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年段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微評價的嘗試

2022-06-22 05:49浙江湖州安吉縣第八小學313300莊麗敏
小學教學參考 2022年12期
關鍵詞:道德游戲探究

浙江湖州安吉縣第八小學(313300) 莊麗敏

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從2017 學年開始使用,新教材在綜合性、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等方面的特征更為明顯,它融合了道德、法律、歷史、地理等多個領域的知識,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及時把控和引導,需要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有效落實課程目標。但在教學中,教師往往花大量精力去研究如何教,卻常常忽略課堂的評價。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一門新的綜合性學科,教師需要具備各方面的知識、技能、能力和相關理念,這樣才能在實施評價的時候凸顯學科的特質。

課堂微評價是課堂上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行為反饋,結合教學目標給予學生一定評價的一種教學方式,特點是小、短、簡單。微評價在課堂中所占時間不多,內容不多,但是德育價值不小。本文從實踐層面來談談課堂上如何借助微評價促進學生德行的生長。所謂德行,就是人的道德品行,是一種自覺的行為實踐。關注課堂微評價的激勵功能,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極大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進而豐富學生的道德體驗。

一、微評價引導參與,讓學生在游戲體驗中提升道德認知

將游戲引入課堂,是對傳統品德課的一次變革。在游戲中,學生會產生一種經歷感,這種經歷感是踐行德育的重要基礎,富有創新性和趣味性的游戲是促進學生德行生長的重要力量。在游戲環節,教師的微評價應是一種過程性評價,要重視學生游戲中的體驗,淡化游戲結果。微評價的角度不用太大,方式也以簡單為主,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或者簡單的口頭評語即可。

例如,執教統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下同)二年級下冊第6 課《傳統游戲我會玩》時,我在課堂上設計了一個現場體驗的游戲環節,將教室劃分成6 個區域,創設6 個游戲場景,分別是挑小棒、踢毽子、滾鐵環、打洋片、抽陀螺、撿石子。我讓學生利用8分鐘時間,到每一個游戲場景中去玩一玩、試一試,現場體驗傳統游戲的樂趣。整個游戲是一個開放的過程,我通過微評價來引導學生全程參與。

師:同學們,老師給你們每個人準備了兩顆用來評價的小星星,如果你覺得這個游戲值得推薦,請將你手上的星星貼在游戲介紹的手抄報上面。

生:請問老師,我們怎么評選???

師:評選的標準是你覺得這個游戲是今天6 個游戲中比較好玩的,所以你必須6 個游戲都去了解和參與一下,自己小組推薦的游戲不能投哦!

(游戲時教師巡視全場,參與其中,8 分鐘后全班討論)

師:你剛才玩了幾個游戲?你把手上的小星星給了哪個游戲?

生1:我玩了4 個游戲,踢毽子和挑小棒我沒有去玩,因為我平時經常和媽媽一起玩。我喜歡挑小棒這個游戲,所以我把小星星投給了它。但是今天我把玩的機會給同桌了,我推薦同桌多玩一點時間。在其他4 個游戲中,我選擇了抽陀螺,雖然我一次也沒有成功,但是我覺得這個游戲充滿了挑戰,我喜歡。

師:你在游戲中把玩的機會給了同桌,這個行為值得稱贊。你根據自己的標準選擇了喜歡的游戲,為你的積極參與和懂得謙讓點贊。

師:剛才我在你們玩游戲的時候當了一回旁觀者,我夸了好多會玩游戲的孩子。被夸到的同學還記得我為什么夸你嗎?請你來說一說。

生2:我剛才在玩的時候注意了排隊,沒有搶先,老師夸我懂秩序。

生3:老師剛才夸我挑小棒的時候有耐心,會觀察。

生4:老師夸我虛心好問,因為我踢毽子的時候請教了組長,組長是踢毽子高手。

以上這個游戲教學片段中,教師的微評價指向的是游戲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情況,而并非是否會玩這個游戲的結果,以及滲透的是守規則、懂謙讓等道德認知。教師的評價語言看似隨意,其實是基于活動目標精心思考過的,是經過預設的。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隨著教師在課堂上給予的贊許和表揚、肯定和尊重而不斷提高,并產生了積極幸福的情緒。教師的課堂微評價,促進了學生歸屬感的獲得,幫助其在道德行為中體驗到自我滿足和快樂,進而不斷提升自我的道德認知水平。

二、微評價喚醒認知,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明確價值取向

心理學表明,6 歲到12 歲的兒童,感情活動豐富,但容易沖動,易轉化,穩定性差,意志發展水平較低。他們的年齡和心理成熟程度決定了他們看待事物和現象比較粗淺,判斷對錯只根據事物具體的表象,價值觀也存在明顯分層。因此,需要教師通過微評價引起學生思維上的碰撞,讓學生走向充滿正能量和正確價值取向的方向上來。微評價在教學中的運用,旨在喚醒學生的認知和經驗,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獲取真實感受。另外,教師明確微評價的價值取向,有助于學生的德行發展。

以二年級上冊《大家排好隊》一課為例,道德與法治教材副版繪本中提供了現實生活中插隊的不同情景,旨在體現遵守規則、懂禮讓的道德品質。這些情景在日常生活中也經??梢杂鲆?,學生碰到類似的情況各人也有各人的處理方式,無所謂對錯。但是在課堂上,教師需要通過交流引領學生明確一個正向的處理方式,這樣有助于學生德行的成長。比如,有事離開正在排著的隊伍,事情辦完以后是回到隊伍中還是排在隊伍的最后?當在隊伍中遇到老弱病殘或者內急的特殊情況,是否允許他插隊?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微評價,引導學生在不同的選擇中明白多元并存的價值觀。

師:剛才的故事中,一位叔叔因為打電話離開了隊伍,再回來的時候大家要求他遵守規則,重新排隊。這時,一位老爺爺拄著拐杖背著行李來了,媽媽卻說“您先請”。都說人人應該遵守規則,但為什么媽媽允許老爺爺插隊呢?到底該怎么做呢?請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認為上車應該排隊,不能破壞秩序。這個故事中老爺爺來得遲,也應該守秩序,這樣才顯得公平。

生2:我們必須遵守規則,只有講秩序的社會才會更安全。

師:如果這是你的爺爺,這么大年紀,今天背著沉重的行李排在隊伍最后,你希望他得到怎樣的幫助?

生3:我想讓爺爺快點上車休息,所以我認為故事中的媽媽做得對,應該孝敬老人,我會禮讓老爺爺。

生4:其實,很多公共場合都有愛心專座,說明對特殊人群是要有愛心的,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我們作為小學生更應該主動讓一讓。

師:同學們,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班級中就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在社會上一定也一樣。如果隊伍里其他人不同意你讓爺爺插隊,你怎么辦?

生5:我可以先詢問一下隊伍中的其他人愿不愿意和我一起獻愛心,如果還是有人不同意老爺爺插隊,那么讓老爺爺排在我的位置,我排到后面去。

師:老師欣賞你的做法,這不僅遵守了規則,還幫助了需要幫助的人,值得我們學習。

……

學生的道德知識、道德行為是外在可見、便于直接評價的,但他們在情感、意志、信念等方面展開的內隱性心理活動卻難以覺察和控制。微評價必須直面個體的現實生活,走進個體的情感世界。從上述案例中不難發現,由于二年級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有限,他們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了思維碰撞,如何抉擇成為他們道德認知不斷提高的過程。教師通過微評價引導學生理解多元價值觀并存的合理性和導向性,理解規則與道德之間相互補充、和諧融洽的關系,幫助學生解決了道德認知上的難點,使學生理解了既要守規則也要懂禮法,而不能成為規則的僵化守衛者,進一步厘清了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之間的復雜關系。

這樣的微評價有助于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在思維碰撞中明確價值取向,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微評價內化行為,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落實道德實踐

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和主渠道,重在引導學生做人,促進學生良好德行的內生和外化。課堂微評價在教學中無處不在,它是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教學活動組織的基礎。它并不是孤立于教學環節之上,也不是教學過程的終結,而是與教學過程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的,而微評價又成為下一個教學行為的依據。合作探究是課堂活動的一種常用形式,是圍繞某一個任務或內容,小組成員合作探究,進而一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合作中,應力求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人人會協作。合作探究中的微評價涉及教師評價、組長評價、學生自評三種形式。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基于評價結果對自己的教學和評價行為進行調整,向學生提供適當和及時的反饋,運用評價結果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而在合作探究中落實道德實踐。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第11 課《我是一張紙》時,我根據教學目標設置了一個現場制作的活動環節。當學生聽到了這項活動后立即興奮起來。但幾次試教下來,我發現存在的問題很多。因為小組合作需要有組長在活動前進行材料分發、活動中進行組織與分工、活動后進行整理等,學生沒有合作的意識,不清楚在活動中的分工,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活動無法順利進行。有了微評價的引入,合作探究活動終于得以開展。在活動前,我出示了一張合作探究評價表(如下),和學生一起詳細解讀了評價的標準,用一張小小的表格貫穿活動始終。小組活動過程中,小組成員自評、組長評、教師評三個層面的微評價都得到了彰顯。

評價類別合作探究評價評價內容聽清要求文明有序配合程度討論參與度個人貢獻值評價星級☆☆☆☆☆☆☆☆☆☆☆☆☆☆☆評價方式自評□組長評□師評□自評□組長評□師評□自評□組長評□師評□自評□組長評□師評□自評□組長評□師評□

教師在活動中根據學生的表現并結合評價表進行評價是比較容易操作的,但學生探究的過程還是需要教師的引導,如合作中需要配合、需要仔細觀察等。而組長作為小組活動最直接的觀察者,在合作中需要有不影響他人的公共意識,因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生完成小組任務的前提,借助評價表,小組長可以提醒組員小點聲、分工合作。小組長可以依據合作探究評價標準對小組成員展開評價,重點關注“配合程度”和“討論參與度”這兩項。組員自身也可以進行自評,重點評價“個人貢獻值”。這三種評價方式交織在一起,借助評價表和簡單的語言能夠促進學生的合作探究。在每一次的合作探究中,教師要引領學生踐行文明、有序、團結等道德修養,切實落實道德實踐,讓道德實踐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慢慢開花,在滋養中結果。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要求:“探索科學的評價辦法,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潛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碑斍?,兒童的德行生長迫切呼喚我們的德育課堂要有微評價的入駐。美國學者斯蒂金斯曾說:“如果評價不能在課堂層面有效地實施,那么其他層面的評價都是在浪費時間?!苯虒W過程中,教師只有借助微評價持續地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方能持續地做出決策,通過微評價不斷地驅動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微評價需要圍繞德行的培養,需要關注學生的道德認知,需要引導學生價值觀的確立,需要不斷落實學生的道德實踐。微評價讓道德品質與學生相識、相知、相愛,讓“德”滿生活,“德”滿人生。

猜你喜歡
道德游戲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數獨游戲
瘋狂的游戲
爆笑游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