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感官參與初中化學教學的策略

2022-06-18 11:45徐海林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22期
關鍵詞:初中化學策略

徐海林

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初中化學基礎知識點多,并且比較零散,學習時間緊、任務重。在化學教學中根據學科特點、地域特點和學生特點,結合多感官教學法,給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環境,刺激學生的感官通道,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提升學習效率是本文研究的內容。

關鍵詞:多感官;初中化學;策略

一、引言

化學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隨著《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新課程理念,越來越偏重于“學”的研究,因此,師生的角色發生了“質”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提供者和傳播者,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接受者,而是知識的建構者。師生角色的變化,使學生在學習方式上有了質的飛躍,課堂上讓學生“多動”成為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師給學生創造“多動”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實踐,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才能夠真正地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學習之中,提高學習效率。

二、多感官教學法的界定

多感官教學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內容的呈現和學習方式安排、學習結果評價等教學活動組織上盡可能多地調動學生的視、聽、味、嗅、觸、動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手段,把抽象的理論、概念同具體的事物之間建立聯系,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通過教師生動的原理講解,課堂實驗的觀察,形象的語言襯托,使學生形成深刻的表象和豐富的想象,加深學生對概念、規律的認識和體驗,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多感官參與初中化學教學的策略與案例

1、提供和諧的環境,讓學生動情,激發學習興趣。

現代教育的課堂,要求學生有積極的學習熱情,旺盛的求知欲望,敢于質疑問難,善于獨立思考,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就要力求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并善于運用氣氛去引發或轉變學生的行為。這種氣氛是民主的、和諧的、認真的、合作的、互相切磋的、追求科學的一種學習氣氛,這種氣氛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注意和期望,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關懷學生和愛護學生,對任何一個學生都不應該有偏見,應該看到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閃光點?!皹匪挤接兴既俊?,學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奮,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感到無拘無束,暢所欲言,這樣他們的創造火花就會不斷地閃現,大膽探索,不斷創新。

案例:在第六單元第一節《燃燒和滅火》的教學中,導入時本人播放視頻:2019年3月四川涼山森林火災現場及30名消防英雄犧牲的震撼畫面,引起學生關注的同時并引發思考:火災發生時如何滅火,減少損失?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引發學生思考并對化學科的學習感興趣。

2、提供觀察的機會,讓學生動眼。

眼睛是思維的窗戶,“看”是獲得知識的必要前提。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地設計一些具體事例,如多媒體課件、化學掛圖、化學物質實物、化學教具、實驗現象等可以看得到的東西刺激學生的視覺,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觀察機會,讓學生自己觀察,去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案例:《元素》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先看教材上附錄的圖片,并讓學生思考元素之間排序的關系,既培養了觀察能力又培養思維能力,解決心中對元素周期表的疑惑,化解教學難點?!端肿拥淖兓方虒W時,我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學生就會明白正、負極產生氣體是什么,加深對水的分解反應及水的組成這些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3、聯系生活,讓學生動鼻子,動嘴巴。

化學課的學習中,善于聯系味覺和嗅覺,獎勵食品、把知識與事物聯系起來。使用氣味刺激,激發主題記憶的東西,充分使用身邊的每一個小道具來刺激學生的嗅覺和味覺,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在第七單元《酸及其性質》的教學中時,本人在課堂上把檸檬、蘋果發給小組代表,讓他們品嘗,然后把感覺說出來,進入本節課的學習;節假日燃放鞭炮、煙花時,在現場呼吸有什么感覺?讓學生身臨其境,了解二氧化硫的氣味等等。

4、提供思考的機會,讓學生動腦。

思考是智慧的生長點,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思考的機會,要讓學生有“靜思”的機會,不要以“熱熱鬧鬧”作為衡量學生思維積極性的標志,真正有效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無聲”的內化過程。我在教學中經常讓學生“想一想”,就是要使學生養成“靜思”、“獨思”的良好習慣。

案例:學習到《燃燒與滅火》相關內容時,本人這樣導入:林則徐虎門銷煙,原理是什么?為什么毒品能夠燃燒?讓學生通過“動腦”的體驗進入新內容的學習。

5、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動手。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要求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實驗中親身體驗和感受化學反應原理,強化對化學反應原理的理解與記憶,這就要求教師把一些簡單易行的探究實驗帶進課堂,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案例:第七單元第三節《溶液的酸堿性》教學時。我安排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實驗:讓學生練習pH試紙的使用方法及測定不同溶液的pH,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同時又可以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在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都會參與,印象深刻。

在操作中學生對知識的感知最強烈,形成“從做中學”的習慣,使學生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材料進行整理,找出有規律,獲得結論。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學會的知識記憶深刻,取得的教學效果非常好。

6、提供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動口、讓學生互動。

化學新課標重點強調: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語言是表達思維的工具,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不斷的給學生提供言語活動的機會,給足學生發表自己言論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自己的想法。同時,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互動能提高學生的自學和社交能力,有利于創新靈感的培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課本之間多條信息交流的通道。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學生對某一問題的認識自然就會提高,盛過教師苦口婆心的講解許多倍。

案例:教學時請某某同學們描述實驗現象,請某某同學把解題思路、過程說出來,看看誰能把元素周期表中前20號元素快速地背出來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有利于知識的鞏固。課堂教學中“低碳生活”的措施、解決能源危機的途徑、防止水污染的途徑等內容我采用交流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活動中學生不僅學會了表達自己的觀點,還學會了傾聽別人說話,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既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與人交際的能力。

7、倡導多種作業形式,開發不同學生的學習潛能。

紙筆作業是最常見的課后作業,紙筆測驗也是最常見的學習結果檢測手段。然而,從滿足不同學生學習需求的角度來說,這對很多非視覺偏好的學習者來說并不公平。允許學生自主選擇更多樣的作業完成形式,比如畫出來、講出來、做出來,充分開發學生多元智能,這也是多感官教學的重要觀點,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四、結束語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為學生創造“多動”的機會,眼睛、耳朵、嘴巴、鼻子、手腳和腦子齊上陣,多感官參與學習。動眼、動鼻子提高觀察的能力;動手操作能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能起到幫助理解、尋找規律的橋梁作用;動腦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動口既發展了思維,又促進了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創造“多動”的機會,指導學生“多動”,啟發學生“多思”,引導學生“多說、多做”。通過長期的培養和訓練,使思維逐步發展,進而形成良好的化學素質,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化學成績。

參考文獻:

[1]鄧樹萍,情景教學法在初中教學中的運用[J].貴州教育,2007,(7).

[2]孫璐,劉洪泉.情景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資訊,2007,(1).

[3]徐賓,有效問題情景的基本特征與創設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5).

[4]楊冬麗,例說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情境設計[j].科學教育,2009,(6).

猜你喜歡
初中化學策略
我的手機在哪?
初中化學課堂個性化有效提問策略
試論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教學瓶頸及解決策略
綠色化學理念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探究
初中化學方程式的記憶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化學基礎教學初探
高考數列復習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