739-8D56-0E29C8C59125

(二)管理實踐前沿問題復雜,難以在校內建立高度仿真的模擬教學環境

如前文所述,管理前沿問題復雜,難以在校內營造高度仿真的模擬教學環境。盡管不少學校興建了文科類校內實訓、實驗室,但畢竟與真實管理活動相去甚遠,“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管理經驗難以通過模擬而獲得。俗話說“站著說話不腰痛”,課堂上教師可以夸夸其談,學生可以懷著指點天下的心態提出解決方案,但畢竟是紙上談兵,即便失誤也不需要付出代價。同時,管理實踐活動涉及很多抽象的思政問題,如處理國家與企業的利益、激勵中效率與公平的權衡。此外,管理環境的差異性、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主動性,意味著無普遍適用的管理理論。例如,一個區域兩家同樣規模的企業,可能由于其歷史、員工結構、業務結構不同而面臨不同的管理問題,即使相同的管理問題,其解決措施無法等同適用。

(三)當前課程思政教育水平難以支撐面向實踐前沿的課程思政教育

如前文所述,當前管理學課程思政教育面臨著師資、學生缺乏社會經驗等問題。而面向實踐前沿的課程思政教育比常規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F有課程思政難以支撐面向管理前沿的課程思政教育,其表現包括但不限于:一是師資短缺,有管理經驗和及時跟蹤實踐前沿問題的管理學教師不足;二是學生缺少社會經驗,難以理解管理前沿問題中涉及的價值觀、多元目標權衡等抽象問題;三是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本科的學科教育以專為主、越專越深越好,而管理實踐前沿問題解決需要的是綜合性知識和能力,涉及法律、經濟、科技、文化倫理等問題;四是教學方法創新不足,不少課堂仍以講授、聽課為主,案例教學、問題導向教學等教學方法理論上討論多,但實踐中運用不太理想;五是校內缺乏高度仿真的模擬管理環境;六是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難,“兩張皮”問題仍未有效地解決,如何科學地設置思政專題困擾不少管理學教師。

三、《管理學》課程思政面向實踐前沿的對策

(一)明確課程思政改革目標,直面管理實踐前沿問題

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定位決定了其教育的主要目標是面向各行業培養應用型人才。課程思政教育不能回避管理前沿面臨的諸多難題,如科技創新應用面臨的倫理問題、大數據技術運用于管理面臨的信息侵權問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管理者價值觀念塑造問題、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管理沖突問題。教學管理者和教師將破解面向管理前沿的課程思政教育難題當成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關鍵問題,將其列入急需解決的教學改革問題清單。以解決管理實踐前沿面臨的重大思想政治問題為切入點,以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企業管理者、使之創造性地解決管理實踐前沿面臨思想政治問題為根本目標,從教學理念、師資、教學方法、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改革。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課程思政教育的基礎性工作。首先,提高教師對課程思政教學工作的認識,將課程思政作為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當前部分錯誤的觀念,如認為課程思政可有可無,通過加強教學研討等措施提高教師認識,讓其認識到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意義。其次,外部引進和內部培養結合,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引進教師時,對其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進行考核,通過新聘優化教師結構,如專業結構、經歷結構。形式多樣地聘用兼職教師,讓更多有管理經驗的兼職教師參與實踐教學。注重內部培養,加大教學研討、教學競賽和課程思政專題培訓力度,全方面、多角度地提高教師思政教學能力。再次,教師形式多樣地走向社會,接觸管理實踐前沿問題。創新走進社會的形式,如加大校企合作師資培養力度、教師假期到企業調研。

(三)科學設置課程思政專題

面向管理實踐前沿,以課程思政專題的形式實現專業教育和課程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解決當前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難的“兩張皮”問題,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統一。所謂課程思政專題,是指蘊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管理學教學項目或活動集。例如,綜合國家統計局、商務部數據,2010年以來跨境(國)直接投資從吸引外資為主的階段,轉變為“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繁榮的階段;2013年以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長期位居全球前三。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成效顯著,但也面臨不少管理問題。為此,可設置管理全球化思政教育專題,此專題涉及一系列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但不限于:一是讓學生全面了解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歷史,認識到我國發展的偉大成就,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二是理解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我國企業通過海外投資活動,充分整合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高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為東道國解決就業、經濟發展資金不足等問題,實現了各國共同發展;三是創造性地繼承傳統優秀商業文化,如君子和而不同、差異中合作共贏的管理理念,尊重各地經濟、社會和文化差異,創造性地解決全球管理面臨的文化沖突等問題。

(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強化校企協同育人

面向實踐前沿課程思政教育的基本策略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強化校企協同育人。根據《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應當“堅持需求導向、服務地方”。近年來,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教高〔2020〕3號》等文件均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途徑或目標。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當結合學校定位和專業特色,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密切聯系當地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管理實踐前沿問題展開課程思政教育,實現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務地方三統一。

強化校企協同育人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解決學校難以模擬真實管理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通過校企協同育人,將課程思政置于復雜的、動態變化的管理環境之中,讓師生在真實的、實時的管理情景中領悟和感受管理活動中的思政難題,例如有一家企業因為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和沖突管理失誤而引發勞資糾紛,還原事件的經過,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感悟處理糾紛涉及的法律、管理溝通、人事政策等問題,并討論解決方案。F7D68F79-B54F-4739-8D56-0E29C8C59125

校企協同育人可從師資建設、思政專題生成、教學內容開發等方面著力加強課程思政教育。以廣州工商學院為例,地處珠三角,眾多創新型中小企業亟須與學校合作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問題,通過校企協同育人可以實現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均獲益。筆者所在管理學教學團隊利用校友優勢與廣州暢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育3D打印創新創業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思政教育效果,通過對3D產業發展調研認識到發展的成就,堅定了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在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同時為暢德公司提出了可行的建議。

(五)推進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

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實現全方位的教學方法創新。根據管理實踐前沿問題的特性,結合課程思政教育經驗,筆者認為要從以下方面推進教學方法創新。

首先,全面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學生的基礎、興趣愛好、成長經歷和社會網絡出發,科學地設置課程思政專題,設計師生互動環節,實施定制化教學。以廣州工商學院為例,針對廣東省民營經濟發達、較多學生家族經商的特點,在經濟轉型升級背景下學生家族企業面臨較多的問題,如人力資源短缺、多元化經營和業務轉型。為此,課程團隊設置了系列的課程思政專題,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體驗、思考和解決管理實踐難題。例如,受人力成本上升、比較優勢變化等因素影響而迫切需要轉型的企業多,轉型中涉及的員工處置問題困擾不少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面臨勞動合同不規范、員工培訓缺乏等特定問題,亟須綜合考慮法律、特定的企業文化等因素,公平與效率兼顧,妥善解決問題,避免惡性勞資糾紛發生。

其次,實施線上與線下結合混合教學法,打造虛擬教學團隊,突破時間、空間和學習資源的限制。廣州工商學院管理學課程團隊以超星學習通為核心平臺,綜合利用微信等通訊平臺,打造虛擬教學團隊,有效地解決了管理實踐前沿面臨的跨學科等問題。以超星學習通為核心的學習資源系統,為課前、課中和課后的學習提供了課程思政專題、案例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等豐富的教學資源。以虛擬教學團隊為基本教學組織方式,實現了師生實時互動、團隊協作學習和跨區域協作。例如,針對創新創業思政專題,創建了跨專業、跨學校的師生虛擬項目小組,聚集了兩所高校市場營銷、大數據技術等專業師生及業界人士,實現遠程協作教學,就區塊鏈應用問題設置管理創新項目,研究行業信任體系建設,助力企業成長和行業有序發展。

再次,對癥下藥綜合應用各種教學方式。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難以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需要根據思政專題的內容、學生的特點及其它制約因素,綜合使用案例教學法、虛擬企業法、翻轉課堂法等教學方法。例如在全球化專題教學中,可采用案例教學法,以有海外投資活動的企業為例展開教學。又如,在決策專題教學中,采用虛擬企業法和翻轉課堂法,模擬真實企業經營決策過程,涉及法律、利益關系協調、國家政策落實等問題。

綜上,管理學課程思政面向實踐前沿有利于培養適應管理環境動態變化應用型德才兼備人才。但是,管理實踐前沿問題的跨學科性、管理環境的復雜性及當前管理學課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制約著面向管理實踐前沿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施。為此,亟須明確課程思政教育目標,強化師資建設,創新教學方法,全面推進校企協同育人,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科學地設置課程思政專題,實現專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課程思政:有效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31-34.

[2]譚曉爽.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與實踐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4):44-45.

[3]張大良.課程思政:新時期立德樹人的根本遵循[J].中國高教研究,2021(01):5-9.

[4]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02):50-58.

[5]秦燕,黃平.新疆高校經管類專業《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融入的實踐與探索[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01):148-149+152.

[6]邱曉蘭.“管理學”課程思政微型案例教學法初探——基于建構主義支架式教學法[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2(01):60-66.

[7]祝丹丹.課程思政理念下管理學課程建設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21):43-44+47.

[8]陳英梅,劉玉昌,張影.經管類專業管理學課程思政建設探討[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19(02):86-88.

[9]唐芳.《管理學》課程思政實踐路徑探索[J].高教學刊,2021,7(12):193-196.

[10]陳少霞.立德樹人之“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理路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1(37):181-184.

[11]趙海月.“大思政”育人為本意涵研究——以管理學門類“課程思政”的建構為例[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1,40(02):47-53.F7D68F79-B54F-4739-8D56-0E29C8C59125

猜你喜歡
管理實踐管理學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淺議“看齊”文化的構建
以企業公民理念為導向的全面社會責任管理實踐
從管理學角度看軍事指揮體制改革
簡述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