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緣化專業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其路徑選擇

2022-06-20 07:10韓夢露,趙藝晨,龍瀟宇
關鍵詞:社會需求邊緣化就業

韓夢露,趙藝晨,龍瀟宇

摘 要:邊緣化專業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在于高等教育社會流動功能弱化、大學生就業方向趨于單向性、就業成本上升。應從社會認同、市場需求、就業機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精準施策,不斷提高邊緣化專業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邊緣化;人才培養;社會需求;就業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2)05-0044-04

據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消息,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首次突破千萬大關[1]。受經濟下行、疫情疊加、應屆生求職數量遠遠高于預期多重因素影響,“高學歷低就業”現象將日益嚴峻,邊緣化專業大學生就業渠道將更加狹窄。

另據《云南師范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數據:該校社會學專業升學率持續上升,2015~2020年依次為7.14%、23.26%、10.64%、15.63%、12.50%、19.05%。畢業生就業率除2017年達87.23%小高峰外逐年走低,2020年達最大峰值47.62%,其他年份依次為3.57%、4.65%、2.13%、6.25%、25%。就業方向為企事業單位、教育機構等,就業對口率自2015~2020年依次為19.64%、6.98%、6.38%、3.13%、12.50%、2.38%。

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連年暴漲,加之熱門專業內卷,邊緣化專業學生面臨的競爭和挑戰日趨激烈。面對邊緣化專業學生就業困境,深入分析問題成因,針對性提出應對策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邊緣化專業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原因

邊緣化(marginalize)是美國社會學家帕克(R.E.Park)提出來的社會學術語[2]。從字面語義來看,邊緣化即遠離中心、遠離主流社會,處于不重要或邊緣地位。邊緣化專業,指的是處于弱勢地位且獲取資源較少的專業。

依據大學生就業情況分析,邊緣化專業可分以下三類:一是冷門專業。這類專業就業崗位有限、薪酬待遇較低、發展前景不明朗。如社會學、歷史學等專業。二是基礎專業。如哲學、思想政治教育等專業,因偏重理論研究其隱性價值無法直接量化,難以得到社會和高校自身的重視。三是新開設專業。學科建設百事待興,專業特色與優勢、學生學業水平和專業技能有待市場檢驗。

(一)邊緣化專業大學生就業現狀

作為就業市場的弱勢群體,邊緣化專業學生難以得到社會的認可、所學專業與勞動力市場嚴重脫節。就業機會的不均等、就業心理準備不充分,更讓他們輸在了求職就業的起點。

1.社會認可度低

與國際貿易、金融等專業相比,邊緣化專業的社會認同度和影響力不是很高。以社會學專業為例,很多人把社會學、社會工作、社區工作混為一談,認為社會學專業畢業后就是去社區、街道辦事處等事業單位。而一旦有了重新選擇的機會,邊緣化專業學生就會轉入熱門專業。從學校角度看,部分高校對邊緣化專業存在歧視,在政策引導、師資配置和獎學金、助學金及推優名額等教學資源分配上厚此薄彼。邊緣化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基本接觸不到就業平臺,社會適應能力不強,以致錯過大量就業機會。就社會學專業學生來說,目前幾乎不存在完全對口的工作崗位,畢業生求職往往擠占心理學、人力資源、行政管理等專業職位。

2.與市場需求脫節

受專業背景、環境的影響,邊緣化專業學生就業取向表現出明顯的細化、小眾化特點。有的學生選擇考研,有的學生則放棄專業特長,進入一個相對陌生的工作領域。云南師范大學社會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數據顯示:48.7%選擇公務員機關、事業單位,25.4%進入國企,14.9%在銀行擔任銷售經理,6.7%在互聯網企業擔任產品經理助理,4.3%從事媒體行業。

3.就業機會不均等

區域收入差距拉大、階層貧富懸殊直接造成了邊緣化專業學生就業機會的不均等。央行《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顯示:中國前10%的家庭,擁有全社會49%的財富;底層20%的家庭,凈資產只占全社會的2.3%[3]。2009年安徽省對省轄6所高校學生的調查顯示:社會學、哲學等一些邊緣化專業學生87%來自農村和經濟落后地區[4]。部分貧困家庭的學生急于借助大學教育改變自己的命運,但貧困的家境迫使他們只能選擇門檻、費用相對較低的邊緣化專業。

4.就業難引發社會問題

一些大學生求職受挫后,美好的理想與嚴酷的現實之間的差距會讓他們產生很大的挫敗感。據云南師范大學畢業生就業問卷調查:在求職受挫后有9.6%的學生生活態度消極,21.3%的學生自我懷疑,4.9%的學生懷疑政府公信力,有49.6%的畢業生加入了收入水平低、工作不穩定、基本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的“蟻族”。而“蟻族”的出現,極有可能對在校大學生傳導學習心理極端化、就業心理消極化等思想情緒,由此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二)邊緣化專業大學生就業現狀原因分析

高等教育擴招以來,我國大學生總量已超2億。邊緣化專業學生長期處于“史上最難就業季”“史上更難就業季”困境。高等教育社會流動功能弱化、二元勞動力市場差距拉大、大學生就業成本攀升,是導致其就業難的重要因素。

1.高等教育推動大學生就業的功能弱化

1999年,我國高等教育開始擴招。200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212萬,比上年增加近五成;2021年增至909萬,比上年增長12.6%。大學生不再是稀缺資源,就業市場開始由“賣方”走向“買方”,供需脫節、人崗不適、“慢就業”等結構性就業矛盾日益突出。

去年3月1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主要結果》顯示: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4.4%[5]。一些高校只追求辦學規模和招生數量。招生標準、生源質量整體下降,教學硬件、師資配備滯后,使“先天不足”的邊緣化專業學生長期處于低效教育狀態。學生們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拿到手的文憑,并非他們想象中的就業“敲門磚”。

2.二元勞動力市場促使大學生就業方向趨于單向性

新結構主義社會學家皮奧里(Michael J.Piore)將勞動力市場劃分為一級(內部)市場和二級(外部)市場[6]。一級市場多為大單位、大企業,待遇優越、工作穩定、發展空間大;二級市場多為小單位、小企業,薪酬偏低、工作不穩定、發展空間有限。

大學生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優先選擇北上廣和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其次選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或私企。以云南師范大學社會學專業為例,畢業生擇業意向從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到外資企業、合資企業、中小型民營企業依次遞減,占比為22.7%、22.6%、19.1%、19.0%、11.0%、2.0%。而舉國關注的“國考熱”在2021年再創新高。據央視新聞、中新社、中國青年報消息:截止2021年10月24日,2022年公務員國考報名過審人數超過183萬人,熱門崗位競爭超兩萬選一[7]。

大量的人才涌入,助長了人才流入地“人才高消費”和“低學歷人才閑置”現象,造成了人才與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中西部、偏遠鄉村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因位置偏遠、環境不良,苦于無法吸引到亟需的人才資源。

二、邊緣化專業大學生就業的路徑選擇

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邊緣化專業學生就業路徑亟待優化。應把解決好大學生就業作為既關乎實現個人價值和家庭幸福,更關乎國家長遠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一項社會系統工程[8],發揮政府、高校、企業以及大學生自身的作用,促進邊緣化專業學生高質量就業創業。

1.提高邊緣化專業的社會認同感

(1)提高邊緣化專業的社會認知度。學界普遍認為,基礎學科、人文學科、社會科學學科是應用學科的基礎,對綜合國力、文化軟實力、高校競爭力的提升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9]。有學者認為,邊緣化專業更適于從事科研工作的學生[10]。社會學專業對個人的心理健全、人格完善、客觀科學看待和處理社會問題更具有積極的意義。方小玲認為,社會學專業應時代而生,學科特色的時代性應予彰顯[11]。為此,必須重視邊緣化專業基礎學科建設。

(2)加強邊緣化專業大學生專業認同感教育。大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極有可能產生厭學情緒。高校應適當放寬條件,允許學生轉到比自己所在專業錄取分數低的專業,空出名額可通過專業測試的形式遴選想要轉入的學生??赏晟戚o修專業制度,為一部分希望進入適合自己專業的學生創造機會。還可從專業培養和就業指導兩方面入手,幫助其實現專業認知重建,提升其專業就業能力。

(3)開展邊緣化專業知識宣傳活動。每年錄用大學畢業生最多的用人單位是企業。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應發揮輿論導向作用,開展“網絡直播”“線上展覽”等展示活動,或組織線上答題、有獎競猜活動,宣傳邊緣化專業知識的獨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提高企業對邊緣化專業的知曉度和認知度,不斷擴大邊緣化學科專業的影響力、競爭力。

2.提升邊緣化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

(1)優化高校專業設置。邊緣化專業的出現是勞動力供給出了問題[12]。相關部門應扶持建設一批最具前瞻性、引領性、研究性的邊緣化學科專業,在政策傾斜、項目建設、資金保障等方面“雪中送炭”,不斷提高邊緣化專業的建設內涵。高校也應根據自身發展定位,增設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公共服務領域急需的專業[13],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2)開展人才市場需求預測。只有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進行專業調整,人才供需矛盾才能真正緩解。一是建立邊緣化專業畢業生就業反饋機制,專業的設立、撤銷及招生規模應結合第一志愿平均報考率、平均轉專業率、教師人均績效、就業創業等情況綜合考量,做出科學合理的專業結構調整。二是建立邊緣化專業勞動力市場需求分析機制,合理設置招生專業和人數,創新設置“交叉學科”“新興學科”,針對性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促進緊缺型實用型人才培養。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育的關鍵在教師。高校應積極引導教師走出校園,實現與企業的深度對接。以云南省為例,該省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旅游文化產業等八大重點產業。云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師范大學等高校定期安排教師深入相關企業,幫助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科技成果在企業轉移轉化,提升創新發展能力。

(4)扶持邊緣化專業學科建設。邊緣化專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山梃b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如美國大學前兩年不分專業,先修“共同的基礎課”,讓學生自主選擇專業。既縮短了勞動力培養周期,也可一定程度上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應增強社會學等人文學科設置的精準度和前瞻性,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還可采取小班化教學、長學制模式、精細化培養,以滿足社會對邊緣化專業人才的高質量需求。

3.促進邊緣化專業大學生就業機會平等

(1)建立公平的選人用人機制。我國特有的“差序格局”對邊緣化專業學生就業形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公務員單位“逢進必考”緩解了這種影響,但仍存在各種不公正現象,一些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內部招聘”也應引起足夠重視。相關部門應嚴格規范招聘權力和行為,加大公開招聘工作的公信度和透明度,將家庭社會資本對就業過程的影響降到最低。

(2)降低大學生人力資本投資風險。大學教育的高成本對邊緣化專業大學生家庭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應綜合考慮地域差別、專業差異等因素,提高生均教育經費標準,降低專業收費標準,引導銀行提供低利率、零利率助學貸款,為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助學支持。還應探索實行更合理、更完善的獎學金、助學金制度,提高獎助覆蓋面,不斷增強邊緣化專業學生自主發展能力。

(3)引導大學畢業生順暢有序流動。高校畢業生愿意到東部地區就業,在于東部地區就業機會多、發展空間大。應依托“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等平臺,加大雙一流高校與中西部地方高校合作辦學力度,為中西部地區留住人才。岳昌君認為:中西部地區、基層地區高素質人才較少,人力資本很容易貶值,應給予他們“人力資本保值收入”作為補償[14]。

4.提高邊緣化專業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1)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部分邊緣化專業學生求職能力低,對自己缺乏準確定位是重要原因。應將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提高他們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針對性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首先應引導他們合理制定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并分年級、有重點地貫穿于大學教育全過程。其次還應對規劃及時進行細化、評估和調整,確保其針對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2)搭建大學生就業創業平臺。高校能否提供有價值的就業指導,直接影響邊緣化專業學生的就業質量。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學校與外界的聯系,開辟邊緣化專業學生就業渠道。如黑龍江工業學院與雞西市人社部門打造政校合作聯合體,邊緣化專業學生可全方位享受國家就業創業政策紅利[15]。再如四川大學加強產教融合,把5家由該校教授創辦的企業打造成了優勢學科產業高地、大學生就業創業培訓孵化基地和創業培訓示范基地[16]。

(3)做好大學生就業心理準備。如何才能順利就業創業,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和調適。一是克服盲目樂觀或消極懈怠情緒,既要勇于挑戰自我,也要提高抗挫折能力,提高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二是積極參加學生兼職、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社會活動,培養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三是主動接受和融入“零工經濟”“平臺經濟”新就業形態,積極嘗試以“兩棲”或“斜杠”方式實現自主性就業創業[17]。

參考文獻:

〔1〕俞曼悅.教育部: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2021-12-28.

〔2〕徐曉軍.社會邊緣化及其應對——“社會互構論”的視角[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5(06):42-50.

〔3〕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調查課題組.2019年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J].中國金融雜志,2020(04).

〔4〕林文展,楊春,魯明.新形勢下高?!叭鮿荨睂I學生的就業指導[J].職業時空,2010,6(07):17-19.

〔5〕曹建.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統計主要結果[R].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3/t20210301_5 16062.html.訪問時間:2021-12-01.

〔6〕謝嗣勝.勞動力市場歧視研究:西方理論與中國問題[D].杭州:浙江大學,2005.

〔7〕王琦.2022國考212個職位過審人數為“零”[N].新華網,2021-10-25.

〔8〕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Z].2020-11-03.

〔9〕郭英劍.人文學科的現實意義與經濟價值[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4):51-62.

〔10〕景深.冷門與熱門的博弈[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8(18):8-9.

〔11〕方小玲.探索弱勢學科建設的新思路——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社會學專業為例[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05):57-58.

〔12〕史楠.誰在調配專業“熱”與“冷”[N].光明日報,2006-09-02(005).

〔13〕姚凱.高校人才培養如何與產業需求一致起來?[N].第一財經,2020-07-02.

〔14〕岳昌君.促進高校畢業生合理流動[N].光明日報,2012-04-24(02).

〔15〕韓雄飛,韓新君.大學生就業創業平臺的搭建——以黑龍江工業學院特色人才培養工作為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3(09):18-19.

〔16〕彭祥萍.5家川大教授創辦企業集中開業!成都前沿醫學中心二期預計2022年底投用[N].成都商報,2021-09-11.

〔17〕方長春.新經濟形態下的“兩棲青年”“斜杠青年”——兼論新就業形態[J].人民論壇,2021(24):88-91.?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Path Choice of Marginalized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HAN Meng-lu, ZHAO Yi-chen, LONG Xiao-yu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for graduates of marginalized majors to find jobs. The reasons include the weakening of the social mobility fun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unidirectional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ising cost of employment. It is recommended to 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improve service platforms,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deepen teaching reform, carry out career planning, emphasize practical training, and continuously boost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of marginalized majors.

Keywords: Marginalization; Talent Development; Social Demands; Employment

猜你喜歡
社會需求邊緣化就業
淺議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與管理水平提升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關于文學邊緣化的不同看法
農民工陷于“雙重邊緣化”困境
薩娜的“邊緣化”寫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