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大學生跨考體育學類研究生的現狀因素分析及建議

2022-06-21 01:55魏凡林
體育時空 2022年9期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研究生

魏凡林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5-293-02

摘? 要? 現如今,隨著國家政策與社會環境的復雜變化。高等學校體育學類研究生招生人數不斷增加,而在這一群體中跨考的體育學類研究生占據重要部分。文章通過文獻資料、邏輯分析、訪談法、數據整理等方法,分析得出高校大學生跨考體育學類研究生所面臨的現狀以及促使高校大學生跨考體育學類研究生的因素,并對高??缈俭w育研究生提出建議。廣大跨考體育研究生在讀期間應當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知識,加強理論素養的培育,培養自身交叉學科科研能力,形成對于體育科研的興趣。

關鍵詞? 高校大學生? 跨考? 體育學類? 研究生

近年來,隨著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錄取人數的不斷擴招、“體育強國”“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等科學體育觀的不斷出臺,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跨考體育學類研究生的人數逐年增長。而報考人數不斷增加的背后卻面臨著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產生。例如許多考生報考體育學類研究生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并沒有形成對于考研的正確認識和報考動機,許多考生將“上岸既是終點”作為考研的目標,甚至有的學生不知道為何而考研,將考研作為緩就業的一條渠道。

一、跨考體育學類研究生所面臨的環境現狀

(一)體育學類國家線近5年連年增長

根據2018年至2022年考研國家線統計如下(以A區為例):2018年體育學類國家線總分265、單科分數線34、專業課分數線102;2019年體育學類國家線總分270、單科分數線35、專業課分數線105;2020年體育學類國家線總分277、單科分數線35、總分105;2021年體育學類國家線總分281、單科分數線35、專業課分數線105;2022年體育學類國家線總分296、單科分數線37、專業課分數線111。近五年,體育學類國家單科和總分分數線呈現連年增長的態勢,尤其2022年相對于2021年國家線總分更是上漲了15分。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來自考研人數的連年飆升,另一方面更是由于體育學科自身考研競爭壓力日益增大,跨考人數不斷激增,初試成績不斷提高所導致的。

(二)體育學類跨考生初試成績普遍較高

如今考研的競爭壓力日益增大,招生報名人數大幅度增長。許多高??缈紝W生在復習過程中往往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廣大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復習時長和效率,以期在激烈的環境中能夠成功“上岸”。同時跨考生由于先前專業背景,相對于體育生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對于知識的灌輸和理解能力較強。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該群體的初試成績普遍較高。

(三)跨考專業較為廣泛,學科門類復雜

經過調查廣大高??缈嫉捏w育研究生本科期間所學專業較為廣泛,學科門類復雜。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平行跨專業報考,暨本科期間所學專業與研究生報考專業屬于相同一級學科下的不同二級學科。二是跨學科報考,暨本科期間所學專業為教育學相關專業,例如小學教育、學前教育。這些專業雖然與體育學存在差異,但是與體育學同屬于相同的學科門類。三是跨學科門類報考。

(四)跨考學生專業運動技能水平較低

由于體育學類自身專業的特殊性,相對于其他學科該學科對于學生的運動技能擁有較高的標準。與經過系統的知識和技能訓練的體育專業學生相比,跨考體育的研究生在這一方面擁有明顯的弱勢。由于種種原因,許多跨考生在高校學習期間甚至中小學學習期間并沒有經過專業的體育運動訓練,體育課教學也沒有深入的促使其運動技能和運動習慣的養成。這一點在運動訓練、體育教育專業表現的更為明顯。體育教育專業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高校和中小學體育教師作為目標。

二、促進高校大學生跨考體育學類研究生的因素

(一)體育在科學研究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從1995年黨和國家提出的《全民健身計劃》開始,健康體育正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生活,并漸漸受到了人民群眾的關注和參與。黨和國家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把人民享有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作為黨的奮斗目標,并將全民健身作為國家戰略[1]。由此,引發了全國各地對于體育的參與度不斷提升。體育從傳統刻板印象中的學校體育實現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深度發展,社會各界對于體育學科的研究不斷深入。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體育與社會科學的關聯度不斷深入;二是體育+互聯網、體育+醫療、體育+AI技術已經深刻的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三是高校、企事業單位等科研領域“跳出體育看體育”的視角已成為科研工作的常態。

(二)體育學類國家線相對偏低、競爭較為平緩

通過對歷年考研國家分數線的調查,雖然體育學類專業國家分數線連年提升,但我們不難發現體育學類國家分數線與其他學科相比相對較低。根據今年(2022年)國家考研復試分數線顯示。體育學類國家分數線為296分,同分數線最高的文學專業相差71分、同熱門學科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醫學、金融等學科專業分別相差64分、57分、39分、13分、64分。相對于較為冷門的農學、軍事學相差44分、31分。由于國家分數線相對較低,這使得許多跨考生熱衷于報考該科學。同時也由于該專業領域的特殊性,這也使得該學科的競爭較為平緩。

(三)體育學跨學科屬性、綜合性的特點

體育并非一門孤立的學科,體育學科本身的復雜性造成了其學科知識與其他相關學科知識之間界限的模糊。由此可推斷,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定會發生跨學科深度合作與交流促進[2]。體育學跨學科發展主要有以下優勢:一是能夠促使學科知識之間的互補,填補知識盲區。學科之間邊緣地帶必定會出現知識的空白區域,因此需要學科的交叉去填補。二是能夠促進體育學科自身的長足發展。體育學科是一門相對于其他學科有所不同的學科門類,它涵蓋了自然科學和思維科學知識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對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三是能夠有力的促進其他學科對體育學類系統科學知識的豐富。由此,為廣大跨考生成功實現原學科與體育學科的融合提供了路徑。

(四)部分高校大學生對體育具有濃厚興趣

21世紀以來,高等學校的素質體育教育不斷進步,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步伐顯著提升[3]。高校體育教學逐步發展與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立德樹人”的目標,滿足了大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4]。隨著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許多高校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已經熟練掌握一到兩項甚至兩到三項專項運動技能。在各種類的體育比賽中,非體育學科專業的學生占據著重要部分。例如省市級高校田徑運動會、田徑錦標賽、羽毛球錦標賽、武術錦標賽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們對體育課程抱有濃厚的興趣,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這也成為許多跨考體育學類研究生選擇體育學科的重要原因。

三、針對高??缈俭w育學類在讀研究生的建議

(一)正確認識差距、彌補專項技能不足

有數據表明:跨學科考生整體運動技能掌握度不高,未掌握任何一項的跨學科考生占40.5%。雖然學碩中部分專業未有運動技能考核要求,但對體育類研究生來說,體育的實踐是必不可少的,體育實踐與體育理論結合將會有著1+1大于2的效果[5]?;诖?,可以表明高??缈嫉捏w育學類研究生在讀期間應不斷加強自身專業技能的學習,不斷彌補自身短板,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具體建議如下:一是要正視差距、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要充分認識自身所面臨的問題,尋求破除阻力的最佳路徑。二是要融入集體,博采眾長。要不斷加強同科班出身體育專業研究生的交流學習,滿足自身對專業技能的需要。三是要樹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礙。學習技能的過程需要不破不立的勇氣,廣大跨專業體育研究生要鉚足信心,突破自我設限。

(二)加強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培育學科知識素養

客觀來講,跨考的體育研究生在專業理論知識方面與非跨考體育研究生存在一定的差距,為此廣大跨考研究生應當不斷加強理論知識的積累。一是要彌補本學科專業基礎知識。提高理論水平。例如體育教學論、體育概論、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學、體育科研方法等。二是要對相關學科知識要有所涉獵。例如教育學理論知識、心理學知識、社會學理論、人體醫學常識等。三是明確自身研究方向,閱讀積累大量的相關文獻期刊,尤其是中文核心期刊和優秀碩士博士論文。四是關注前沿學科動態,創新科學研究方法。不斷了解相關政策文件,更新迭代自身知識體系。

(三)培養自身學科交叉能力

廣大跨考生要利用自身所學學科優勢,實現與體育學類的融會貫通。要在探索中不斷發現二者之間的聯系,尋求內在規律。例如經濟學與體育學的結合可以有效促進體育經濟的研究;旅游管理與體育學的結合可以有效促進體育旅游的深度探索;建筑學與體育學的結合可以有效促進體育場館設施建設的科學規劃;醫學和體育學的結合可以有效促進運動人體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教育學和體育學的有效結合可以促進學校體育的長足進步。這需要我們不斷培養發散性思維、創新思維能力,從而滿足自身對專業知識和科學能力的要求。

(四)培養對于體育學類專業的濃厚興趣

一般來說,人們總是將學習視為非常痛苦的活動。這一現象本身就是對學習本質的誤讀,不利于學習興趣的形成[6]。雖然部分跨考生選擇就讀體育研究生的原因是興趣使然。但是對于其他考生來說,選擇就讀體育研究生的原因則十分復雜。例如部分考生是出于對本科就讀專業的不熱愛;也有部分考生單純為了獲得研究生學歷而將體育作為提升學歷的捷徑;還有部分考生是為了日后就業做打算。不論目的如何,我們都需要建立對于體育學的濃厚興趣,在興趣中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完善自我。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大學生跨考體育學類研究生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報考動機,真正做到熱愛體育學科,熱愛體育科研。同時,各高校也要加強對跨專業考生的培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科學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對跨考生的專業技能及知識素養培育,不斷提高其學術科研能力,將其打造高質量的復合型、專業型人才,實現對人才培養的既定目標。

參考文獻:

[1]周德書,黃元騁.習近平全民健身論述的邏輯內涵與時代特征[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2(01):30-42.

[2]趙偉奇,陳炳權.體育跨學科研究的現狀及發展路徑[J].教學與管理,2021(24):109-111.

[3]季瀏,馬德浩.新時代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J].體育科學,2019,39(03):3-12.

[4]陳蕾.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及改革完善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2):1+3.

[5]李棟.跨學科考生報考體育類研究生的現狀及利弊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30(01):161-162+176.

[6]張青衛.馬克思實踐哲學視域下的學習觀探微[J].求索,2022(02):78-86.

猜你喜歡
高校大學生研究生
研究生美術作品欣賞
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創新思考
高校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研究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清退超時研究生是必要之舉
研究生“逃課”需標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個研究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