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機化發展現狀及建議

2022-06-20 21:46韋秀清
新農民 2022年15期
關鍵詞:智慧農業安徽省農業

韋秀清

摘要:文章主要從新型農機助力智慧農業發展、農業機械的前景非常廣闊這兩方面入手,對農機化發展的現狀水平進行了綜合分析與說明,在此基礎上,結合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在農機化發展與技術推廣工作中的實踐經驗,提出了一系列推動區域農機化發展升級的主要工作路徑,主要包括按照“四分”明確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任務、推動農業機械向高端制造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加快綠色高效以及智能農機化技術推廣步伐、不斷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能力、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需要借力“互聯網+”,以期實現農機化發展升級。

關鍵詞:安徽省;農機化發展;智慧農業;“互聯網+農業”

0 引言

在當前的農業生產實踐中,我國農產品的單位產量和西方國家農產品的單位產量之間所存在著的巨大差異,而為了緩解這一差異性問題,加速發展農業機械化是必然選擇,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加大在智慧農業發展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驅動農機化技術行業與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1 農機化發展的現狀分析

1.1 新型農機助力智慧農業發展

安徽是農業大省,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安徽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及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業發展中心積極推進新型農機裝備應用,提升農業信息化自動化水平。農業無人機使用及推廣就是很好的例子。安徽省是無人機飛防起步較早的省份,飛防作業面積持續高速增長,短短幾年就增長十多倍。2020年1~10月我國農機購置補貼額度已達197.26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的180億元,是2017年以來的首次回升,說明我國已經加大對農機行業的扶持力度。

全國農機總動力接近10億kW,均動力約為0.38kW/667m2。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為4291.35億元,比上年增長了6.15%。2017年農機行業2429家規模以上企業中217家出現虧損。

1.2 農業機械的前景非常廣闊

現階段,國內農機企業紛紛轉型升級,基層農機部門在發展區域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表現出大幅提升的趨勢??梢钥闯?,我國農業機械的前景非常廣闊。在當前安徽省的農機化發展與技術推廣工作實踐中,于2020年,區域購機補貼政策拉動農民購機投入近200億元,開發農機新裝備新技術200多項,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從2015年的69%提高到82%;高效植保、產地烘干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傮w來看,安徽省農機化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隨著國家建設新農村的號召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鼓勵農村經濟發展。在當前的發展中,國內各個地區、企業紛紛意識到我國農產品的單位產量和西方國家農產品的單位產量之間所存在著的巨大差異。而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國,我國也在想方設法彌補當前的巨大鴻溝。例如,加速農業用地的流轉承包政策的完善與廣泛推行,以此為成點塊狀分布的農業用地實施集中處理,從而達到為集約型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效果;相關文件內容提出要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提出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等等。從這一發展背景來看,農業機械的前景非常廣闊。

2 推動區域農機化發展升級的主要工作路徑探究

2.1 按照“四分”明確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任務

以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為導向,圍繞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的目標,組織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分環節研究各地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任務,目的是推動各地以目標為導向,分析存在的短板不足,提出解決辦法和措施,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指引各級做好“十四五”及至2035年農業機械化工作。要自上而下推動,自下而上形成研究成果,把推動深入研究、解決問題作為推進各級工作的有效方法抓實抓細。

要立足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找準新階段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歷史方位,確定目標任務,把住主要矛盾,明確解決路徑,謀劃工作舉措。要注重加強農機化與種植、種業、畜牧、漁業、農產品初加工、科技等方面的配合,注重動員市縣部門同部署同研究,注重發揮行業專家作用,凝聚共識、形成合力。要把開展“四分”研究與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及省政府具體實施意見結合起來,與編制當地“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結合起來,與梳理編制主要農作物和丘陵山區農機化技術裝備薄弱環節目錄工作結合起來,與開展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結合起來,加強統籌協調,做好銜接。要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加強與財政、科技、工信等部門的協調溝通,不斷推動研究成果轉化為有關方面的支持政策措施,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和高質量發展邁進。

2.2 推動農業機械向高端制造發展

集成設施化農業、現代化裝備、智慧物聯網,創建國家級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發展設施化大農業,將滿足未來個性化農產品的定制需求,推動農業機械向高端制造發展,從而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

當前大量的人口流向大中城市,對蔬菜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對大中城市周邊的農村來說,“糧農”變“菜農”將是重大趨勢。隨著“老一輩”農民淡出耕地,部分新一代“適度規模經營”的菜農將成為大中城市蔬菜供應的主體,對蔬菜生產環節的農用機械需求也將會不斷增加。而創建國家級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發展設施化農業+現代化裝備+光伏發電+休閑農業項目,將實現綠色農業與綠色能源二大行業的完美融合。該模式也對溫室大棚種植模式開發、農業機械化升級和農業裝備智能化、數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農業信息化、云平臺等互聯網技術,搭載互聯互通、共享的信息平臺,將有力驅動高端農業機械的發展。

2.3 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

為加快實施農機“兩大行動”(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推進行動、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行動),確保區域農業生產全程全面示范創建取得全面成功,農業農村局應當積極組織召開其與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創建工作推進會。在此推廣活動中,可以從“實施鄉村振興的要求、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需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需要、新階段實現農機化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需要”四個方面對推進示范創建的意義進行闡述;從“抓全程、促全面、強智能、重綠色”對加快全程全面機械化創建的基本內涵進行分析;對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創建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對全程全面創建相關目標任務及考核評價體系進行全面的解讀。

在當前的實踐中,需要積極、全面總結“十三五”全省農機化工作,謀劃“十四五”發展思路,部署2022年重點工作?!笆濉逼陂g,安徽省農機化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購機補貼政策拉動農民購機投入近200億元,開發農機新裝備新技術200多項,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從2015年的69%提高到82%;高效植保、產地烘干能力位居全國前列。2022年安徽省全省的農業機械化工作的主要目標是: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設施農業、果菜茶、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總體達到56%;到2025年,力爭農業勞動生產率達4.8萬元/人、農業畝均產出率達10760元/667m2,均較2020年翻一番,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5%、提高2.5%,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8%、提高7%。農民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4 加快綠色、高效、智能農機化技術推廣步伐

可以結合農戶化技術發展現狀,定期在區域內舉辦“智能農機助力全程機械化”專題報告會,旨在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精神[1],探討智能農機創新與推廣的現狀、思路、政策和措施,加快推進智能農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在此技術推廣活動中,必須要從當地實踐出發,進行以“智能農機發展探索與實踐”等內容為主題的報告,介紹區域的基本情況及農機發展情況,以創新引領發展,用科技賦能機械化轉型升級,通過搭建技術融合發展平臺、打造智能農機試驗示范基地、加快智能農機推廣應用,推進區域農業機械化不斷轉型升級。

實踐中,還可以針對眾多智能裝備進行現場作業演示,展示區域智能農機水平,引領未來農業發展;推進農機化轉型升級,提升農業質量、效率和競爭力??梢詫⒃撝悄苻r機技術推廣活動劃分為北斗導航自動駕駛農機作業演示、精準農業作業演示、農用無人機作業演示、新技術新機具作業演示、農機田間試驗檢測示范教學、新型拖拉機駕駛及夏收作業體驗和田間日動力機械7大板塊,并積極邀請區域的傳統媒體平臺以及新媒體平臺對田間日活動進行了全程直播。直播中,展示智能農機的風采、無人農業的魅力、作業質量檢測的過程、駕駛無人農機切身的感受,邀請行業專家、管理部門領導,企業管理、技術人員,以及農機用戶、操作人員等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詳細解讀了智能農機的發展現狀、發展意義及技術趨勢等。

2.5 不斷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能力

2.5.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信息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各科室明確到人、分工負責,把宣傳工作列入科室重點工作內容和年終考核指標,加大信息員使命感和責任感,營造全站人人重視信息宣傳的良好氛圍。

2.5.2 強化農機化重點工作宣傳力度

緊緊圍繞農機化重點工作、亮點工作加強宣傳,突出重點、報道亮點,使廣大群眾及時、準確了解農機化發展的新技術、新裝備,提高信息宣傳的實效性。

2.5.3 強化信息素材收集時效性[2]

進一步提高認識農機化工作時效性強的特點,對“夏收夏種”“秋收秋種”期間農機化技術推廣與服務工作,“兩大工程”項目建設情況,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輪作休耕等重點工作及時捕捉、深入發掘、迅速反應,從不同角度展現農機化發展情況。

2.5.4 加大信息審核把關力度

為確保上報信息的質量,嚴格執行信息“二次審核”機制,在保證信息報送數量的前提下,確保信息編寫的質量和時效。

在此基礎上,強化社會化培訓監管,著力提升農機手持證率。為更好地發揮區域農機駕駛員社會化培訓作用,努力提升農機手持證率,農機中心組織人員到拖拉機駕駛培訓學校開展農機駕駛員社會化培訓檢查與指導工作,保障農機駕駛員社會化培訓取得實效。在拖拉機駕駛技能培訓時,要注意培訓安全,嚴格執行上級部門的相關規定,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和執行培訓計劃,強化教學管理,規范培訓程序,合理組織理論學習和駕駛操作培訓,在注重學員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強化農機手素質教育,力求學員理論學習達標,駕駛技術合格,拖拉機駕駛社會化培訓取得實效,提升區域農機社會化培訓組織的服務能力、培訓能力和區域影響力,努力成為農機化宣傳培訓工作的先行者,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2.6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需要借力“互聯網+”

在區域范圍內大力推廣互聯網+農機作業服務技術,主動在區域內的插秧機、拖拉機上共安裝智能化終端,重點應用于水稻機插秧作業補貼和土地深翻作業補貼項目實施?;ヂ摼W+農機作業服務的發展主要得益于農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隨著農業的發展,傳統生產方式已經遠遠滿足不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生產已經從機械化正在向智能化發展,能把互聯網技術與農機作業有機結合起來,利用互聯網技術,在農業機械上安裝智能化終端,把農機作業數據第一時間傳輸到互聯網平臺,可實現作業信息遠程監測。

實踐中,需要相關政府部門主動、充分發揮出政策導向作用。農業農村局在制定農業產業發展政策時,優先將項目資金向互聯網+農機作業服務方面傾斜,投入大量財政資金,對發展互聯網+農機作業服務起著非常關鍵作用。與此同時,還需要關注基層農技人員的大力宣傳培訓推廣?;ヂ摼W+農機作業服務的發展,離不開基層農技人員的宣傳培訓推廣工作,在此過程中,區域農機化新技術推廣部門應當把互聯網+農機作業服務技術作為農機化新技術推廣重點,在宣傳的同時,舉辦多次培訓班,并深入田間一線現場示范指導,讓廣大農民真實感受到科技的發展帶來的好處。另外,還需要著重確?;ヂ摼W+農機作業補貼項目的順利實施。農業農村局積極引導廣大農機服務組織在作業機具上加裝智能化終端,加強對作業、機具、機手信息化管理,實現農機作業管理、控制、服務向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發展,與傳統農機作業人工管理相比技術優勢非常明顯,具有精準、高效、便捷等優點,通過持續性的農機作業補貼項目的順利實施,確實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3 結語

在當前農業產業發展中,新型農機為智慧農業發展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且農業機械表現出了更為理想的發展前景,因此值得深入性關注與探討。實踐中,通過按照“四分”明確農業機械化發展目標任務、推動農業機械向高端制造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加快綠色高效以及智能農機化技術推廣步伐、不斷提高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能力、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需要借力“互聯網+”等工作策略的落實,驅動了區域農機化發展的升級,加速了智慧農業的發展進程,為區域農業更好發展以及農戶經濟收入的增高提供了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蔣彬,熊波,禹振軍,等.鄉村振興背景下北京市農機化發展現狀及前瞻性對策建議[J].現代農業裝備,2021,42(4):77-80.

[2] 李華,李宗林,徐德明.鳳陽縣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9):109-111.

猜你喜歡
智慧農業安徽省農業
成長相冊
成長相冊
成長相冊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經濟指標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北斗衛星對智慧農業的作用與應用探討
延邊地區“互聯網+農業”發展研究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實施方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