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邊地區“互聯網+農業”發展研究

2016-05-24 21:56何宇馨崔文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0期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智慧農業農業現代化

何宇馨+崔文

摘要:延邊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是東北振興、圖們江開發等國家戰略疊加區。它環境優良、資源優質,森林覆蓋率80.8%,長白山區是我國重要的木材和中藥材基地,延邊黃牛、人參、蘋果梨、食用菌、大米等特色農產品馳名中外。本文以信息時代為背景,以延邊地區為依托,研究信息時代視閾下互聯網對農業的影響,并針對延邊農業發展提出生產精準化、銷售渠道多元化、營銷策略層級化、市場拓展多樣化四個對策以追求信息化促進農業化,更好地發展延邊農業,適應新常態,向智慧農業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農業現代化;信息化;智慧農業

中圖分類號:F49;F3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0-000-02

一、“互聯網+農業”方興未艾

自李克強總理2015年10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農村電商,確定促進快遞業發展的措施以來,互聯網成為農業發展的新引擎,也為延邊地區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2015年3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如約來到延邊,提出糧食也要打出品牌的策略,警醒著我們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應該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和力求以最好最快的服務向廣大消費者提供綠色、原生態、純天然的農產品。

1.國內農產品生產銷售現狀

我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歷史已經近萬年。從古至今,“民以食為天”,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尤為重要,其發展狀況影響著我國是否可以做到繁榮穩定。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惠農政策,但農民的利益隨著市場經濟的供需調節和政府的宏觀調控還是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農產品滯銷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偨Y我國農業的現狀,發現如今農產品的銷售還存在著以下問題:

第一,農業現代化程度較低,農業產品產業集群效應不明顯導致銷售困境。農業現代化困境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1]:①犧牲農業以發展現代化;②盲目借鑒國外經驗,忽視因地制宜的基礎;③農村金融及監管體系不健全;④種子被殖民化的種業現代化滯后;⑤社會環境與自然資源環境不和諧。農業產品產業集群效應主要表現為農業產業鏈生產、銷售雙檸檬市場和低水平均衡[2],原料、加工、生產到銷售的有機結合效率低下,物質流、資金流信息流運營不善和農業相關產業空間結構集聚效應不明顯。

第二,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得不到保障。一方面,雖然每年都有大量的農產品需要銷售,但是其中一部分的質量卻得不到保障,不誠信的行為讓很多無辜農戶的利益受到嚴重的損害,導致商家和消費者心存疑慮,對農產品整體市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另一方面,農產品優質不優價的狀況嚴重挫傷生產者的積極性。

第三,市場需求量和農產品生產量無法相對平衡。一方面,市場需求量大導致無法滿足市場;另一方面,生產量大卻因經營不善銷售滯后。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收入也在逐年遞增,追求高品質的生活成為了必然。很多大城市的中產階級由于工作原因,沒有時間出去購物,送貨上門就成為了一種很好的選擇。但是因為農產品市場的銷售方式還比較落后,高科技在農民手中的利用率還比較低,物流產業在農產品銷售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切中要害,這就導致了農民賣不出農產品、市民買不到新鮮保質的農產品的尷尬局面。

2.我國對電子商務的激勵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鞭r資電商、農村互聯網金融、農業信息化三大領域最受關注,將是未來一段時間“互聯網+農業”發展的三個主要方向,在“互聯網+農業”深刻影響著傳統農業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同時,企業“互聯網+農業”的布局也越來越大。這些有利信息都表明,農業越來越需要電子商務幫助其實現產業升級;銷售渠道以及物流運輸的有機結合將會對農產品的銷售產生質的影響。

2015年3月,商務部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商務部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指導意見,重點是對農村傳統流通網絡信息化改造等提供政策扶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下,改造舊模式的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農業”正創造著農業觸網的新模式。眾多上市公司已經開始在農資電商、農村互聯網金融、農業信息化三大領域加大“互聯網+農業”的布局[3]。

3.先行案例的成功影響

中國惠農網是由農業部、中科院、湖南惠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B2B網站,該平臺主要以B2B的方式為農村用戶服務,為農產品提供銷售渠道。該網站包含果蔬種植、養殖水產、園林園藝、副食特產、農資供應六大類目,涵蓋了全國各品類農產品,而且可以免費建立商鋪;還為農產品求購信息提供發布平臺、為農產品交易提供安全可靠的環境,及時發布農業部提供的全國農產品的市場行情、最新的農業政策和新聞;于此還邀請了包括袁隆平在內的幾十位農業專家為廣大農戶解決農業生產技術方面的問題。

4.大學生時代使命感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在學校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要心懷天下,著眼于時代的前沿,不僅滿足于課本上學習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將理論和實際加以結合,才能夠做到全面發展。面對如今農產品的銷售問題,我們需運用所學知識,將現代電子商務理念、先進的銷售手段和農產品做到有機結合,不僅為農民服務,更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同時國家不斷出臺政策,鼓勵大學生利用互聯網等高科技手段自主創業,這使我們在響應國家號召的同時,也能為自己的人生做出初步的規劃。

二、延邊農業與信息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依托農產品的延邊電子商務正不斷發展,電商總產能上升至吉林省第二位,但同時不完善的市場預測機制仍阻礙著延邊電子商務的高效發展,延邊農業信息化人才的稀缺直接導致了延邊農業科技轉化率較低的狀況。這種狀況使得素有“長白林?!敝Q、土地面積約占吉林省耕地面積的5.7%的延邊發揮不出應有的資源優勢。

延邊201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0億元,同比增長12%,糧食總產量達到14萬噸,新增專業農場201家,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204萬千瓦。如表1所示,延邊農業總產值逐年上升,總產值增速有所放緩,表明延邊正通過良性調整不斷注重農業質量和效益,平穩地推進宏觀經濟方面的農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發展有很大空間。

延邊農業對農戶的要求隨著農業經濟和科技水平的發展越來越高。據調查,缺乏農場經營信息的農戶占81.67%,而76.03%的農戶對于新的技術信息表示可以較好的接受,農戶迫切希望通過互聯網信息化來改善農業發展。延邊農委以“延邊州農網”為核心,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徑開展農業信息服務,準確及時地發布農業信息,有效地解決了農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農戶多渠道、多角度了解信息。延邊分期進行的電子商務培訓和交流使延邊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這些都表明延邊地區農業信息化發展已勢不可擋。

三、“互聯網+農業”融入延邊地區的對策

1.生產精準化

隨著互聯網的滲入,科學技術也隨之運用在農業領域。一方面,提高科學生產技術。延邊地區可以通過“吉林一號”衛星的遙感技術,檢測農情,防范蟲害、雪災、干旱等;借鑒韓國農業機械化,通過深加工,結合農用水泵、聯合收割機、水稻插秧機等先進設備和適合黑土地的生產方法進行農產品的種植、生產活動;同時還可以通過作物生長模擬技術進行數字模型分析,從而更好地預知了解作物的生長,通過龍井實驗園先行實踐,改善農作物生存環境,向精準化發展。另一方面,提高信息科學技術。通過信息分析可以預測土地質量等級,可以對溫濕度、光照、通風等環境因素全部遠程監控,從而最大限度的使生產精確化,提高生產效率。

2.銷售渠道多元化

細分延邊地區的農產品銷售渠道,立足于消費者預訂購買的直接銷售渠道,發展去中介化的中間商間接銷售渠道。根據本地農業種植、生產規模和經營狀況,以單渠道銷售和多渠道銷售的方式靈活銷售農產品?;谘舆呺娚痰陌l展,適當云運用P2C、B2C和B2B商業模式,將線上服務分類進行,使線下銷售融合市場,使農產品銷售渠道多元化。以B2B模式為例,B2B農業互聯網平臺主要分為三大類:主要用于銷售種子、化肥、農藥、農機具等產品的B2B農資電商平臺;主要負責倉儲物流,金融服務的B2B農產品電商平臺;主要負責人力、質量等后勤服務的B2B食品配送平臺。在延邊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完善信息化平臺發展。

3.營銷策略層級化

運用網絡營銷策略和產品的五個層次的整體概念,發展互聯網農產品層級化營銷策略。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前提,在充分實現消費者、生產者和社會滿意的基礎上獲得收入。通過分析延邊農產品的消費者偏好和市場行情定位核心農產品,適度調整核心農產品種植規模,在銷售前對核心農產品進行統一認定,防止商販收購或消費者購買時借機嚴重壓價的行為;通過與消費者建立合作契約關系,利用需求分析迅速制定可行方案以及時滿足消費者;通過提高延邊農產品質量、創新延邊農產品推廣技術、農產品差異化營銷等策略,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聯系以強化“顧客為中心”的買方市場。

4.市場拓展多樣化

農產品品牌的特殊性要求政府須發揮先導作用,使政府、企業、農民三位一體共同努力,因此延邊州政府要轉變品牌觀念[4]。不僅基于延邊農產品現有的市場,更要憑借已有的農產品,如延邊黃牛、人參、延邊蘋果梨、食用菌、延邊大米提升其品牌效應。通過忠誠的消費者的口碑和商業效應逐漸形成品牌效應。憑借高質量的在線體驗、優良的聲譽信譽、及時有效的客戶溝通、獨特的品牌形象和強力的合作伙伴與時俱進地發展特色品牌產品。加強延邊地區耐儲存型農產品的網絡團購方式,將采摘類農產品與區域旅游結合,開展數據庫營銷和良好的在線服務,使消費者明晰農產品交易過程中的全部服務體驗。通過完善延邊電商的發展,以消費者自發宣傳帶動消費者購買行為和購買意愿,拓展市場。

四、結論與展望

互聯網日新月異的商機和延邊農戶迫切渴望開拓市場的現狀為延邊農業發展和經濟水平提高提供了得天獨厚的主客觀環境。延邊生態環境的優勢,使得延邊信息化和延邊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產生資源利用缺口,急需高效、合理運用優勢發展產業經濟和國際貿易。延邊電子商務的發展更需要互聯網與延邊農業的結合效應。

通過延邊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和延邊地區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提高,未來“互聯網+農業”的新模式必將有助于發展延邊智慧農業,并在實踐的發展過程中不斷進步。正確地運用經濟和管理理論指導延邊地區的農業實踐并使理論不斷完善,將使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與空間的延邊地區向智慧農業和智慧延邊邁進。

參考文獻:

[1]劉奇.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十大困境[J].中國發展觀察,2015,(01):83-86.

[2]張利庠,張喜才.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鏈整合研究[J].教學與研究,2007,(10):14-15.

[3]新華網.改造舊模式創造新模式,"互聯網+"重塑大農業[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3/18/c_127592573.html,2015-03-18.

[4]金慧玲.延邊蘋果梨品牌塑造策略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4,(04):344-346.

猜你喜歡
互聯網+農業智慧農業農業現代化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研究
貫徹新的發展理念 促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內涵與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