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2022-06-23 10:34封宏硯
科教導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

封宏硯

摘要口述檔案工作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12月,寧夏大學檔案館編纂的《賀蘭山下種樹人——寧夏大學口述實錄(第一輯)》出版發行,該書收錄了25名長期在寧夏大學學習、工作、生活的老領導、老教師的采訪口述實錄內容,記錄他們的求學過程和科研、教學、管理等工作經歷,展現了他們在管理服務工作崗位和學科領域的突出成就。以該書為例,從忠實記錄校史、集體記憶建構、人文精神傳承等方面探討口述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口述檔案;集體記憶建構;人文精神傳承;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2.05.008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Oral Archiv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ake "planting trees at the foot of Helan Mountain ——oral record ofNingxia University (Part I)" as an example

FENG Hongyan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Oral archives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December 2020, the book "planting trees at the foot of Helan Mountain - oral records of Ningxia University (Part I)" compiled by the archives of Ningxia University was published. The book contains the interview and oral records of 25 old leaders and teachers who have been studying, working and living in Ningxia University for a long time, records their study process and work experienc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and shows thei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osts and disciplines. Taking the boo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oral archiv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faithfully recording school history,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and the inheritance of humanistic spirit.

Keywords? oral archives; collective memory construction; inheritance of humanistic spirit;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1 “口述檔案”的定義及寧夏大學口述檔案工作

“口述檔案”這一概念是20世紀80年代初出現的,根據《檔案術語詞典》所述,指的是“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軍事、經濟以及科技文化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由事件當事人或事件親聞者口述,以標準方法采集的各種文字、聲像形式的歷史記錄”。

2019年5月28日,寧夏大學正式啟動“口述檔案”采錄工作。采錄工作組由20多名師生構成,在5月至12月期間對1958年至1962年來校工作的老領導、老教師開展“口述檔案”采錄工作。

2020年12月底,寧夏大學檔案館辛勤編纂的《賀蘭山下種樹人——寧夏大學口述實錄(第一輯)》正式出版發行。該書共收錄了25名長期在寧夏大學學習、工作、生活的老領導、老教師的采訪口述實錄內容(含對已逝世的幾位老師相關內容的補錄),分為“采訪視頻文字”“人物通訊”“親友回憶文章”三大板塊,記錄他們的求學過程和科研、教學、管理等工作經歷,展現了他們在管理服務工作崗位和學科領域的突出成就,發掘出寧夏大學“不怕困難、不畏風寒,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的“沙棗樹精神”的形成、傳承過程,用不同的視角全方位描繪“寧大人”在艱難中前行、在奮進中崛起的全貌。該書的出版對記錄寧夏大學歷史意義重大,也是在全國上下掀起學黨史、悟思想的背景下,寧夏大學立足實際辦實事、開新局,深入扎實開展黨史校史編研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該書不光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字、圖片檔案,還第一次拍攝了口述實錄的影像資料,讀者在賞讀文字、圖片時,可以同時看到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谑鰧嶄浽趯幭母咝I袑偈状?,這是寧夏大學建校歷史上富有開創性的創舉。這些人物資料和歷史照片大多是第一次和讀者見面。生動鮮活的人物故事和影像資料,激蕩著奮進者鏗鏘的足音,記錄下學校在各個歷史發展時期珍貴的史料,彰顯了寧夏大學的“沙棗樹”精神,呈現了學校62年負重前行的發展歷史。

口述檔案是校史文書檔案的重要補充與印證,有助于優化館藏結構,豐富館藏資源,彌補不足、糾正錯誤,推進數字化建設。寧夏大學口述檔案采編工作的開展,在忠實記錄校史、集體記憶建構、人文精神傳承方面意義重大,有效地推進了校園文化建設。

2忠實記錄校史

翻開《賀蘭山下種樹人》,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雄偉神奇的賀蘭山下,有一群年輕人,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在這里吹響了建設大西北的號角,點燃了創建寧夏大學的沖天火焰。他們篳路藍縷、久久為功,戰天斗地、揮灑汗水,開始了改天換地的創業歷史,其豪情壯志感天動地。

歷史是一面鏡子。挖掘、搶救、編研寧夏大學彌足珍貴的歷史記憶,記錄先行者艱苦而堅定的創業足跡,珍藏并傳承前輩們用智慧與汗水澆鑄出的“寧大精神”,是該書編纂者的歷史機緣與使命擔當?!顿R蘭山下種樹人》以寫實的手法,真實記錄了寧夏大學從建校至今,一批或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學子,或參加工作不久的熱血青年,他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到邊疆去,到西北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偉大號召,懷著為祖國建功立業的崇高理想,義無反顧地奔赴偏僻遙遠的大西北寧夏,匯聚在賀蘭山下,創建寧夏大學,開始了“種樹人”的輝煌歷程。

該書“第一輯”實錄的25位老寧大人的事跡,每一個人的人生經歷、奮斗歷程、生命軌跡各有不同,但在他們身上都葆有創業者精神的高貴性和神圣性,那種扎根一方、艱苦奮斗、甘于奉獻、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懷,不僅是我們民族歷盡滄桑磨難,發展至今的精神密碼,也是寧大精神的核心內涵。

生活就像一條河流,總是后浪推前浪,不斷逝去又不斷涌來。通過該書的閱讀,我們欣賞到了可歌可敬的老教師群像——真誠踐行尊師重教的老校長劉繼曾;為教師優先解決住房、為改善辦學條件奔走呼喊的法學家吳家麟校長;大學畢業便懷著一腔熱血從北京師范大學奔赴寧夏扎根銀川、“西行鋪路五十年”的李增林、張奎校長、劉世俊副校長;目光深遠、善抓機遇、負重拼搏、奮力爬坡,率領廣大教職工把寧夏大學帶進“211工程”建設行列的陳育寧書記、校長等等。

在一個個可敬可親的寧大人物畫廊里,他們的口述是那么質樸親切,他們的群像是那樣鮮活生動,他們的故事令人崇敬??梢哉f,他們是千千萬萬創建寧夏大學大軍中的杰出代表。他們為這所地方高校的建設和發展貢獻了青春和熱血、智慧和汗水,正可謂“奉獻了青春和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他們有的已離我們遠去,埋骨賀蘭山下,把生命留在永恒的記憶里。他們的子女后代,有的仍然在這里創新創業。他們的忘我犧牲和無私奉獻,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寧夏大學會永遠銘記。

賀蘭山下這片荒漠,是“寧大人”夢想升起的地方。在這個寧靜的育人家園,在這個西部活躍的學術社區和典雅的文化高地,回首寧夏大學62載的奮斗歷程,我們深深感念老一代“寧大人”創建學校付出的巨大犧牲和寶貴奉獻,感念于此后幾代“寧大人”薪火相傳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讀《賀蘭山下種樹人》,使讀者能夠聆聽老一輩創業者講述的精彩故事和不同的心路歷程。通過他們的故事,讓后來的“寧大人”知道,寧夏大學的創業者們,如何堅守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用堅定的信仰和文化傳承,來抵御生活中遭遇的艱難和生存困擾;如何用精神的、文化的火種照亮后來者前行的道路;又是如何用健康、和諧、進取、向上的集體生活,用心無旁騖的學術追求、道德情懷來激勵自己,培養新中國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讓他們成為建設美麗寧夏各條戰線的棟梁之材。

口述實錄選用的黑白和彩色圖片,形成了鮮明對比,給人以強烈的視覺震撼。它不是可有可無機械地記錄或斷章取義的定格,而是通過插圖傳達發現和感動,讓讀者心之所系,情之所動,力之所傾,引人聯想和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說,《賀蘭山下種樹人》是我們認識和了解寧大文化的一個窗口,同時也是寧夏大學建校以來發展壯大的歷史見證,它奉獻給讀者的是寧夏大學半個多世紀跨越式發展的璀璨與輝煌。

3集體記憶建構

優秀的文學作品,不是作為反射的映像,而是作為社會現實的本質反映,以獨特的視角,凝固歷史瞬間,讓精彩瞬間凝固為永恒。過去留下的影像、文字資料很好地保存了時代記憶,對這些資料的梳理也是在重構歷史?!顿R蘭山下種樹人》以史為鑒,以圖為證,通過文字和圖片,勾連歷史與現實,通過讀者的接受,從對個人記憶的記錄再到對集體記憶的呈現,構建了完整的“高校記憶”。該書聚焦寧夏大學建校62年以來重要的歷史事件和為學校建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喚醒塵封的記憶,并結合當前的視角進行深入闡釋,從而讓波瀾壯闊的寧大歷史變成了一種珍貴的文獻資料得以永久保存,使寧大精神得以代代相傳。書中呈現出的“寧大故事”鮮活、生動,讓讀者樂意閱讀,產生共鳴,也愿意珍存。社會歷史風云與人物悲歡離合的命運緊密結合,在老寧大人聲情并茂的講述中,透過薄薄的書頁穩定有力地傳遞出力量。讀《賀蘭山下種樹人》,讓師生由內而外滋生出對學校歷史的認同感、自豪感、歸屬感。

書中主人公講述的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激情燃燒的歲月,輝煌燦爛的青春時光,讓讀者領略到寧大學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走出校園,沖出寧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光輝歷程。我們從這里看到的是才俊弟子遍寧夏,杰出校友滿天下。

時間是真理的摯友,歲月是客觀公正的法官,歷史是偉大的書寫者?!顿R蘭山下種樹人》的出版,用文字和圖片來記錄那些過往的歲月和精彩的人生,這是所有寧大人永不磨滅的集體記憶,用這本裝幀、設計、印刷講究,文字精美的作品向寧夏大學的開拓者致敬,也是向一個偉大的新時代致敬。

該書的策劃者、編纂者,以與時俱進的胸懷、前瞻謀劃的眼光,深度采訪,足跡遍布北京、上海、福州、昆明、貴陽、鄭州等地,用鏡頭記錄下一組組感人的精彩瞬間,保留下大量生動鮮活、啟人心智的音像檔案,征集到許多珍貴的照片、手稿、著作、證書等實物檔案,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師生的精神風貌,真實動人?!顿R蘭山下種樹人》為寧夏大學歷代開拓者、建設者、創業者畫像立傳,傳達著“寧大人”的共同心聲,描繪了寧大建校以來的滄桑巨變,書寫了“寧大人”在建設校園的偉大實踐中的使命擔當和巨大貢獻??谑鰧嶄?,無疑是“寧大人”樹立標桿、自我認知的一扇窗口,是賀蘭山下“種樹人”難忘的集體記憶。

4人文精神傳承

半個多世紀以來,寧夏大學經歷了初創的萬般艱辛,一代一代“寧大人”,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負重前行,他們在這里點燃激情,放飛夢想,初心不改,矢志不移。他們用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勇于自我犧牲的情懷以及敢于爭先的大無畏氣概,在賀蘭山下這片荒漠壁灘上,書寫了白手起家、共克時艱、螺旋式上升、曲折中前進的英雄傳奇,譜寫了一曲堅韌不拔的青春之歌、生命之歌,培育出了獨樹一幟的“沙棗樹”精神。這種形象化的寧大精神代代傳承并影響至今。

閱讀《賀蘭山下種樹人》,從寧夏大學這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輩身上,讀者能感受到他們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學習到他們寶貴的治學育人經驗,從而引發思考,深受裨益。從一份份口述實錄檔案中,從這些并不遙遠的故事、人物和舊年事跡中,真切體會人民共和國早期歷史上那一種理想主義、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情懷,感悟前輩們不畏艱險、不怕困難、發憤圖強、矢志不移的拓荒牛精神和“舍小家顧大家”無私、忘我的老黃牛精神境界。作為一種新穎的新聞報道范式,口述檔案采編工作有利于更好地傳播弘揚校園優秀文化。對寧夏大學采錄組師生而言,在參與這項工作的同時,對自身也是一種很好的熏陶、啟迪,從中也能看到他們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而作為“乘涼者”的年輕學子,閱讀該書并從中體會、感悟,能夠從歷史深處和前輩們的孺子牛奮斗精神中汲取精神營養和前進的力量,從而以強大的信仰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閱讀《賀蘭山下種樹人》,讓我們的心靈得以凈化,命運被星光潤澤,心的舞臺向著未來打開。如今,站在新的起跑線上的寧夏大學,提出了“到2025年,把學校建成區域特色鮮明、服務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學”的宏偉戰略目標;明確了“立德樹人”和“雙一流建設”工作主線;突出了“建設高效能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多項重點任務。這是面向未來新時代寧夏大學各項事業的頂層設計和發展愿景,凝聚了全校師生集體的智慧,體現了全體教職員工、離退休老同志和海內外校友的共同愿望和強烈心聲。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繼承和發揚“種樹人”的精神,在寧夏大學黨委引領下,牢牢把握“部區合建”和“雙一流”建設疊加的重大歷史機遇,增強憂患意識、創新發展理念、完善體制機制、優化治理結構,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加快推進綜合改革,承前啟后、開拓未來,豐富并更新寧夏大學的光榮傳統和“沙棗樹”精神的時代內涵,這便是今天“乘涼者”的使命擔當。

《賀蘭山下種樹人》的編輯出版,穿越了寧夏大學62年的時光歲月,凝聚了幾代寧大人的奮斗身影,展現了創新創造精神,提升了文化宣傳品格。編纂者的可貴,還在于不失時機地搶救、挖掘了寧夏大學建校以來的檔案歷史,充分展示學校在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軌跡,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四史”學習教育成效,激發廣大師生“愛校榮?!币庾R。該書出版的重要意義還在于,讓后來的“乘涼者)”記住并傳承升華“種樹人”的奮斗精神,使其成為“寧大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優良品格,滋養純正的師風學風,為寧夏大學創新發展注入時代內涵,激發創新活力。

5 結語

校史檔案工作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挖掘、搶救性采集口述校史,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基礎性工作。該書的設計新穎獨特,避免了通常紀念文集內容龐雜而主線不清的弊病。這本有筋骨、有品質、有溫度的口述實錄,沉淀歷史、負載未來。閱讀該書,可以清晰觸摸寧夏大學波瀾起伏的歷史,社會發展、時代變遷、人物命運躍然紙上,令人由衷升騰起一種崇敬之情。

在當今幾乎被新媒體完全裹挾的碎片化閱讀時代,在日益喧囂的功利主義成為流行意識的年代,在時代跨越的高光時刻,在兩個一百年風云際會的關鍵節點,《賀蘭山下種樹人》作為寧夏大學口述檔案工作的重要成果,承擔起書寫歷史的光榮使命,作者和編者一起用筆和鏡頭忠實記錄下時代潮頭涌起的一朵朵浪花。這一朵朵“浪花”相較于人類發展的廣漠悠長時空而言,雖然算不上巨大無比,然而細讀口述實錄的人物故事,如同翻開寧夏大學 62 年濃墨重彩的壯麗歷史畫卷。掩卷之后,我們仿佛聽到了心弦撥動的聲音,身心得到了療愈。

歷史是明天的太陽?!顿R蘭山下種樹人》全方位立體化呈現了被采錄對象在寧夏大學工作、生活的真實圖景,以不同的視角描繪了“寧大人”在艱難中前行、在奮進中崛起的全貌,詮釋了“沙棗樹精神”的豐厚內涵,建構起了寶貴的“寧大精神”和屬于寧大人的集體記憶,為廣大讀者留存下一份值得珍藏和回味的寶貴記憶。這些個人口述的文字碎片,經過歷史車輪的碾壓,已經成為反映那個時代沿革變遷的一面鏡子。閱讀該書,不僅使我們對寧夏大學的地域文化、歷史變遷、自然環境等方面有了直觀的認識和了解,同時也使我們強烈地感受到老一代寧大人建設校園的艱辛。通過學習了解校史,可以達到學史明智,知古鑒今,資政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郭蘭. 口述檔案在構建“高校記憶”中的作用探析 [J]. 檔案時空,2017(02):23-24.

[2] 王瑋.口述檔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價值體現及應用路徑[J].四川檔案,2020(05):35-37.

[3] 楊艷,朱文婉,李平,等“. 高校記憶”中口述檔案資源建設思考[J].北京檔案,2014(06):22-25.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建設
開展以“商文化”為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試論高職院校音樂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
基于校園文化建設,發揮高校學生黨支部作用的途徑
新時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問題思索
以校園電視臺為載體助推校園文化建設
淺談當代網絡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
論高職院校檔案與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校園文化建設在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